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硬件设计规范.docx
- 文档编号:11003985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02KB
华为硬件设计规范.docx
《华为硬件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硬件设计规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为硬件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华为硬件设计规范
篇一:
华为设备硬件安装要求
深圳市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硬件安装要求
20xx年2
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机柜机箱安装
第二章信号电缆布放
第三章终端天线等安装
第四章电源、接地
第五章设备安装环境
第六章通信工程防护技术
附件1:
安全生产口诀
附件2:
硬件质量标准口诀
21481215223435
前言
时代不断发展,通信设备不断的更新。
面对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纷繁复杂,如何进行规范有效地安装是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但这些设备基本的安装原理却是相通的。
本手册即是通过对通信设备安装的一般过程加以提炼,让安装人员理解硬件安装的要点、重点。
从而达到规范安装的目的。
本手册共分七章来阐述硬件安装原理。
第一章为机柜机箱安装;第二章信号电缆布放;第三章终端天线等安装;第四章电源、接地;第五章安装环境;第六章通信工程防护技术;
适用范围:
本手册内容只适用于深圳市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设备硬件安装。
如涉及到的标准与其他国家有冲突时,应参考设备安装所在国家的国标。
此手册内容未经深圳市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不得扩散。
第一章机柜机箱安装
一、要求
a、设备表面不受损:
机柜表面相当于设备华丽的外衣.如果设备表面受损,一方面客户会认为施工质量低劣,影响工程满意度和工程验收;另一方面会降低设备的防腐性能;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对设备表面的保护。
设备移动安装和操作过程中做好设备表面保护。
例如:
施工时应带干净手套接触金属表面、设备工具操作和放置尽量不触及设备表面。
注意防止人体、工具、材料、配件以及其他设备对设备表面造成凹陷、刮痕、污迹和变形等损坏。
b、整齐:
设备排列整齐有序,层次分明,无凹凸不齐;无紊乱、无序等现象;同时整齐的布放也便于维护与扩容设备,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利于设备维护等等。
c、牢固:
设备安装后保持稳固,不移动、滑动、摇摆和抖动等,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地震以及较大的外有推力和拉力等外力因素的振荡、推拉而不发生物理位置偏移;在视
觉上主要表现为设备各种紧固件螺栓等紧合无隙,设备
d、便于维护及扩容:
设备安装方便、快捷和高质就是效率高的体现。
在安装设备时应统一规划机柜的摆放位置,走线方式等等,不能只考虑当时施工方便,要便于今后的扩容和维护。
对于一个设备的安装一定要有一个长期与整体的观念。
e、设备的防鼠:
通信设备运行要求安全不间断,所以在设备生产设计时必须做好各类设备线缆等防护设计。
机房环境中容易出现老鼠窜入设备内部,咬坏通信线缆或排泄尿液,导致设备电源故障等事故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企业形象的损坏。
为了防止老鼠等小动物进入机柜内部导致事故发生,目前大部分设备都做了防鼠防护设计,通过对线缆出线口等的封闭使老鼠等无法进入设备内部,因设计无法达到效果的可适当采用防火阻燃材料加工使之达到防鼠目的。
F、清洁:
无倾斜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要求。
篇二:
10_华为pcb设计规范
华为pcb设计规范
1..1pcb(printcircuitboard):
印刷电路板。
1..2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1..3网络表:
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布局:
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1..5仿真:
在器件的ibismodel或spice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ii.目的
a.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设计任务受理
a.pcb设计申请流程
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⒈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
⒉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
⒊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
⒋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
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设计。
b.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1.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
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
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
2.在与原理图设计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线等,了解其布线要求。
理解板上的高速器件及其布线要求。
3.根据《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原理图进行规范性审查。
4.对于原理图中不符合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地方,要明确指出,并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进行修改。
5.在与原理图设计者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单板的pcb设计计划,填写设计记录表,计划要包含设计过程中原理图输入、布局完成、布线完成、信号完整性分析、光绘完成等关键检查点的时间要求。
设计计划应由pcb设计者和原理图设计者双方签字认可。
6.必要时,设计计划应征得上级主管的批准。
iV.设计过程
a.创建网络表
1.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2.创建网络表的过程中,应根据原理图设计工具的特性,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排除错误。
保证网络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确定器件的封装(pcbFootpRint).
4.创建pcb板
根据单板结构图或对应的标准板框,创建pcb设计文件;
注意正确选定单板坐标原点的位置,原点的设置原则:
①单板左边和下边的延长线交汇点。
②单板左下角的第一个焊盘。
板框四周倒圆角,倒角半径5mm。
特殊情况参考结构设计要求。
b.布局
1.根据结构图设置板框尺寸,按结构要素布置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
件,并给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
按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2.根据结构图和生产加工时所须的夹持边设置印制板的禁止布线区、禁止布局区域。
根据某些元件的特殊要求,设置禁止布线区。
3.综合考虑pcb性能和加工的效率选择加工流程。
加工工艺的优选顺序为:
元件面单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元件面插装焊接面贴装一次波峰成型)——双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焊接面贴装。
4.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a.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b.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c.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d.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e.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F.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一般ic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50--100mil,小型表面安装器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置应不少于25mil。
g.如有特殊布局要求,应双方沟通后确定。
5.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
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和检验。
6.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以利于单板和
整机的散热,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的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热量大的元器件。
7.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8.需用波峰焊工艺生产的单板,其紧固件安装孔和定位孔都应为非金属化孔。
当安装孔需要接地时,应采用分布接地小孔的方式与地平面连接。
9.焊接面的贴装元件采用波峰焊接生产工艺时,阻、容件轴向要与波峰焊传送方向垂直,阻排及sop(pin间距大于等于1.27mm)元器件轴向与传送方向平行;pin间距小于1.27mm(50mil)的ic、soj、plcc、qFp等有源元件避免用波
峰焊焊接。
10.bga与相邻元件的距离>5mm。
其它贴片元件相互间的距离>0.7mm;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有压接件的pcb,压接的接插件周围5mm内不能有插装元、器件,在焊接面其周围5mm内也不能有贴装元、器件。
11.ic去偶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最短。
12.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隔。
13.用于阻抗匹配目的阻容器件的布局,要根据其属性合理布置。
串联匹配电阻的布局要靠近该信号的驱动端,距离一般不超过500mil。
匹配电阻、电容的布局一定要分清信号的源端与终端,对于多负载的终端匹配一定要在信号的最远端匹配。
14.布局完成后打印出装配图供原理图设计者检查器件封装的正确性,并且确认单板、背板和接插件的信号对应关系,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布线。
c.设置布线约束条件
1.报告设计参数8
布局基本确定后,应用pcb设计工具的统计功能,报告网络数量,网络密度,平均管脚密度等基本参数,以便确定所需要的信号布线层数。
信号层数的确定可参考以下经验数据
①pin密度
②信号层数
③板层数
注:
pin密度的定义为:
板面积(平方英寸)/(板上管脚总数/14)
布线层数的具体确定还要考虑单板的可靠性要求,信号的工作速度,制造成本和交货期等因素。
1.布线层设置
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电源与地层应尽量靠在一起,中间不安排布线。
所有布线层都尽量靠近一平面层,优选地平面为走线隔离层。
为了减少层间信号的电磁干扰,相邻布线层的信号线走向应取垂直方向。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1--2个阻抗控制层,如果需要更多的阻抗控制层需要与pcb产家协商。
阻抗控制层要按要求标注清楚。
将单板上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布线分布在阻抗控制层上。
2.线宽和线间距的设置
线宽和线间距的设置要考虑的因素
a.单板的密度。
板的密度越高,倾向于使用更细的线宽和更窄的间隙。
b.信号的电流强度。
当信号的平均电流较大时,应考虑布线宽度所能承载的的电流,线宽可参考以下数据:
pcb设计时铜箔厚度,走线宽度和电流的关系
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铜箔的载流量见下表:
铜皮厚度35um铜皮厚度50um铜皮厚度70um
铜皮Δt=10℃铜皮Δt=10℃铜皮Δt=10℃
注:
i.用铜皮作导线通过大电流时,铜箔宽度的载流量应参考表中的数值降额50%去选择考虑。
ii.在pcb设计加工中,常用oz(盎司)作为铜皮厚度的单位,1oz铜厚的定义为1平方英尺面积内铜箔的重量为一盎,对应的物理厚度为35um;2oz铜厚为70um。
c.电路工作电压:
线间距的设置应考虑其介电强度。
输入150V-3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输入300V-6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d.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要求高时,倾向于使用较宽的布线和较大的间距。
e.pcb加工技术限制
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推荐使用最小线宽/间距6mil/6mil4mil/4mil
极限最小线宽/间距4mil/6mil2mil/2mi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为 硬件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