心理健康教育1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3.docx
- 文档编号:11087545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42KB
心理健康教育1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3.docx
《心理健康教育1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1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1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3
家,孩子幸福生活的港湾
――学校心理咨询案例
一、基本信息
1.家庭情况:
学生基本资料
小米
性别
男
年龄
10
所在班级
四年级
住址
广州市海珠区
学生家庭基本资料
家庭成员
父亲
无业
年龄
54
健康状况
良好
母亲
服务员
年龄
46
健康状况
一般
姐妹
待业
年龄
23
健康状况
良好
2.学业情况:
小米同学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害怕做作业,喜欢并沉迷于电子产品中。
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出现偶有迟到,逃学现象,逐步发展到后来的偶然上学,造成懒散,成绩滞后。
直至经常不上学,老师同学都难见他一面的情形。
3.生活与交往:
小米自理能力一般,缺乏自我管理的约束能力,在家能与父母沟通,在校能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但不喜欢与同学交往,有轻微的自卑感,触及个人和家庭的相关问题时,警惕性较高,防备心较重。
4.个性表现:
小米常说谎,逃学,自卑,自尊心过强,三年级开始出现无视、粗暴对待父母、家人的行为。
5.家庭现状:
因父母关系紧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平衡点,且相互推搪责任,对孩子太过于放任。
孩子在生活、学习、与人相处等方面都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因紧张、恐惧偶发失禁现象。
二、个案分析
1.原因分析:
第一,父母离异。
据了解,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中,而妈妈由于经济不力,未能分居,故父母仍同住一屋,因此矛盾重重,口角不停,孩子无所适从。
近些年,父亲一直无业,孩子依赖母亲打散工的微薄收入维持所有的生活。
加之从去年年初开始,父亲为了打发孩子,不受困扰,给了孩子一台手机,让其在家时打游戏以牵制孩子,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孩子不分昼夜地玩,不到学校上学,父母也相互推搪,抵赖责任,老师因此多次上门家访,也得不到应允。
第二,经济拮据。
有一次,学校老师终于得以进门,才目触孩子生活在家徒四壁的境况中。
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孩子早上几乎是没早餐吃的;中午放学回家,很多时候也是仅靠一小包饼干或一包、半包的方便面糊混一顿,若水壶中没开水或饭锅另有它用,则连水都喝不上一口;晚上也大概如此。
第三,放任自由。
在家里,有吃的时候,父亲是先吃的,没吃剩的话,孩子只能饿肚子。
但对此,孩子没有一丝怨言。
原因是父亲用手机满足了他玩游戏的欲望,甚至还跟他一起玩,到麦当劳、肯德基等有wifi的地方蹭网。
曾经有几天时间,父亲没在家,孩子反倒回校了。
父亲一回来,孩子又逃学了。
了解之下,父亲是买了充电器,带上他到外面蹭网的同时也有了充足的电源后备。
难怪一直找不到人。
第四,多方给力。
学校得知小米家庭情况后,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多次与家长联系,请居委,社区,法制副校长协同到孩子家里了解和调解,与家长沟通以谋求解决的办法,刚开始时效果明显,还请了区青少年缓助中心老师上门做专门辅导,可惜一到了放假,孩子又回到“原点”。
到了四年级,小米只在第一周回校上课,第二、三周稍微出现一下,之后就一直没回学校;后来,学校借体检让孩子母亲把孩子带回来,其余时间均难见孩子一面。
体检那天,学校与孩子母亲取得一致的意见,中午学校免费提供午餐和午休。
但这天过后,孩子就没回来过。
听一些学生和个别家长的反映,放学时候,偶尔会看见孩子在附近的士多门前打游戏,他们都曾好言相劝,但孩子都是不接受。
后来更是一见同学或认识的家长,知道放学时间到,就逃离。
有一次还咬了一大口上前拉他上学的同学。
正是在这期间,家里的矛盾更是连连不断,两父子因为争抢充电器的事把家里的电线拉断,大打出手,半夜三更,孩子也报了警,社区民警也到家平息事态。
而学校这方面,与孩子母亲取得了沟通,联系了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以寻求解决的办法,孩子才得以重归校园。
第五,心灰意冷。
在端午节前一天,孩子母亲说再都不愿理这孩子了,因为孩子完全变了样:
半夜三更与父嘻哈玩乐,有时大笑大叫,有时相互怒骂,大打出手,惊扰四邻;白天带上充电器或充电宝出门到处玩手机。
有一次见到母亲在前面走,他捡起石头就从后面扔母亲,幸得同行的邻居发现得快,才不致砸中后背,但手被擦红了。
旁人问他为什么要砸母亲,他大声叫:
“她不是我妈!
”孩子母亲也因此再都不愿意与援助中心的老师联系了。
而之后的几天,孩子继续与父发生争执,不理会母亲。
母亲看到他没吃没喝,可怜,就劝他听自己的话,回校上课。
这样,起码吃有定时,睡觉有空调,比在家好得多。
可惜,孩子不听,孩子居然连续三晚没回家,父亲也不闻不问,直到早上7点左右才回家睡觉。
校方获悉,马上与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区的联系,相约一起上门家访,对孩子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希望监护人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
2.制定咨询方案:
(1)目的:
帮助小米正确认识自己和环境,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形成合理的个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健康的人格,为个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内容和形式:
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中心,对小米进行生活辅导、学习辅导以及心理偏差,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3)组织:
以学校心理辅导委员会为依托,班主任和主管德育行政为主要心理咨询员,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为扶助机构。
(4)具体的工作任务:
――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建议和指导以及政策的宣传。
――帮助小米正确认识个人生理特点,人格特质和潜质。
――会诊心理偏差的个案,寻求有效的疏导、矫治的方法。
三、处理过程----采用技术和方法
1.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cognitivecomprehendtherapy):
由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领悟疗法从始至终强调求治者的主动性,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认知领悟疗法采取直接全面的交谈方式,会见最好单独进行。
附对话摘录----家长与老师
老师:
你不能放弃?
小米妈:
我很痛苦,很无助,很无奈!
老师:
你说说,看我们能帮你什么?
小米妈:
我已经同他爸离婚,很想带着儿子离开这样的生活环境,但是我没有经济能力。
老师:
其实你可以向街道反映,申请困难补助,若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得到资助。
小米妈:
我也试过,但是他爸爸不配合……
老师:
需要我们帮忙吗?
我们可以请街道居委的同志、以及法制副校长上门进行沟通、协调、讲解、宣传……
小米妈:
他不愿意的。
老师:
我们试试吧!
……
附对话摘录----家长与老师
校方:
(小米在家调整)最近小米怎样了?
小米妈:
谢谢老师,我按照你们的办法去做,果然有效,孩子过了一个星期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他爸爸一回来,小米就马上回到原点……我心力交碎,好累好累!
校方:
你有没跟孩子爸爸沟通?
小米妈:
有,他就是不配合,他是用儿子的前途来报复我……
校方:
我们帮你联系街道妇联、区相关缓助中心。
小米妈:
谢谢!
我都不知自己能撑到什么可时候,我怕自己也撑不住了。
校方:
你一定要坚持!
一定要挺住!
孩子还小,还有希望的!
小米妈:
谢谢!
谢谢!
……
2.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附对话摘录----老师与小米对话
老师:
小米,你画的全家福不错,你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成员好吗?
小米:
(不愿意说,低着头,玩手指)……
老师:
(主动拿起他的画,指着那个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人说)这是你的爸爸,对吗?
小米:
对。
老师:
爸爸拉着你的手,你们好开心啊!
小米:
(偷偷地笑了)嗯!
老师:
你为什么笑呢?
小米:
开心呗!
老师:
为什么那么开心?
小米:
(沉默一会)爸爸带我去玩游戏……
老师:
爸爸跟你一起玩游戏,还下载很多游戏软件给你玩,所以开心,对吗?
小米:
嗯!
老师:
你觉得爸爸对你好吗?
小米:
嗯!
老师:
(指着画中的一个女的说)这个是你妈妈吗?
小米:
(立刻表现得不高兴)没回答。
老师:
你画的妈妈为什么这么凶,这么丑?
小米:
她不给我玩游戏,不买手机给我……哼,我讨厌她!
恨死她!
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让你玩游戏?
为什么不买手机给你?
小米:
沉默了……
四、咨询反思
1.只要父母双方达成共识,效果立竿见影。
2.因为是家庭问题而产生矛盾,作为学校有点无能为力,只能协同街道、社区给予帮助。
3.家长(爸爸)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据统计,网络成瘾的学生多数有孤独感、离家出走倾向、自杀倾向、被其他同学孤立等经历。
大多数的少年虽与父母共同生活,但父母对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并不了解;有的家长忽视对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们转而利用网络的交际功能,从中寻找温暖,也因此沉迷于网络。
4.独生子女的孤独,缺少玩伴。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的业余时间被弹琴、阅读、画画这些个体的学习和活动占据,长期缺乏户外活动和同伴游戏,使我们的孩子不知道除了看电视和上网还该怎么打发这些课余时间。
5.逃避现实,宣泄压力的途径。
目前的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以学业论成败的评价体系让许多孩子在学校和家长面前没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使中小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之下,还要担负一定的思想压力,这种状况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逃避的心理,网络就成为他们的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
曾经有个喜欢上网聊天的中学生在论坛上说:
“说老实话,我们没有兄弟姐妹,要经常上网聊天,发泄一下不正常的情绪,进行空中加油、治疗,才有可能坚持不懈战斗到拿大学通知书的时候。
6.家长(爸爸)不配合,前功尽弃。
学校多次与学生居住地街道沟通,协调解决,还与街道社区、法制副校长联合,做好相关政策的普及与宣传,让《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深入民心。
开始非常有效,但由于家长反复无常,所以,后来与家长沟通屡遭失败,家长表面配合,但实质因家庭矛盾,多数以失败而告终。
另外,由于爸爸不配合,妈妈又势单力薄,没有能力、没有信心去面对现实。
7.采用绘画疗法效果非常好,可以解读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人们的“症结”。
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因为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读图是最简单、最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
绘画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
绘画治疗的测验可以多次使用而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绘画本身有助于个体认识自己无意识中内容,从而产生治疗的效果。
五、案例启示。
通过对这个案例一年的跟踪,有成功、有失败,有惊喜,有失落……虽然现在还在进行着,但仍然要继续前行。
案例启示如下:
1.健全的家庭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港湾。
家庭缺陷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无法弥补的,可以说带给孩子的只有负面的多,正面的少,孩子是无辜的,是真正的受害者。
2.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身教重于言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又是“终身的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对儿童家长说:
“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儿童。
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与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
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酩酊醉酒,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的伤害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
”
事实就是这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强、模仿性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总是从模仿开始的。
这大概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吧!
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是至关重要。
――转变教育观念。
(1)扭转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把引导和教
育孩子“学会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2)真正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
质,检点自身的言行,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3)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
(4)当孩子在思想、道德、言行上出现问题时,不要忙着指责
孩子,而要反省自己,假如根源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忙着改变孩子,而是首先要改变自己。
――加强家长的核心素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加强和改进家庭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其实,思想道德教育就在孩子身边。
凡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小事不做,将来如何做大事呢?
还有,是非观念、荣辱观念的教育与培养。
家长要带领孩子多做好事,不要轻易放过孩子的第一次错误。
另外,家长要帮助孩子在良好的道德习惯上下功夫。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研究表明,儿童少年是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所以,家长要在培养孩子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上下功夫。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注意观察、了解分析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习生活情况。
不但在经济上还要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关爱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倾向。
4.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网络,引导孩子“绿色上网”。
现在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重视和研究,越来越多的部门、组织和个人在开展一些活动采取一些措施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摆脱网络成瘾。
这非常有助于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
但是我们家长也不能单纯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专家和学校老师的身上,家庭才是帮助孩子预防和戒除网瘾的主要阵地。
首先,家长要学习网络知识,要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
现在不少家长是谈网色变,对孩子上网的问题存在过度焦虑的心理。
其实,家长大惊失色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网络已经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们只能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学习网络知识,理解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心理特征,增强与孩子间的理解和沟通,才不至于落伍。
另一方面,家长学习网络知识,了解了网络,对网络有了客观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孩子上网活动中起监护和引导作用,有的放矢地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安全地使用互联网。
其次,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和规则。
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较差,比较难以抗拒网络的吸引。
建议家长事先与孩子制定一个上网协议,商定好可以浏览哪些网站、上网时可以做哪些事、哪些时间可以上网、可以上网时间多久。
让孩子知道上网是一种特权而好好珍惜上网时间。
另外,家长最好把电脑摆放在客厅、书房等家庭的公共区域而不是孩子的房间,让家长随时可以看到孩子在网络上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心理健康 教育 16 年级 教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