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119页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11034823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14
- 大小:91.12KB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119页人教版.docx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119页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119页人教版.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119页人教版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数学)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长度单元
学习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
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
(二)基本技能: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学画线段。
课时划分:
3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课时
认识米 1课时
认识线段 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内容:
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课前准备:
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 教学例1:
1、 老师拿起数学书。
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
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
2、 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
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
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
3、 分组量物体:
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
4、 分组汇报测量结果。
5、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
6、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
二、 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题。
1、 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
胡萝卜呢?
2、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
4、 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
(二)第2题。
1、 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
2、 分小组活动。
3、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三)第3题。
1、 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
2、 填写在书上。
3、 集体订正。
三、 例1。
1、 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
2、 请你拿尺子量一量。
3、 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
4、 老师示范量的方法。
一边量一边叙述。
5、 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
1厘米就是这么长。
6、 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
请你也来量一量。
7、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
8、 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
四、 练习。
1、 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 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
二、 教学例2。
1、 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纸条)
2、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
老师给学生看尺子。
3、 请你估一估这个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
4、 用尺子量一量。
5、 你是怎么测量出有5厘米长的?
学生叙述不同的测量方法。
6、 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
哪种方法方便?
7、 师总结:
把尺子的“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5就是5
厘米。
8、 看练习一第1~3题,请你按这种方法量一量,然后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9、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用小尺子量,你会发现什么?
(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
)
10、那我们就用长尺子来量。
师出示米尺。
11、看,这就是1米,1米就是这么长。
生汇报测量结果。
三、 教学例3。
1、 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
2、 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
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
(100厘米)
4、 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
(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
)
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四、练习。
1、出示卷尺。
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
方便,就用卷尺测量。
2、请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
更精确。
3、 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
(量量我们能跳多远)
4、 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
5、 请学生上来量。
6、 完成练习一第4题。
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
量桌子有多宽?
7、 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五、 小节: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线段
第三课时线段
学习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课前准备:
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
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出示:
瞧,这些都是线段。
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充分发言)
(3)小结:
大家说得不错!
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请观察你周
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
2.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那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1)
(2) (3) (4) (5)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
(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
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
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
试一试。
(书上有画的方
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
(怎样判断画的对吗?
○1是不是线段?
○2线段是
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
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
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
端点。
3.再次画线段:
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
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
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
(试一试)
思考:
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
线段。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
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课后记:
2、两位数减两位数
学习内容:
P16~P2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法;
3、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4、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5、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磁板、圆片、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学习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学习内容:
教科书P17
学习内容:
第16页和第17页例1,练习三第1~4题。
学习目标:
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
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具:
磁板、圆片。
生:
数位板,圆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
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
北京赢了!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将会更加强盛。
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问题
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板书)
(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书)
(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56-9=47
(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书)
(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22-9=13
(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18-9=9
……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样计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
(2)可以笔算
用竖式怎样算?
先用圆片摆一摆。
A:
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B:
试着列出竖式来。
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四、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
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
说说图意。
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
口头列式。
五、课堂小结
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学习内容:
教科书P18-P19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学习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
学习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怎么算?
(生列出56—18)
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
不能口算怎么办?
我会列竖式。
聪聪遇到难题呢?
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你们能帮他想办法解决吗?
二、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预测:
(摆小棒、学具)
派代表发言。
个位不够减,找十位借1个十后,是几减几;
十位退位后,是几减几。
强调竖式的格式。
想一想:
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
2、下面明明给大家出了一题,大家会算吗?
出示50—24=
怎样列竖式?
生回答,师板书。
师:
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
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
十位是几减几。
同桌议一仪,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么?
师:
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实践应用
1、做一做2,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2、有一些小动物他们也写了一些竖式,他们想请大家看看,他们做对了没有。
3、猜猜蝴蝶飞那朵花里
4、帮小鸡找妈妈。
四、课后寄语。
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课后记:
第三课时:
练习三
学习内容:
教科书P20—21。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学习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熟练掌握笔算减法。
学习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来做个数字接龙游戏。
你可以随意选择减9,8,7,6,5
小组内玩一玩,派出代表参加比赛。
二、实践应用
1、小芳今天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决定自己去买雨伞,她来到商店,给阿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们猜猜雨伞多少钱一把?
2、小芳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难题,她想请同学们去动物园去看看,来到动物园一看,两只美丽的孔雀
正在比谁最美,谁先算出来,谁最美?
大家独立算。
重点解决出错的。
3、小芳回到家里,有和小朋友比赛跳绳,出示表格。
看到表,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4,完成22页12题。
课后记: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学习内容:
教科书P2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
难点:
理解算理
学习准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东山小学作了一次全校性的卫生评比,结果公布出来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去看,你们能在这黑板上看到结果吗?
(出示主题图)下面一段给树挡住了,看不到,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找出各班的成绩吗?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在图上同学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1)二
(1)得了16面小红旗;
(2)二
(2)班比二
(1)班少3面;
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哪个班的人数?
因为二
(2)班比二
(1)班少3面,可以用减法算出二
(2)得的小红旗数。
列式:
16–3=13(面)
2、你能说了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三
(1)班比二
(1)班多2面,用加法算:
16+2=18(面)
B、四
(1)班比二
(2)班多3面,用加法算:
13+3=16(面)
……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都喜欢运动,老师知道有个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第23页“做一做”)
师:
优惠就是便宜的意思,也就是比原来钱少。
你能算出现在足球、蓝球、排球的价钱吗?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全班解快)
2、出示第24页图,让学生先观察图,再读题目,独立完成。
三、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小朋友们能用自己学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其实只要你是个细心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生活中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
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四
学习内容:
教科书P24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和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难点:
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笔算
这个星期我们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笔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归归类
3、算出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他们的差。
课件出示算式。
请学生计算并进行归类(练习3)
二、综合运用
1、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奖牌的数量。
看上面表中的数量,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选出两个问题列算式算一算。
2、瞧,这是谁在对话呢?
啄木鸟怎么说的?
那你能猜出这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害虫吗?
算式怎么列?
你是怎么想的?
3、应用题。
读了这道题你了解到什么?
谁和谁比,谁多谁少?
要求今年有多少只应该怎样计算?
题目中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同步》
课后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学习内容:
教材P26~P3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
2、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强数感;
3、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及其算理。
2、估算方法。
课前准备:
情境图、实物。
学习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
学习内容:
教科书P26-27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连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
理解算理
课前准备:
情境图
学习过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说的真好,这么热的天,小朋友们正帮老伯伯摘西瓜呢。
瞧,第一组28个,第二组34个,第三组23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这怎么算呢?
28+34+23
三、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小东买书记,又是一个周末,小东去了新华书店,你们周末去哪了?
他买了些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先是买了本,是24元,又买了本30元,再买了本18一共用了多少元?
算式怎么列?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
让我们来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神奇小积木,让我们一起算一算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得数。
19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教案 119 页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