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
- 文档编号:11021837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63.68KB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大纲)
第一章、需求和供给复习提示:
重点是理解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说明市场价格如何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形成,理解弹性概念。
难点是理解影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了解移动后的结果。
一、名词解释
1、需求:
特定时期内xfz在各种可能的jg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sp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xfz对某种sp的D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
2、供给:
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jg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sp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sp的S必须具备意愿和能力两个特征。
3、需求规律: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
应注意的是,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
需求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
4、供给规律: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相应增加;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供给量就减少。
也就是说,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如果不供给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可以表示为供给曲线的正斜率,即供给曲线自左下方向右上方的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这一规律。
应注意,供给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
供给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为常量的前提下对商品的价格及其供给量关系的揭示。
5、均衡价格:
一种sp的市场jg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jg或jg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此时,所决定的市场jg就被称为jhjg,而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jh数量。
6、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分析不同jh状态的方法。
当一个经济mx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的jh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而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
7、需求的价格弹性:
度量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对于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8、需求的收入弹性:
在收入水平变化时,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反应的敏感程度,是购买者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为:
Ey=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0
收入弹性值为正的商品被称为“正常物品”,收入弹性值为负的物品被称为“劣等品”。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
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相应于价格变
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时间的长短。
9、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相关商品价格是决定商品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交叉弹性可表示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的比。
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把两商品之间的关系分为相关商品和无关(非相关)商品。
如果需求交叉弹性非零,则两商品为相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则两商品为无关商品。
在相关商品中,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商品是相互替代的商品或称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商品是相互补充的商品,或称互补品。
10、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11、支持价格:
政府规定的,位于市场均衡价格之上的商品价格。
由于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导致供给大于需求。
为此,政府需要增加库存和扩大外需。
12、限制价格:
政府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商品价格。
由于限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导致需求大于供给。
为此,政府往往需要配额、票证等辅助措施。
限制价格常常造成黑市交易。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除了jg以外,影响xfz对一种spD的其他因素还有:
xfz的偏好、xfz的收入水平、相关sp的jg、xfz的预期以及政策因素等。
考虑到影响D量的所有因素,xfz对一种sp的Dd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x=x(pr,p,m,p1,…)其中,x代表sp的D;pr者的偏好;p表sp的jg;m表示xfz的收入;p1表示其他sp的jg等。
这一函数是一般形式的D函数。
2、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影响供给的除了sp本身的jg以外,生产技术水平、投入品的jg、相关sp的jg预期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也对S产生影响。
如果以y表示sp的S,T表示技术水平,p代表该sp的jg,rl,r2代表各种投入的jg,p1,p2表示其他相关sp的jg等,那么,生产者对一种sp的S,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y=y(T,p,r1,p1,…)该函数被称为S函数。
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之一发生变动,生产者的供给就会发生变动。
首先是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产量提高,从而使得供给增加。
其次是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jg。
投人品jg提高,sp的供给减少。
第三,相关sp的jg。
如果一个cs生产两种在原料上具有竞争性的sp,那么相关spjg提高导致一种sp供给减少;相反,如果另一种sp是一种联合的副产品,相关spjg提高将导致一种sp的供给增加。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
“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得农民从中获益,可以还会因农产品jg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一般来说,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jg弹性很小,即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当农产品的jg下降以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难以弥补jg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总收益下降。
同样的道理,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jg弹性较小。
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jg将上涨。
由于各国对石油的需求缺乏弹性,因而石油jg上涨将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增加。
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石油jg下降,而供给量的增加不能弥补jg下降对收益所造成的损失。
故而他们要限制石油产量。
三、计算与证明
1、若市场需求曲线为Q=20-4P,求价格P=4时需求价格的点弹性值,并说明怎样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解:
当价格P=4时,需求量Q=100。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定义有Ed=-dQ/dP×P/Q=5×4/100=由于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即缺乏弹性,故提高价格会使得总收益增加。
第二章、效用论复习提示:
难点是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重点是如何利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到需求曲线。
一、名词解释
1、效用:
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逐渐下降。
3、消费者均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1/MU2=P1/P2和P1X1+P2X2=M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4、预算约束线:
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
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方程为P1X1+P2X2=M。
预算约束线限定了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商品的范围。
5、无差异曲线:
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轨迹。
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异的,通常具有特点:
(l)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
(2)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等级就越高;(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在保持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量。
以RCS代表。
呈递减趋势。
7、替代效应:
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的影响,为替代效应。
8、收入效应:
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品需求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收入效应。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
若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
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
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
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
(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
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
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
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
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
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
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
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论
一、名词解释
1、边际产量: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如果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作为可变投入,那么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PL=ΔTP/ΔL。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是递减的。
2、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
特征:
①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且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②任意两条不相交;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向原点(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又称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一般说来,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另外一种要素则更为需要,从而出现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而被替代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
这样,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投人量的增加,它对其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呈递减趋势。
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故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与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相一致。
5、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本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或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目标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组合。
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图形中,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这两条曲线的切点。
该最优组合表明:
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或者说,每单位成本用于任何要素的购买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
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是一致的。
6、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用来说明厂商产量变动,也就是规模变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厂商而言,如果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量小于一倍,那么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
如果产量增加一倍,而厂商的生产成本的增加量大于一倍,那么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不经济。
7、规模收益:
规模收益分析的是厂商的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全部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有三种情况:
①如果生产要素增加一倍,产量增加大于一倍,那么生产过程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②如果产量增加也恰好是一倍,那么生产就是规模收益不变;③如果产量少于一倍,则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减。
8、等成本方程:
在要素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厂商花费同样成本可以使用的所有不同的投入要素的组合。
用rL和rK表示劳动和资本的价格,C表示成本,等成本方程为:
C=rLL+rKK。
厂商面对的要素价格和所花费的成本总量变动都会使得等成本方程旋转或者移动,这类似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9、平均成本:
平均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
平均成本又可分为平均固定成本(AFC)和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固定成本等于固定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等于可变总成本除以产量。
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所以平均固定成本必然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当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时,平均可变成本也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但其变动的趋势要根据不同厂商生产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说来,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变动成本一开始可能下降,但产量增加到某一限度后,平均变动成本将会逐渐上升。
这一变动趋势正好同连续投入可变要素引起的平均收益的变动趋势相反。
当按单位要素计算的平均收益一开始随可变要素的增加而递增时,按单位产品计算的平均可变成本就呈下降趋势;当平均收益达最高点转而递减时,平均可变成本就呈上升趋势
10、边际成本:
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MC=ΔC/ΔQ。
在短期内,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呈现U形。
在长期内,规模经济的状况将决定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形状。
1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是长期内厂商平均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总成本。
它是基于长期总成本曲线而得。
在生产由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总成本曲线呈U形。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因为对应于每一产量,厂商在长期内把生产要素调整到最优组合点,从而在这一产量下实现的平均成本为最小。
1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也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的,因此,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时,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在长期平均成本上升时,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其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各有什么特点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为投入量由零到平均产量最大;
②为由平均产量最大到边际产量为零;
③为边际产量为负值。
在①阶段,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大于其平均产量,使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理性的厂商不会把变动要素的投入量确定在这个区间。
在第③阶段,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零,这意味着变动投入的增加使得总产量减少。
而在第②阶段,虽然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但却能够增加总产量。
故,第②阶段为合理投入区域。
2、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MP之所以会出现递减,直观的解释是,在固定的投入量既定的条件下,当变动ys数量较少时,固定投入量相对过剩,增加变动投入量将有助于充分利用固定投入。
但当变动投入
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变动投入出现相对过剩,从而MP呈递减的趋势。
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有何关系生产技术和ysjg不变的条件下,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为此,cs的ys最佳组合在等成本方程和等产量线上的切点。
{RTSL,K=rL/rKp;rL*L+rK*K=c}或{MPL/rL=MPK/rK;rL*L+rK*K=c},可以看出,无论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利润max的cs都将把ys的量选择在每单位成本购买的要素所能生产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之点。
在短期内,由于cs只能调整可变的生产ys,因而其最优化行为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在长期,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cs在生产每一个产量时都将会以最低的成本组织生产ys。
这样,成本函数将由{y=f(L,K);c=rL*L+rK*K=c;MPL/rL=MPK/rK}组成。
只有当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相切时,cs所花费的成本才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成本。
短期内由于固定投入不变,cs可能处于某一成本方程上,但长期中cs将把投入调整到该等产量曲线对应的切点处。
4、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内,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存在着对偶关系。
如果说短期产量曲线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决定的,那么短期成本曲线则是由短期产量曲线所决定的。
下面以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的影响为例。
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MC=rL/MPL和AVC=rL/APL。
cs的边际成本与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这就意味着,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下,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先增后减,从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一定是先减后增的,即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形。
不仅如此,由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因而平均成本一定与边际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由于边际成本是先减后增的:
且反映了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因而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相反,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增长速度加快。
三、计算与证明(2003年)1、已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10L—3L2,其中L为雇用工人的数量。
试求:
(1)、厂商限定劳动投入量的合理区域
(2)、若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P=5,现行工资率rL=10,企业应雇用多少工人解:
①由生产函数可以求得厂商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APL=(10L-3L2)/L=10-3L
(1)MPL=10-6L
(2)当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即APL=MPL时,决定最低的劳动投入量:
将
(1)、
(2)代入,10-3L=10-6L得L=0当边际产量为零,即MPL=0时,决定劳动投入量的最大值:
10-6L=0得L=5/3可见,该厂商的合理投入区为[0,5/3]。
②厂商雇用劳动的最优条件为P×MPL=rL5(10-6L)=10L=4/3即劳动的最优投入量为4/3个单位。
2、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24L1/2K2/3,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rL=1和rk=2。
试求:
(1)、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2)、如果资本的数量K=27,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3)、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解:
①根据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MPL/rL=MPK/rK得(12L-1/2K2/3)/1=(16L1/2K-2/3)/2得2L=3K,即为劳动与资本最优组合。
②短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二方程组所决定:
y=f(L,K)c=rLL+rK━(━r)即y=24L1/2×272/3c=L+2×27解得c=(y/216)2+54③长期成本函数由下列三条件方程组所决定:
y=f(L,K)c=rLL+rKKMPL/rL=MPK/rK即y=24L1/2K2/3c=L+2K2L=3K从生产函数和最优组合这两个方程中求得L=y6/7/15362/7和K=(2/3)×(y6/7/15362/7)代入到第二个方程中得到厂商的成本函数为c=5/(3×15362/7)×y6/73、证明: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会在生产扩展曲线上选择投入组合。
回答三个问题:
⑴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致性;⑵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⑶生产扩展线方程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致性。
)厂商的利润π=TR-TC=PQ-TC,将其对生产要素求一阶导数令其为零以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设该厂商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Q=f即(L,=Q0,K)TC=rLL+rKK则分别对L,K求偏导数得:
P-rL=0,P-rK=0,按边际产量的定义替换并将两式相除得:
MP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名词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