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衡水金卷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1076015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77.56KB
届河北省衡水金卷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届河北省衡水金卷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衡水金卷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衡水金卷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0届河北省衡水金卷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
1.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力图限制君权
2.《论语》载: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
“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
”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A.宗族伦理观念B.“天人感应”学说C.中央集权理论D.“大一统”思想
3.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
“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这说明荀子
A.制定严格的选官标准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
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
4.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
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B.“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
这反映出
A.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B.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
C.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D.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
6.近代学者辜鸿铭认为:
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旧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按照他的看法,宋代儒学同欧洲新教都
A.否定真正权威B.注重回归古典C.顺应世俗要求D.精于哲学思辨
7.学者庞天佑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黄宗羲言“……证必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顾炎武认为“人苟遍读五经,略通史鉴,天下之事可以洞然”……王夫之……将《通鉴》记载的史实结合明末清初社会实际研究。
据以上内容可知,这三大思想家主张的一大共同点是
A.提倡个性B.批判专制C.经世致用D.以民为本
8.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
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
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9.元朝政府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
但南宋遗民郑思肖却在其著作中写道:
“糙法:
一官、二吏……九儒、十丐。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元代的户籍制度阻断了读书人的上升空间
B.元朝政府给予读书人的优惠待遇并未实行
C.郑思肖对元代读书人地位的认识存在偏见
D.元朝政府在实际上推行了歧视儒户的措施
10.晚清某论著写道: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B.维新派推崇儒家思想
C.顽固派重申宋明理学D.革命派主张法治社会
11.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人们学习西方的障碍D.对维新派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12.严复提到:
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
”这一思想
A.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B.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13.某学生根据梁启超1901年所著《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的内容,整理出下表。
从表格内容推断当时梁启超做此宣传的目的是
中国旧思想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
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級,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
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A.宣扬维新变法以实现救亡图存B.仿效西方民主政治,挽救民族危机
C.主张实业救国,实现富国强兵D.谴责专制君主,否定儒学正统地位
14.民国初年,孙中山说:
“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
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
”其主张的意图是
A.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D.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15.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
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
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
这一变化
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16.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
“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
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17.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
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
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
A.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B.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
C.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D.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
18.下图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根据目录推断这部著作产生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9.有学者认为:
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归功于“中产阶级”的推动,而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发展,除了极少数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是个人独自研究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缔造于政府的引领与大力推动。
这表明
A.社会结构影响科技发展B.政府政策推动科技进步
C.工业革命源于人才优势D.宋代科技创新缺乏动力
20.1894年出版的《盛世危言》对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做出这样的判断:
“盖世界由弋猎变为耕牧,耕牧变而为格致,此固世运之迁移,而天地自然之。
”其中“格致”是指
A.科技B.民主C.理学D.教育
21.汉字“丁”的变化如图示:
甲骨文中的“丁”,表形色彩浓厚,状如榫卯结构中的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竹钉、木钉。
金文中的“丁”,宇形与甲骨文大致相似,侧视字体中,似乎可见钉帽的形状。
篆书中的“丁”字分化出“钉”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
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演变趋势是繁到简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22.唐代某一书法名家与“诗仙”李白齐名,其书法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这位书法名家应是
A.王羲之B.柳公权C.张旭D.欧阳询
23.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24.有学者指出:
“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他们害怕外国‘帝国主义’威胁和外国‘共产主义’威胁……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
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
”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A.“双百”方针提出——经营者革命B.“双百”方针提出——福利国家
C.人民公社运动——“人民资本主义”D.人民公社运动——罗斯福新政
25.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
“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
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经营的状况
C.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26.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认为,命运就在人自己身上,人同命运的矛盾实质上就是人自身内在的斗争。
据此可知古希腊
A.人们认为可以掌控自身命运B.命运观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C.摆脱了宗教神学对人的控制D.否定了人的个性与自由意识
27.西塞罗说:
“苏格拉底将人们的视野从自然转向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
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道德和知识有机结合B.注重研究的主观性、相对性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D.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主体
28.下表反映了
国别
代表
主张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
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
古罗马
盖尤斯
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荷兰
格劳秀斯
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
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英国
霍布斯
国家起源于契约。
德国
康德
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
A.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B.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
C.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
D.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29.阿伦·布洛克在评价西方某一运动时说:
“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恢复了过去已被淹没或歪曲的许多价值。
”该运动
A.复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内核B.诠释了全新的文化体系
C.导致了西方社会人文精神的诞生D.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30.恩格斯说:
“这位托庇于萨克森选帝侯保护之下的维登堡名教授(指马丁·路德),这位一鸣惊人声势煊赫而被一团趋炎附势之徒簇拥着的伟大人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
”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强烈反对人民群众举行合法运动B.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
C.抛弃下层民众是其阶级本质所致D.违背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
31.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
”该观点主要
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
B.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
C.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D.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性”
32.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33.日内瓦从两方面彻底改革教会组织:
一是大大简化教会组织和仪式;二是神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
其中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公众投票选举”产生。
民主教会建立的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的权威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兴起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领
3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
“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
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35.1620年,一群为了躲避国内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轮船来到北美,他们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
协议表白对英王的忠顺,并本着契约的原则,自愿组成一个“实行公民治理的政治团体”,制定公正平等的法律,服从合法的权威。
该协议
A.体现了建立自由法治秩序的要求B.引发了英国宗教改革的爆发
C.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学说D.构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框架
36.1835年,达尔文在看到了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动植物之后,发现它们和美洲大陆上十分接近。
但岛上的环境和大陆差异是很大的。
按照创世论的看法,造物主应该把各个物种放在它最为适合的环境中才对。
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
这里肯定工作着两种不同的创造者。
上述材料表明达尔文
A.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B.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C.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D.开创科学实证的先河
37.1678年,牛顿剑桥毕业,按照惯例需接受神职。
但是,牛顿公开声明拒绝:
“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
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
”由此看来,牛顿致力于科学研究旨在
A.批判教会蒙昧主义B.理性启蒙,推动科学革命
C.揭示出自然的奥秘D.用自然科学证明上帝存在
38.《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与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时间最接近的事件是
A.《本草纲目》问世B.经典力学产生C.洋务运动D.瓦特改良蒸汽机
39.20世纪60、70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
这实质上反映出西方社会
A.开始出现个人自由发展趋势B.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
C.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D.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
40.雨果认为巴尔扎克描绘了“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由此可见,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所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是
A.塑造典型社会的典型人物B.促使文学的体例更加完善
C.找到人类解放的正确出路D.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题28分,42题1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世纪后期,欧洲逐渐形成了四个精英阶层:
国王、贵族、教廷和后起的城市中产阶级。
四个精英阶层为各自的利益长期斗争,使欧洲既回不到罗马时代的统一,又达不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平衡,逐渐发展出一些弱专制的地域性国家。
在斗争中,宗教势力在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以及理性意识形态的冲击下逐渐下降,欧洲的国家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贵族阶层部分转化为国家官僚和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城市中产阶级一起,共同为欧洲殖民打开了空间,促进了商业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精英价层逐渐结晶为两个主要群体,那就是皇族和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士绅官僚集团,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由科举出身。
即使是那些未进入政府的儒士,也和进入政府者一样,都在预备考试的岁月中培养起了一种儒家意识形态。
他们忠君爱国,讲和谐重仁爱,政权和儒家精英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这在欧洲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很多欧洲贵族精英,拥有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权力基地。
——摘编自王国斌《转变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英阶层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作用。
概括古代中国精英阶层与中世纪欧洲精英阶层的相同之处。
(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精英阶层与中世纪欧洲精英阶层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1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1864—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中对“民主”的各种含义及使用数量如下:
人民统治
与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君主
1864年—1894年
12
323
10
1895年—1900年
149
640
7
1901年—1908年
391
1210
0
1909年—1914年
76
490
3
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阶段近代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
语言简练,说明理由充分,符合史实。
)
历史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A
A
B
C
C
C
B
B
A
B
B
B
C
A
B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B
B
B
B
D
B
B
C
B
B
B
A
A
C
D
C
D
D
41.
(1)避免了欧洲国家的高度专制;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进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发展;为近代民主政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0分)同:
居于社会上层,拥有较大力量;影响国家发展方向。
(4分)
(2)异:
欧洲阶层构成多元化,中国以科举出身的儒士为主体;欧洲追逐本阶层利益,中国服务于皇权;欧洲权力角逐,斗争不断,中国注重和谐,共生关系。
(6分)
原因:
欧洲:
专制集权力量弱;教会势力强大;商品经济发展;人文精神的影响。
中国:
专制集权制度的影响;科举制的实施;儒家的贵和思想;小农经济占主导。
(8分)
42.历史阶段一:
信息:
1864年—1894年间,民主观念已经出现,但理解肤浅。
(2分)说明: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些维新派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4分)
历史阶段二:
信息:
1895年—1900年间,对民主的理解进一步深入。
(2分)说明:
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倡导维新变法,进一步宣传民主思想。
(4分)
历史阶段三:
信息:
1901年—1908年间,传统君主观念被抛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
(2分)说明: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的统治进一步失去统治基础;1901年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
(4分)
历史阶段四:
信息:
1909年—1914年间,倡导君主制的观念又死灰复燃。
(2分)说明:
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民主有名无实。
(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衡水 金卷高三 第三次 调研 考试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