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作业.docx
- 文档编号:11051894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73K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作业.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作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作业
201209考试批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作业
学生姓名学习中心
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年级层次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提交截止时间:
2012年12月9日23:
59;2)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4)提交文档要求:
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5)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本门课程大作业由10道论述题组成,每道试题10分,共100分。
请仔细阅读题目内容,认真回答。
一、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十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
主要包括: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
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切方针政策的思想基础,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继毛泽东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之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分别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再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其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其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高度概括。
"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一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而且充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因而我们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严重的挫折。
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在以带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压力,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大跃进"、反右斗争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又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
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指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与此同时,邓小平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实际出发,大力倡导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全面改革也需要解放思想。
因此,"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有机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历史地联系起来、内在地统一起来,这是形势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造性贡献。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也就是必须首先"解放思想"。
只有解放了思想,克服了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思想与实际相统一,避免主观主义、盲目性、片面性和绝对化等"左"和"右"的错误,也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因此我们说,"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3)"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不仅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中国社会和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也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也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不仅如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阶段性和过程性(连续性)的统一,总体上呈前进、上升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淘汰--这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尤其如此。
(4)"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始于人类的实践,认识的动力源于实践的需要。
不仅如此,实践还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和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也即是要做到"求真务实"--"求真",包含着"如实地、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和"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追求真理"这样两层含义;而"务实"则强调了认识的目的是"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这一概括充分揭示了人类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即认识的"两次飞跃"),进一步指明了认识的目的和方向,是实事求是深刻内涵的直接体现与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
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是: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4)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5)这条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于:
第一,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它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流血牺牲,千辛万苦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历史证明,沿着这条道路奋斗,革命形势就能够发展;背离这条道路,革命就会遭受挫折或失败。
第二,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它对于历史和现实都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独创性贡献。
这条革命新道路的现实意义于:
过去搞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领导人民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四、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审时度势,及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这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提高科技意识,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实现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它理论性地把科学技术与劳动工具的密切结合,与劳动对象范围的大小紧密相联。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劳动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科学凝结于劳动工具中,劳动工具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智力的表现,是当时科学技术知识的物化形式。
科学技术越发展,生产工具就越先进,从而使劳动的手段更加精良和强大,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没有现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先进的劳动工具(设备)。
同时,科学技术凝结于劳动对象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来源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
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和创造出大批新材料,如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对劳动生产率从而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整个文化变革产生巨大作用。
社会制度变革了,生产关系适合了和平力,上层建筑适合了经济基础,这就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恩格斯也认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是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伟大杠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必然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造成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本世纪以来以电脑、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成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有力武器,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力武器。
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彻底占胜资本主义,就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所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高瞻远瞩的。
三,系统地论证了科学技术与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的关系。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具能动性的因素。
任何劳动,都是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是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统一。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脑力劳动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尤其是现代高科技的广泛运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出现,使得从事这些劳动而没有相当的科学技术知识已成为不可能。
即使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在生产活动中的体力支出也日益缩小,而脑力支出日益扩大,生产活动对智力因素、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要求急剧需求。
同时,科学技术与劳动者密切结合,使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大大提高。
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就曾指出:
“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就是劳动者的素质水平。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还需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把生产力各个要素统一起来,服务于一个统一的目的,实现生产力系统功能的最优化。
而现代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没有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就没有管理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也就难以进行。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诚然,科学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它却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个重要条件,一种有力的手段。
所以我们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教来兴国。
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
“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也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我们现在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激烈竞争的世界。
国际上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
现代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为高科技的较量,谁在科学技术上落后,谁就有可能在经济上受制于人,在军事上被动挨打,在政治上成为强权政治的附庸。
我们要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扩大自己的影响,争取对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纵观社会发展史,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些带根本性的变化,几乎都是伴随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发现发明而发生的,科学技术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变更的重要力量。
总之,科学技术在今天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从军事到国际关系等等,它推动着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把我们引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它包含了以下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党的基本路线中包括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
所谓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这两者是互相区别的,又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六、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最早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提出来的。
到今天,可以说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这样一些观念,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
然而,怎样把“大道理”付诸实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根据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而有所侧重。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证明,必须始终注意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要坚持以改革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现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也仍处于攻坚阶段。
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措施,但在推进过程中不仅过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会显现出来,而且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为此,深化改革必须突出重点,分别轻重缓急,防止改革措施在时间上过于集中。
改革措施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认真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概论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