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复习资料下册.docx
- 文档编号:11065480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3.03KB
思品复习资料下册.docx
《思品复习资料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复习资料下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品复习资料下册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一、填空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2、中国地形图上标有不同的颜色。
西南部(粉红色)地区,海拔大约是(3000)米;中部和北部的(土黄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3000米);东部(绿色)地区,海拔大约是(500米)以下。
3、我国西部多(山地)和(高原),东部多(平原)。
地势由(西)向(东),层层降低。
4、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与山地相比,我国的(平原)较少,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
5、我国五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持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等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提供了(法律依据)。
7、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这是我国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各项社会活动大法。
该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植树造林,鼓励种草,禁止毁林开荒。
)
8、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文体活动的爱好也有差别。
北方人喜欢(滑冰),南方人钟爱(游泳),牧民们擅长(骑马)、(摔跤)。
9、在我国同是冬季,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的冬天雪花飞舞,南方冬天繁花似锦。
北方的人在(滑冰、滑雪、赏雾凇),海南的人却在(游泳、赏热带风光)。
10、(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天高地寒)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这里(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11、藏族人民的服饰很奇特,他们喜欢穿(长袍),腰系腰带,头戴皮帽,脚蹬高靴,以抵御(寒冷)。
又因为青藏高原气温日变化(很大),早晚很冷,中午比较(热),所以着装便于穿、脱以适应气温的变化。
12、(糌粑)是藏族人民喜欢的主食,它是用青稞、豌豆炒熟后磨成炒面,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吃。
13、我国云南的南部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西双版纳)是个美丽的热带植物王国。
14、西双版纳是一个(春夏秋冬)不分明的地方,这里(长夏无冬),一年都是(繁花似锦、急流飞瀑)的热带风光。
浓密的原始森林,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低矮的(灌木)。
森林中花的种类很多,而且有奇特的(花开花落)现象。
15、西双版纳有很多珍贵稀有的(树种和水果),被称为(热带植物王国),还有(药材之乡)的美称,药用植物有(500多)种。
16、西双版纳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也是闻名全国的(普洱茶)故乡。
17、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时常北风怒吼,雪花飘舞,原野森林被(白雪)覆盖,成为美丽的冰雪世界。
18、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被称为(“森林宝库”),这里树种丰富,有(针叶树、落叶树),(红松)是主要的树种。
19、被称为“树木之王”的是(红松)。
红松高大挺拔,针叶常绿,树龄长达百年。
茂密的森林从远处看就是绿色的海洋,被人们称为“东北林海”。
20、保护动植物的感人事迹:
(黑龙江畔)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毕业后立志回家(养鹤),后来,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的小丹顶鹤,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们把她奉为丹顶鹤的保护天使。
21、东北虎生活在(东北大森林)。
22、东北森林是(“宝矿”),无数宝物林中藏,有(红松、桦树、落叶松;人参、蘑菇、木耳;黑熊,梅花鹿,东北虎)等。
23、为了更好地了解祖国,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收集资料。
分为(历史、人物、风景名胜、工业、农业)等几方面。
二、名词解释
1、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4、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5、四大油田:
大庆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
6、四大河流:
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三、简答题
1、我国的五种地形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要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答:
我国的五种地形分别是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我国人口多,山地多,平原少,耕地十分有限。
所以我们要特别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2、写一首赞美家乡的小诗。
家乡美,最美是那家乡的水。
清晨太阳照,莲花水中睡,
金珠银珠一串串……
家乡美,家乡美,
最美是那柔柔的家乡水。
2、你能说出中国地形图上有几种颜色吗?
答:
粉色——山地;黄色——高原;绿色——平原;蓝色——河流、海洋;黑点——沙漠。
二、多种多样的住房
1、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
)”传说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
人类的祖先生活在荒山野岭的山洞里和草密的树洞中,后来出现了土坯房,砖瓦房和今天的楼房。
2、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住房:
(北京的四合院、延安的窑洞、福建的土楼、土家族的吊脚楼、蒙古族的蒙古包、客家的围屋、傣族的竹楼,),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马头琴是蒙古人民的传统乐器。
维吾尔族、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3、会“走”的房子有:
(蒙古包、江南水乡的船);老房子有:
(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乔家大院)。
4、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
四合院的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5、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
6、(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居住的是(窑洞)。
7、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被称作“黄土高原”。
这片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8、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
9、北京市政府已经规划出25处四合院保护区。
10、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11、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这是中华名族的(宝贵财富)。
二、简答题
1、不同地域的居民为什么各有特点?
答:
不同地域的居民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说说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
答:
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是:
①它有一个厚厚的用土覆盖的“屋顶”,可以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②窑洞里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3、你知道老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
答:
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如山西的乔家大院。
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是:
①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对建筑学是个活教材;②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了解社会风俗的变化;③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什么是四合院?
答:
四合院,“四”是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即东西南北四面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叫四合院。
三、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一、填空。
1、除了现代交通工具以外,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发明了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如:
青藏高原的牦牛、华北地区的驴车、内蒙古草原的骏马、西北沙漠的骆驼、西双版纳的大象、东北地区的狗拉雪橇、江南水乡的舟船,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光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突飞猛进,汽车、火车、飞机越来越多。
我国北方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很少水运。
南方不仅有铁路和公路,船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3、我国南方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船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作用可大了。
4、我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曾一度领先,郑和下西洋就是证明。
5、长江下游河网密布,以船代步,独具“水乡”的特色。
6、在江南地区,人们走亲访友主要靠汽车和轮船。
7、目前,我国城市的自行车总数高达7400万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8、船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由先前的独木舟、竹排、皮筏子、到现代客轮,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9、在我国的江南水乡,乌篷船是少不了的交通工具,它由木头制成,船身很长,又窄又长,翘起的船头和船尾像弯弯的新月,船顶上是一张乌蓬,漆黑漆黑的,上面还有别具一格的条纹。
10、乌篷船的船夫摇起船来不紧不慢,还会不时地唱歌。
船夫的技术可以与威尼斯的船夫媲美。
白天,乌篷船接送乘客,晚上,在桂花丛中穿来穿去,让游客在船上休息、赏夜景。
2、问答题。
1、说说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有什么特点?
答:
自行车体积小,灵巧方便,既节约能源,又不像机动车那样污染环境,还能起到健身的作用。
2、船在南方作为独特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船在南方作为一种独特的交通工具,使人们出行更为便捷;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文化等。
四、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1、中国历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
2、我国北方人爱吃面食,北方的面点有上百种。
南方人爱吃米饭,南方的美味佳肴也数不胜数。
3、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我们也品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滋味,要珍惜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人们的主食以面食为主。
6、云南的风味食品“过桥米线”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主要原料是用肥母鸡汤,将肉片、生鱼片、米线等放入汤中炖,用罐子保存,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是大家都喜爱的美味佳肴。
7、年糕是米制品,莜麦卷是面制品。
8、、我国风味食品丰富多样,色、香、味俱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二、问答题。
1、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小吃与食品?
答:
我们家乡的人喜欢吃辣味。
主要吃米饭。
特色小吃主要有元宵果、年糕、米粉等。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含义。
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是说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不要忘了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要节约每一粒粮食。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是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多人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爱惜。
5、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一、填空题。
1、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缫丝、织帛的本领。
改变了远古时代的人穿树叶、披兽皮的习惯。
2、服饰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
3、黄道婆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先进的纺织技术,被人们奉为纺织业的祖师。
4、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
5、丝绸形成的过程:
植桑、养蚕、缫丝、纺织、印染。
6、古罗马人看到五颜六色、灿烂夺目的丝绸,赞不绝口,以拥有丝绸为荣,把我国称做“赛里斯”,意思是“丝国”。
7、我国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湛,一件单衣重量不足一两,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难得的珍品,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现在,丝绸仍是我国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
8、在不同区域生活的人们,服饰的差异很大,这是因为地形、气候的不同。
9、同一地区,一天之内人们的服装也有变化。
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流传着:
“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是因为昼夜温差非常大,气候影响了人们的穿着。
10、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穿皮袄是“山上穿着、山下围着”,这与地形、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11、现在我们的衣服多姿多彩,衣服的面料主要是棉、麻、丝、腈纶等。
12、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穿蓝色、蓝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
13、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人们穿灰色、蓝色的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
14、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改变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情况,人们的服装更加丰富多彩了。
二、问答题。
1、丝绸有什么特点?
答:
一、颜色五彩缤纷、灿烂夺目。
二、质地柔软、光滑,凉爽透气。
三、对保护皮肤十分有利。
2、家里服饰在不断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
说明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
人们穿衣不仅为了保暖而且追求美观。
3、为什么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穿皮袄是“山上穿着,山下围着”?
答:
这与当地气候有关。
在山上地势高,气温低,所以“穿着皮袄”比较暖和;而山下地势低,气温较高,所以“披着皮袄”比较凉快。
4、在我们身边有那些陋习?
你认为他们行为对吗?
为什么?
答:
我们身边陋习有:
如在公共场合光膀子或袒胸露背、穿拖鞋进学校或电影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车上脱鞋等等。
我认为这些人行为不对,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穿衣从只求保暖到追求时尚,追求美,可这些行为是极其不文明的,如果不摒弃这些陋习,会使很多人不能投入文明的行列。
可每个人自觉的文明行为,是文明国家的必要条件。
5、你还知道哪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服饰?
答:
我国闽南惠安女服饰最大特点是“衣短露脐”;蒙古族人民穿长袍、系腰带、蹬靴子、戴首饰;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傣族妇女穿花色筒裙。
六、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
(1)填空题
1、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地域形成了自己的方言。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倡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赛龙舟在端午节举行,本地端午节风俗:
插艾蒿、吃粽子、赛龙舟。
风筝节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山东潍坊举行,
3、我国区域性的节日有:
哈尔滨的冰灯节、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等)。
4、方言代表着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但也带来了交流上的不方便,在保留乡音的同时,还要重视推广普通话啊。
(二)问答题
1、我们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答:
因为我们的国家很大,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有的方言差异很大,给交流带来了不便,所以在保留乡音的同时,还要重视推广普通话。
2、大家讲话使用方言对吗?
为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答:
不对,虽然方言体现家乡亲情,海外游子会倍感乡音亲切,但也会给不同区域的人们之间交流带来不方便。
所以,在保留乡音的同时,还提倡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对于讲方言的同学,我们不能歧视,要帮助他们正确发音、讲普通话。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倡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七、锦绣中华在我们心中
填空题
1、为了更好地了解祖国,要把祖国最秀美的景色表现出来可以用电脑制作、(图片收集)、查阅资料、剪报、板报等形式建立资料库。
2、展示板报和画册时,内容要丰富、充实、美观,要能体现集体的智慧。
布置的专题可以按人物、风景、节日、民族等类别将收集的资料布置板报。
一、我们的衣食之源
1、农业是人们从事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
2、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穿的棉制品服装是农业提供的,我们吃的食品是农产品,生活中农业无处不在。
3、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4、农作物可制成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为很多行业提供了原料。
比如:
棉花、养蚕可以为工业织布提供原料。
二、简答。
1、为什么说农业为其他行业提供原料?
农作物可以制成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为很多行业提供了原料,比如棉花、养蚕可以为工业织布提供原料;花生、大豆、甜菜可以为食品加工业、酿造业、制糖业提供原料;麻、秸杆、木材为造纸业提供原料。
2、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
答:
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如:
吃的、穿的、学习用品(纸张、铅笔等)、家具等都是农业提供的。
不仅日常生活如此,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二、农业大家庭
一、填空题
1、我国的东北地区地势平坦,一部分被深厚的黑土层覆盖,俗称(“黑土地”)。
它十分肥沃,人们形容它“一把能攥出油来”。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基本上是黄土地,适合种植温带植物,这里土质比较松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3、我国南方有很多丘陵,那里主要是红土地,红土地是酸性土壤,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比较少,适合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
4、我国虽然土地广阔,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春有油菜花,夏有菱角和莲蓬。
6、我们常说的"五谷"是指:
玉米、小麦、大豆、高粱、水稻。
7、自然资源一般可分为: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8、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
土壤、气候、地形、温度、光照、水等条件是最重要的。
不同的地区,根据土壤、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各有不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因地制宜”,比如北方小麦、玉米比较多,而南方的稻米很多。
9、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如光、热、水等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同,人们依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进行生产,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农作物。
10、我国黑龙江省,原来是有名的北大荒,经过几代人的开垦种植,现在已成为“北大仓”了,这里冬天寒冷,夏天温暖,适宜种植:
小麦、玉米、甜菜等温带作物。
11、我们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春有油菜,夏有菱角和莲蓬。
是稻米的故乡,也是茶叶的故乡。
我们这里盛产水稻、油菜等农作物。
1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
13、南方的水果有:
荔枝、香蕉、桂圆、椰子、菠萝、杨桃等。
北方的水果有:
苹果、梨、桃、杏、蓝莓、石榴、柿子等
14.、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有一定的时间,叫做“农时”,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二十四节气”,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15、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16、我知道这些农谚:
谷雨前,紧种棉。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播种正当时。
棉花入了伏,三日两头锄。
立冬不砍菜,必定要受害。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格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春华秋实。
17、春天撒种播下希望夏天管理盼望成长
秋天丰收收获喜悦兴修水利创造丰年
18、一粒米的由来:
(播种、插秧、锄草、施肥、抗旱、喷洒农药、收割、脱粒)。
19、青藏高原被称这世界屋脊,盛产青稞,特有的动物有藏山羊、藏绵羊
20、云南有浓密的原始森林和珍贵的动植物,还是“药材之乡”和“橡胶园地”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要保护土地?
答:
茂盛的树林,茁壮的庄稼都是在泥土的哺育下生长的,没有了土地,人类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泥土是无价之宝,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2、什么是农业?
农业是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部门。
像饲养家禽--鸡、鸭、鹅等,饲养家畜--猪、马、牛、羊等;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
另外,渔业及水产品、林业、畜牧业等都属于农业的范畴。
3、“土地资源的多少是相对的,在一定下会由多变少,也可以由少变多。
”你参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我国虽然土地广阔,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大大低于世界水平。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如果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不控制人口增长,不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不能提高土地资源的产量,那么我们土地资源将会由多变少。
但如果人们能合理地利用土地,控制人口继续增长速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土地的产量得以提升,那么土地资源也就由少变多了。
4、你能列出土地由多变少及由少变多的原因吗?
土地资源由多变少的原因是:
浪费;人口继续增长;不合理利用,好地变差地;技术水平差,利用率低。
土地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是:
少浪费;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让差地变好地;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
5、我们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有哪些农作物、果树和林木?
我的家乡在江南,春有油菜、茶叶等,夏有桃子、李子、枣子、梨、水稻、菱角、莲藕等,秋有柿子、桔子、花生、甘蔗等,冬有白菜、萝卜等。
可种植的林木有:
梧桐树、松树、柏树、楝树、杉树等。
三、面对自然灾害
一、填空题。
1.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包括:
(旱灾、蝗灾、雹灾、水灾、风灾和沙灾)。
2.对自然的改造利用要(适时适度),(过度开采垦荒)会导致不良后果。
3.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50多亿吨)。
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受沙化影响的人口达(4亿多),约有(15%—20%)的动物濒临危险,高于(10%—15%)的世界平均水平。
4.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动物的家园,(破坏了的环境)是动物的坟墓。
5.建国以来,林业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50多亿)立方米,约占现有森林蓄积量的(88.6%)。
20多年来,全国义务植树人数达(82.2亿),植树(398.4亿)株,人工林的保存面积达(7亿亩),居世界(第一位)。
6.我国休渔期:
黄海始于(7月1日),时间为(2个半月);东海(6月15日),时间为(3个月);南海(6月1日),时间为(2个月)。
休渔是为了充分(保护海洋资源)。
7.(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
二、简答题。
1.请简单介绍雹灾及其危害。
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
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
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2、请简单介绍各种灾难的特征、灾害及防治:
旱灾:
特征及危害:
土地干裂、作物枯死、农民无收成
预防及治理:
人工降雨、抗旱
蝗灾:
特征及危害:
危害农作物,干旱起蝗虫
预防及治理:
生物治理、药物喷杀
雹灾:
特征及危害:
雹打一条线、对农作物是毁灭性
预防及治理:
人工驱逐、天气预报
水灾:
特征及危害:
淹没农田、危害生产生活
预防及治理:
排除积水、治理河道
风沙:
特征及危害:
吹到、掩埋农作物
预防及治理:
植树造林、有节制放牧
3.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
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
答;1、不乱砍乱伐。
2、不毁林开荒。
3、退耕还林。
4、禁止过度放牧。
5、禁止过度垦殖。
6、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四、“考察”农业的历史
一、填空。
1.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最初靠采集(植物的果实、根、茎、叶)和猎取(动物)获取食物。
2、(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从类从蒙昧向文明过渡的开始。
世界文明古国的起源都始于(农业)。
3.(曲辕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犁地工具),(筒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
4、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的发展)养育着人类,孕育了(文明)。
我国漫长的(农业发展)历史,对世界农业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我国农业发展对世界农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①种桑、养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四千)年以前就有;②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饮茶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茶叶)就像一位杰出的外交使节;③我国素有“大豆王国”之称,大豆在我国有四五千年的种植历史,早在(1873)年在奥地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中国的大豆。
6、原始农业的农具有:
(石刀、木棒、骨片、古镰)等;传统农业的农具有:
(镰刀、锄头、曲辕犁、筒车)等;现代农业的农具有:
(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等。
7.无论是(农业工具),还是(耕作方式),从历史到现在的变迁中,体现出了社会的进步历程。
8、无土栽培技术是由(美国)一位农学家(1929)年发明的,又称(营养液栽培植物)。
9.(温室)技术、(大棚)种植让我们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是我们的餐桌四季丰盛。
10、(杂交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资料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