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题热点.docx
- 文档编号:11056265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77.50KB
中考化学考题热点.docx
《中考化学考题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题热点.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考题热点
2022年中考化学考题热点
2022年中考化学考题热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从题型来看,主要是选择题
(08安徽)2022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
(09安徽)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器B.青铜器C.铁器D.高分子材料
热点1:
看了《2022世界末日》,地球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于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森林失火 D.树枝折断
热点2: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
2、物质的性质:
(08安徽)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B.着火点为450℃,易燃
C.沸点为℃,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3、物质的分类:
(08安徽)右图标出的是有关灯泡组成的物质,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
(各写一种即可)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请你就图中标出的物质举一例说明:
(3)比较锡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
热点: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酒B.矿泉水C.24K黄金D.铁矿石
4、物质组成、构成的叙述:
(09安徽)我省的祁门红茶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由于香叶醇(C10H18O)的含量高于普通茶叶的几十倍,因而具有独特的玫瑰花香。
下列关于香叶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闻到玫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属于有机化合物D.组成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热点: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5、化合价的有关知识:
(09安徽)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远优于不锈钢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
地球表面富含钛铁矿石,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TiO3。
⑴已知FeTiO3中钦的化合价为+4价,则铁的化合价为。
⑵冶炼金属钛时,将铁铁矿石转化为下TiCl4,TiCl4再与N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Ti和NaCl。
请写出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其反应类型是。
⑶在冶炼钛的同时,还得到金属铁,请举出铁的一种用途:
。
⑷铁比钛易生锈,请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
。
6、分子的性质:
(07安徽)安徽“六安王陵”发掘被列为“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地中出土了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青铜器、铁器、木器及丝织品等许多珍贵文物。
A.青铜壶B.铁制车轮C.丝织虎
(1)上图中出土文物的原料不是用化学方法制备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合金的是。
(2)考古人员还惊喜地在一个铜壶里发现了特殊的液体,闻起来有一股酒糟味。
小明从分子的角度分析:
能闻到酒糟味,说明分子是在_______________。
为了检测这种液体是酒,他提出了下面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较科学(填序号)__________。
A.喝一口品尝B.用交警使用的酒精测试仪测试C.将其点燃
(3)请你分析:
为什么出土的青铜器保存较好,而铁器却锈蚀严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木质文物因失水过快而引起变形,可用结晶的方法让明矾晶体填充在木纤维中(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操作方法是:
将木制文物浸入明矾的___________溶液中,待明矾溶液充分渗入后,取出冷却擦干即可。
7、质量守恒定律:
(09安徽)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8、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
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是双原子分子,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
材料2: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材料3: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
材料4:
我国四川地震灾区灾后急需大量消毒剂对灾区饮用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灾后疫情发生。
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消毒泡腾片,其中二氧化氯是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第四代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1)氯气的化学式为 ,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请总结氯气的有关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3)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闻氯气的方法是:
。
(4)写出材料3中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材料4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Cl217
(2)
黄绿色气体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答到其中一点均可得分)
(3)打开瓶盖,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4)Cl2+H2点燃2HCl(未配平或未标明反应条件均不得分)
(5)ClO2+4
9、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09安徽)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检验气密性C.稀释浓硫酸D.收集氢气
热点: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研碎胆矾B.铜表面产生铜绿C.过滤D.制取蒸馏水
10、六大营养素:
(09安徽)下列各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黄瓜、西红柿B.鸡蛋、牛肉C.米饭、大摸D.苹果、梨子
11、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022年、广东)9.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分析:
对“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这一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有: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关系;
(2)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比较。
(3)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
(4)物质的结晶与溶解度的关系。
(5)在饱和状态下,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从题型来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
(09安徽)
“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
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12、化学肥料:
相关知识:
化肥种类的判断,化肥的性质,铵盐化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铵盐氮肥的检验等,
考题精选:
13、家庭小实验:
(07安徽)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
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
14、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09安徽)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2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是58B.相对原子质量是
C.质子数为58D.饰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15、环境、能源、安全问题:
(09安徽)下列做法或举措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B.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严禁就地焚烧秸秆D.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16、合成材料:
(09安徽)右下图标出的是有关热水瓶的组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所标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写一种即可),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⑵使用几天后,瓶胆内壁有水垢出现,这是因为水的硬度较大的缘故。
请你写出一种鉴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
。
⑶可用厨房中的一种常用物质(写名称)除去瓶胆内壁的水垢(已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热点: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铝合金门窗B.不锈钢餐具C.塑料洗衣盆D.景德镇瓷器
17、燃烧的条件及灭火:
热点:
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过一会儿会出现的现象是什么?
该实验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结合该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左边试管里的白磷燃烧,右边试管里没有明显现象,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1分)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分)白磷、红磷还有哪些性质上的差异等(1分)
18、常见物质的用途:
热点: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食品袋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由于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天然气常用作燃料,是由于它具有可燃性
19、有关水的问题:
分析:
近几年安徽对有关“水”的问题,主要考查了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节约用水、净化,以及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对水的组成(即电解水的实验)还没有考到。
20、金属的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09安徽)某活动小组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溶液,实验过程为:
⑴废铜在空气中加热后得到的氧化铜中含有少量铜,原因是_(填字母序号)。
a.加热时氧化铜易分解生成铜b.铜与氧气没有完全反应c.加热时铜不能与氧气反应
⑵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操作Ⅰ的名称是,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烧杯、。
⑷盛放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制容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右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
氮化镁中氮的化合价是_____。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热点:
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填字母)。
(2)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答三条)。
(3)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F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E实验的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B、C、D、E
(2)4P+5O2点燃2P2O51/5
装置气密性好,实验前夹紧止水夹,红磷过量或足量,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3)作对比散热(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4)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球膨胀,滴入盐酸后,产生气泡,气球缩小
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22、溶液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09安徽)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
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A.稀硫酸B.碳酸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
23、CO2、O2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性质的实验:
(09安徽)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
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⑴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⑵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
小明用右图装段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
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填化学式),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⑶讨论交流:
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24、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09安徽)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g稀硫酸。
剩余固体g。
⑴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⑵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5、科学探究题:
例:
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
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
【提出问题】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
小明:
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
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
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
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一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一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讨论交流】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
他们的方法是:
。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
。
【实验验证】
(1)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2)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
【反思提高】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所得溶液的pH7;冷却到常温pH7。
(填“<”“>”“=”)
热点: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
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2分)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方案二:
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
说明Na2CO3溶液呈性;
结论2:
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三:
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
﹪
2
﹪
﹪
x
3
﹪
﹪
14
(1)表中x=。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
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⑶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
②可能是__________;③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取了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
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求:
⑴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⑵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⑶在右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
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方案一:
(1)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分)
(2)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pH减小的因素。
方案二:
(1)除氧和隔氧。
(2)碱;
(3)取上述溶液加水稀释后,再滴加无色酚酞,②溶液呈红色。
方案三:
(1)7。
(2)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⑶①防止稀盐酸过量②使反应充分③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Na2CO3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⑷解:
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跟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1分)
Na2CO3+2HCl===2NaCl+H2O+CO2↑(分)
1067344
xy×10%
106:
x=73:
(y×10%)=44:
(1分)
x=y=
NaOH的质量为:
(2分)
设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分)
40
8gz×10%40:
=8g:
(z×10%)(1分)z=73g(1分)
答:
(略)
初三化学期末总复习及考前模拟
一.教学内容:
期末总复习
二.具体内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考点1化学研究的内容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变化与性质、用途与制法
考点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考点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质需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考点4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
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分析和概括;推断和结论
考点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的性能、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考点6化学的应用
农业、医疗、能源、环境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考点1空气的成分与测定
(1)空气的成分
(2)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考点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
(1)定义
(2)区别
考点4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考点5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装置、操作要点、收集方法
考点6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考点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考点8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考点9温室效应的危害与防治
考点10水的组成
宏观: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11水的净化
(1)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净化方法
考点12水的污染与防治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微粒的特征、微粒的种类
考点2元素和元素符号
元素的概念、种类、含量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考点3物质的简单分类
考点4化学式
意义及书写
考点5化合价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应用
考点6根据化学式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章燃烧燃料
考点1燃烧的条件
考点2燃烧与爆炸
考点3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考点4常见的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消防安全标识
考点5质量守恒定律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化学式
考点6化学方程式
意义与书写步骤
考点7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考点8三大化石燃料
考点9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
温室效应、污染、酸雨
考点10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考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考点2金属的化学性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考题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