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
- 文档编号:11064588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74.30KB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具有进入壁垒低、发展速度快、投资回报率比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
家用医疗器械,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适于家庭使用的医疗器械,它区别与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操作简单、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是其主要特征。
美国《财富》杂志将家用医疗器械列为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行业。
据Frost&Sullivan公司针对美国家用医疗器械的统计显示,1997年,美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值已达14.4亿美元,1992年至200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80%。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每年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5%—18%,2005年销售额已逾730亿元,2006年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05%,远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另据统计,欧美国家的平均消费中,保健产品的消费占了总支出的25%以上,而我国现在仅为0.07%,其中人均保健品消费仅为31元,是美国的1/7。
日本的1/12。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成长迅速,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疾病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自我治疗、自我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那些出院的患病群体来说,也迫切需要在出院后使用各种家用医疗用品进行持续性康复治疗,同时,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也与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所倡导的“预防为主”的方向不谋而合。
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1.7亿,并且每年还在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老年人是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也为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事实上,在我国家用医疗器械领域,那些早期进入的企业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韩国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入中国的短短5年内,以独特的体验营销模式,取得了其主推产品温热治疗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佳绩;国内的周林频谱仪、哈慈五性针、氧立得、利德治疗仪、安必信减肥按摩仪等,其销售规模和利润也相当可观。
家用医疗器械可分为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仪器、家用保健器械和家用护理康复器具四大类。
家用治疗仪包括家用超声波治疗仪、家用颈椎腰椎牵引器、牵引椅、助听器等;家用护理康复器械包括功能床、睡眠仪、制氧机等;家用保健仪器包括便携治疗仪、电动按摩产品系列、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家用检测器械包括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等。
对于家用医疗器械来说,疗效是最为消费者所关注的,治疗性、保健性的家用医疗器械以及按摩器具因为大多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能够较快的缓解症状,深受消费者欢迎,如果价格适中,定位于普通大众,销量巨大。
目前全国有各类医疗器械企业大约1.2万家,其中专营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大约有2000家,还有很多医疗器械销售企业委托电子生产制造企业贴牌生产。
家庭医疗器械主要的经销渠道有零售、代理、网购、团购和连锁经营等多种形式。
据了解目前直接零售的利润率为50%—60%,直接批发的利润为20%以上。
从整个产业链看,家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真正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生产企业并不多,在生产制造这一环节已基本饱和,新一抡的价格战和淘汰重组一触即发。
而在家用医疗器械终端销售环节,如药店、超市、百货商店等还是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销售渠道,真正大型的家用医疗连锁专卖店并不多,规模也不大。
以目前全国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连锁机构康复之家为例,目前店铺总量仅有30多家,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年营业额还不到5000万元,垄断格局短期内还很难形成,这也预示着新的投资机会。
总体来看,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具有进入壁垒低、发展速度快、投资回报率比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
尽管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成长迅速,潜力巨大,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
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
以轮椅为例,目前全国共有127家企业生产,虽然品牌各异、种类繁多,但功能大都相差无几,价格却相差很大。
第二:
同类产品缺乏国家统一的质量标准。
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质量控制标准,同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不利于消费者选购产品,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以现在热销的经络治疗为例,各类经络治疗品牌不下50种,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功能、材质略有区别,但每家企业质量控制标准却各不相同。
第三:
夸大宣传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一些多功能治疗仪、保健按摩器等产品的宣传页中,包治百病、“革命性突破”、“重大科技创新”等跨大其词的宣传屡见不鲜。
如果这中情况不能到到有效限制,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很可能将重蹈保健品行业的覆辙,引发公众信任危机。
第四:
市场尚需培育。
家用医疗器械的消费与人民的生产水平密切相关,除此之外,更多的消费者还是习惯去药店购买,一方面与专业的家用医疗器械商店比较少有,另一方面也与消费者习惯有关。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时间。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呈现出以下主要趋势:
第一:
医疗器械家用化。
发达国家医疗保健网的发展经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医疗保健完全依靠综合和专科医院;第二阶段:
常见病、多发病以社区医院为主体;第三阶段:
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骨干,社区医院为分支,家庭医疗、康复、预防为补充。
我国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度时期,家庭预防、医疗和康复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很多的大型医疗器械正趋于小型化、电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除了血糖仪、血压计等常见的家用医疗器械外,目前已经有超声波治疗机、心电监护仪、脂肪测定仪、血脂测定仪等产品走入家庭,而以往这些只有在医院才能看。
第二:
家用医疗器械电器化。
如同个人电脑的发展厉程,开始是大型机构使用大型机器,后来商用转为家用,个人电脑逐渐普及,现在个人电脑已成为了一种很普通的家用电器,医疗器械也开始呈现从医院用医疗器械到家用医疗器械,再到家用医疗电器的发展趋势。
2010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千龙网讯8月31日,CCTV广告中心联手中国内地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连锁“康复之家”在京共同举办了“2010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发展高峰论坛”。
据悉,这是建国以来家用医疗器械巨头第一次全面聚首,该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意见领袖悉数到场,包括鱼跃医疗、九安医疗、怡成医疗、海龟制氧机、三诺、互邦等本土企业以及美国强生、美国雅培、瑞士罗氏、德国西门子等跨国巨头,均纷纷从各地赶赴北京,在面临已经到来的黄金机会面前,巨头们共商如何携手推动产业发展,完善企业品牌战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副司长高国彪在百忙之中专程赶来祝贺。
中国老龄化浪潮正呼啸而来。
据国家老龄委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人口总数的12.5%,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2.34亿。
由此,老年产业迎来黄金机会。
据估计,这些老年的年收入总计在3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
显然,这些数字背后的消费能力足够刺激企业的兴趣,并且企业一度试图释放这个日益壮大的人群的消费潜力,但迄今为止,行动效果并不明显。
更主要的,在于一些错误的公司战略和陈旧的思维模式。
有经济学家评论认为,除开制药等行业,中国企业界几乎未作出什么尝试,把老年人作为重点认真考虑,甚至包括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
在把老年人作为重点的少数行业中,拥有可分享的成功经验的公司更少。
但在此次峰会上,与会企业并不认可此等论调,他们表示自己正在成为推进中国老龄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尝试各种技术和商业创新。
中国康复器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卫义发表演讲时认为,已经有些本土企业在针对老年群体和残疾人群体,大胆技术创新,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这些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前景十分广阔。
除开技术创新之外,商业模式也在创新之中。
成功创造出中国家用医疗器械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的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机构董事长柏煜先生指出,中国不缺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专业性服务,医疗器械与普通消费品特点完全迥异,属于特殊商品。
如何让消费者便利的买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提供专家顾问式的服务,则十分重要;同时,缩短交易流程,由厂家携手终端店铺把产品直接交到消费者手中,降低交易成本,也是该消费群体所需要的。
实际上,DTC模式是包括任何以终端消费者为目标而进行的传播活动,而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在包括品牌在内的任何传播活动均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时间来重塑行业形象。
中央电视台广告管理中心副主任何海明对此深为认同。
他认为,作为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兴蓝海领域,家用医疗器械领域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发展趋势严重不符,在唤醒行业内省的同时,尚需要借助外力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和发展,作为终端消费品行业,品牌战略可以决定企业的未来。
策划大师叶茂中在演讲中表示,家用医疗器械领域绝大多数品牌处于弱势,尤其是本土企业,如何从弱势品牌迅速成长起来?
他列举了雅客VC糖果的案例,当年这家年产值只有几千万的企业,重塑品牌战略,扭转弱势,短短数年之间,年产值突破20多亿元。
雅客的品牌成功战略,让与会企业家们羡慕不已。
在此次峰会上,作为渠道代表的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抛出了诱人的行业品牌传播计划,即启动“321品牌孵化工程”,计划在未来3年时间里投入2000万元,帮助国内100家家用医疗器械中小型厂家进行品牌塑造和传播。
康复之家解释,当前,中国很多家用医疗器械工厂的规模普遍较小,年产值在1000万以下的占70%,超过亿元的属凤毛麟角,抗风险能力差,品牌建设意识薄弱。
康复之家启动“321”工程的目的是带动更多社会资源,彻底解决行业人员专业培训、顾客服务、品牌播和行业美誉度等问题,帮助更多的企业真正快速成长和发展起来。
在此次峰会上,组委会还颁发了”2010年度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十大客户满意品牌奖、行业新锐奖和历史贡献奖”。
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西门子听力仪器(苏州)有限公司、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昌泰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怡成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互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北京周林频谱仪有限公司、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了十大品牌奖。
江苏康欣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获得了行业新锐奖,上海方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荣获历史贡献奖。
争抢医药器械千亿市场24家单位抱团掘
最新研究显示,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规模将达1000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为了推动成都医疗器械行业的更快发展,6月27日,包括事丰医疗、普什医塑、奥泰医疗等在内的24家蓉企、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签订联盟协议,成立四川首个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抱团掘金。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在奥泰医疗生产车间看到,售价近1000万元的超导磁共振正在进行磁场测试,其总监蒲丰年表示,今年将有约15台该产品投放到相关企业,打破西门子、GE、飞利浦的垄断。
创新联盟模式:
产学研用+金融
为何要加入到成都医疗器械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理事会成员奥泰医疗总监蒲丰年直接讲了四个字:
“抱团、共赢”。
包括奥泰医疗、事丰医疗在内的多家联盟成员负责人表示,成立联盟对企业来说主要有两个好处。
第一,由于联盟中有做研究的、有打造产业化的、有主要提供应用的、也有学校,因此可以在解决共性问题时,一起合作公关,提供技术共享。
第二,各大企业要做重要的产品,可通过联盟资源,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同时在更高层面上,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上,把握话语权。
对于联盟的发展,成都科技局相关人士称,从政府层面讲,主要是引导。
第一,利用政府资源为企业提供支撑。
第二,支持联盟单位开展各种行业活动,或者围绕政府规划,向政府提供建议,如规划编制、行业调研,重大攻关的理念。
目前,重庆、广东等少数地区也成立了医疗器械联盟,与此相比,成都医疗器械联盟有何优势?
科技局相关人士称,相比而言,成都的医疗器械联盟在“产学研用”的基础上,又加了“金融”。
在金融系统中,成都银行科技支行、成都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加入进来,“如果企业需要资金或者融资需求,相关金融机构可提供支撑。
”
与此同时,今年6月,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信息办、市国资委五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成都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医疗器械联盟的发展提供包括创新资金、政策等在内的支撑。
突破市场:
“成都造”打破洋巨头垄断
“长期以来,高端医疗市场被飞利浦、西门子垄断,成都医疗器械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打拼,但全市医疗器械产业已经具备集群态势,部分企业已经在高端市场有一定地位,不乏突破的亮点”。
成都科技局相关人士称,“奥泰医疗、迈克生物都是其中的代表。
”
据了解,相关人士所说的奥泰医疗是刚落地高新区不久的“新生儿”。
其总监蒲丰年表示,该企业研发生产的Centauri1.5T超导磁共振打破了欧美在这方面的垄断,完全实现了本地研发、本地制造。
该产品今年3月在四川康骨等医院使用,今年将销售约15台,销售额达1.5亿元左右。
主要研发生产高品质诊断试剂的迈克科技也迈入了高端市场,其法律事务部负责人严飞称,目前迈克科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产品研发成果112个,销售业绩进入全国同类行业前五,仅诊断试剂的销售额就达1亿元。
除此之外,包括博奥生物、普川生物、国纳科技等多家医药企业也形成了高端产品的竞争力,迈克生物、新津事丰、瑞琦科技等多家企业都已成为亿元级企业。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成都造”的医疗器械产品中,血脂分离仪和分离器、可吸收骨螺钉血液成分分离机等产品,在国内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些产业,一旦形成产业化规模,对医药、医疗等产业的带动,将是持续放量的成倍拉动。
”
目前,仅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成都已经聚集了约两百家规模企业,其中国家重点监管企业16家、省重点监管企业47家,这些行业企业开发的产业已经覆盖了注输器具、高风险植入材料、血液循环处理设备、义齿加工、诊断试剂、护理手术设备以及行业软件等领域。
创新资源:
加大研发投入突破短板
面对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不仅需要用产品说话,而且也需用创新发力。
据了解,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老大深圳迈瑞的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而成都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没有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或者甚至根本没有投入。
因此,如何增强创新能力是成都医疗器械联盟成员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的重要问题。
对此,迈克科技相关负责人严飞表示,“联盟成立后,企业的研发将从单打独斗向互相合作、技术共享发展。
”蒲丰年也表示,高端医疗的研发投入很大,而随着以后7T核磁共振仪器的开发,投入将更大,联盟为合作提供了可能。
目前,联盟内拥有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育部材料先进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成都博奥独立医学实验室等知名医疗器械研发机构,在生物医学材料、输血器械、植入器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开发了或正在开发生物活化改性人工关节(骨)、可吸收椎间融合器、聚乳酸防粘连膜、白细胞滤器、医用聚氨酯、可吸收止血夹等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器械,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主要生产心脏射频消融仪的四川锦江电子科技的总经理李楚文表示,“以我们开发的一款产品为例,研发三年,投入临床两年,联盟成立后,将会加快产品研发进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最终增加竞争力。
”
医疗器械产业对医学、材料学、信息科学、生理学、机电、化学工程等多学科配套也具有较高的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成都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地,在支撑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而“联盟能提高效率,为成都医疗器械赶超沿海企业提供了机会”,“会有更多巨头涌现。
”
亚太地区医疗器械市场增长速度惊人
到2015年,APAC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长率有可能是世界其他地区的近两倍,这标志着亚太地区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确实走在了前列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之后,亚太地区(APAC)医疗器械市场正在稳步回升。
市场调研机构Frost&Sullivan公司预测,2009~2012年,APAC医疗器械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为10.2%,届时市场规模将达到623亿美元,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25.8%的份额。
而2009~201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CAGR预计将为5.8%。
增长速度惊人
Frost&Sullivan医疗保健事务主任SimranjitSingh表示,APAC医疗器械市场正越来越重视对病人的监测。
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对产品安全性、准确性、效率和成本的需求日益上升,也将推动银色产业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而医疗器械和制药产品的交合将是一种更加常见的趋势,这一点在给药领域尤其会得到见证。
这些因素将促使医疗器械生产商增加研发预算,开发更新更好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所要求的标准。
诊断、监测和治疗器械之间的技术融合将是市场的又一大推手,因为在医疗专业人员看来,要及时准确地以特定的剂量为病人提供治疗药物,同时定期实施诊断和监测程序,这种技术的结合将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们都在积极地给病人使用医疗器械,比如供Ⅰ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泵和血糖检测仪,帮助病人监测血糖水平,同时提供可调节的胰岛素。
Singh表示,正如上面所指出的,到2015年,APAC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长率有可能是世界其他地区的近两倍,这标志着亚太地区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确实走在了前列,令人振奋。
市场监管有待加强
不过,APAC将必须应对一些市场约束因素,这包括监管和医疗补偿障碍,缺乏足够的经销网络,以及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认证不够。
从国家层面来看,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实施严格控制的强有力的监管政策,对市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马来西亚就正在努力朝着这一方向迈进,该国颁布了《医疗器械法》,对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包装、分销和销售进行规范。
这种监管政策将有助于提高在马来西亚生产的医疗器械的质量,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
该政策还将吸引国外投资者将马来西亚视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重要生产地,从而增加该国的出口量。
Singh表示,马来西亚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在以9.3%的CAGR稳步攀升。
他预测,到2012年,该国医疗器械的总收入预计将超过9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31%以上。
这种增长速度要归结于几个驱动因素的推动,比如全球各地对一次性外科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心血管疾病病例以及骨科手术的增加,面向医疗器械生产商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进一步得到加强。
在马来西亚,对自我监测血糖以及胰岛素注射装置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因为人们的认识水平正在提高,而该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也在上升,目前大约有180万人。
不过,该国有80%需要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仍然没有得到确诊。
一次性产品需求巨大
随着甲型H1N1流感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传染病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病例的增加,解决和遏制这些疾病的需求也显得非常迫切,而这自然会对一次性产品产生强劲的需求,它也标志着这是一个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区域。
马来西亚生产商已经在实施一次性产品(尤其是医用手套、导管等)的技术进步,许多医疗器械公司已经在着手准备,力争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
高端医疗器械(比如心血管、骨科植入物等)的设计和生产的创新机会比比皆是。
按照马来西亚第三个工业计划,2010年,该国将在医疗器械/设备领域投资2.34亿美元。
通过适当的激励政策和掌握合适的时机,投资者可以很好地捕捉和利用亚太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大量机会。
医疗器械新兴产业创新大戏上演四类产品将成热点
第6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特别报道
“从国家的整体布局来看,药物领域已经有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那么,医疗器械无疑将是我们‘十二五’发展的重点,这一点无论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还是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角度,都是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
”4月18日,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生物医药处张兆丰在第五届国际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高峰论坛上如是说。
作为第63届医博会系列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峰论坛就医疗与健康信息技术新发展展开了较为前瞻性的研讨,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如何在“十二五”科技规划中实现更好发展这一课题。
信息技术应发挥作用
“从医学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已经到了技术重大变革或者说高速发展的阶段。
医学科学计划现在已经走到‘十一五’末,马上面临‘十二五’科技计划启动的工作,那么,现在来讲,从国家科技统筹发展的角度,我们正在加紧推进医学科技发展纲要,这个纲要旨在对整个医学科技发展作出规划。
”张兆丰在高峰论坛上透露说。
他表示,医学科技将来应该关注三个技术点。
第一个是预防技术,即如何去做到关口前移。
这一技术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需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大规模的信息采集,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发挥作用。
谈到第二个技术点,张兆丰表示,除了具体的有关疾病诊疗技术革命以外,他们也注重提升整个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技术发展。
“看病难、看病贵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课题,那么,如何推进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
从某种意义上,信息技术是真正解决公平与效益这一难题的节点。
我们认为,今后的医疗体制不应该是经济收入好的群体才能享受到医疗资源,而是应该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医疗保障。
在这方面,信息技术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张兆丰表示。
至于第三个技术点,张兆丰认为,应该关注面向家庭、社区的健康促进技术。
他认为,这也是医学信息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方面,比方动态监测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型网络医疗数据中介对公众健康进行动态监测的模式等,都值得关注。
与市场接轨
此外,张兆丰在谈及医疗器械科技发展规划时还表示,从国家的整体布局来讲,医疗器械将是“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
据悉,对于医疗器械的技术发展,科技部前期已经就这个领域做了初步规划,并成立了医疗器械产业技术联盟,希望以此促进相关技术的应用。
在接下来的“十二五”规划中,对医疗器械科技发展的基本构想主要有三点。
“第一,医疗器械研发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医疗器械领域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那么,企业产品怎样与临床诊疗需求对接,而不是仅仅只关注技术,是‘十二五’要考虑的第一点。
第二,就是产学研结合。
在这方面,我们前期成立了产业技术联盟,相关的产学研单位已经在联盟内进行密切合作。
我们希望在‘十二五’的发展中能形成一个产学研结合的态势。
第三点,是促进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的结合。
国内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上以国外产品为主,基层市场处在升级过程中,国内企业也不一定占据优势。
就这一点,大家都比较关注,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加速从高层次产品向低层次产品转化。
在这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产品研发与产品应用推广紧密结合的模式。
”张兆丰指出。
四类产品将成热点
谈及“十二五”期间科技部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工作中正在考虑的问题,张兆丰透露医疗器械研发可关注四类具体产品。
第一类是面向基层的产品,即面向农村、社区基础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面向大中型医院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第三类是家用及康复医疗器械产品开发;第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家用 医疗器械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