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docx
- 文档编号:1102716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46KB
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docx
《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
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
拜拜啦。
”3月18日上午10时,当网友“走饭”在新浪微博发出这条消息时,它的主人已经不在这个世界。
自从微博诞生后,我们见过太多的“直播自杀”秀,渐渐地,人们甚至开始麻木和冷漠。
有人说,管她的呢,肯定死不了。
但真的有人,并不想做这样一场秀。
她想平静离去。
17日晚上,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北区宿舍04栋5楼的阳台上,大四女生小马通过上吊结束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
第二天,上午十点,小马的新浪微博账号“走饭”突然发布了最后一条微博。
小马的室友说:
“这条微博应该是她决定自杀前通过时光机发布的。
”时光机是一款工具,可以通过它提前写好微博,再按预设的时间发布。
到昨天晚上8时,这条微博已经被转发了超过4万5千次,网友说,这是“从另一个世界发来的微博”。
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自3月14日起,这名叫“走饭”的网友就在微博中连续几天不断发微博告诉网友她患有抑郁症。
17日晚,她选择了自杀的方式了结生命。
18日,“走饭”通过时光机预设的微博发布出来,内容为: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
拜拜啦。
”
据悉,死者“走饭”系南京某高校学生。
在其自杀后3月19日凌晨1:
32,“江宁公安在线”发布微博证实,该女生已经遗憾的于17日晚间去世。
“经初步调查,警方确认其为自杀。
”
3月19日10:
40,“走饭”生前喜欢的女歌手周笔畅发表微博,送别了这位女孩:
“我能理解你。
也但愿你以后的每个人生都能开心的活。
安……”从“走饭”的微博以及个人网志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她生前喜欢听周笔畅的歌曲,并曾分享过周笔畅的歌曲《对嘴》。
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摘要:
为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家庭的完整,笔者及所在课题组对湖北高校近三年来20所高校的20起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思考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在全国高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维护高校稳定和家庭完整,笔者及所在课题组对湖北高校近三年来20所高校的20起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座谈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
一、20例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的基本情况
对象:
20例大学生自杀案例,男生9例,女生11例。
类别:
专科生3例,本科生13例,研究生4例。
其中,专科生大一1例,大三2例;本科生大一4例,大四5例,大二2例,大三2例;研究生研一2例,研二1例,研三1例。
家庭情况:
家庭溺爱8例,亲子关系恶化7例,其中父母离异及父母关系不和6例,家庭成员关系正常3例。
家庭经济贫困8例,家庭经济条件优越1例,经济情况一般11例。
家族病史中父母患精神疾病6例。
其中母亲因精神分裂失踪、自杀各1例。
自杀应激源:
恋爱受挫5例,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就业绝望等10例,抑郁等精神障碍4例,身体残障1例。
精神疾病状况:
精神、心理障碍13例,其中抑郁障碍4例,另有3例的精神问题未知。
学科门类:
文科8例,理科3例,工科7例,其他2例。
生源性质:
城市应届8例,城市往届3例。
农村应届5,农村往届4例。
学习成绩:
优秀7例,良好3例,中等6例,差4例。
自杀地点:
校内12例,家里2例,在校家之外6例。
自杀方式:
坠楼11例,服毒5例,自缢3例,投水1例。
自杀时间:
春季11例(2-5月),学期末3例,重大节假日(元旦、圣诞)4例,其他2例。
20例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表明。
自杀大学生与出生于城市、农村以及学科门类没有太大关联,与学习成绩好坏以及性别因素也没有必然联系;然而,与家庭状况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
与自身的精神疾病及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绝大部分有着直接的自杀应激源。
发生自杀的年级,从大一至大四均有可能发生,其中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的概率明显偏大。
研究生的自杀率近年也呈上升趋势。
自杀地点上,以校内为主,校外自杀的偶然性较大。
在自杀方式的选择上,坠楼是最主要的方式,尤其是学校的宿舍楼。
在季节性上,以春季为第一高发期。
其次为重大节假日(元旦、圣诞、五一、十一),再次为学期末。
二、20例大学生自杀案例自杀原因的分析
自杀是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极端方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大学生自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心理等复杂原因。
1、精神及心理障碍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20例个案中,抑郁症和其它精神、心理障碍共占自杀人数的65%,其中抑郁症为20%。
数据表明自杀与精神障碍,尤其与抑郁症有很大的关联。
实际上,凭上述的数字很可能低估了现实情况,因为一些学生中学时就有精神疾病,家长为了孩子顺利进入大学而隐匿不报,还有自杀发现后家长不承认的。
某高校男生在高一时就患有抑郁症,坚持服药直到考入大学。
因担心同学发现而自行停药,结果抑郁症的症状日益加重,最后坠楼自杀。
事后学校从亲属那里了解到家长因担心学校知道孩子的病情会让他休学,所以隐匿未报。
2、复杂的家庭状况所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
20例个案中,大部分家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一是家庭氛围的恶化,如父母关系不和睦、离异、再婚、或突发事故去世等。
某高校学生黄某。
父母关系紧张,多次闹离婚,该生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自杀前已对人生彻底绝望。
二是亲子关系恶劣。
某高校学生陈某与父亲关系紧张,在遗书中写道:
“我非常恨你,从小我就发誓长大后只管妈妈不要你。
”三是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非常大。
某重点高校学生李某,在中学时是班上的“尖子”,进人大学后,家长希望该生能保研。
但该生成绩达不到,便沉浸在自怨自艾之中,最后选择了自杀。
四是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适应问题。
某本科高校学生张某家庭非常困难,读预科开始即欠学费,升人本科时经“绿色通道”得以报到注册,但该生长期承受着家庭经济压力,走不出贫困的自卑阴影,最后选择了自杀。
3、性格和人格缺陷所带来的自身困境
现代社会急剧变革,社会压力不断折射到大学校园,大学生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与就业压力普遍加大,各种压力长久得不到缓解,随即出现性格和人格缺陷,如失落、自卑、紧张、焦虑、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严重者郁闷、惶恐、自我封闭,甚至出现妄想、幻觉,最终以自杀方式寻求解脱。
大学生常见性格及人格缺陷:
一是内向,封闭,自限;心理上的时间和空间在过去,没有未来,视野狭窄。
某高校女生吴某,失恋后,情绪低落,常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下降很快,这也使得她更加封闭、自限,最终选择了坠楼自杀。
二是过度自卑。
某高校男学生李某,体育成绩不好,性格内向。
一天,全班上体育课,老师将他和一名女生排在一组,结果他没有跑赢这名女生,引起在场同学的哄笑。
从这以后,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最后选择了自缢。
三是边缘人格障碍,冲动无控制感、行为不可预测、经常以自杀自伤来威胁控制他人。
某高校女生余某对其男友苛刻,要求除上课外的时间都要陪着她。
两人时常为小事争吵,她认为男友不在乎她,曾多次以自杀威胁。
其男友提出分手后,她在痛苦与绝望之中再次希望以割腕自杀来挽回,由于情绪激动无法控制,最终从宿舍楼坠下。
4、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所带来的孤独无助
多数自杀的大学生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关系,主观上,大多是由于内向、封闭和胆怯、自卑等,导致不能建立社会关系,也不能主动求助,因此长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缓解。
客观上,一些学校的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未能及时发现这些学生,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个案中也有寻求过帮助,但未能引起老师足够重视的大学生。
某高校男生王某,长期存在心理压力,每次在窗户边都有跳楼的冲动,曾在与班主任聊天时谈到此情况,但由于班主任对心理学知识掌握有限,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该生寻求心理医生帮助,最后王某还是坠楼自杀。
5、长期存在的心理应激因素的综合爆发
自杀大学生主要的应激源:
恋爱问题、上网成瘾、学习困难、经济困难、生理缺陷(主要是长相问题,外貌等,大多是自己认为的)、家庭问题等等。
应激因素并非独立起作用,而是跟大学生的人格偏差、应对策略缺陷与社会支持缺乏等联合起作用的。
这几方面很难分清哪是主原因,哪是从属原因,谁影响了谁。
它们往往是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共同推动自杀者走上不归路。
某高校男生卢某长期与父母关系紧张,恋爱后又因与女友感情纠纷经常吵架,加上几门功课考试挂科,这些负性情绪,恶性循环,使他的情绪一步步恶化下去,陷入了抑郁状态。
其遗书的字里行间体现了强烈的无奈和挫败感,他已完全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其他方式。
最后只有选择了死亡。
6、不当社会环境影响的推波助澜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大学生面对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愤世嫉俗,充满困惑。
一些高校被网吧、歌舞厅、出租屋等包围,少数学生经不住诱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此外,一些媒体,特别是某些网站和小报,对一些暴力、自杀事件报道简单化,对过程的描述极尽渲染,甚至把自杀“神圣化”,提出“自杀或许是一个解决问题、获得解脱、令冤枉自己委屈自己的人感到自责和后悔的途径”等观念,给大学生不当的引导。
三、对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若干思考
1、澄清大学生自杀预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认识误区
这些认识误区包括:
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个别学生,大可不必劳神费力兴师动众的“补救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让思想教育工作代替的“替代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开设几门相关课程的“等同论”;学生的心理问题应交给社会专业机构处理,学校无能为力的“无为论”;大学生年满18岁成人了,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学校不可能每天24小时守住他,他要自杀,学校也没有办法的“无关论”等等。
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不澄清就无法有效地开展自杀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高校应充分利用广播、学报、校刊、网站等传媒,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使之开阔视野,培养兴趣,提高个性品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辨别是非的综合判断能力和承受挫折的适应环境能力。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及队伍的建设力度
高校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专门机构的基础上,还要成立负责协调和组织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科研以及辅导和咨询工作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总体上、全局上帮助指导、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弥补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手段不足、资源不足、合力不足的缺陷。
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与学生的比例必须确保1:
3000-1:
4000。
辅导员和班主任、宿舍楼管理员以及学生干部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变化和人格特点,往往是危机事件的第一知情人、发现人,他们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重要的补充力量,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及心理健康知识素养。
4、建立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是宿舍,要在每个宿舍确定专人或由寝室长负责,收集了解同学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向班级心理委员或辅导员、班主任报告。
二级预警是班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自杀 案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