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教师用书必修1.docx
- 文档编号:11071304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8.69K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教师用书必修1.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教师用书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教师用书必修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教师用书必修1
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最新考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思维导图]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5)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太阳能
化学能
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如下表: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举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
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
氧气的平衡:
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2·广东文综,2、4
该考点常以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为背景,结合区域图表,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及区域环境特征。
考向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 1.AD 2.AC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沉积作用;②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考向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2012·广东文综)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有人称海洋浮游植物为“生物泵”,意思是这些植物能起到调节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因此A项符合题意。
从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海洋浮游植物对大气中臭氧含量没有调节作用,因此B项错误。
酸雨污染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关,而海洋浮游植物并不能吸收这些酸性气体,C项错误。
洋流流速与大气水平运动及海水密度有关,与海洋浮游植物无关,D项错误。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读下图,回忆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
(2)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①河流: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②动物:
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气候:
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④土壤:
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⑤整个地理环境:
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2.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是什么?
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实例和意义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2.地理环境整体性要素的分析方法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
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
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全国文综甲卷,6~8
2016·全国文综乙卷,37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8~9
2013·天津文综,6~7
该考点常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变化,以区域地图为背景,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其影响。
考向一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考查整体性的表现
(2016·全国文综甲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1.C 2.D 3.C
解析 第1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不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温度和降水又同时影响山地植被,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
第2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
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最大,气温较低。
第3题,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重。
考向二 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考查整体性的特征及意义
4.(2016·全国文综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 第
(1)题,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
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
第
(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相应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
第(3)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和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地位于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根据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位于半岛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较为复杂,便于隐蔽,避免熊的威胁;地处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摄。
课时作业
基础落实练
1.(2017·太原期中)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区域性D.综合性
答案 A
解析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改变,如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6·北京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2~4题。
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3.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水文D.生物
4.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B.整体性
C.差异性D.开放性
答案 2.A 3.D 4.B
解析 第2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据此可知湖泊的演变过程。
第3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
第4题,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适应检测)每年人类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将许多石油泄漏流入海洋,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从而引起海岸及污染海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2015年5月19日下图中A地附近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导致超过7.57万升原油泄漏流入大海。
据此完成5~6题。
5.油膜覆盖对原油泄漏海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海洋生物死亡增加 ②海水吸热量增多 ③空气变干燥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⑤降水增多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②④⑤
6.下列国家近海海域受此次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加拿大B.日本
C.菲律宾D.墨西哥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油膜覆盖阻隔了海洋水和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会导致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空气变干燥;气温日较差变大。
第6题,结合经纬网知,石油泄漏海域位于美国西海岸,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即可判断该题结论。
7.(2017·天津调研)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商品粮基地,该流域内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灌区示意图。
材料二 秋浇是该灌区传统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进行,是该灌区一年间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乌梁素海环境的影响。
答案
(1)该区域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需求量大;该区域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农业活动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开挖河渠;此地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有利:
秋浇淋盐可降低土壤盐碱度,可以改善灌区土壤肥力结构。
不利:
秋浇淋盐通过排水渠汇集到乌梁素海,使得化肥和土壤盐类富集于湖泊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 第
(1)题,从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入手,结合区域特征,有选择地选取对应的条件来分析说明。
第
(2)题,结合整体性原理,运用各地理因素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影响。
能力提升练
(2017·济南期中)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9.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结合图示知,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④环节表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圈中,故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碳排放量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自然原因不是主要原因;人类的生产活动无法改变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9题,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建设水电站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分配,减少洪涝灾害;发展火电站会导致温室气体增多,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大气污染。
(2016·重庆适应性测试)下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
读图,完成10~12题。
10.气温升高导致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增强B.径流量增大
C.冰雪融水增加D.降水量增加
11.导致该区域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温度上升B.湖面蒸发作用加强
C.降水强度增大D.地表径流量增大
12.该区域湖泊补给的主要来源是( )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
C.冻土融水D.地下水
答案 10.A 11.D 12.B
解析 第10题,结合图示信息,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大,湖泊面积明显缩小,据此判断该题结论。
第11题,黄河源地处青藏高原,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水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大,使湖泊面积增加。
第12题,结合上题分析知,该区域湖泊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冰雪融水。
(2017·柳州月考)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
A.1800~1900B.1900~2000
C.2000~2100D.2100~2200
1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喜湿B.喜热耐旱
C.喜阴喜湿D.耐寒耐旱
答案 13.A 14.C
解析 第13题,根据图例,4种情况均是海拔1800~1900米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最高。
第14题,4种情况中,阴坡、迎风坡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达90%,为最高,据此可推知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
15.(2016·达州适应性考试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亚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
近年来两河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至中下游流量骤减,影响了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
(1)分析德黑兰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阿拉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纬度较低;处于大陆内部,大陆性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植被少;湿地少;硬化地面多;风力较小。
(2)由于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岸线侵蚀加剧,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河口三角洲萎缩等。
解析 第
(1)题,结合德黑兰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城市化环境等方面分析原因。
第
(2)题,根据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关系,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径流量减少对气候、水源、土壤、生物、植被等方面说明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教师用书必修1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14 整体 教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107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