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1079632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46KB
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方案.docx
《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方案
石棉县关于落实《成都经济区区域
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和省政府“一极一轴一区块”的总体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城区经济区相关市州签署的《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合作内容,我县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谋求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特点,将“一极三中心”发展战略与成都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制定工作计划,强化保障措施,为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内容落到实处,发挥社会综合效益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交通项目重点工程协调力度,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督促加快工程进度,全力做好公路主要干道的保通保畅。
深化交通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路建、管、养体系。
切实抓好交通安全监管,全面推进行业自身建设。
提前谋划石棉交通发展,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全县交通工作,充分抓住目前我县发展的大好机遇,科学制定好交通发展规划。
2、深化新一轮城市规划成果,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建设法律、法规的宣传。
严格按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审批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的蓝图。
搭建城市建设的融资、建设平台,加快城北、岩子、利吉堡片区的建设进度,拓展建城区面积,减轻老城区居民生产生活压力。
强化责任落实,奖惩明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优化建设管理水平。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进程。
加深信息化普及程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合理规划布局,整合利用资源,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统一储存、集中灾备、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区域数据平台和服务支持体系,为区域内工业园区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二)重大产业
进一步加强水电、硅锌、磷化工及重质碳酸钙等支柱性产业的主导地位,加强“三个基地”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
改善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工业产品自产自销的能力。
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制造业。
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考察,通过借鉴学习,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加快竹马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创建合理、有效、可行的政府投融资体系,全力打造“两个平台”。
(三)环境保护
1、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要协调建立共同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和考核机制,二是要构建生态环境协调机制和环境预警监控体系。
2、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合作。
一是建立行政交界断面水质、水量监测和信息通报机制及跨界环保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
二是争取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早日运行并达标排放,切实改善全县水环境质量,提高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三是强化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工作。
建立健全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的评估与报告制度。
3、建立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联合防治机制。
一是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自觉性。
对违犯规定露天焚烧者要严肃处理。
二是从严治理工业、生活燃煤和城乡固体废物等污染。
4、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创新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按照“十一五”规划,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小造纸,推行清洁工艺、清洁生产和清洁消费。
二是鼓励企业开发利用石棉尾矿、工业废渣,促进资源就地转化。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加强宣传低碳经济,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来加速低碳经济的建设。
(四)科技工作
1、调整充实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科技工作组织领导。
建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单位为成员的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分工职责,积极融入成都经济区建设。
2、积极争取县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基金,确保科技工作发展需要。
3、深化校县合作工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努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
4、加强基础科研,整合全县科技资源,凸显地方特色科技资源优势。
5、加强协调,深化合作,建立科技资源共同研发、共同享用的机制。
加强与其他市县的合作力度,整合科技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助推建设发展。
6、建立科技研发激励制度,对全县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提高科研积极性。
(五)文化旅游
1、文化体育
(1)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训;探索适合地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
以灾后重建工作为重点,依托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化体育赛事,争取国家或省级赛事到我县举办,以起到辐射周边效应,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搞好“三下乡”活动,举办重大节(纪念)日各项文艺演展活动。
积极挖掘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力争组建业余文艺演出团队,为旅游开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参与省、市的演展活动。
(3)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出版物和印刷行业监控和违规处罚,决不姑息。
争取得到县委、政府的支持,完善石棉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
(4)在农村进一步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发动广大农民朋友利用已建工程开展村级篮球、乒乓球比赛,使工程充分发挥作用。
2、旅游发展
(1)加强与其它区、县的联系与合作。
定期发布旅游信息,向其它区、县介绍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供各区、县招商参考。
(2)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普及信息技术应用。
推动区、县电子政务建设,可以运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在政府网站上及时发布旅游信息,使各区、县、企业及时、全面了解旅游信息。
(3)加强旅游开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景区开发,晚上景区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我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旅游的开发力度,竭力打造休闲度假目的地。
(4)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进一步提高石棉县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把握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和省、市间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有利时机,实现多地旅游的交通互动、产品互动、市场互动、营销互动、管理互动,形成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形成区内、区外旅游良性互动的局面。
(六)金融体系
1、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加快金融业的改革步伐,弥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制度性供给不足形成的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缺陷,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完善农村信用社信贷、结算服务体系,努力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密切的金融纽带作用。
适当拓宽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吸引县域外金融机构参与我县的经济投资活动,发挥乘数效应,以便吸收更多的资金投入我县经济发展领域。
2、争取区域金融支持政策,增强金融发展动力。
积极争取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政策,增加对我县信贷总。
改进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适当降低欠发达地区项目信用评级标准和条件,及时把各种金融产品推向市场。
财政部门加大对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部分一定比例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奖励政策的考核力度,对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3、改善金融供给和需求环境。
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积极利用“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建设成效引导信贷投向和投放。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改局、法院、公安、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分工合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信用秩序,全面增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意识,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打击各类逃废债务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形象。
(七)市场环境
1、积极发挥登记职能,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开通五个“绿色通道”,优化市场主体准入。
实施“六项制度”,促进个私经济发展。
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以及做好小额货款公司试点登记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指导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工作,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市场主体准入监管,规范市场主体准入行为。
内外联动,建立健全无证无照经营查处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制度、分析报告制度和齐抓共管机制。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维护安全健康的校园周边消费环境。
依法强化重点行业监管,协助政府搞好各项专项整治。
把好年检验照审查关,做好2009年度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
切实做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积极配合县做好2010年全县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推进监管制度创新,完善健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进一步加强企业登记管理数据质量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及联网运用,整合工商职能,完善经济户口,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市场主体的准入、经营、退出等行为进行全程监管,实行远程监控,特别是对涉及人身安全的行业加强日常监管,提高执法效能。
4、加强12315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现有12315网络和县消费者委员会消费维权机构的基础上,通过搭建指挥平台,整合消费维权职能,将现有的消费者委员会、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职能合并,合署办公,成立石棉县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各个基层工商所同样将消委分会同工商所12315维权工作站合并;相对固定专人从事辖区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进一步加快农村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网络的作用,实现12315综合打假查处协调机制的新跨越,更好地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12315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的强力保障。
5、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的指导与服务。
积极、热情引导企业参加“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注重引导、扶持和发展符合条件的涉农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三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市场开办单位。
6、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我县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挖角、丰乐、宰羊三大农贸市场,在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余的几个农贸市场,也将陆续相继投放使用。
为此,加强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农贸市场的管理,将作为我县市场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
我们要学习借鉴成都地区农贸市场管理的经验,充分发挥农贸市场服务“三农”的功能,立足市场,服务“三农”,提高农贸市场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提升经济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八)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1、医疗卫生事业
(1)统筹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以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石棉医疗卫生规划区域化实现形式,协调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规划。
在编制医疗卫生规划时,将区域医疗卫生合作纳入其中,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主动融入,形成资源共享的区域医疗卫生体系格局。
提高石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区域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2)建立和完善重大传染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
建立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和相互支援机制,组建石棉应急救援联运小组,负责区域的应急救援工作。
重点加强霍乱、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甲流感等重大传染病传播媒介及高危人群监测工作的信息与技术交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信息的沟通。
(3)建立临床医疗合作机制。
建立临床医疗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区域医疗卫生技术协作。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制定双向转诊方案、制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建立区域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合作机制,发挥名中医在区域内的指导作用,广泛开展技术协作。
(4)开展妇幼领域内的合作。
建立联合开展孕产妇、婴儿救治机制及死亡评审机制,强化妇幼信息监测和质量控制,做好妇幼卫生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和利用。
(5)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合作。
依托区域医疗卫生人才资源优势,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学历教育、继续医疗教育、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的合作,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人才交流,逐步形成区域人才培养、流动的常态机制。
(6)实现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按照市卫生局统一规划,建立区域内医疗卫生领域各方面的信息、资料的交流机制,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积极配合,建立区域内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检验、认证结果的结论互认机制,减轻群众负担。
2、教育事业
(1)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尤其是中高山地区中小学教育环境的改善,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2)整合周边地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引进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人才。
同时,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设施,购置先进设备,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切实培养能够服务社会的技术型人才。
(3)密切与其他教学机构的沟通和交流,开展各类教育合作和学术研讨活动,达到共同学习,借鉴先进教学成果和利用优势教学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目的。
(4)加强与其他县市的合作,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信息的共有共享。
3、社会保障
(1)夯实社会保障基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积极争取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探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主动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学习,深入调研,借鉴经验,建立与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保险养老制度,制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手段,明确参保范围、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规范业务流程。
(2)认真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信息系统对接工作做足做实,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城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方法,切实把退休人员社会保险待遇领取核查和异地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创新机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3)稳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
积极融入大经济区域,争取实现医疗保障机构相互定点,医疗保险费实时结算。
医疗保险费用异地报销由城镇居民扩大到城镇职工,区域范围进一步加大。
4、就业服务
(1)实施“保增长、保民生、保就业”,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和网络建设。
整合就业服务信息,完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大经济区域各级网络对接和数据畅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共享,信息共享,建立起统一的失业登记、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就业扶持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师资和培训项目,拓展培训方式,积极联系其他地区的培训机构,学习先进培训理念和培训经验,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农民工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务输出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技能促就业。
5、人力资源开发
(1)稳步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实施“人才兴县”战略。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狠抓专业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
主动联系区域内的区(市)、县、乡镇等以及相应部门,通过轮岗学习、交流挂职、下派基层等形式,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流动管理,整合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各类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借用成都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学术指导等形势,发挥“校企合作”、“地校合作”优势,围绕“一极三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着重引进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健全培训机制,全面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鼓励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提高本土人才综合素质,为成都经济区域合作和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二、2010年工作计划
(一)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设施建设
(1)做好雅泸高速公路石棉段续建工程、S211线城北段和右岸环湖公路等重点工程的协调工作,确保顺利施工。
(2)按上级交通部门安排,加快推进田新路、擦安路、石九路和挖丰路等四条断头公路的建设进程。
(3)按照上级下达计划数,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
(4)完成草科大泥口桥、友爱桥、G108线响水沟桥、擦罗桥、栗子坪桥的危桥拆除重建工程;完成竹马工业集中区内部道路和小水工业区对外连接道路的建设任务,力争启动迎美公路恢复重建工程;启动S211线大岗山电站迁复建工程和大岗山库周交通复建工程(含海子山康复院对外连接道路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
(5)完成2个农村短途客运站点(宰羊、田湾)新建任务,完成县上下达的孟获城景区道路建设任务。
(6)深化交通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着手研究完善道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
2、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协调,充分准备,保障要素,对于计划在年内完工的项目要在年内顺利完工。
完成我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场外截污干管预计四月底全面完工并完成竣工验收;完成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划投资约852.7万元;完成19.326KM供水管网改造;实施2.1万吨/天的供水厂;完成石棉县绿化广场、规划面积为14371㎡,计划投资约558万元。
(2)做好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及开工准备工作,确保顺利实施。
保证计划的施工进度能够完成。
(3)按照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石棉县城镇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进度,保证防洪堤、城北至西区大桥、岩子大桥及东区村道路的建设进度。
(4)依据《石棉县安顺场历史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和《石棉县安顺场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做好安顺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顺历史名镇名村,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5)做好石棉县城乡统筹发展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的规划工作,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城镇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指导石棉今后的发展。
3、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1)进一步做好区域内网络结构优化,提高全网通信保障能力。
一是加大3G无线网络建设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和网络覆盖,力争到2010年底实现。
二是进一步提升有线宽带网络的出口带宽和配置能力,以满足政府灾后重建、新集镇建设宽带接入需求。
(2)深入推进区域内光纤小区工程改造,利用光纤到小区、到办公楼宇改造原有的电缆传输模式,对原有通信网络结构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通信质量,打造数字化小区,力争到2010年底实现石棉县城50%的小区和部分农村重点规划区完成光纤数字化改造。
(3)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三网融合”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2010年至2012年间试点阶段工作,加强与广电的合作,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改造,逐步形成保障三网融合的规范网络。
(二)重大产业
1、完善龙头石库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协调,保障要素,促使大岗山电站建设顺利实施;做好老鹰岩电站、城市生态闸等储备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2、完成蓝天化工食品级磷酸生产线,预计年内投入生产;完成汇得利锌业公司技改扩建;加快福明电子有限公司及辰马机械有限公司基建步伐,争取在年内投产。
3、加快竹马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竹马工业集中区防洪堤预计年内完工,集中区办公楼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同时,完善集中区内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4、推进小水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争取年内完成小水工业集中区道路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5、积极谋划,奋力争取,尽早将竹马工业集中区纳入四川省省级工业园区规划。
6、科学规划,合理运筹。
积极编制石棉县重大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石棉县重大产业发展起到指导性意义。
(三)环境保护
1、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环境质量。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二是进一步明确各行业中重点监管企业,切实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现场监察力度;三是加快落实和推进一批减排工程,尤其是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工程建设,及早形成减排能力,为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奠定基础。
2、加强环境监测,增强应用能力。
积极协调雅安市环境监测站定期做好全县环境质量监测,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空气质量情况和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情况。
3、营造创建氛围,扩张创建成果。
以生态细胞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等系列生态绿色细胞工程建设,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着力打造一批高规格的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绿色村庄、绿色学校等环保示范基地并加大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生态文明,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
4、强化审批节点,提升服务效应。
一是继续实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推行“阳光操作”、政务公开。
二是实行与工商局、国土局、建设局、发改委等部门进行定期联络制度。
尤其是对非前置类审批项目,提醒投资者及时办理环评审批。
三是加强与建设单位、环评机构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重点建设项目的信息。
四是重视自身环评能力和水平提升。
5、整合信息资源,发挥平台作用。
整合资源,不断完善环保信息平台建设。
逐步推广建设项目网上预审,建立项目审批、环境监管、信访接处、案件查处等动态信息库,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效率和效果,提高行政效能。
(四)科技工作
1、结合黄果柑、草科鸡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强校县技术合作,建立“石棉县黄果柑网”、“石棉县草科鸡网”等信息网站,新建石棉县优质黄果柑科技示范专家大院,加强石棉县优质草科鸡科技示范专家大院建设,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大力支持工业企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加快推进碳酸钙、电解锌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探索建立企业科协等创新服务体系。
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所)企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合作营销、信息交换、技术共享平台。
3、制定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提请县政府设立科技创新基金。
运用科技创新基金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建设,提高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
4、积极谋划,规划先行,合理地、科学地、可行地制定石棉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石棉县科技发展和社会建设。
(五)文化旅游
1、文化体育
(1)按照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到2010年底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乡镇发行网点、公共阅报栏、馆藏文物修复等重建项目;启动县城文化中心(含文化馆、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新棉镇文化站、新棉镇发行网点、精神家园等项目)、县体育场和文物保护单位抢修等项目建设。
(2)完善农村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广泛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举办大型群众演展活动8次以上。
完成32个“农家书屋”建设。
组织县级体育比赛6次以上,建成村级农民健身阵地6个以上。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巩固和保持“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的称号。
(3)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训;探索适合地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
搞好“三下乡”活动,举办重大节(纪念)日各项文艺演展活动。
积极挖掘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力争组建业余文艺演出团队,为旅游开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参与省、市的演展活动。
(4)力争完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镜像站点电子阅览室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协作。
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纪念馆)的开放与协作。
(5)传承传统,发扬特色。
做好本县各项传统比赛,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青少年阳光行动计划”和老年体协工作。
以各类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石棉县民族特色文化传播,扩大石棉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6)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力争将民族传统村落申报成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旅游发展
(1)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栗子坪生态旅游基地争取年内向游客开放。
加快安顺场、公益海、蟹罗、草科等红色、生态、民族特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早日投入运营,实现其综合效益。
(2)组织旅游企业赴其它重点旅游客源市场开展学习考察及宣传促销活动,有针对性的参加各种旅游展会。
组织开展旅游主题活动,活跃本地旅游市场,增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3)在成都电视台及其它成都经济区主要城市电视台开展石棉旅游形象宣传,利用媒体、网络资源开展石棉旅游宣传,不断提高石棉旅游的公众认可度,提升石棉旅游知名度。
(4)做好石棉旅游信息的长效管理工作,保障石棉旅游信息的良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 经济区 区域合作 框架 协议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