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科版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docx
- 文档编号:11040101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25.11KB
届浙科版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docx
《届浙科版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科版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科版生态系统单元测试
生态系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差的是()
A.北极苔原B.热带雨林C.温带草原D.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2.农业和林业产品单一化,将会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
A.许多野生生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
B.与某些植物相对应的固氮菌、捕食者等将可能消失
C.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能量流动无法进行
D.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不易发生病虫害
【答案】AB
【解析】略
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和最小依次是
①温带草原②热带雨林③北方针叶林④北极冻原
A.②①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4.下表是生态学家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③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④为分解者。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105J·rn-2)
生物同化作用所
固定的能量(GP)
生物体贮存着
的能量(NP)
生物呼吸消耗
的能量(R)
①
15.91
2.68
13.23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141.20
62.07
79.13
④
211.85
19.26
192.59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②→④→③→①
B.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l6%
D.②、④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①、③可以加快物质循环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同化量),依题意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②→③→①,A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
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用于生物呼吸消耗的多于生物体贮存的,而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生物体贮存的能量,即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生物呼吸消耗,B项错误;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①的同化量÷③的同化量)×100%=(15.91×105)÷(141.20×105)×100%≈11%,C项错误;[②]生产者、[④]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①、③]消费者可以加快物质循环,D项正确。
5.下列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哺乳动物的体温B.电磁波
C.昆虫的声音D.孔雀开屏
【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的体温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电磁波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昆虫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D错误。
6.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一奇观主要是该处环境中什么因素的影响?
(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主要是由于温度高低不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属于物理信息。
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D
【解析】性引诱剂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A正确;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B正确;“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用来引诱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进一步将其杀死,C正确;利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名师点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Ⅰ、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①养鸡业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②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榭木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③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Ⅱ、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①黏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对蜡味特别敏感,生产上常利用这一特点,在杀虫剂中调以蜡类物质以诱杀之。
②人们还可以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方法:
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8.有关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草属于生产者,细菌属于分解者,其他成分属于消费者.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食物链,即为草→兔→狐,草→昆虫→鸡→狐.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解:
①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食物链,即为草→兔→狐,草→昆虫→鸡→狐,①错误;
②细菌属于分解者,与狐之间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②错误;
③营养级是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成分,③错误;
④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太阳能开始,④正确.
故选:
A.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9.下表中各项与右图曲线相符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错误;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生成物的量增加,当超过一定温度,有的反应会停止,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如酶促反应,B错误;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与次级消费者的数量无关,C错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D正确。
10.狒狒种群中存在等级,经个体间的战斗较量之后,体格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狒狒成为“首领”,它在选择食物、与雌性交配中都处于优先地位。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种群,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狒狒种群通过种间竞争建立了等级制度
B.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
C.“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
D.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种群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内信息传递的类型和作用,理解生存斗争与生物进化间的关系。
根据题意可知,狒狒种群通过种内斗争建立了等级制度,A错误;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B正确;“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C正确;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说明生存斗争有利于种群的进化,D正确。
11.由绿色植物、兔、鼠、鹰等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关于该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初级消费者是鼠和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鹰和蛇只是捕食关系
C.若食物网中蛇的数量下降,有可能是鼠的数量下降和鹰的数量上升所致
D.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鹰的积累量最大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由植物到鹰的食物链共有3条,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A正确;图中鹰捕食蛇,同时鹰和蛇都捕食鼠,因此鹰和蛇之间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B错误;根据食物链分析,若鹰的数量升高会导致蛇的数量下降,鼠的数量减少也会导致蛇的数量下降,C正确;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通常生物所在的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即图中鹰的积累量最大,D正确。
12.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植物吸收水中的含磷有机物,降低水中磷的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主要是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故C正确。
考点:
富营养化
点评:
本题考察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知道了水体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造成的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13.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
A.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
B.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
C.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
D.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A错误;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不是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B错误;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而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是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C正确;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一般比上一营养级的少,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4.14.根据数学模型图回答关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B.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模型预测,出现环境阻力是在第五年之后
C.如果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则①表示分解者
D.若图乙表示一个种群,①~④可代表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答案】D
【解析】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数量,A错误。
由图可知环境阻力的出现是在第4年时,B错误。
能量金字塔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成分构成的,没有分解者,①表示最高营养级的生物,C错误。
若图乙表示一个种群,①~④可代表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正确。
点睛:
一般情况下不会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符合“J”型曲线,其环境阻力是从开始就存在的,但需要结合题干条件,该题中开始时这两条曲线是重合的,说明“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符合“J”型曲线。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大大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B
【解析】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生物多样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大,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A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它杂草减少,结构变得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故B错误;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使得生物多样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C正确;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生物多样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
16.许多植物用鲜红的累累果实来吸引动物食用,间接起到了传播种子的作用.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作用.该“信息”属于()
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色彩信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许多植物用鲜红的累累果实来吸引动物食用,用的是颜色,属于物理信息.
故选:
B.
17.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A正确;农作物是生产者,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C错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8.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生态系统是生产者、消费者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C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正确;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正确;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9.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
102kJ/(m2·a)]。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GP
NP
R
①
15.91
2.81
13.10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0.88
0.34
0.54
④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2.59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根据表中GP数值可判断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A错误;能量在初级消费者④和次级消费者①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5.91/141.20=11%,B错误;该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为871.27x102kJ/(m2·a),而输出的总能量为(13.10+510.58+0.54+79.13+192.59)x102kJ/(m2·a)=795.94x102kJ/(m2·a),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由于能量输入>输出,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C正确;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下一营养级的粪便中,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名师点睛】1.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
2.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x100%。
3.各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都属于其前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20.下列叙述与如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C.若x表示大气中的碳元素,则②可能代表光合作用
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迁入率都能促进种群数量的增加,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不能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B项错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转变为有机物的碳元素,导致大气中的碳元素减少,C项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所以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D项正确。
考点:
种群特征及其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本题以模型为情境进行考查。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种群特征及其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围绕模型中的有效信息“①②分别使x增加和减少”,结合所学相关知识逐一分析各选项。
21.如图为某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图.图示中大棚蔬菜生产和家畜(牛)养殖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B.该大棚的所有物质和能量都能自给
C.因该生态系统缺乏分解者所以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
D.即使没有人的管理,该生态系统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故A正确;该大棚在物质上可以自给,但是能量必须从外界摄入,故B错误;牛粪中有许多微生物,即分解者,故C错误;由于该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没有人无法维持,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萍一鸭一稻共作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水生植物红萍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该种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红萍的分布降低了水稻的光能利用率
D.该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在稻-鸭-萍共作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中存在两条食物链:
稻
有害昆虫
鸭、红萍
鸭,所以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该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于荫蔽环境,其与水稻分层分布,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C错误;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有害昆虫及微生物等全部生物组成,D错误。
23.美国的生态
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
B.④营养级C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
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答案】B
【解析】由于系统总呼吸量(13.10+501.58+0.54+79.13+192.59)=786.94小于系统的能量输入(光合作用固定总能量871.27),故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总量会增多;因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由表中GP数据可知,能量沿各营养级流动的渠道应为②→④→①→③;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91/141.20×100[%]≈11.3[%];④初级消费者GP的去向中,不包括自身的粪便,自身的粪便属于生产者的GP,故只有B选项描述错误。
24.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造成Ⅱ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的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很小
B.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大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Ⅱ中的则相反
【答案】A
【解析】
造成生态系统Ⅱ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的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很小,A项正确;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B、D项错误;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因此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5.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B.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是大气CO2的产生途径之一
C.没有分解者,碳循环仍可保持平衡状态
D.初级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摄入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CO2进入生物群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A错。
大气中CO2主要来自各种生物的有氧呼吸而非无氧呼吸,B错。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之一,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体、遗落物中的有机物就不能被分解,C错。
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将摄取的食物中不能被直接吸收的有机物消化为可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D正确。
考点: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点评:
碳是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的,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
26.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50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中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J/cm2•a,A正确;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图中C,即除去呼吸消耗的能量,为30J/cm2•a,B错误;
C、由于第三营养级能量只知道摄入量,不知道同化量,不能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错误;
D、图中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J/cm2•a,按能量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J/cm2•a,D错误.
故选:
A.
27.在放牧强度较大的草原上采取播撒优质牧草的种子、施肥、灌溉、控制有害动物等措施,其目的不包括()
A.设法提高牛、羊的环境容纳量
B.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C.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
D.实现对能量的分层次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
【答案】D
【解析】播撒优质牧草的种子、施肥、灌溉、控制有害动物等措施可提高牧草的产量,进而可以提高牛、羊的环境容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