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统计.docx
- 文档编号:11082387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1.10KB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统计.docx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统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统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统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1)
主备人:
陈素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2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生探索怎样将每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教学难点:
探索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流程
随机点拨
差异指导
一、导入
出示例1
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图形,独立思考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小组交流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
(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
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
(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3、相机揭示课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新授知识
提问:
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
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交流:
(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
(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
(3)现在你能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小结:
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
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巩固练习
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提问:
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
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
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指导完成“练一练”
出示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
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提问: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练习十四第1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
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4、练习十四第2、3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样转化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2)
主备人:
陈素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探索把条件适当转化,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流程
随机点拨
差异指导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新授知识
出示例2
学生读题,提问:
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可以知道什么?
你能用方程列式解答吗?
如果已知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能否很快求出女生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你能想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解答吗?
小结:
你是怎样利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
为什么要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学生思考:
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练习十四第4题
读题,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
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用来表示两堆棋子;在第一个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第一堆棋子中的黑子数量,可以怎样表示第二堆棋子中的白子?
明确:
示第一堆和第二堆的白子合起来正好与一堆棋子的枚数同样多。
3.练习十四第5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转化的。
4.练习十四第6题
先看图填空,再交流和评点: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转化。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扇形统计图
主备人:
胡国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的例1和“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的所有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流程
随机点拨
差异指导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扇形统计图
二、新授知识
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出示例1:
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
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
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
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
学生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
在班级进行交流。
3.练习十五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
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4.练习十五第2题
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5.练习十五第3题
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填写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认识众数
主备人:
胡国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的例2和,“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
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众数的求法,根据众数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流程
随机点拨
差异指导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平均数吗?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数。
板书课题:
认识众数
二、新授知识
出示例2的一组原始数据
从这组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让学生依次回答“做实验的9人,发芽多少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
介绍众数的意义及其求法。
启发学生思考:
众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各表示什么意义?
算一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讨论:
是用众数表示生物组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整体水平合适一些,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一
些?
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找出这组年龄的众数。
鼓励学生自己说出是怎样想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思考:
这家鞋店销售的各种尺码的男式皮鞋中,众数是哪种尺码?
25.5cm的男式皮鞋一共销售了48双,它的销量最大,说明在所有关于尺码的数据中,“25.5cm”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25.5厘米”是关于尺码的所有数据的众数。
3.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
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讨论:
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明确:
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4.你能举例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含义吗?
学生举例,相互评价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认识中位数
主备人:
胡国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的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流程
随机点拨
差异指导
一、新授
1.出示例3:
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观察数据,说说你对这组数据的看法。
2.讨论:
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
小结:
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几名。
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
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
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
(板书)
二、探究
1.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
引导:
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
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
“102”的前面有几个数据?
后面呢?
指出:
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该生的成绩怎么样?
2.你认为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
学生交流。
3.出示例4:
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试一试。
这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
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有几个数据?
正中间有两个数时,中位数怎样求呢?
讨论:
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
其他女生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各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
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为什么?
思考: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
2.指导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分别算出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
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飞行时间比较合适?
3.练习十六第3题
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讨论:
你认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3月工资的实际情况比较合适?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决问题 策略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