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生考试重点.docx
- 文档编号:11072128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77KB
艺术研究生考试重点.docx
《艺术研究生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研究生考试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研究生考试重点
手工艺时代的欧洲设计
克里特陶器:
克里特文明制作的陶器较为精美,公元前2500年前后形成维西尼亚风格的陶器,涂似釉非釉的涂料,纹饰多几何形。
代表有马卡瑞斯山洞中发现的米诺斯文化的陶器及其后出土的章鱼陶瓶。
雅典卫城: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雅典建筑群﹐是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
在古代希腊﹐一个强大的城邦兴建以神庙为中心的卫城﹐是一种显示荣耀和财富的手段。
前5世纪中期﹐雅典在伯里克利执政下﹐国力强盛﹐社会经济文化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伯里克利本人又极力扶植艺术﹐因此为重建因希波战争而毁坏的雅典卫城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负责卫城工程的建筑师是伊克蒂诺和卡利克拉特﹐美术总设计师是雕刻巨匠菲迪亚斯。
在这些大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建造卫城的中心建筑帕台农神庙﹐至前438年完成。
其它建筑延续了更长的时间。
卫城雄踞在雅典城中的高冈上﹐像一个挺立的卫士俯瞰全城。
如果把卫城看作一个整体﹐山冈本身就是它的天然基座﹐而建筑群的结构以至多个局部的安排都与这基座自然的高低起伏相协调﹐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它被认为是希腊民族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
卫城的平面图颇像一片树叶﹐叶柄就是卫城的入口。
走进入口﹐迎面第1个建筑群就是山门﹐它由图书馆﹑画廊等组成﹐是供雅典公民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其附近竖立一根高柱﹐上面是卫城的第1尊阿西娜雕像(高7米﹐菲迪亚斯作﹐已佚)﹐使人进入山门就有一种受神庇护而安宁和平的气氛。
此建筑群偏于卫城左侧﹐为求得结构的均衡﹐在右侧的空间建有一座无翼尼凯女神庙﹐殿堂不大﹐但很精巧﹐采用爱奥尼亚柱式﹐恰如女神的体态那样﹐优雅端庄。
穿过山门﹐眼前豁然开朗﹐通过卫城广场的空地向前眺望﹐气宇非凡的帕台农神庙巍然耸立﹐它的走向直指卫城叶形的尖端。
颇具匠心的是﹐由于山门建筑的重心偏于左侧﹐帕台农神庙位置就略偏于卫城的右侧﹐在它近旁的左侧又建造了一个厄瑞克透斯殿。
神庙如用两条对角线连接﹐则山门和帕台农神庙是在一条线的两端﹐无翼尼凯女神庙和厄瑞克透斯殿则在另一条线的两端﹐而广场中心耸立的又一座阿西娜像(高9米﹐菲迪亚斯作﹐已佚)恰好位于两线交叉点略偏左的地方。
这也与帕台农神庙的巨大体积在布局上起了平衡的作用。
帕台农神庙是为供奉雅典保护神阿西娜女神而建。
它采用的是朴实﹑浑厚的多里安柱式﹐呈现出崇高﹑庄严﹑雄健的气势﹔而一侧的厄瑞克透斯殿则意外地以写实的女性形像作柱身。
这些女像柱体都很从容﹑秀美﹑端庄﹐是雕刻艺术的杰作。
在卫城建筑群中采用多种柱式﹐既适应了各个建筑不同的构思﹐又使整个建筑群富于变化﹐体现多样统一的美的规律。
帕台农神庙被誉为“雅典的王冠”﹐其建筑形像宏伟壮丽﹐神庙的装饰雕刻更是精美绝伦﹐其艺术魅力至今未减。
在神庙中间﹐原有菲迪亚斯作的又1尊阿西娜像﹐高达12米﹐全身用黄金和象牙镶嵌﹐辉煌无比﹐惜也久已失传。
雅典卫城历经2000多年的战乱灾变﹐现在仅存一部分不完整的建筑躯壳﹐但它仍傲然屹立在城市的高处﹐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公元前四世纪建立于雅典卫城中,是卫城的中心建筑。
东西各8根多利亚式柱子,南北则各17根。
东西三角楣有著名雕塑家菲狄亚斯的作品,以《命运三女神》最为优美。
是古希腊古典时期的重要建筑作品。
巴底农神庙:
希腊建筑﹐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范作品。
位于雅典卫城的中心。
它在建筑和雕刻艺术上均达到极高水平﹐曾被誉为“雅典的王冠”。
神庙从公元前447年动工﹐前438年完成主体建筑﹐装饰工程约延续到前432年。
它由伊克蒂诺斯和卡利克拉特任建筑师﹐雕刻巨匠菲迪亚斯负责艺术装饰的设计。
帕台农在希腊语意为“处女神庙”﹐是为供奉雅典保护神阿西娜(智慧女神﹑女战神)而建﹐用以象征雅典的胜利和权威。
神庙面积为2170平方米﹐呈长方形﹐四周列柱纵17根﹐横8根﹐柱高10.5米。
它的比例关系体现了希腊人理想的审美标准﹐即黄金分割律。
整个神庙用坚硬的大理石建造﹐建筑式样采用浑厚朴实的多瑞安柱式﹐这种柱式的特点之一是柱身上下不完全垂直﹐而是上端略小﹐中间部分则稍有凸出﹐加强了柱身造型的力度感﹔与此相应﹐柱间的距离也不完全相等﹐靠近中间的两柱间距略大于两边的柱距。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使神庙的整个造型更显得坚实雄伟。
神庙的装饰雕刻主要是3个部分﹕
是柱廊内长160米﹑高1米的浮雕带﹐内容是表现4年一度的向阿西娜献新衣盛典的游行场面﹔
是东西两面山墙上的高浮雕﹐东山墙刻画了阿西娜从其父宙斯头中诞生的情节﹐西山墙刻画了阿西娜和波塞东争做雅典保护神的情节﹔
是围绕神庙四周的回檐浮雕板﹐共92块﹐均为各自独立的方形构图﹐内容按四面方向分别表现4次神话传说中的战争﹐寓意均为歌颂希腊对波斯的胜利。
以上雕刻大部已毁坏。
17世纪土耳其占领希腊时﹐曾把帕台农神庙当作火药库﹐1687年威尼斯军队的炮火击中神庙﹐引起爆炸﹐使建筑和装饰雕刻遭到毁灭性的损害﹐残存雕刻的大部分后来被运往英国和法国﹐至今保存在不列颠博物馆和卢佛尔博物馆等处。
在古代希腊﹐建筑雕刻原来都涂有鲜艳的色彩﹐后因年深日久﹐色彩消褪了﹐才露出柔和的大理石原色。
设想当年在蓝天日照下﹐建筑物和雕像闪耀着绚烂夺目的色彩和光芒﹐其景象是何等的辉煌壮丽。
希腊柱式:
古典柱式是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柱式形式形成于希腊,而在罗马得到发展。
希腊柱式形成于小亚细亚的爱奥尼柱式和形成于希腊的多立克柱式,这是两种最基本的古典柱式,是从木结构演变而来,公元前5世纪中叶达到成熟程度,在雅典产生代表性作品。
爱奥尼柱式如女性的柔美,多立克柱式似男性的刚健。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希腊还出现了科林斯柱式。
它的柱头上雕刻着毛茛叶,壮美而华丽,其余部分则如爱奥尼柱式。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式,并加以改造,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广泛用来建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建筑物,并创造了一种在科林斯柱头上加上爱奥尼柱头的混合式柱式。
他们改造了希腊多立克柱式,发展出塔斯干柱式。
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和混合式,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称为罗马的5种柱式。
古希腊柱式有陶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三种形式。
1、陶立克柱式或多力克柱式DORICORDER:
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
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条到24条之间。
它来自于古埃及,有名的法国埃及学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这种希腊柱式的先驱。
2、爱奥尼克柱式IonicOrder:
这种柱式比较纤细轻巧并富有精致的雕刻,柱身较长,上细下粗,但无弧度,柱身的沟槽较深,并且是半圆形的。
上面的柱头有装饰带及位于其上的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所组成,涡卷上有顶板直接楣梁。
总之,它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人气质。
2、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order:
它最早可能出现于雅典奥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庙,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并围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
罗马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共有5种:
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罗马式(塔司干式、复合式)。
希腊陶瓶:
最初雅典所在阿提卡地区生产日用器具和丧葬陶器。
到公元前7世纪出现了东方风格。
到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黑绘风格,把主体人物涂黑,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
代表有《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等。
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风格与黑绘风格相反,背景涂黑,主体留赭色,细部用线描绘。
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
陶器是古代希腊人的生活必须品和外销商品,特具实用和审美意义。
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
“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东方风格指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流行的一种陶艺,由于对东方出口,因此考虑到东方人的审美和实用,主要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有时直接采用东方纹样;其次是增强了装饰趣味,将动植物加以图案化。
黑绘风格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
红绘风格与黑绘风格相反,即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
故又称红彩风格。
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
这种风格优越处在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划人物的动态表情,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
罗马万神庙:
万神庙是古罗马的阿德廉皇帝为诸神建的神庙,所以称万神庙。
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初建于公元前27年,公元120-124年重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它的门廊宽33米,16根石柱前后分三行排列,最前面是8根深红色花岗岩石柱。
神殿屋顶为半球形,半球的底面直径为43.5米,殿内空间总高也是43.5米,半球顶中心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用来采光,没有覆盖玻璃。
这个半球顶是古代世界建筑物最大的半球顶。
半球顶和柱廊顶原来覆盖有镀金铜瓦,公元663年被拜占庭皇帝掠走,735年以铅瓦覆盖。
柱廊的铜制天花于17世纪上半叶也被拆走。
万神庙早期建筑本体一直保存到现在。
这座建筑体现了古典建筑和谐、稳定和庄严的特征。
罗马比较重视纪念性的建筑。
万神庙是其中的代表,此建筑的特点是拱券的使用。
它把墙体作为支撑点创造了宏大的室内空间。
万神庙的设计,不论从美学上还是从工程科学上讲,都是一流的,它是用一整套穹形支架从下到上、从内部支撑而建造起来的,使用的材料有天然混凝土、砖头、浮石、大理石等,重的材料用于底层,轻的材料用于上层,并采用分段施工的办法砌成。
万神庙至今虽然经过多次修缮,但古今相比仍无多大变化,地板的图案依然如故,穹顶四周天花的方格也依然保存了下来。
古时,万神庙里供奉着战神、爱神、朱必特神以及其他保护神等。
庙里还有不少陵墓,其中最著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拉斐尔的墓,它位于庙的左侧第二、三小庙堂之间,上面刻着他的好友、大主教本博为他写的碑文。
克洛西姆竞技场:
古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始建于公元1世纪的弗拉维王朝,3世纪和5世纪重修过。
竞技场平面为椭圆形,长径188米,短径156米,外墙高48.5米,用浅黄色巨石砌成,分为4层,下面3层砌成拱门样式。
场内中心是竞技表演场,铺有木地板,板下有地下室,供乐队堆放道具和关闭猛兽用。
表演场四周是椭圆形分布的看台,可容纳观众四五万人。
表演场除用于竞技外,还用于阅兵、赛马、歌舞表演和斗兽。
现在竞技场的高大围墙已残缺不全,表演场也已残破,露出地下室,但周围看台保存得相当好。
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图拉真纪念柱
罗马帝国时代的建筑。
是罗马皇帝图拉真为炫耀远征达基亚人而于公元113年建成的。
设计者为阿布罗德洛斯。
纪念柱为大理石,总高43米。
该作是纪念性浮雕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浮雕镌刻在图拉真纪念柱上,作于公元106-113年。
内容记述的是公元101年,罗马皇帝图拉真对达契亚(古代喀尔巴阡山脉和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现为罗马尼亚北中部和西部)人发动侵略战争。
第一次罗马大军分几路入侵达契亚,第二次于公元105年用12个军团攻打达契亚,达契亚被征服。
这个记功浮雕就是记述了图拉真亲自率军征服达契亚人的经历,环绕柱身有23圈浮雕,长达244米,顶宽1.22米,底部宽0.9米。
最底一层有个象征多瑙河的半身人像,从波涛中跃起,目送罗马大军出征,身边漂浮着运送的船只;第2层是表现军事长官给士兵布置任务,用石块垒筑工事;第3层是士兵们加固工事,运送给养、骑马巡逻;第4层就是描绘图拉真站在高台上指挥军队前进,也是浮雕的中心。
图拉真亲率军队,鼓舞士气,手握长矛,目光炯炯,士兵们驻足静听,斗志旺盛。
浮雕细致描绘了人物的服饰、武器及心理状态。
全部浮雕共有2500个人物,具有写实的风格特点,所有人物都采用同样尺寸,看起来十分壮观宏伟,有着极大的历史真实性。
上面采用连续性叙事法表现了这场战争的全部战役,刻画了2500多个人物形象。
柱顶原为图拉真皇帝的铜像,后改为圣彼得像。
该纪念柱是罗马纪念碑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又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现存意大利罗马图拉真广场。
提图斯凯旋门:
提图斯凯旋门修建于公元90年,是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为纪念他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立,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上面装饰着精美的浮雕作品。
其中以拱门内壁两侧墙上的浮雕最为精彩,内容是颂扬提图斯和他的军队镇压犹太人凯旋而归。
浮雕上,提图斯皇帝亲自驾着四马战车浩浩荡荡从耶路撒冷返回,胜利女神为他戴上胜利的花冠,他的军队则是正抬着从耶路撒冷掠夺来的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走在象征胜利的凯旋门前。
浮雕的面积虽然不大,人物也不多,但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在平面中创造了有纵深感的空间,气势雄伟。
作品体现出当时高超的构图和人物塑造技巧,并表现出古罗马的浮雕正努力向绘画空间发展,这对提高浮雕的表现力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君士坦丁凯旋门:
凯旋门是罗马帝王为炫耀其侵略战争胜利而创造出的纪念性建筑物,通常横跨在一条道路上单独建立。
罗马共和时期的凯旋门建立不多,到了帝国时期,几乎每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都要建立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就是现在罗马城中保留下来的最典型的三座凯旋门之一(另外两座是塞维鲁凯旋门和提图斯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2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
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
这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
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
凯旋门的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大,但缺乏整体观念。
原因是凯旋门的各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
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
君士坦丁经常被认为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皇帝,但是在这座在315年为他而建的拱门上找不到任何基督教的形象。
他的洗礼仪式仅是在22年后在他临终之际举行的。
尽管君士坦丁拱门建造得格外雄伟气派,它却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座拱门上面的绝大多数装饰品其实都是取自于以前的皇帝们所建造的各种建筑物,这也表明罗马的艺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所以说,处在拱门上端(顶阁)两侧的那8座矩形浮雕(rectangularrellefs)原先是一座纪念马库斯奥里列阿斯(161—180)的建筑物上的装饰,只是这位皇帝的头像被重新雕刻成了君士坦丁的样子(还有3座浮雕和它们属于同一系列,现存卡匹托尔博物馆。
它们清楚地显示着马库斯·奥里列阿斯皇帝的样子)。
罗马赤陶:
古罗马的制陶工艺以一种贴饰浮雕的红色陶器为代表,我们简称为罗马赤陶。
罗马赤陶具有独特的朱红色,是在继承希腊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形成的。
做法是将干胚浸入含铁成分较高的泥浆中,施挂一层薄薄的陶衣,待晾干后在1000多度的氧化焰中烧制而成。
这样,表面含铁较高的陶衣在烧制时形成氧化铁,赤红的光泽也就产生了。
从公元前1世纪末至公元4世纪初,作为日常生活普遍使用的饮食器具,这种陶器在整个罗马帝国统治的地域广泛流行。
罗马赤陶最初产生于意大利中部的阿雷佐等城市,随着罗马帝国领土的扩大,这种贴饰浮雕的罗马赤陶的中心产地也逐渐移向欧洲大陆。
公元1世纪中叶,在高卢南部建立的陶器中心臻于鼎盛,其产品遍及意大利本土和帝国其他行省。
这件陶碗应属于这一时期的产品。
罗马式:
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
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
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
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
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
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
教堂内部装饰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这些雕塑形象都与建筑结构浑然一体。
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气魄,较多运用变形夸张手法,但又不同于古代的写实风格,这是因为“蛮族”艺术掺入的影响。
这些被变形的形象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下产生一种阴郁和怪异感,具有解释教义的意义,体现中世纪人的世观。
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
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哥特式: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
“哥特”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
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
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
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响。
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
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
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
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
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
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
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
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
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
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
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
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
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
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哥特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遍布欧洲,因此也称国际哥特式风格。
晚期的哥特式艺术已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圣索非亚就是“圣智慧”的意思,这个教堂建于公元532-537年,是在532年君士坦丁堡暴乱中被烧毁的原教堂基础上重建的。
教堂的构思和技术受罗马万神庙的影响很大。
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
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
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
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
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
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
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圣彼得大教堂:
由布拉芒特(Bramante)、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和贝尼尼设计的由双列柱廊、喷泉构成宏伟壮观的圣彼得广场,始建于16世纪,竣工于17世纪。
它是椭圆型平面和梯形平面有机组合成的城市广场,运用透视原理更突出了大教堂的地位,288根柱子站成4排72列,形成了三条过道。
柱廊顶部的平台上,竖立着圣徒的雕像和阿历桑德罗七世教皇的徽记.广场的中央,一座高大的埃及尖顶方碑直指蓝天,它的南北两侧对称地立着一对喷泉。
尖顶方碑正处在广场上地面放射状白色大理石图案的中心。
这座方碑在中世纪时被叫“石针”。
它是卡利古拉皇帝从赫辽波利斯运到罗马的。
走进圣彼得大教堂,这里曾经是内隆皇帝跑马场,也是耶酥大弟子彼得殉教和埋葬的地方。
在公元349年康斯坦丁之子孔斯当时期正式建成了第一座圣彼得教堂。
1506年朱里奥二世教皇时,决定重新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师布拉芒特(Bramante)主持这项工程,教堂的平面图采取了希腊十字形。
在布拉芒特之后到16世纪中叶前,这一重大工程相继由弗拉·焦孔多、拉斐尔、朱里亚诺·达·桑加洛、巴达萨勒·佩鲁兹、安东尼奥·达·小桑加洛以及米开朗基罗等人负责。
米开朗基罗对布拉芒特的设计作了重大修改。
扩大了建筑规模,提出了大圆顶的构思。
继米开朗基罗之后,威乌拉、皮洛·利戈里奥、贾柯莫·德拉·波尔塔、多美尼科·封塔那等人基本上都忠实的执行了他的设计方案。
可是到保罗五世教皇时,又试图让教堂恢复原先的拉丁式纵长十字形结构。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建筑师卡罗·马德尔诺提出在主体建筑两侧增建三座礼拜堂,并将大殿向前延伸到现在的外立面处。
经过一番角逐,马德尔诺被授权主持这项工程。
工程在1607年11月继续开工,竣工于1612年。
1629年卡罗·马德尔诺去世后,大教堂的工程由贝尼尼主持,在教堂内部装饰中表现出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其中代表作之一是著名的青铜祭坛华盖。
华盖建了9年,直到1633年圣彼得日揭幕。
教堂内部还建了不少的小礼拜堂,其中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悲切”礼拜堂,因里面藏有米开朗基罗青年时代于1499年到1500年为大主教让·德·比莱尔创作的大理石雕塑名作《(圣母)悲切》而得名。
教堂内精巧的工艺及写实派的艺术作品,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足以让人留恋往返。
看出圣彼得大教堂凝聚着诸多位艺术家的智慧仍至一生的精力,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深深思考的。
马略卡陶器:
马略尔卡陶器是文艺复兴时期陶艺的经典表述,其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意大利陶器”。
马略卡是一个小岛,位于地中海中,这儿的土质做陶器最好。
当初制作马略尔卡陶器(Majolica)的工人居住的位置,是有粘土矿床和釉料矿物存在的河岸上。
马略尔卡是一种装饰的方法,物品(例如,盘子、水罐等)采用手工绘制,图案为粗犷的传统边线、历史场景和几何图案。
马略尔卡陶器的制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首先将土器灼烧,然后施以瓷漆,以形成不透明的多孔表面。
图案绘制完成后,再施以透明的釉,然后将陶件再次灼烧。
巴洛克
“巴洛克”是一种风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 研究生 考试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