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习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1064042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1.74MB
暑期实习报告.docx
《暑期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实习报告.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暑期实习报告
前言
为了更好的掌握在课堂中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培养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针对我们机械专业的学生,学校安排了为期四周的生产实习。
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参观实习,我们对机械行业的认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会更进一步。
生产实习指高等院校学生在生产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东北大学的生产实习课程拥有悠久的历史,通过带队老师原老师的介绍,在他上学时就参加过类似的实习活动。
这项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检验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都有重要意义,旨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生产实习培养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训练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培养参加课程学生的团队精神,完成实现由学校学生角色向社会职业角色的转变的最终目的。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在北方重工实习,我学到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盾构机)等许多北方重工生产机械的大致结构和功能,了解了北方重工的企业文化和招聘人才需求,这有丰富了我的眼界,对我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实习生活中,我对中国一汽旗下解放汽车的生产装配等流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自身的安全意识有了提高,长春的生活条件磨练了我的意志,帮助我成长。
在沈阳机床为期两周的的实习时间,通过于天彪老师的讲解,我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刀具等信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了机床的加工过程和很多机床的种类,对我国机床产业的现状有了一些认识。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沈阳北方重工集团2014年7月22日—2014年7月25日辽宁沈阳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014年7月28日—2014年8月1日吉林长春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8月4日-2014年8月14日辽宁沈阳
三、实习企业背景简介
1.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简介: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在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
2007年并购法国NFM公司后,成为跨国经营企业。
2009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北方重工现拥有两个工业园区,即产品研发制造工业园区与铸锻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85亿元,员工总数10000余人。
北方重工的主导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提供重大技术装备与工程总包业务。
主导产品包括隧道工程装备、电力装备、建材装备、冶金装备、矿山装备、煤炭机械、港口装备、环保装备、锻造装备、工程机械、传动机械和大型铸锻件等共计500多个品种、7000余种规格。
具有年产15万吨钢、4万吨铸钢件、5万吨钢锭、1.5万吨铸铁件、2万吨锻件,最大铸钢毛坯件240吨、最大锻造毛坯件30吨、最大灰铁毛坯件100吨、最大球铁毛坯件50吨、最大不锈钢毛坯件30吨及年产70万吨机器产品的生产能力。
北方重工拥有完整的设计、试验、检测和计量手段,拥有5000余台(套)加工制造设备。
200余项专利和专有技术、200余台(套)新产品填补国家空白、111项产品或技术获国家各级科技奖励。
北方重工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断面掘进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产品设计院,1个工程设计院,14个专业产品研究所,3个工艺设计所(机械所、矿物加工所、烧结球团所)。
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四项一体化认证。
201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87000万元,利润8000万元,税金33000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25000万美元,其中完成自营出口20000万美元。
北方重工以改革、创新、突破为主旋律,以重大装备、高端成套为主攻方向,锐意创新,开拓进取,致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国际化知名公司。
企业历史: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方重工)是在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
2007年并购德国维尔特控股公司/法国NFM公司后,成为跨国经营企业。
2009年跨进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沈重集团公司与沈矿集团公司合并重组前均有着悠久的历史。
沈重集团公司历史沿革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沈重),其前身沈阳重型机器厂,最早名为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始建于193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重型机器厂。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加紧推行侵略者的“王道”政治,奴役中国人民,疯狂进行经济掠夺,在中国的土地上开矿、建厂。
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制钢所是当时沈阳铁西区最大的一家工厂。
1934年9月,日本住友财团为向中国东北扩张,投资1000万日元,在鞍山建立满洲住友钢管株式会社(现为鞍钢无缝钢管厂)。
1937年9月,日本住友财团在沈阳建立“奉天制钢所”,作为按上满洲住友钢管株式会社的分社。
1939年,将总社由鞍山迁至沈阳,制钢所与机械制作所统称奉天工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8日苏军进入沈阳后,将工厂大部分设备拆运回国。
至此,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的奉天工场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基本上只剩下空旷的厂房和破钢烂铁。
1946年3月24日,国民党政府接受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风瘫工场。
1946年10月1日,国民党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风瘫工场划归鞍钢。
先是命名为鞍钢炼钢厂沈阳分厂,后改称沈阳钢胎厂。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
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接管了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风瘫工场和与之相邻的满洲三菱株式会社(沈阳第一机床厂),合并成立第一机器总厂,“满洲住友”厂为第一分厂(亦称北厂)。
1949年6月1日,第一分厂(北厂)从第一机器总厂分离出来,独立为沈阳实验工厂。
1950年9月,沈阳实验工厂改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沈阳第二机器厂。
1952年11月,改属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器工业管理局,更名东北机械二厂。
1953年8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确定工厂的生产大纲为矿山。
轧钢。
锻压设备,更名为沈阳重型厂。
1955年10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将所属重型机器厂统一改名为代号厂名,沈阳重型机器厂更名为四四三厂。
1956年11月,恢复原厂名沈阳重型机器厂。
1985年企业由国家直属下放到地方为沈阳市直属企业,隶属于沈阳机电工业管理局
1996年由工厂制转为公司制,建立了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沈阳市机械工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002年3月划归沈阳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授权经营单位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6月成为其核心企业,2002年9月与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并转属划转到铁西区。
2004年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撤销,现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持有单位为沈阳市铁西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沈矿集团公司历史沿革
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最早名为大亨公司铁工厂,始建于1921年。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局面,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便把“奉天军械修理所”扩建为兵工厂,委任参议杨宇霆为兵工厂督办。
杨利用职务之便,在扩建过程中大捞其私财,转手用此巨额资金兴建了“大亨铁工厂”。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大亨”被强行占领。
1934年,日本资本家根本富士雄、奥村鹿太郎等用150万元的资金把该厂改建成为“株式会社满洲工厂”。
1945年,东三省的人民在“9·3”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十四年的沦亡生活,该厂日本人已将工厂全部物质按有关条例要求登记造册,准备向我国办理移交,但此时苏军占领了工厂,把全厂可以拉走的物资全部做为战利品运回本国。
194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以张学思、朱其文为代表在沈成立了“辽宁省民主政府”,同年11月2日召开了辽宁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商安定秩序、恢复工商业、发展生产、重建国家之大计。
但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了停战协定,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出兵占领了沈阳,致使工厂纷纷倒闭,“大亨”也难逃厄运。
1947年,国民党接收大员们飞到了沈阳,以所谓经济调查委员会的名义,接管了“大亨”并改名为“中央机器公司沈阳机器厂”(有其名无其实)。
这些政府官员把厂内所剩无几的机器设备连同厂房全部盗卖一空。
此时的“大亨”已并入膏肓,气息奄奄了。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大亨”做为“敌伪产”,被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接管。
1952年4月9日,上级指定机械五厂(原中捷人民友谊厂,现机床集团公司)负责兴建南分厂,组成了以韩克礼为组长的8人建厂小组,领导404名职工开始恢复建厂。
1952年10月20日,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总发字(52)第3106文件正式确定,工厂从1952年10月1日起行政独立,厂名为东北机械局第二十五厂。
1953年8月4日,正式易名为“沈阳矿山机器厂”。
1996年5月3日,根据沈阳市政府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要求,改制建立了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3月划归沈阳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授权经营单位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6月成为其核心企业,2002年9月与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并转属划转到铁西区。
2004年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撤销,现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持有单位为沈阳市铁西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006年底,根据市、区政府决定,沈重与沈矿重组组建“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1月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登记,2007年4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正式更名为: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核心理念:
企业使命——提供重大装备,造福人类社会。
企业愿景——创建世界知名公司,打造国际著名品牌。
企业价值观——持续为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增量价值。
企业精神——精诚图强,创新突破。
专项理念:
发展理念——高端成套,绿色成长。
人才理念——激发潜能,人尽其才。
营销理念——立足诚信,共赢天下。
服务理念——服务用心,顾客称心。
质量理念——一次做好,追求更好。
管理理念——贵在执行,重在到位。
研发理念——持续创新,绿色领先。
安全理念——以人为本,防患未然。
环保理念——节能环保,从我做起。
廉政理念——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企业发展: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方重工,坐落在辽宁沈阳,是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
2007年并购德国维尔特控股公司/法国NFM公司后,成为跨国经营企业。
2009年跨进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北方重工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41万平方米,在岗员工一万余人。
公司有完整的设计、试验、检测和计量手段,有炼钢、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机械加工及装配等现代化装备和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
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四项“一体化”认证。
公司主要为隧道掘进、冶金、矿山、煤炭、电力、建材、港口、化工、环保等行业提供重大技术装备和服务,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方重工全体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满怀发展激情,实施“三大战略”、“四个结构调整”,以“重大装备,高端成套”为主攻方向,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知名企业为目标,发扬“细、严、实”的工作作风,锐意创新,开拓进取,近年来实现了较好快速的发展。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9.6%,出口创汇(交货值)3.24亿美元,同比增长54.3%,实现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285%,上缴税金3.71亿元,同比增长41%。
北方重工秉承“高端成套,绿色成长”的发展理念,肩负“提供重大装备,造福人类社会”的企业使命,以“精诚图强,创新突破”的企业精神,持续为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北方重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企业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知名企业。
2.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集团简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企业品牌“中国一汽”。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新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
2011年6月28日,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中国一汽进行主业重组,成立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发展的脚步,几代一汽人走过了史诗般的创业拼搏历程,在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第一次创业,一汽人发扬艰苦创业、刻苦学习的精神,在荒原上创造了三年建厂并投产的奇迹,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第二次创业,一汽人弘扬愚公移山、务求必胜的精神,在不停产不减产的前提下闯出一条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的新路,甩掉了“解放”卡车“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第三次创业,一汽人传承“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的企业精神,成功实现上轻型车、上轿车,形成中、重、轻、轿、客、微产品系列格局,开辟了企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至今,中国一汽累计产销各类汽车2400余万辆、实现利税5000多亿元,形成了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四大基地,分布在哈尔滨、长春、吉林、大连、北京、天津、青岛、无锡、成都、柳州、曲靖、佛山、海口等城市。
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和采购体系。
回顾历史,一汽从建厂开始,就把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代代一汽人用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坚韧奋斗,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无愧“长子”的使命,不断鞭策自己牢记历史、坚守信念、担起责任,执着争创中国汽车行业全优第一的追求。
站在企业发展的新起点,中国一汽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肩负好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恪守“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促进人·车·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弘扬“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核心理念,坚持“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方针,凝心聚力、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实现以做强做优自主事业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创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新的力量。
企业发展:
长春地处东北腹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部所在地,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分有限公司、一汽客车有限公司、一汽通用商用轻型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长春丰越公司等整车生产企业;一汽技术中心、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等产品开发和工厂设计科研单位;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一汽进出口公司等均设在长春。
中国一汽在长春生产的整车产品有:
解放品牌中、重、轻型卡车;红旗轿车和奔腾轿车;大众品牌速腾、CC、迈腾、捷达、宝来、高尔夫轿车;奥迪A4、A6、Q5轿车;马自达轿车;丰田品牌LC200兰德酷路泽多功能运动车等。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生产企业(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和科研院、所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17个城市。
自东北腹地延伸,沿渤海湾、胶东湾、长江三角洲、海南岛和广西、云南、四川,形成东北、华北及胶东、西南三大生产基地,生产中、重、轻、轿、客、微、军多品种宽系列的整车、主机和零部件。
企业历史:
1953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苏联人民的友好帮助下,一汽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
一汽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生产单一的中型卡车,发展成为中、重、轻、微、轿、客多品种、宽系列、全方位的产品系列格局;产量从当初设计年产3万辆生产能力,发展成为百万量级企业;企业结构基本实现了从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转变;资本结构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向多元化经营的转变;经营市场实现了从单一国内市场经营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经营的转变。
逐步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南三大基地,形成了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开放式发展格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面向未来,一汽将坚持用户第一,尊重员工价值,保障股东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车•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工厂创建时期
从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诞生,这是一汽的建厂时期。
在建厂之前,做了三年准备工作。
1950年初,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莫斯科同苏联签订的协议中,就把建设汽车厂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首批重点项目;同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始了紧张的筹建工作;1953年6月党中央专门为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发了指示;毛主席亲自为一汽奠基题词,并把一汽生产的汽车命名为“解放”。
在建厂期间,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全套的产品设计和工厂设计图纸资料、80%以上的生产设备和整套的工艺装备,派遣了一批专家来厂指导工厂建设和生产准备,为一汽培训了实习生,充分体现了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和援助。
在建厂时期,全国各地为一汽输送了优秀的干部和技术工人,培训了大批的青工;每天都有大量物资源源不断运到汽车厂;以建筑五师、机电安装公司为代表的两万多名建设队伍,成为一汽建设工地的主力军。
一汽的建成,凝结着全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一汽的建设,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其速度之快,工程质量之好,被人们称之为奇迹。
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
成长发展时期
从1956年开工生产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长和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汽有过乘“东风”展“红旗”制造国产轿车等创举,也遇到两次大的干扰和挫折:
第一次是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大跃进期间,有过急于求成、忽视科学态度所犯的错误,造成设备失修、质量下降,企业管理严重削弱;经过1960年冬季开始的三年整顿,企业的生产秩序和管理逐步恢复正常,1965年和1966年,成为开工生产以来最兴旺的时期,被国家表扬为全国大庆式先进企业。
第二次干扰是1966年下半年开始的“十年动乱”,广大职工对左的错误有抵制、有斗争。
1972年,贯彻周总理批示,狠抓产品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1975年,贯彻邓小平指示,初步进行了企业整顿。
1977、1978两年,进行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恢复性整顿、重建大庆式企业等工作,使各项经济指标又恢复到“文革”前的最好水平。
这个阶段,尽管遇到许多干扰和挫折,但各方面的工作仍有一定的发展。
在汽车品种上从一个基本型增加到三个。
在生产能力上,从3万辆设计能力,提高到6万辆的水平。
在这个时期里,一汽出汽车,出人才,为全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完成了包建二汽的任务;还承担了一些援外项目。
换型调整时期
从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车的换型改造时期,又称第二次创业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一汽自1980年末到1983年7月,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解放”第二代产品CAl41汽车的设计、试制、实验和定型。
从1983年7月开始生产准备,又用了三年时间,到1987年1月1日胜利转产,转产当年就实现了质量、产量双达标,通过了国家的工程验收。
在这个时期,还开展了学习日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建设性企业整顿等活动,为换型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换型改造中,一汽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利润递增包干政策,采取以老养新的办法,自筹换型改造资金;抓住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坚持开放型的自主技术改造;用同时工程、网络技术的方法组织庞大的换型改造工作,完成了不亚于建设一个新厂的工程量。
不仅甩掉了“解放”车“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使老企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且培育了职工奋勇拼搏、开拓进取的创业意识,闯出了一条老企业自主换型改造的路子。
在换型改造的同时,1984年与1987年,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上,先后两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延长利润递增包干期限,扩大了产品自销权、外贸外经权和规划自主权;抓住了上轻型车、上中重型卡车以及上轿车的机遇,并同步进行了大量的扩建、新建的前期工作。
在这个时期,成立了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
汽车研究所、第九设计院的加盟,加强了一汽技术后方的能力;吉、长四厂紧密联营模式,为一汽加快建设轻型车和轿车生产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构调整时期
从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结构调整时期,又称为以发展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时期。
在这个时期,通过建设一汽轿车、一汽-大众两个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以及兼并、重组、改造轻型车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中、重、轻、轿并举的局面已经形成,轿车和轻型车产销量的比重已经接近50%,重型车已经超过了中型车的产销量。
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工厂向集团公司体制的转变,以及由单一的国有资产向多元化资产结构的转变。
通过对外合作和开拓国外市场,建立了一汽-大众等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实现了从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
在这个时期,开展了持续多年的质量总体战、整顿内部经济秩序、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集中采购、强化营销管理等活动,有序地解决了一些国家宏观调控期间困扰企业发展的经济难题,并为1999年下半年全国汽车市场复苏,做了充分准备。
还通过“801”、“901”人才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为一汽赢得未来奠定了领导人才基础。
这个时期是生产大发展的一个时期,2001年与1988年相比产量增长5.1倍,销售收入增长22.8倍,职工收入也有很大提高。
在全国500家最大企业的排名中,一汽始终处于前10位。
建设“三化”时期
2001年12月,一汽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宣布一汽第三次创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提出了“十五”计划时期实现汽车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员工收入“四个翻一番”的目标;2002年,一汽把“四个翻一番”目标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提出了适应入世要求“建设新一汽”的构想,确立了要在五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实现“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三化”目标。
从此,一汽进入了建设“三化”新的发展时期,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许多工作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了。
企业文化:
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
依托厚重积累,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不断为用户制造满足需要、安全环保、品质卓越、服务至诚的成熟汽车产品,创造物有所值的生活享受。
打造中国最优、世界知名的“中国一汽”品牌。
建设具有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复杂经营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掌握技术攻关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专业知识更新能力的专家团队;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身怀绝技的拔尖人才。
打造一支忠诚一汽、挚爱事业、献身追求、奋发有为的员工队伍。
传承一汽历史经验,创造具有一汽特色、激发员工潜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方式。
造就最优的人文环境,稳健经营,做实企业,迎接世界汽车生产重心的转移。
促进人·车·社会和谐发展
承担车企责任,打造精品汽车,做“绿色未来”的积极实践者,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指导思想:
以用户为中心积极推进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变革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文化创新,以人为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向意识形态的更新要效益。
指导方针:
自主发展 开放合作。
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暑期 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