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基础课.docx
- 文档编号:11028045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89
- 大小:89.08KB
考研政治基础课.docx
《考研政治基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基础课.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基础课
2017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和高分要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项训练
赵卯生编著
从命题阅卷者的角度,传授科学有效的答题技巧与方法,稳拿高分
考研政治答题技巧与高分要诀
一、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
(一)题型结构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
1.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2.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3.分析题50分(5道题,每题约10分)
(二)科目范围及试卷结构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分;
[单选4道.多选5道.材料1道:
第1.2.3.4.17.18.19.20.21.34题]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分;
[约为24分,单选4道.多选5道.材料1道:
第5.6.7.8.22.23.24.25.26.35题]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分;
[约为20分,单选2道.多选4道.材料1道:
第9.10.27.28.29.30.36题]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分;
[单选4道.多选1道.材料1道:
第11.12.13.14.31.37题]
(5)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分。
[单选2道.多选2道.材料1道:
第15.16.32.33.38题]
高度关注:
以上五门科目的排列顺序就是政治试卷题目的排列顺序
二、考取高分的基础要求
1,准确记忆和准确表述:
1)基本概念;2)基本观点;3)基本原理;4)篇章结构(主观题评分是“踩点”得分,因此对答案的全面性要求很高。
一个题目同时考察多个知识点,围绕关键词从多个角度全面答题异常重要)。
2,不要被题干和分析材料所给的现象性东西束缚住而不能自拔,一定要搞清楚问题的知识点是什么,即找准关键词,这才是问题之本质,提分之关键。
牢牢记住:
选择题的提干和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是活的,但它的问题和所要求提供的答案却是死的(以题目关键词为答题方向和核心)。
三、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基础功扎实:
明确指出每一选项内容的正确与否。
2,单选题:
要充分运用排除法。
把明显不对的选项排除,把与题干无关的答案排除,留下的一个就是正确答案。
高度关注对称性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性选项及定性选项的相反方式的表述。
3,多选题:
心细胆大。
心细:
明确指出每一选项内容的正确与否。
胆大:
与题干意思不是正好相反就可以选,不要太多考虑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疏密问题。
四、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1.解题思路:
试题所属科目试题关键词(试题所在科目的专业知识点)
2.答题模式:
总分总。
总:
明确指出试题的关键词,并直截了当准确回答关键词的内容。
分:
结合材料,分点回答关键词涉及的每一原理。
总:
再次回答问题及关键词,并阐释其现实意义(怎么办:
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3.答案要求:
(1)专业:
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避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2)直截了当,问什么,就首先答什么,清楚明了,不拖泥带水。
(3)始终想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大方面
(4)全面、简洁:
答题时思路保持开阔性和系统性,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多使用标题性语言简洁回答问题,以便在有限的答题纸上保证答案的全面和系统。
牢牢记住:
是否得高分,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准确和到位,这才是评卷的踩分点(分点、多角度与踩分点吻合)。
4.提分窍门:
如果多个试题都是相同的关键词,则回答问题时不仅不要担心每一问题答案的重合,而且要有意识地重合。
典型真题
1.2015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20日下午在杭州会见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他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
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促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岗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因此实现了事业梦,人生梦。
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了30亿人,普及率达40%,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
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
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极大的拉近了距离,互联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网络大市场;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全世界网民的点击,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宠儿;提供高速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服务,几乎已是各国旅游“设施”的标配。
当然,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类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
这取决于“命运共同体”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
从这样的视野来看,已走过20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1日)
材料2
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实现了20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一再突破,而且带来了新的思维理念,有人把他概括为“互联网思维”。
对何谓“互联网思维”目前还没有定论。
然而,打破思维定势,主动革新自我是互联网思维不变的主题,意味着“便捷、互动、用户至上”等理念。
这些理念让人们不断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变革。
如果把沃尔玛等传统龙头企业比多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
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大象并非没有可能。
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任何一家传统商业企业要想把数百万个商家和近亿客户装进来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去中心的互联网更有利于“蚂蚁”生存,“大象”要彻底摆脱危机,可能就要让自己某种程度上也变成“蚂蚁”,至少自身要具备“蚂蚁”的特性。
道理很简单,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蚂蚁军团”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大象”的优势转变为劣势。
只有彻底改变基因,让:
“象”内部产生无数个热衷创业的“蚂蚁”,这仗才有的打,毕竟,和蚂蚁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庞大、更强大的蚁群则成为最后的胜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5月26日等)
(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
(5分)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
(5分)
【答案要点】
(1)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像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2分)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影响,也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互联网把世界各国连接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的共治才能建立完善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作为一个网民,应该强化网络共同体意识,遵循网络法规和道德,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
(3分)
(2)辩证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2分)互联网时代的传统龙头企业(“大象”)和互联网上的小商户(“蚂蚁”)作为矛盾的双方,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大象”和“蚂蚁”都要应势而变,培育“互联网思维”,改变原有生产经营模式,互相吸取对方的优点,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互联网构造的平台上共同发展。
(3分)
2.2010年第1道材料分析题,即34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
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
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
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
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
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3分)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4分)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3分)
【标准答案】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
(3分)
(2)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4分)
(3)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3分)
3.2011年第3道材料分析题即36题
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
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
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分)
(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6分)
【标准答案】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政党作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分)中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分)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
(2分)中国共产党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4分)
4.2014年第1道材料分析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的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区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的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而,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宜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林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
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
(6分)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4分)
【标准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分)本案中,秸秆养猪——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
“巧”就巧在人们能够敏锐地发现事物固有的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3分)
(2)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
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要运用矛盾分析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4分)(注,如果考生能围绕上述材料的主题,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以分析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项训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逻辑框架与考纲分析
一、课程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共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二、课程目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共分为八章,分别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
按照“考试大纲”规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课程在考研政治中所占分值比重约为24%。
在近7年的考研中,其所占分值分别为22、22、24、24、24、24、24分,其中: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0年考18分:
单选2道(2分)、多选3道(6分)、分析1道(10分)
2011年考14分:
单选2道(2分)、多选1道(2分)、分析1道(10分)
2012年考18分:
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分析1道(12分)
2013年考14分:
单选2道(2分)、多选1道(2分)、分析1道(10分)
2014年考16分:
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分析1道(10分)
2015年考18分:
单选2道(2分)、多选3道(6分)、分析1道(10分)
2016年考16分:
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分析1道(10分)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10年考3分:
单选1道(1分)、多选1道(2分)
2011年考5分:
单选1道(1分)、多选2道(4分)
2012年考4分:
单选2道(2分)、多选1道(2分)
2013年考6分:
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
2014年考6分:
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
2015年考5分:
单选1道(1分)、多选2道(4分)
2016年考6分:
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
(三)科学社会主义
2010年考1分:
单选1道(1分)
2011年考3分:
单选1道(1分)、多选1道(2分)
2012年考2分:
多选1道(2分)
2013年考4分:
多选2道(4分)
2014年考2分:
多选1道(2分)
2015年考1分:
单选1道(1分)
2016年考2分:
多选1道(2分)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命题规律归纳与总结
近年真题
单选考点
多选考点
材料分析考点
2016
适度原则
(第1题)
时间的一维性
(第17题)
辨证思维
(第34题第2问)
2015
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第17题)
度、要素间和谐
(第18题)
辨证思维
(第34题第2问)
2014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第2题)
时间与空间
(第17题)
唯物辩证法;联系与发展
(第34题第1、2问)
2013
运动和静止
(第1题)
原因和结果
(第2题)
2012
动物的感觉与人的意识(第1题)
质量互变
(第2题)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第17题)
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规律(第34题第1问)
2011
适度原则
(第1题)
正确的实践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第34题第1问)、
对立统一规律(第34题第2问)
2010
质量互变
(第2题)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第17题)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第20题)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区别)思维和存在(或者说:
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谁是世界的本原、谁派生谁的问题。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联系)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可知论】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如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不彻底的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如,休谟的唯心主义哲学(彻底的不可知论:
人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是不能回答的),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不彻底的不可知论:
人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庄子的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因否认静止的存在而走向不可知论)。
(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四)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对世界“是什么”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最大的缺陷:
不彻底性,即“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五)辩证法及其历史形态
对世界“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的辩证法;2.近代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六)结论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变革的关键在于:
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它达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逻辑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二大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主义分为三部分:
辩证唯物论(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唯物辩证法(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回答“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回答“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与人的关系”的问题
三、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范畴的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观
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政治 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