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环境项目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1021594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154.35KB
某市环境项目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报告.docx
《某市环境项目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环境项目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环境项目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报告
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概述
1.2工程地质水文特征
第二章:
开工准备与总平面布置
2.1经营组织与管理
2.2施工平面布置
第三章: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3.1施工测量
3.2环场车行道工程
3.3排洪渠工程
第四章:
工程进度计划
4.1总体计划
4.2年度计划
第五章:
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计划
5.1人员配置
5.2材料供应及进场计划
5.3机械设备配置及进场计划
第六章:
资金需求总计划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系统体系框图
7.1组织机构配置框图
7.2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第八章:
质量与工期保证措施
8.1质量保证措施
8.2工程保证措施
第九章: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9.1安全生产
9.2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第十章:
冬季、雨季施工措施
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概述
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距离城区约10Km。
拟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占地面积0.7536Km2,填埋场主要构(建)筑物有:
填埋场区、拦渣坝、截洪坝、污水调节池、污水处理厂、环场车行道、排洪渠等。
本合同标段合同编号为CQSW/1.02,主要包括环场车行道工程和排洪渠。
环场车行道起于库区上游截洪坝,途径拦渣坝,形成环形后止于截洪坝,全线共长2879.638m。
平面线形按露天矿山二级标准进行远线,设计行车速度为5Km/h,设计荷载:
流—20,验算荷载:
拦—100,路基宽度9.5m(12.5m),路面宽度8.0m,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mC30砼面层。
排洪渠主要是将上游截洪坝所截水流引出填埋场区。
结构截面分为矩形,分为A、B两种衬砌结构型式,桩号0+000~0+170、0+264~0+460、0+586~0+750范围内,采用A型衬砌结构形式,断面尺为分为B×H=4×2.7m和B×H=4.4×2.7m,桩号0+264~0+460、0+586~0+750为B型衬砌结构型式,断面尺寸B×H=4×2.7m和B×H=4×2.7m。
衬砌材料均采用M7.5浆砌条石,M10砂浆勾缝,在排洪渠末端K0+750~K0+803.65之间设有泄洪陡槽,K0+803.65~K0+808.65间设有挑流鼻坎,采用挑流式消能。
陡槽采用钢筋砼矩形断面,净空尺寸为B×H=4.4×1.5m(墙和底板厚度均为0.4m),砖标高采用C20,挑坎溢流面采用C20钢筋砼护面,其余挑流墩采用M7.5浆砌条石。
1.2工程地质水文特征
1.2.1地形地貌
场区属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区,总体地形西高东低,西邻低山,东为浅丘,西部标高380m左右,东部最低标高275m,相对高差约110m,场区中部河沟从西向东发育,南北两侧岭丘呈洋园状及岭岗状,岭间沟谷切割,呈宽缓的“U”形状,沟底多为耕地,宽40~160m不等,两侧斜坡度10°~30°,除两侧部分植被发育处,场区植被不发育。
1.2.2地质构造及地震
场区地质构造属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宣汉—重庆平行褶皱带的南温泉背斜东翼,岩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22°~47°由西向东逐渐变缓,区内无断裂构造,主要发育的裂隙有三组。
①倾向265°~295°,倾角38°~75°,西部38°~46°,东部70°~75°,裂面平直张开宽0.2~2.0cm,无充填或粘性土充填,间距0.3~5.0m,延伸长0.5~5.0m不等。
②倾向200°~235°,倾角75°~85°,面平直,张开宽度0.2~3.0m,粘性土充填或无充填,间距0.5~5.0m延伸长0.5~2.0m。
③倾向340°~350°,倾角75°~85°,裂面平直,宽0.5~3.04m,无充填,间距1~5m,延伸长0.5~3.0m。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无断裂及次级褶皱发育,区域稳定性较好,据1990年全国1:
400万地震裂度区划分资料,场区范围内地震基本裂度为Ⅵ度。
1.2.3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控制,且与降水及地表水密切相关。
根据勘察结果及前期勘察成果分析,区内地下水贫乏,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及砂岩层间裂隙水。
①第四系松散孔隙水主要赋存在于河沟两侧岸坡平缓地带的冲洪积层中,动态不稳定,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补给,水位埋藏浅,一般在地表以下1.0~1.80m,经钻孔提水试验,涌水量为18.1~30.3t/d。
②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网状隙发育带,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
其富集条件受地形地貌及补给条件的影响,无统一的地下水位,多以上层滞水形式存在,动态不稳定,水量微弱,但是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源,民井开采单涌水量在1~10m3/d之间。
③砂岩层间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动态较稳定,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迳流途径短,排泄于深切的沟岩,钻探揭露属部微具泵压,观测自流水量1.74~3.04t/d,提水试验,单井涌水量41.85t/d~12.54t/d。
④根据采取水样测试结果,结合前期勘察水分析资料综合判定,区内地下水水质类型如下: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水质类型为HCO3SO3—Ca型水;基岩风化裂隙水水质类型较为复杂,有HCO3SO4—Ca型、HCO3SO4—Ca.Na型和HCO3—Ca型水;砂岩层间裂隙水水质类型为HCO3—Ca.Ca型水。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中有关标准评价,场区地下水对浓凝土普遍无腐蚀性,局部具微腐蚀性。
1.2.4气象、水文条件
场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冬暖夏凉,秋雨连绵,冬暖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大,风速小等气象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7.5℃~18.5℃,夏季七月平均气温28.6℃,夏季炎热达13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42.2℃(1953年8月19日),年平均降雨量为1081.6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为1378.3mm(1968年),最小年平均降雨量为783.2mm(1961年),降雨量分配不均,一般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2/3,并常有雷雨、暴雨,年平均相对而言湿度为80%,阴天年平均有200多天,雾日在90天以上,尤以冬季雾日多,时间长。
区内水系为长江流域的次级支流河沟。
河沟发源于西部低山区,由南西向北东流出场区,沟床曲折,坡降率2.5%,汇水面积1.62m2,境内流域长2500m。
沟内流水长年不断,在河沟入境处流量为9.7L/s(1999年8月23日),其中有上游煤洞涌水量5.8L/s(收集煤矿资料井内涌水量为0.8~4.32m3/h);在河沟出境段枯季流量23.4L/s(1998年1月11日观测),雨季一般流量36.8L/s(1999年8月23日观测),流水量增大3.8倍。
该河沟具山区河谷特点,大暴雨时洪水来势凶猛,流量增减迅速。
据访问,河沟洪水位变幅高达3.3m,水量增大数十倍,1998年8月间的大暴雨时,庙坝脚处河提被洪水冲垮,至今未修。
河沟底部及两侧冲积的岩块直径达0.5m。
第二章开工准备与总平面布置
2.1经营组织与管理
为了工程顺利地展开,拟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成立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全面组织领导和指挥所属各施工处的全面管理工作,经理担任总指挥,下设经营、技术、质量、安全、设备物质、人事、财务办公室等部门。
(2)抓住时机,组织有关人员尽早进入施工现场,开始修建大临设施,为工程开工作好一切准备。
(3)技术文件准备,查阅设计文件地质、水文资料,审核施工图纸,查找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
(4)进行现场调查后,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及编制预算并报上级审核。
(5)施工需要的劳动力、材料、船机设备按施工进度计划分期进场,同时做好计量器具的核定。
(6)开工前工地试验室应配合物资人员取样试验,选择采购优质经济的砂石材料。
施工前按施工程序的先后及工程特征,分别做好砼配合比试验,以利施工取用。
(7)按工程项目逐级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8)组织人员进行测量控制网校核、布局、放样等工作。
2.2施工平面布置
2.2.1、总平面布置原则
(1)临时工程和临时设施不干扰永久性工程的施工。
(2)根据功能,相对集中,分片布置,生活临设与生产临设分开;生产临设尽量靠近施工现场。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4)临时道路尽量利用已有道路。
2.2.2场地选择
遵循总平面布置原则,结合现有场地情况及业主所能提供使用场地。
将生产生活设施主要集中布置于拦渣坝末端道路左侧的山包上,面积约2000m2,作为项目经理部、施工生产、生活场地。
2.2.3临时设施
(1)生活设施:
在场地内主要布置项目部的办公室、住房及食堂、浴室、兰球场等生活设施。
试验室建于总部,驻地四周修建砖墙以便于管理,场地布置图见图(2.1)。
(2)生产设施:
场地内场设置办公域以及钢筋加工车间、木工车间、机修车间、仓库、办公室为砖房石棉瓦结构,车间结构为砖柱石棉瓦结构。
(3)试验室:
在驻地建立工地试验室,负责本合同的所有工程质量的控制试验,并提供给工程师要求的试验服务。
(4)临时道路:
业主已修筑的临时道路进入施工现场。
根据需要,部分需修建临时道路、临时疏宽6.0m,为泥结碎石结构。
(5)砼拌和站
本标段设三座60m3/h拌合楼,并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在路面工程施工时,沿路基布设现场搅拌机以满足路面工程等施工。
(6)电力供应:
在施工场地有,业主共提供两台变压器,分别为200KVA,分别位于拦渣坝、截洪坝附近,为防止停电影响施工,另配备200KVA发电机2台。
(7)供水:
除业主提供一蓄水池外,将另行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钻机在场地内打φ120cm井,深度钻入含水层中,然后用深井泵取水,各场地修建蓄水池,备水取用。
第三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3.1施工测量
3.1.1施工测量平面布置
3.1.1.1导线复测及加密
(1)首先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对主要控制桩进行导线复测工作。
(2)导线复测采用全站仪进行,使用前进行检验核正。
(3)由于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因此沿公路路线布设加密点,形成附合导线,并尽量避免支线点。
(4)导线复测精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角度闭合差:
±16
″,n为测站数;坐标相对闭合差±1/10000。
(5)加密导线点,做到尽量方便现场施工测量控制,位置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仪器安置方便的地方。
在道路施工全过程中,相邻两点必须通视,相邻边长尽量接近。
(6)测量网点的埋设尽量可靠,并采取保护措施。
(7)平面控制网定期进行校核。
3.1.1.2中线复测
(1)在每一道工序施工前,全面检查恢复道路中桩,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
(2)恢复中线时与相邻中线闭合。
3.1.2施工测量高程控制
(1)复测设计院交付的水准点,与国家水准点闭合。
(2)水准点闭合差应达到20Lmm,其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
(3)为满足施工需要,增设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km,距离以测高不加转点为原则。
增设水准点必需满足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
(4)增设的水准点设在便于观测的坚硬基岩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或埋入土中至少1m深的砼桩上。
3.1.3施工测量放样
3.1.3.1放样方法:
本工程路线较长,测量工作量较大,为提高放线速度,采用极坐标法,即:
置全站仪于控制点上,后视另一控制点,根据角度的距离直接放出待放样点位。
3.1.3.2路基放样
(1)施工前,复测检查纵、横断面图,横断面图需补测。
(2)根据恢复中桩、设计图、施工工艺等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取土坑、弃土堆等具体位置桩。
在适当位置处设立控制桩,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度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3)放完边桩后,进行边坡放样,对高填深挖地段,每5m复测中线桩标高及距离,控制边坡的大小。
(4)路基施工期间分级定期复测一次控制点,并妥善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原始控制点。
(5)挖填过程中应做到勤测,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开挖和填方,以及开挖边坡和路堤刷坡,同时绘制实际断面图。
3.2道路工程
3.2.1概述
合同段起点桩号K00+000,止点桩号K2+879.628,全长2879.628m,包括截洪坝、拦渣坝。
路基宽为两种形式,一种路基宽12.5m,其中车行道宽8.0m,右侧设0.75m路肩,左侧除0.75m的路肩外,还加3m宽的HDPE膜的锚固位置,另一种宽9.5m,其中车行道宽8.0m,两侧各设0.75m路肩。
3.2.2土石方工程
3.2.2.1路基挖方
(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按设计自上而下分层进行,配自卸汽车运土至填方区或弃土区,推土机整平路基。
开挖时人工配合,边开挖边刷坡。
土方开挖时,视现场路段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对于短而深的路堑,采用横挖法,对于较长的路堑,采用分层纵挖法,但均不得乱挖或超挖,严格禁止爆破法施工和掏洞施工,边坡不稳定地方应采取间隔分段的施工方法。
土方地段的挖方路基施工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
在路堑土方开挖前作好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土方工程施工期间应修建临时排水设施。
(2)石方开挖
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的工程分类确定开挖方法,常采取爆破施工。
但在路基施工中未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禁止采用大、中爆破。
小炮爆破方法施工路基时,采用风钻钻孔,人工装药,为控制飞石距离,减少对边坡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毫秒微差松动爆破,以浅眼松动爆破为主,在贴近设计坡面时,采用光面爆破或人工清理,并清除压实超挖松动部分。
爆破炸药采用硝胺炸药,有地下水路段采用防水乳化炸药。
爆破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2.2。
图3.2.2爆破施工工艺流程
爆破要点:
①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炮位、炸药量的计算。
②在爆破施工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对飞石应加以控制,对附近建筑物和现场人员不得造成损害。
③爆破施工时,分层进行,布孔以“梅花”型为主,一般钻孔孔深1.0m~1.5m,孔距1.0m~2.0m,排距约1.0m,斜坡路段沿设计中心线开槽,由两侧向中间进行。
(3)弃方
土石方开挖中,部分片区挖、填方不平衡,必须合理调配,对于不能用于填方和多余的弃方应调运至指定的弃土区,弃土堆应堆置整齐、美观、稳定、排水畅通,不得对土堆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它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4)开挖路床处理
土质基层路堑,若土质符合规定填料要求,则用压路机直接进行压实,若不符合填料要求,则对路床表面30cm进行换土后再压实,压实度均需达到95%以上,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
石质路堑采用推土机摊铺平整表面,人工配合以小块石碴、石屑找平,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
3.2.2.2路基填筑
(1)路基填筑前施工准备
①场地清理。
在路基施工前,清除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设计要求深度和范围内的草皮和表土,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m时,将路基范围的树根全部挖除到路基标高以下至少1m,填土高度等于1m时,树根清除到与地面齐平;全部挖除取土坑内的树根,并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坑穴填平夯实。
②斜坡处理:
若路堤在斜坡上填筑,其垂直路中线测得的原坡陡于1:
0.5时,原地面挖成具有足够宽度(最小不小于1m)的台阶,以便填筑和压实时机具操作,台阶向内侧倾斜2%;路基填挖交接处(纵横向),填方部分坡比陡于1:
0.5时,挖方路基采用部分超挖回填措施,在交界处最小超挖厚度不小于60cm。
③排水及松土
潮湿或水田地段,在路堤两侧护道外开挖纵向排水沟并填筑地埂,防止田水流入,在路基范围内开挖纵横向排水沟,并回填渗水性良好的砂砾料,起盲沟的作用,排除积水,切断或降低地下水。
在大片低洼积水地段,先作土埂除队积水并晾晒湿土后,再将地面翻松至30cm深进行压实;对旱地或松土作原地面压实。
④填料检查
认真检查各路段填料性质,以选择适当的填筑方法,组织相应的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的土、生活垃圾、树根和腐质土等非适用材料作填料,填料中块石最大粒径小于层厚的2/3,路床顶面以下500mm厚度内不得采用块石填筑。
⑤路基压实试验
在路基回填碾压施工前,选择合适路段(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路段长度不小于100m)进行压实试验,以确定正确的压实方法,为达到95%以上的压实度所需的压实设备及组合工序,各类压实设备在最佳组合下的各自压实遍数以及有效压实密度。
用于填方的各种类型材料,均按规定方法在试验路段进行现场压实试验,包括颗粒分析、液限、塑限、有机质含量及最佳含水量检测等项目,试验结果作为回填使用的依据。
⑥土石方平衡调配
本工程路线较长,挖填土石方量不平衡,中间有两座截洪坝和拦渣坝,且部分路段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合理组织土石方平衡调配,力求经济可行。
(2)土方路堤填筑
土方路堤根据设计断面,画线布料,挂线摊铺,利用挖方或借土场借土采用水平分层,平行摊铺填筑法施工,如原地面不平,则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符合要求后方填筑上面一层,不同土质的填料分层填筑,且尽量减少层数,每层松铺厚度根据压实设备、压实方法及现场压实试验控制在10~30cm范围内,每层填土铺设的宽度超过每层路堤设计宽度至少5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对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将表面翻松30cm,然后平整压实,其压实度不小于95%;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对原土质基底,将原地面整平到无轮迹才进行填筑。
土方路堤填筑,先用推土机进行碾压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最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
(3)石方路堤填筑
填石路堤采用不易风化粒径的石块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各层松铺厚度按试验路段的试验结果确定,最大不超过50cm,石块粒径不超过松铺厚度2/3,即约30cm,石块级配较差时,缝隙用小石块、石屑、中粗砂填满,在路槽底面以下80cm的范围内铺填有适当级配的砂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
石方填筑先采用推土机初平、初压,尽量将大粒径的填料压碎,再用平地机整平,最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
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石渣、石屑、中粗砂等填缝,直至压实层顶面稳定无下沉,石块紧密、表面平整无轮迹为止。
施工中压实度由现场试验确定的压实遍数控制。
(4)土石混填路堤填筑
土石混合料中所含石料强度不小于15MPa时,松铺厚度不超过50cm,石块的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2/3,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层厚。
土石路堤均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不得采用倾填方法,每层铺填厚度按试验路段确定,且不得超过40cm。
土石混合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按填石路堤要求施工,否则,按土石混填路堤要求施工。
当石料含量大于50%小于70%时,先将大石块按石方路基施工方法进行填筑,再用小块石料、石屑填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料含量小于50%时,将土石混合分层填筑,并避免尺寸较大的石块集中。
(5)结构物处的回填
结构物(涵洞、通道、挡土墙、锥坡等)与路基之间的空隙部分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分层填筑,填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塑性指数小于12。
桥台、通道、挡土墙等背后的填料采用渗水性材料,其压实度不小于重型压实标准确定的最大干容重或固体体积率的95%,填料均衡,对称地分层填筑和压实,每层压实松铺厚度不超过20cm。
桥台背后填土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并一次填足所需宽度,挡土墙墙址部分的基坑应及时回填压实,并做成向外倾斜的横坡,回填结束后及时封闭。
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压路机压不到的边角,采用液压冲击夯碾压夯实,回填压实过程中,应保持结构物完好无损。
(6)路堤填筑质量检验
①土质路堤压实度必须符合招标文件中第四章《技术规范》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见表3.2.2,试验采用灌砂法或环刀法,每一层压实层均按检验标准检查压实度,土质路堤顶面进行弯沉检验。
表3.2.2土质路堤压实度标准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厘米)
压实度
CBR(%)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30
≥95
8
下路床
30~80
≥95
5
上路堤
80~150
≥93
4
下路堤
150以下
≥90
3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95
8
②石方路堤和土石混填路堤施工中压实度由压实遍数控制,压实遍数由现场确定,检验时,以通过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试验,当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即为合格。
3.2.2.3特殊路基处理
(1)填挖交界路基处理
路基填挖交界处布置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前,先超挖其下部挖方区30cm土层,并回填挖方中碎石土,并清除凸出表面石块、树根和其它坚硬物,以确保土工格栅底面平整。
土工格栅施工采用单向土工格栅分上、下两层铺设,下层设置于下路床底面,上层设置于上路床底面,沿填方顶面横向铺设至边坡表面,纵向与路基填挖交界线垂直满铺不搭接,横向搭接。
(2)软土地基处理
①山间局部低洼地淤泥质土层软基处理采取清淤换填或抛石挤淤法,当软基较浅(H≤3.0m)或局部少量淤泥质土采用全部挖除换填碎石土或挖方中石方处理,当软基较深(H>3.0~4.0m),或常年积水的洼地(极软塑、流塑的软土)采用抛石挤淤处理,回填区顶层均设置一层隔离(兼透水)土工布,土工布上、下10cm土层采用细粒土填筑。
②抛石挤淤片石强度不小于25MPa,片石粒径不小于30cm,当软土下持力层平坦时,片石抛投应由中部向两侧逐渐进行,当持力层横坡陡于1:
10时,应由高侧向低侧抛设,并在低侧边部多加抛投,以求稳定。
片石抛出水面或软土表面,应再进行抛投,并采用重型压路机分层将片石压入软基中,并反复碾压直到地基压实紧密稳定,再在片石层上满铺碎石和砂各10cm厚并经碾压后方可填筑路堤。
③软土地基沉降观测
在地基较差的路段,填筑路堤前在地表安装沉降板,沉降板安装在路中心线,纵向间距200m。
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观测,或每3天观测一次,路基填筑完毕,每14天进行一次观测。
路堤两侧坡脚和坡脚外5m设砼侧向变位桩,与沉降同步观测。
3.2.2.4路基整修
路基工程陆续完毕,所有排水沟构造物已经完成并回填之后,进行路基整修。
土质路基采用人工或机械刮土或补土,配合机械碾压的方法整修成型,深路堑边坡整修自上而下进行刷坡,不得在边坡上以土贴补,土质路基表面采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刮平,并切除两侧超填宽度,石质路基表面采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
边沟的整修挂线进行,对各种水沟的纵坡采用仪器检验,各种水沟的边坡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整修,不得随意补土。
修整过的路基应继续维修养护,直到缺陷责任期满为止。
3.2.3排水工程
3.2.3.1地面及地下排水
①本合同段路基、路面排水工程包括边沟、排水沟。
各型边沟均采用M5.0砂浆砌片石砌筑,其片石抗压强度必须达到30MPa,砌缝砂浆应饱满,勾缝平顺、沟身不漏水,施工时尽量根据地形情况把填方边沟或排水沟平面和纵面线形布置流畅以利排水和美观。
②位于沟田地段路基,若未对地基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则在施工前先挖深沟排除积水,并清除表层淤泥,疏干后以砂卵石或片石回填形成盲沟,然后填筑路基,排水沟深度以能疏干软泥并使积水顺畅排出为度,盲沟采用片石、碎石、砂卵石或砂砾石,盲沟周边设置一层透水土工布。
3.2.3.2涵洞
本合同段共有涵洞33m,涵洞为钢筋砼盖板结构形式。
(1)钢筋砼盖板涵
①工艺流程
基础开挖—→垫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市 环境 项目 长生 垃圾 卫生 填埋场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