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
- 文档编号:11082227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85.49KB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维护检修规程完整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维护检修规程
1.总则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维护、检修、投运及其安全注意事项的具体要求和实施通用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装置中在线使用的各类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以下简称仪表)。
1.2基本工作原理
该类仪表基于催化接触氧化燃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吸附、隔膜电极比较、红外线气体吸收、电化学原电池等原理工作。
1.3
构成及功能
见图1,吸入式仪表基本构成示意图见图2
图2
1-吸入口;2-过滤器;3-抽吸泵;4-检测器;5-放大器及信息处理器;6-供电单元;7-报警单元;8-流量显示器或喷射器;9-显示单元或记录器
1.3.1扩散式仪表基本构成及功能
a.检测器:
通过自然扩散,检测器可将可燃气体的浓度变换成电信号,送放大器进行信息处理。
由于空气中有粉尘、尘埃,泄漏气体扩散入检测器中需通过粉末冶金过滤器芯。
整体需隔爆,等级要符合现场防爆级别的要求;
b.放大器及信息处理单元:
检测器检测的电信号经放大器及信息处理单元完成信号放大、信息处理、显示,并送声光报警单元;
c.报警单元:
接受.放大器及信息处理单元信号,通过扬声器、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
d.供电单元:
提供检测器、放大器及信息处理器、声光报警器正常工作的电源。
1.3.2吸入式仪表基本构成及功能
吸入式仪表除具有图1的基本单元和功能外,还具有以下基本单元构成的取样装置和预处理系统:
a.吸入口:
在抽吸泵或喷射器的作用下,通过吸入口将泄漏气体强行吸入到系统中;
b.过滤器:
被空气或环境气氛稀释的泄漏气体含有粉尘、微粒、尘埃,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达到净化目的;
c.抽吸泵:
被空气或环境气氛稀释的泄漏气体通过吸入口用泵进行强抽吸(如电磁泵、真空泵、隔膜泵等),然后将抽吸气体送检测器检测;
d.喷射器:
通过喷射器的喷射作用,将大气压下的泄露气体进行抽吸、压缩而变成正压送往检测器检测。
由于喷射器需一定压力的仪表空气或其他带压的气体,一般都将它放置在检测器后面。
1.4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
几种不同工作原理的仪表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见表1,主要规格见表2,其他性能指标见表3。
各仪表的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见各仪表说明书。
表1
项目
催化接触燃烧
半导体吸附
红外线吸收
精确度
±2%~±10%/FS
±10%~±20%FS
±2%/FS
重复性误差
±1%~±5%/FS
±100ppm
±1%/FS
零点漂移
±10%/FS/年
±1000ppm/年
±3%/FS/年
响应时间
10~60s
10~60s
10~60s
表2
项目
催化接触燃烧
半导体吸附
红外线吸收
测量对象
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
测量范围
0~100%LEL
0~数千ppm
低浓度至高浓度
最小报警浓度
1/10LEL
200ppm
数十ppm
输出信号
见各仪表说明书
见各仪表说明书
见各仪表说明书
仪表输出特性
线性
对数
近似线性
防爆级别
见各仪表说明书
见各仪表说明书
见各仪表说明书
表3
项目
催化接触燃烧
半导体吸附
红外线吸收
环境温度
-10~55℃
-10~55℃
-10~55℃
环境湿度
见仪表各说明书
见仪表各说明书
见仪表各说明书
供电电源
见仪表各说明书
见仪表各说明书
见仪表各说明书
吸入式样品流量
见各吸入式仪表说明书
见各吸入式仪表说明书
见各吸入式仪表说
明书
绝缘性能
≥10兆欧以上
≥10兆欧以上
≥10兆欧以上
1.5对分析仪表维修人员的要求
分析仪表维修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a.熟悉本规程及仪表说明书等有关技术资料;
b.熟悉工艺流程,了解该仪表在其中的作用;
c.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化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d.能正确的使用常用测试仪器;
e.对一些常见的仪表故障应具有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
f.能掌握仪表结构原理、性能和调校方法。
2完好条件
2.1整机及零部件完整,符合技术要求,即:
a.仪表零部件、附件齐全完好;
b.仪表铭牌清晰;
c.紧固件无松动、不泄露,接插件接触良好,可动件调节灵活自如;
d.防爆现场仪表符合防爆现场等级的要求。
2.2运转正常,性能良好,符合使用要求,即:
a.吸入式仪表取样装置及预处理系统运转正常,经处理后的泄露气体能满足仪表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b.扩散式、吸入式仪表工作状态正常;
c.仪表零点和下限报警示值调校准确,反应灵敏;
d.仪表运行质量达到本规程第1.4条中的技术性能指标。
2.3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符合工作要求,即:
a仪表外壳无油污,油漆无脱落,无明显损伤;
b.仪表现场所处环境无强烈震动,腐蚀性弱,清洁干燥;
c.仪表管路、电缆敷设、排列整齐;d.仪表工作场所符合仪表安全运行的要求。
2.4技术资料齐全、准确,符合管理要求,即:
a.仪表说明书、运转资料、部件及显示器等技术资料齐全;b.产品制造单位、型号、出厂日期及产品合格证等有关资料保存完好;
c.仪表历年校准、检修、故障处理及零部件更换记录资料等资料准确、齐全。
3维护
3.1日常维护
3.1.1巡回检查
每班至少进行两次巡回检查,内容包括:
a.观察仪表电源、放大器及信息处理、报警等单元指示灯、事故灯等显示是否正常;
b.若有记录器时,观察仪表记录曲线、报警指示灯,若异常,检查确认是仪表故障还是现场发生泄漏;
c.吸入式仪表的取样装置和预处理系统及其部件工作状态的检查和调整,调节吸入气体的压力和流量至规定数值;
d.根据仪表特殊要求进行的巡检;
e.巡检中发现不能解决的故障应及时报告,危机仪表安全运行时应采取紧急停表措施,并通知工艺人员;
f.做好巡检记录。
3.1.2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内容见表4。
3.2定期校准
3.2.1校准周期
扩散式仪表一般校准周期为6个月,吸入式仪表为3个月,或根据仪表运行稳定性,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及现场具体要求来确定。
3.2.2校准仪器、器具皂膜流量计(吸入式仪表用)秒表(吸入式仪表用)
1
数字繁用表:
31位
2
仪表专用校准器具
表4
项目
定期维护时间
维护内容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扩散口
√
检查是否堵塞
吸入口
√
检查、清洗
抽吸泵
√
检查、清洗、注油
喷射器
√
检查、清洗
过滤器
√
检查、清洗
转子流量计
√
检查、清洗
电路检查
√
根据有否异常来确定维护内容
声报警
√
模拟检查或(和)校准同步检查
光报警
√
模拟检查或(和)校准同步检查
显示器
√
模拟检查或(和)校准同步检查
记录器
√
检查、清洗滑线电阻、校准
3.2.3校准气
校准气选择原则如下:
a.校准气组分浓度精确度高于仪表规定的精确度;
b.不含可燃气体的新鲜干燥气或氮气作为仪表零点气;
c.爆炸下限1/10~1/4浓度仪表指定的可燃气,或安全下限低浓度某种有毒性组分气作为仪表低量程报警气;
d.爆炸下限80%左右浓度仪表指定的可燃气,或安全下限高浓度某种有毒
性组分气作为仪表高量程报警气;
e.根据仪表规定浓度的零气和量程气。
3.2.4校准接线、接气
根据各种仪表的不同要求和方法进行校准接线和接校准气。
3.2.5校准前的准备
校准前的准备包括:
a.记录校准前仪表运行参数及指示灯状态;
b.检查和确认吸入式仪表取样装置和预处理系统不泄露,不堵塞,运行正常;
c.调整有关参数和指示灯指示至仪表规定的数值和状态;
d.准备好校准测试仪器、器具和校准气。
3.2.6零点校准
零点校准步骤及方法如下:
a.给仪表送电,经一定时间电路处于稳定工作状态;
b.按仪表规定的方法通过专用接头,将零点气按规定的流量松入检测器中;
c.待仪表示值稳定后,调节零点电位器,使仪表示值至零位。
3.2.7低量程校准
低量程校准步骤及方法如下:
a.按规定的流量将爆炸下限或安全下限低浓度的低量程信号报警气送入检
测器中;
b.待仪表示值稳定后调低量程电位器,使仪表示值和低量程报警气浓度一
致;
c.调节低量程报警电位器,使仪表在低量程示值下发出声光报警。
3.2.8高量程校准
高量程校准步骤及方法如下:
a.按规定的流量将爆炸下限80%左右或安全下限高浓度的高量程信号报警气送入检测器中;
b.待仪表示值稳定后调高量程电位器,使仪表示值和低量程报警气浓度一致;
c.调节高量程报警电位器,使仪表在高量程示值下发出声光报警。
3.2.9零点、量程重复性校准
反复送零气、量程报警气入检测器中,调节相应电位器直至再不调电位器时,仪表示值和零气、量程报警气浓度吻合为止。
3.2.10报警点的设定
按规定流量将低量程校准气和高量程校准气分别送入检测器中,报警单元发出低量程和高量程报警,否则调节报警电位器。
或调节调零电位器,使指示器指示值在对应报警刻度,再调节报警电位器使之发出报警,然后再将调零电位器恢复至原态。
3.2.11校准质量标准
校准后的仪表应达到本规程第1.4条的技术性能指标。
3.3故障及处理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5。
4检修
4.1检修周期
该仪表每12个月进行一次检修,通常与工厂年度大修同步进行。
4.2检修内容
仪表检修内容因不同类型仪表而异,主要检修内容如下:
a.吸入式仪表取样装置、预处理系统的部件(如吸入口过滤网)的拆卸清洗,过滤器芯的清洗,抽吸泵清洗、注油,转子流量计的清洗,喷射器拆卸、清洗和烘干。
不同结构的系统,根据仪表规定内容进行检修;
表5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仪表无指示或指示偏
低
未送电或保险丝断电路损坏或开路电路接触不良检查元件因污染、中毒或使用过久失效检测器损坏扩散式或吸入式仪表过滤器堵塞记录器或输出表头损坏
检查供电电源及保险丝检查电路检查电路接插件及虚焊更换新的检测元件数字繁用表检查确认后更换检查过滤器,清洗,排堵检查记录器或输出表头修复
指示不稳定
检测器安装在风口或气流大的地方检测器安装位置风向不定检测器安装在振动过大的地方检测器元件局部污染过滤器局部堵塞
电路接触不良,端子松动或放大器噪声大
供电不稳定,纹波大或接地不良电缆绝缘下降或未屏蔽
更换检测器安装位置更换检测器安装位置更换检测器安装位置更换检查元件检查和清洗过滤器芯检查电路接插件及端子检查电源及纹波,检查接地线兆欧表检查确认,改用屏蔽电缆
指示值跑至最大
现场大量泄漏检测元件损坏检测器参比元件损坏电路故障
未校准好仪表校准气不标准检测器中进入了脏物或液滴
确认后配合工艺紧急处理现场
更换检测元件更换参比元件检查和修复电路重新校准仪表用精度更高仪器检查和确认检查检测器,清洗,烘干
仪表时而报警、时而正常
现场检测点附近时而大量泄漏检测器安装在风口或气流不稳的地方检测器安装位置风向不定检测环境存在使检测元件中毒的组分检测器进入脏物或液滴检测元件或参比元件接触不良放大器电路故障电路供电异常现场大量泄漏而过滤器局部堵塞
配合工艺检查确认更换检测器安装位置更换检测器安装位置用实验室仪器检查确认检查检测器,清洗,烘干检查端子和接线检查电路故障,修复检查供电电压及纹波,修复清洗过滤芯,配合工艺处理现场
b.扩散式仪表扩散口细心拆卸,滤芯吹扫或清洗、烘干,检测器积尘的清除;
c.检测器内检测元件性能的检查,若达不到要求时更换;
d.电路中供电单元、放大器及信息处理单元、报警单元、报警显示器及各种
状态指示灯的检查和确认,故障状态的接插件、部件的修复或更换;
e.根据仪表要求的内容进行检修;
f.检修后的仪表各功能单元和系统复原、进行质量检查。
4.3校准
仪表校准方法及步骤见本规程第3.2条的具体要求。
4.4检修质量标准
检修后的仪表应达到本规程第2章完好条件的要求。
5投运
5.1投运前的准备
5.1.1对检修后经校准的仪表运行状态再次进行检查和确认。
5.1.2对吸入式仪表的取样装置、预处理系统管路、泵、部件进行检查,对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
5.2投运
5.2.1扩散式仪表完成本规程第5.1.1条检查确认后即投入运行。
5.2.2吸入式仪表在完成本规程第5.1条投运前的准备后,启动抽吸泵或喷射器,仪表即可投入运行。
5.3投运步骤
5.3.1扩散式仪表一般情况下不需停运,只有在检修或长期不用时切断电源即可。
5.3.2吸入式仪表一般情况下不需停运,只有在检修或长期不用时先切断抽吸泵电源,或先切断供喷射器工作的气源,在切断仪表电源。
5.4验收
5.4.1逐条检查检修项目的完成情况。
5.4.2检查检修后的取样装置、预处理系统、仪表运行质量是否达到本规程
第2章完好条件的要求。
5.4.3检查检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6安全注意事项
6.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6.1.1日常维护必须由两人以上巡检和操作。
6.1.2对可能导致输出波动的操作,必须事先取得工艺人员的认可。
6.1.3保持取样装置、预处理系统、仪表的清洁和环境卫生,严防酸碱液、水溅在仪表上,中注意保护玻璃器件不受损坏。
6.1.4防止水、粉尘进入检测室,一旦发现采取措施排除。
6.1.5维护中防止触电。
6.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6.2.1不具备检修技能的人员不能单独操作。
6.2.2防爆现场未作动火分析,严禁带电检修更换电子部件。
6.2.3检修或更换取样装置、预处理系统、检测器部件的接头和管路后,需重新检查泄露。
6.2.4严禁带电插拔电路部件、接插件,严禁带电检修更换电子部件。
6.2.5检修后的仪表必须安全接地。
6.3投运安全注意事项
6.3.1凡是经过检修后的仪表,在投运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在场,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6.3.2经检修已校准的仪表各种参数、电位器不得随意调整和更改。
6.3.3仪表投运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现场投运时必须进行监护。
很明显,按照作业成本法下模型所核算出的菜品成本与传统成本法核算出的菜品成本不同。
根据模型所核算出的菜品成本包括了根据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分配而来的职工薪酬、广告宣传费、
维护折旧费、能源通讯费、清洁保管费等间接费用,而传统成本法核算出的菜品成本仅包括了模型中所提到的直接成本费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燃 气体 检测 报警器 维护 检修 规程 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