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073725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03KB
话题作文教案.docx
《话题作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题作文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话题作文教案
话题作文教案
一、概念: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
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
“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二、审题步骤与关键点
1.认真读完整题。
2.分清“导语/材料”与“标题/话题”有无必然关系。
3.对有必然关系的“导语/材料”进行表层深层解读。
4.结合对“导语/材料”的理解对引出的“标题/话题”进行第一类作文题的处理。
①分清直接给出的“标题/话题”是单一题意还是关系题意。
(单一题意——放胆作文)
②理清关系题意中的“关系”。
(凡带了定语或状语的标题/话题,都不可能是单一题意,其定语或状语都藏有玄机,需用心琢磨;对付关系题意的标题/话题,审题的第二步是理清“关系”。
)
③把握题意的关键词,确定应试的重点
例如:
2006年广东卷——“雕琢心中的天使”
①经“咬文嚼字”后,分清了《雕琢心中的天使》是关系题意,要当心玄机。
②经“咬文嚼字”后,理清了这个动宾词组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题意——不可或缺)
③找出关键词:
雕琢天使
④确定重点:
或雕琢,或“天使”
三、方法指导:
1、独词型(单一题意可以放胆作文)
独词类话题作文,这类作文话题,只有一个字或一个词语,涉及范围广,抓住一点挖掘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这类话题作文在立意上比较开放,有两种情况:
其一,如果所给材料在内容上没有倾向性,那么,此时的立意是全方位的,既可以对所给材料加以肯定,也可以对此进行否定,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
其二,如果所给材料有倾向性,那么,此时的立意就是单向的,即只能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一致。
如2007年广东卷“传递”。
[文题诠释]
(1)理解词义:
①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等、奥运圣火的传递等。
②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传递等。
(从提示中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高。
)
(2)可从自然、社会、家庭方面打开思维。
1放眼自然,落花对枝头花的喃喃细语,传递“化做春泥更护花”的使命和责任;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
2放眼社会,公交车上的一个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校园里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传递着学生的精神风貌、校园的教育文化。
③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则向孩子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同时,我们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历史,或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起来写,从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精神的传递。
如“雷锋精神的传递”、“儒道精神的传递”、“长征精神的传递”等。
无论哪种,都应重点落笔在传递的过程,揭示传递的意义。
(3)具体写作,拟题可在原话题前后添加相关概念,以便化笼统为具体,写起来就会生动的多,如“爱的传递”、“微笑的传递”、“孝的传递”、“传递,在你我心间”等,标题体现话题及主旨。
2、并列式,如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
所谓并列式,即话题中所给的两个以上概念存在着并列关系,它们彼此互相联系,写作时,话题里提到的概念都要照顾到,不能有所偏颇。
要写好此类作文,须分条陈述,得出观点。
【原题回放】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1)必须注意“走”与“停”之间的辩证关系。
“走”是为了前进,为了接近目标,“停”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更快地接近目标,直行而不走弯路。
这就是“走”与“停”的辩证关系。
(2)联想,从生活中的“走”与“停”联系到人生中的“走”与“停”。
“停”是为了积蓄力量,是为了下一次的行走攒劲、蓄势!
而“走”又是“停”的目的和结局!
人生如此,一个国家、民族,一个企业团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还可以引申到“追求”与“反思”,可以联想到“文化的进步与反思”。
3、主谓式,如2006年江西卷“雨燕减肥”
这类作文话题,以主谓短语的形式出现,要以主语为对象,以做谓语的词语为重点,着力表现该词语的内容。
【原题回放】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
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
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
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所写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雨燕减肥”属预言类话题作文。
(准确地把握寓意)
(1)紧扣“减肥”挖掘。
所谓减肥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去掉沉重的赘余部分,而使整体更加精致轻松的过程。
因此这个话题准确的立意之一,即放下思想上、观念上、精神上等多余的沉重的东西,更轻松地去面对人生。
(2)雨燕节食,拍翅,做俯卧撑减肥的过程,就是刻苦接受磨炼的过程,因为磨炼而能展翅飞翔,于是经受磨炼走向成功也是一个准确的立意。
在准确把握了话题的意旨后,有关放下包袱或勇于经受磨炼而走向成功的素材是不难选定的。
但选材要本着“小中见大”的原则,由一事一物明了人生哲学,一动一静把握自然规律的作文方称上乘之作。
4、动宾式,如2006年福建卷“留一点空白”
动宾结构类话题作文就是某一动作支配某一对象的过程。
动宾结构可以说是对省略了的主语的陈述内容,因而这种结构的话题内容都是重点要展开的内容。
动宾结构类话题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宾语是一个词的动宾短语,如“战胜脆弱”“追求卓越”;一种是宾语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动宾短语。
[文题诠释]
重点落在“空白”上,可以理解为:
(1)留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
(2)不要把话说尽,做事要留有余地。
如不留余地的政策不是好政策,不留余地的计划不是好计划,不留余地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留余地的人不是智人等。
(3)留下创新的空间。
毛主席说:
“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空白,没有任何约束和局限,可以留给我们广阔的创新空间。
新中国一穷二白,如今民富国强就是例证。
5、偏正式,如2010年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
所谓偏正结构类话题作文,顾名思义,就是作文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
这类话题应注意话题本身就是一重限制,我们的选材和立意都要紧紧围绕前面的定语,否则就会偏题。
再者,如果是“材料+话题+要求”的形式,我们还要注意材料有无倾向性或有无提示语。
如果所给材料没有倾向性也无提示语,那文章的立意可以是多角度的,开放度大。
如果所给材料有倾向性,或有提示语,那么文章就要依其所限进行立意。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
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重点落在“我”上,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我手写我心”,要凸显出自己的个性特征。
写作时可以鸟瞰波澜壮阔的时代,也可以聚焦身边的凡人小事;可以写物质世界的丰富,也可以写精神文明的进步;可以写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迁,也可以写亲情的温馨、校园的苦乐;可以写实实在在的人生,也可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写世界对“我”的影响,也可以写“我”对世界的责任……大处着眼,可以写得深刻开阔;小处落笔,可以写得细腻感人。
四、训练
2005:
纪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
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
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第一句关键字眼是“一定的方式”,给我们一个原则的标准,判定作文内容所写的是思想上“怀念”还是一定方式的“纪念”。
第二句提示考生所纪念的内容,考生可以从这些提示语去理解,当然所提示的范围并非纪念的全部内容。
第三句阐述纪念与怀念的区别,明确纪念不同于怀念,纪念必须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
第四句阐释纪念的样式。
第五句阐述纪念的意义有N种之多,强调真切的用心的纪念。
需要注意的是,提示语中所有解释并未涵盖有关纪念的所有内容。
2006
1、江苏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60分)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文题诠释]
(1)这是鲁迅的话,言外之意是要敢于走,要敢为最先,要像《<宽容>序言》中的漫游者一样,勇做第一个,敢做先驱者,为后人闯出一条路来。
(2)是在众人走的路之上,要学会自主选择,不要被人家的路所左右,要独辟蹊径。
(3)具体写作上,考生不妨运用添加法,如曲折的路,平坦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走自己的路,开拓一条新路,不走寻常路,那山、那水、那路,路在脚下……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激活思维,打开思路,文题便简单了。
2、福建
【原题回放】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①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②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③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
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文题诠释]
(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①考虑:
诸葛亮借箭足够十万支虽是《三国演义》明写着的事实,但是,《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小说,小说中所讲的这一事件并不等于就是历史事实;其次还应考虑到,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假定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根据当时三国形势,周瑜会怎样对待诸葛亮?
正反都考虑到了,立意也就有了着落。
由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反向立意:
不唯书方可得真理;敢质疑才能有创新;“不足十万”说得好,反弹琵琶奏天曲。
②也可通过分析当时三国的形势,自然得出又一种新的立意。
周瑜虽有除亮之心,让诸葛亮十日内借箭十万支,其目的显然是借口杀亮。
岂料,诸葛亮却说:
“曹军百万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将误事.”周瑜问:
”先生料几日可以完成?
”诸葛亮说:
”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
”周瑜说:
“军中无戏言。
”孔明说:
“怎敢戏都督!
愿纳军令状:
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
“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诸葛亮说:
“今日已不及,来日起造。
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亮走后,鲁肃说:
“此人莫非诈乎?
”周瑜说:
“他自送死,非我逼他。
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
我只分付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备齐。
如此,必然误了日期。
那时定罪,有何理说?
”小说之所以这么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事实上,即便诸葛亮借箭不足十万支,周瑜也不会杀他,也不应该杀他,更不可能杀他。
因为吴、蜀连横少不了诸葛亮,吴主孙权少不了诸葛亮,周瑜这位吴国都督眼下更少不了诸葛亮。
周瑜很清楚,当下,唯有吴、蜀联合,方可对付曹军,杀了诸葛亮,等于将自己、将吴国推向与蜀死敌的一面,孙权决不答应,也饶不了他。
更主要的是,百万曹军已堵国门,国家危在旦夕,周瑜虽有除亮之心,但决不会就在这燃眉之机,更不会以借箭为借口。
经过这么分析,立意便产生了:
不足十万何足挂齿!
让借箭是假,借智是真!
(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有人曾经问《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说,戈多是谁?
贝克特回答说:
“假如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
”戈多是等不来的,之所以要等,就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理想、信念、道德和精神追求。
假如这样立意,当然轻易写。
可是,命题人将题目加以改造,反其意而创新之曰“戈多今天已经来了”,真是新奇别致,出乎意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自然给立意增加了一定难度。
假如仅就题目的象征性来理解和立意,那么,戈多来了,说明理想实现了,精神满足了,不仅浅易,而且近乎庸俗,显然是不行的。
看来,只有通过发散联想,反向思维来立意。
戈多的到来,不应只看作是一种消极等待的结果,而应看作是积极、主动、自觉去追求的结果。
还可以理解为戈多并非是可望不可及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而是时时、事事、处处都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能否积极自觉的去发现、去驾驭,使之成为自我完善的精神支柱,成为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主宰。
假如追求轻易操作的话,还可以立意为只要信念不死,精神不灭,追求不止,戈多总有一天会到来。
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浙江
【原题回放】
据《列子》记载: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
“愿有所息.”仲尼曰:
“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
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
(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
(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1)《列子》文中的“息”是活着就有气息、知觉、动作的意思,而题中所讲的“休息”义。
(2)话题中蕴含的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可从三个角度写作:
①可写“生有所息”,生活中应该学会休息,提高生活的质量(我活得开心了吗?
我的生活有意义了吗?
人活着除了为社会作贡献,难道不能有其他追求了吗?
我们的生活一定过得艰苦才正常吗?
既然如此,那我们社会创造财富又为了什么?
是辛苦一生到临死前看一眼堆积如山的财富?
);
②可写“生无所息”,一生都以劳动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赞扬我们传统中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悬梁刺股,闻鸡起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板凳要坐十年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还可以兼及两个方面,将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工作与休息密不可分,有时候休息也是一种工作,工作也是一种休息。
6、四川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1)关键在于抓住导语,深入挖掘。
要透过导语的字面去看生活,看世事,看人生,看自然,看科学,看真理……并循着导语“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的指引,深入探究,或作单向思维,或作正向思维,或深入一步,作双向思维、多向思维,写出与众不同的华章。
(2)导语的第二句将文义引向了纵深,指明了“问”的范围,而且暗示了选材的空间,强调了“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这就给我们选材立意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行文中,可以适当摘引诗词佳章,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7、安徽: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
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1)“读”这个词,现在用得极为广泛,读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读社会,可以体验人间的温情,激起我们建设家园的豪情;读父母,可以享受家庭的亲情,激起我们报答父母的恩情等等。
这显然是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而这同样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安徽卷命题人拥有的一种人文关怀。
(2)关键是要抓住这样两点:
一是怎么“读”,为什么要“读”以及在“读”的过程中自己确有哪些收获。
这方面的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深入思考,写出思想,写出个性。
二是对“读”本身要加以剖析,不宜只停留在一般认识、了解、熟悉的层面,而要突出层层推进的特点,使认识、了解、熟悉的过程显示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深刻性和独特性,从而使人感到你的这种“读”是富有力度和深度的“读”。
2007
1、四川省高考作文题为:
一步与一生(话题作文)。
[文题诠释]
(1)从词的构成来看,“一步与一生”属于联合词组,表面上看“一步”与“一生”的位置可以互相置换,实则并非如此。
从审题层面来看,这个表面并列的词组之间还暗含了一个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一步”是条件,而“一生”是结果。
选择怎样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直接决定了你将收获不同的“一生”。
(2)在立意上可以顺向立意,亦可反向立意。
其一、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
其二、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
其三、迈出了人生正确的一步,并不一定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其四、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人生一辈子的天空都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在后天弥补。
2、浙江省高考作文题为:
行走在消逝中。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
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文题诠释]
(1)“行走”我们可以理解为“前进”、“发展”、“进步”等涵义,而“消逝”可以理解为“扬弃”、“放下”、“远离”等涵义。
二者联系起来看,极富思辨性。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社会革新都会有一个发展与保存、重建与扬弃的矛盾,这些矛盾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当然“消逝”有的是成长的需要,有的是历史的选择,有的是自然的更替,还有的是进步的结果。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惆怅、失落和遗憾,也会有欢呼、惊喜和赞美。
破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行走”和“消逝”的关系,以及“行走”过程中我们对“消逝”的态度。
可以联系的材料有改朝换代、观念更新、成长心语等等。
(2)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思:
①从文化状态入手:
“消逝中”本身是一种成长的经历,也是一种有些无奈的选择,而“行走”则是我们成长的脚步,并可以推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我们可从“流行文化盛行,经典文化渐渐消逝”为切入点展开:
经典文化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消逝将会是一种极大的悲哀,我们应当多接受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多读些古诗文,读些大师之作,珍惜并学习我们身边的文化,保留住即将消逝的精华。
这将是我们个人修养的提升,也是社会文化品位的提升。
②让历史人物做主角:
“行走在消逝中”这个题目具思辨性与文学气息,我们既可作个人情感之抒发,又不妨以充分的史实掌故为论点之阐明。
重要的不是消逝之事本身,而是对消逝的看法。
应以豁达之心对待已逝的美,而以积极之心在路途中找寻填补。
③写自己的成长得失:
我们的成长,便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从小到大,停停走走,看过路边的风景,听过林间的鸟鸣,闻过野花的香气,这些都在时间的消逝中慢慢成为脑中抽象的概念,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
④写写身边的变化:
污染、正义、动植物濒临灭绝……当然通篇不可过于消沉,毕竟“行走”二字淡化了“消逝”的低迷之感,因而还是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3、湖南省高考作文题:
诗意地生活。
[文题诠释]
这里的“诗意”肯定不是单单指吟诗作画的风雅,更多指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健康而有文化的心理。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陶渊明追求的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当然他也会做诗,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摆脱心灵的枷锁,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会让自己变成一个躬耕田野的农夫。
他的诗意生活表现为一种心灵的坚守。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诗意的生活”就是一种和谐的生活,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
2008
1、宁夏、海南:
【原题回放】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
“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黑体为宁夏作文全部内容,而红色字体是海南在黑体上增加的)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文题诠释]
法国作家加缪在《西绪佛斯的神话》中写到:
西绪佛斯被罚推大圆石头上山,推到山上后石头滚下去,因此西绪佛斯又得继续推石头上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从而形成了乖谬的悖论。
这里放鸟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鸟,放鸟是让鸟回归自然,而放鸟之前的大肆捕捉却恰恰违背了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论。
故事虽简单,但寓意明显且深刻,着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论,观察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贪心商人借机发财?
慈善行为有待改善?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处?
让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环机器停止运转,更好地让鸟儿真正回归自然。
同时告诉我们,我们的慈善需要用对地方。
2、山东: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文题诠释]
(1)把握“春来”和“草自青”两者的因果关系。
正是因为春天的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
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天,受到过摧残、伤害,经历过磨难,可能面目全非,但是,春天一到,芳草碧天涯。
(2)找到适当的本体,可抓住话题中“春”代表着希望和机遇,“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话题 作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