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1073264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36.57KB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试题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化作春泥更护花
C.蜡炬成灰泪始干D.爆竹声中一岁除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B.贫血的人补充的铁越多越好
C.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D.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3.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B.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
C.食盐水、纯碱、干冰D.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2N2表示4个氮原子B.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
表示一个碳酸根D.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D.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
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
B.盐酸除铁锈: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铝制品耐腐蚀:
7.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8.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M>X>Y>ZB.M>X>Z>YC.X>M>Z>YD.X>M>Y>Z
9.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A.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B.能与某些酸反应
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D.能与某些盐反应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浓硫酸稀释B.
液体读数
C.
收集氢气D.
熄灭酒精灯
11.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C
氯酸钾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
D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A.AB.BC.CD.D
12.“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石墨能够导电,则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则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绿色环保汽车
2021年两会期间,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目前汽车普遍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煤油,不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还因燃烧不充分释放了一氧化碳、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既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
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生产和使用环保型、零污染的绿色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
发展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是改进现有车型:
采用铝合金、钛合金、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为汽车“减肥”,从而降低然油消耗;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再排放等。
二是开发汽车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氢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
三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具有效率高,在使用地点“零排放”的特点,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开发利用电动汽车已成为发展绿色环保汽车的重要途径。
(1)汽车尾气中的_______(A一氧化碳 B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
(2)铝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铝的硬度_______(A大 B小)。
(3)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A天然气 B乙醇)。
(4)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A生物柴油 B塑料)。
(5)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
三、填空题
1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
(1)-
(2)题。
(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
A乳化、乳化 B乳化、溶解 C溶解、乳化 D溶解、溶解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3)(4)题。
(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甲>丙 D甲>乙>丙
(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
A加固体丙 B加水 C降低温度 D蒸发浓缩
15.单质硫、硫化氢燃烧时会生成同种有毒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得到”或“失去”)电子。
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2)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3)生成的有毒气体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4)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四、实验题
16.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7.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
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药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酚酞溶液、蒸馏水
【实验探究】
(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_______(填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乙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条曲线。
实验1:
50mL稀盐酸与5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曲线a);
实验2:
50mL稀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b);
实验3:
50mL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c)。
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增加实验2、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
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交流与反思】
(3)甲小组认为,通过实验探究
(2)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不严谨,应该补充_______实验。
六、流程题
18.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原料,采用生物炼铜是现代炼铜的新工艺,同时还可以获得绿矾(FeSO4﹒7H2O),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
。
____
(2)步骤②中的反应有两个:
反应一是
,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加入的A是_______(填化学式)。
(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
蒸发浓缩、_______、过滤等。
七、计算题
19.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固体残留物20g,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取固体残留物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g。
(2)求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化作春泥更护花,涉及物质的腐败,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C、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变化;
D、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燃烧、爆炸,化学变化。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A、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不符合题意;
B、贫血可补充铁元素,但是不是越多越好,应适量,符合题意;
C、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不符合题意;
D、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A错误。
B、液化石油气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二氧化锰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C错误。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理石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
B。
4.D
【解析】
【详解】
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N2表示2个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B、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故Cl-中的“-”表示1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C、
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D、H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析】
【详解】
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臭氧层空洞主要是应为冰箱等冷藏装置使用了氟化物作为制冷剂,氟化物会与臭氧反应,使它分解为氧气,会造成臭氧层空洞,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炉炼铁:
,A正确。
B、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B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
C错误。
D、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D错误。
故选:
A。
7.C
【解析】
【详解】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正确;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D、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正确。
故选C。
8.A
【解析】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M、X能和稀盐酸反应,并且M和稀盐酸反应时间短,说明M比X活泼,Y、Z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Y、Z不如M、X活泼,Y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Y比Z活泼,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X>Y>Z。
故选:
A。
【点睛】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D
【解析】
【详解】
酸的化学性质有:
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
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操作错误;
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平行,故操作错误;
C、根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时应从短管通入,故操作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故操作错误;
故择C;
11.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所以用蒸发溶剂的结晶方法,当两种混合,谁多用谁的方法.现在氯化钠较多,所以蒸发结晶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钾和氯酸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高温煅烧反而会将碳酸钙变成氧化钙,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C。
【点睛】
12.B
【解析】
【详解】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都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石墨能够导电,而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不能导电,因为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例如电器着火,错误。
故选B。
13. B A B B 热值高,产物是水无污染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氮氧化物和水生成硝酸,形成硝酸型酸雨,故选:
B。
(2)合金硬度大于纯金属,故填:
A。
(3)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演,故选:
B。
(4)生物柴油属于燃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
B。
(5)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且氢气燃烧热值高,故被称为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故填:
热值高,产物是水无污染。
14. B C C A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大烧杯中加水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溶解吸热,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故填:
B。
(2)汽油去除油污,属于溶解,洗涤剂含有表面活性剂去除油污属于乳化,故选:
C。
(3)t1℃时溶解度乙>甲=丙,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甲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溶解度减小溶质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乙>甲>丙,故选:
C。
(4)丙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故选:
AD。
15. 8 得到 -2 1:
1
【解析】
【详解】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6=2+x+6,x=8;
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2)由图可知,每个硫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硫化氢的化学式为:
H2S,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0,x=-2;
(3)生成的有毒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S、O元素的质量比为:
32:
(16×2)=1:
1;
(4)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 锥形瓶
F D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解析】
【详解】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故收集装置选择D;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首先将生成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干燥剂的装置F干燥(氧气长进短出,从左端导管进入),再收集,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D。
(3)实验室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溶液变浑浊。
17. 溶液先变为红色,后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也会放出少量热,通过对比可证明中和反应放热 放热 一个其他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探究]
(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因为生成的氯化钠呈中性,酚酞在中性时呈无色,所以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就会由红色变为无色,故整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先变为红色,后变为无色,该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2)乙小组进行了三个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题中所示的三条曲线。
因为实验目的是通过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从而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增加实验2、实验3的目的是: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也会放出少量热,通过对比可证明中和反应放热。
对比三条曲线可知,实验1中20多秒后溶液的温度达到最高24℃,此时反应结束,而实验2、实验3中最高温度都低于22℃,因此可得到的结论②是: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交流与反思]
(3)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只是中和反应中的一个,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通过实验探究
(2)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不严谨,应该补充一个其他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实验(如稀硫酸和氢氧化钾的反应)。
如果通过补充实验也得出反应中放热的结果,就能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18. 2H2O 化合反应
H2SO4 降温结晶
【解析】
【详解】
(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铜、铁、硫、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4、4、10、42、4,反应后铜、铁、硫、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4、4、10、40、0,故空格填:
2H2O。
(2)反应
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由
(1)分析可知,步骤①中得到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会发生反应二:
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
(3)加入的A后分离出铜,得到溶液最终制得绿矾,故A为硫酸H2SO4。
(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
19.①17.5g
②解:
设反应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
x=5g
a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为:
37.5g+(20g-17.5g)=40g
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5%。
【解析】
【详解】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固体残留物中有铜和氧化铜,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铜不反应,则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铜的质量,故填17.5g;
(2)详解见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黄石市 中考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