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思考.docx
- 文档编号:1101163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KB
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思考.docx
《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思考
一、《标准》(2011版)对计算教学的新要求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标准》(2011版)
在《课标解读》中也强调“应当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
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
”
二、内容变化情况
一是把原来第二学段“能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调到第一学段,并改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二是内容有所增加。
第一学段增加“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第二学段增加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
三是表述有所变动。
在第一学段中,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修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第二学段中,将“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修改为“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修改后的表述更加准确、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容易操作。
如何理解“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三、计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算法。
反思以往的计算教学实践,有三点启示:
• 一是既要尊重学生的各种算法,又不宜片面追求所谓的“多样化”;
二是要在学生的各种算法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培育计算规则;
• 三是要对学生的直接经验进一步“数学化”,超越算法在现实情境里的具体含义,抽象出本质的数学内容,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计算规则。
• 这样,就较好地处理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把计算法则融于个体的认知结构之中,教材不需要另外写出法则,学生也不需要专门记忆法则了。
2、尊重规律,科学训练
一是注意加强课堂练习;
二是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难点反复练习,不能平均用力;
三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积极性,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
四要注意进行经常性的计算测查。
3、加强估算教学
(1)为什么教“估算”?
(2)估算教什么?
(3)估算怎么教?
①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
②让学生养成及时估算检查的习惯。
(4)估算怎样评价?
①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②对算式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合理的区间内,就是合理的。
③重视对估算意识的考查。
对“复习课”的思考与实践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
目标单一:
以巩固知识技能的达成为唯一目标;
方法单一:
原有知识的简单重复,基本方法技能的反复操练;
结果:
会的不复习就会了,不会的再怎样复习也不会。
学生心烦,老师头痛。
二、复习课的功能:
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
复习的目的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巩固,更应该着眼于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引发学生新的思考,使之获得新鲜见解。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第二,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流程
1、回顾、查缺。
查缺补漏,是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方面,是教师基于全体学生共性问题之上进行的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更多的应关注学生个体所进行的查缺补漏、完善认知。
2、交流、拾遗
思考:
知识整理是“简单再现”还是“沟通联系”?
整理是学生重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无论选择什么形式整理,都只是学生思维的载体,是推动学生思考的工具。
只有在学生头脑里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之更加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了记忆或提取知识的水平,才是有意义的整理。
思考:
知识建构是“强硬灌输”还是”唤醒生长”?
知识的“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知识的“生长”是复习课的目的所在。
3、练习、提升
(1)练习应指向数学学习的核心问题。
《标准》(2011版)提出,数感、符合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是否具有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因此应该成为复习课练习设计的重要方面。
(2)练习应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思维提升”,练习设计的侧重点应更多倾向于“熟能生巧、巧中求智”。
为此,适度的基本训练后,应做足“变式”文章,设计一些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训练学生“拨开迷雾、聚焦本质”的数学洞察力。
(3)重视策略意识的形成
能否多角度、多策略、简捷而巧妙地解决问题,标志着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
应加强课堂用语的指导性
时下教师们最为常用的课堂用语大都是心理性和社会性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营造相互尊重的集体氛围等等。
比如:
“你真聪明!
”
“你真棒!
”
“让我们为他鼓掌!
”
“请大家认真听他发言。
”
……
但是,从促进学生学科学习的角度去分析,仅仅停留于心理的与社会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
应努力加强课堂用语的学科性与指导性。
例如,以下一些课堂用语或许具有更强的学科性质和指导功能:
“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
”“你们觉得好,可以照着这种方法试一试。
”
这既是对好方法的及时巩固和推广,更是对那位提出好方法的学生很好的一种鼓励与肯定。
“谁听明白了?
他是什么意思?
”
“你是否同意他的想法?
为什么?
”
这是通过重述、确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你赞同哪种方法?
为什么?
”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说你的想法。
”
“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你们是怎么想的?
”
“这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
……
这是在关键的学习点处,通过质疑或追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
“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什么活动?
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
”
“通过学习又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你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
……
这样的课堂用语就是在帮助学生实现迁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
课堂应该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也就是学生更想学、更会学以及学得更好,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更有意义。
一、关注点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教学即教学生学”(陶行知)。
教的意义有两层:
一是教不是教其他的东西,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二是教与学是相关联的,教要依据学,研究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基于学生的教学设计:
(1)基于学生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基于学生思维——学生是怎么想的?
(3)基于学生困难——学生会出什么错?
(4)基于学生需要——学生为什么要学?
既要掌握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也要关注个体差异。
为可能需要的学生准备个性化学习材料(如纠正性练习或拓展性练习等)
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感悟与建构,教学准备应该集中指向于选择好材料和设计好问题。
知识是情景化的,教师要精心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观点冲突和表达不同观点的情境,给出的问题应该是真实的、开放的、富有思考性。
研究学生学习的障碍与困难,能在关键处引领学生的思维。
二、保证有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机会。
教要在学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一切的教都是基于学生的学习、为了学生的学习。
学习内容应该是重要的且有意义的。
教学切忌“广而浅”,要“精而深”,抓核心概念、原理,精简非本质的内容。
数学知识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联”。
数学技能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变”。
要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发展思维”。
通过不同认知方式的教学环节搭配,动与静结合,维持学生较稳定的注意力。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合作性学习或表现成功的机会。
三、在互动与对话中促进学习。
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受到鼓励和重视的,课堂上涉及课堂纪律的话题是正面的表述和期望。
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提供足够的等待时间
评价的重点不仅关注学生的方法对或错,更关注学生的方法是否有价值。
读懂学生的理解水平并相应地调整教学。
在学生没有理解教师的指令或回答错误或不能回答的时候,采用重述问题、解释问题、转化等策略。
在关键的学习点处,提供有助于深层思考的数学问题(质疑、追问),增强学生的概念性的理解或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乐于表达、善于反思的技能和习惯。
研究“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反馈策略”:
可能会生成哪些材料?
如何预设反馈路径?
材料如何呈现?
如何将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
……
听课时“关注教师”还是“聚焦学生”?
课堂“精彩”与否看什么?
是聚焦于“精彩的教”还是“有效的学”?
是停留于细枝末节的教学技巧还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一些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其中,只是表面现象,精彩的课堂对话的主角只是教师和优秀生,并不能反映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不管懂与不懂只是凑热闹,没有或很少有实质性的智力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上课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课堂观察必须直面关键的“学习”。
“听课记录”记录什么?
不少老师的课堂记录有两个特点:
第一,以记录教学环节和流程为主,基本没有进行即时的点评、批注或者针对课堂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陈述;第二,以记录教师提问为主,以提问的要点呈现,缺少学生的回答情况的记录;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遇到的困难,对于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缺乏记录。
其实,观课的时候,老师应该很好地记录下学生什么时候会发生学习,什么时候会有困惑,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帮助等等。
这既能帮助观课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的教学行为,也能够让我们“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
让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发生
1、课堂除了快乐之外,还收获了什么?
中英两国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
张教授自不待言,评课时多次提到了“教学目标落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背景 计算 教学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