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阅读题.docx
- 文档编号:11021456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67KB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阅读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阅读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阅读题
《马说》课内课外比较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
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
①比:
连续,接连。
②臣:
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
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āo):
早晨,也指一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才美不外见()⑵愿子还而视之()
⑶不以千里称也()⑷去而顾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译文:
3、[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5、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参考答案:
1.见同“现”,显现希望著称回头看
2.
(1)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与我交谈。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人才
5.略。
(二)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
”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
①涓人:
近侍之臣。
②金:
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③安事:
哪里用艄;怎么能够。
④期年:
满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执策而临之()②才美不外见()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译文:
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⑴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⑵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
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
参考答案:
6.竹制的马鞭子见同现,显现命令丢掉,白白扔掉
7.A
8.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
(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9.
(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
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
备上鞍甲。
③褫(chǐ):
脱去,卸下。
④秣:
喂食。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参考答案:
10.B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6小题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
“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
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
’尔何笑?
’鳖曰:
‘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
’夔曰:
‘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
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
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
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
’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以班见:
按照等级依次拜见。
②夔:
kÚ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
③跷跃:
用一只脚跳跃。
④跂:
踮起脚尖。
⑤曳:
拖,牵引。
⑥大夫种:
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
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
⑦走范蠡:
逼走范蠡。
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4.解释下列短语。
(1)外见:
(2)通其意:
(3)介鳞之属:
(4)所行几许: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
16.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
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参考答案:
14.
(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
(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5.
(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16.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
答案示例:
这要辩证分析。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
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五)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
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
①上:
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
人名。
③致治者:
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④异:
其他的。
⑤正:
只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策:
(2)正患己不能知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19.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20.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7.
(1)用鞭子打,驱赶
(2)担忧,担心
18.B
19.
(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
2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1-24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
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
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
何,为什么。
④理:
加工雕琢玉石。
2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2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23.《马说》以“‘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参考答案:
21.
(1)名马:
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2)相:
鉴别
22、《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大意如此即可)
23.答:
《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大意如此即可)
24.
(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或:
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28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
2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不效则治臣之罪
B、
(1)乡为身死而不受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
(1)马之千里者
(2)渔人甚异之
D、
(1)策之不以其道
(2)以中有足乐者
27、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食之不能尽其材。
28.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25、
(1)用脚践踏(或:
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26、A
27、
(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
(或:
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
28、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
(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夫骥之齿至①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②膝折,尾湛③附④溃,漉⑤头洒地,白汗交流,中返迁延⑥,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⑦之,下车辕而哭之,解衣以幂⑧之。
骥于是傍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何也?
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战国策》
注解:
①至:
年老②申:
同“伸”③湛:
沉④附:
脚背⑤漉:
口鼻中流出的白沫⑥迁延:
步履艰难⑦遭:
遇见⑧幂:
覆盖。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解衣以幂之()
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不饱,力不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其真无马邪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32.简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寓指怎样的人?
②(乙)文中千里马“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29.①一样②“材”通“才”,才能③连词,以④像
30.C
31.①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②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32.①统治者②伯乐对千里马的怜惜,使千里马得遇知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说 人教部编版八 年级 下册 2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