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县中央财政补贴试点作业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1003816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73KB
银山县中央财政补贴试点作业设计.docx
《银山县中央财政补贴试点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山县中央财政补贴试点作业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山县中央财政补贴试点作业设计
**县2010年
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项目
作业设计
一、工程区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县位于安徽省东部,西邻本省**,北靠**,东南与江西省**、**县接壤,地理位置处东径107°00′—109°51′,北纬30°54′—32°14′,海拔140-520米之间,东西长178公里,南北宽140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503.5万亩。
我县属典型的****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具有****典型地貌特征,全境地貌可分为残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川台区三种类型。
山川塬分布明显,受水流切割,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山多、塬小、川窄。
我县地处中纬度大陆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2453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34.33千卡/cm2,年平均温度8.6℃,绝对最高温度35.8℃,绝对最低温度-3.2℃,≥10℃的平均活动积温2804℃,年平均无霜期259天,年平均降水1200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蒸发量1403mm,干燥度0.9—1.2,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霜冻等,低温冻害和冰雹也是农业生产上的常见灾害。
2、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共辖*镇*乡,*个行政村,***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设****x个县属国有林场和****x个县属国有苗圃。
我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占总人口的**%;农村劳动力70%以上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其余劳动力从事流通、服务业及劳务输出。
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万元,其中林业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主要以干鲜果品、苗木、籽种和林副产品收入为主;粮食总产量***吨,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我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但由于历史原因,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因此,加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3、土地利用现状
全县土地总面积***万亩,林业用地***万亩,其中有林地***万亩、疏林地***万亩,灌木林地***万亩,未成林地***万亩,宜林地***万亩,森林覆盖率***%。
非林业用地***万亩,其中耕地***万亩,牧业用地***万亩,其它用地***万亩。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设计依据
本实施方案依据和《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省市下达我县2010年度**县2010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进行设计。
2、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为核心,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转变发展观念,活化发展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状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出新贡献。
3、建设原则
(1)、依据群众意愿,适当集中连片,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2)、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谁造补谁、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
(3)、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时栽植。
宜林则林,综合治理,在突出生态建设的同时,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4)、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弊与兴利并举,边建设,边保护。
三、建设布局及建设任务
1、建设任务
2010年全县计划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工程建设任务6000亩。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今年安排在25度以上高山陡坡地、河道源头、面山、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脆弱地带,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的村社,采取统一规划,内扩外联的办法,见缝插针,尊重群众意愿,突出荒山荒坡造林,使重点水土流失区域得到有效治理。
2、工程范围
2010年,我县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工程建设任务选择在可造林资源潜力大,造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已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群众造成林积极性高的高台、温宿两个乡和张家山林场。
四、营造林设计
(一)区划设计依据
1、国家及省级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营造林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规程。
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LY5141—99等、国家林业局《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等。
2、上级部门下达的年度计划。
3、全县森林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利用调查、耕地普查等成果资料。
(二)区划设计方法
1、作业小班区划
作业小班区划主要依据土地权属、使用权属、地类和立地类型(立地条件)等区划因子进行规划设计,为使于施工和管理,在区划时要依据群众意愿,适当集中连片,整流域治理,所有作业小班全部采用1:
10000地形图现场勾绘,图上量算工程面积。
2、立地类型划分
县级立地类型编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立地类型区划。
主要依据地类、土壤类型、厚度、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高度、水文状况、植被、水土流失程度、适生造林树种等因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筛选,以影响林草生长较大的立地主导因子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以县为单位,编制立地类型表。
全县划分残原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两个大区,残原沟壑区分川台地、干燥陡坡沟壑地、干燥缓坡沟壑地、潮润陡坡沟壑地、潮润缓坡沟壑地、险坡薄土地、塬地七个类型;丘陵沟壑区分潮润丘陵坡地、湿润丘陵坡地两个类型,统一编码,综合反映类型特征、立地质量、适生树种和适宜的营造林模式等,详见附表。
依据建设规模,紧紧围绕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在保持乡(镇)界线完整的前提下,本着便于组织生产、方便经营者管理的原则进行。
按乡镇—作业区进行系统区划。
(三)、造林设计
1、林种设计
本着以调整林业内部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经济最大效益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设林种和选择适宜的树种。
以乡镇为单位,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尊重群众意愿,设计适宜的林种,选择适当的主栽树种,并搭配好适生混交树种。
具体是两乡的造林地块都在水土流失严重、25度以上的陡坡地段、河道源头及山脉顶脊等生态治理重点区域,全部按生态林设计,营造水土保持林。
2、树种设计
树种选择上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混交林。
结合我县实际,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达到容易成活成林,生长快而稳定,效益发挥早而且持久显著的目的。
2010年,我县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工程适宜栽植的树种有:
刺槐、侧柏。
其中高台镇依托面山绿化造择以侧柏大苗为主,个别地段混交大杆刺槐,云杉等;温宿乡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选择营造易成活,生长迅速,成林快的刺槐纯林。
3、造林方式及密度
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选用良种壮苗,全部营造生态林,根据各工程的立地条件和主栽树种,采用带状混交、块状(局部)混交等不同类型,混交比在30—50%。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如下:
侧柏每亩220株;
刺槐亩植220—330株。
4、苗木规格
刺槐小苗:
一年生一级苗,要求底径在0.6厘米以上,苗高1米以上,无病虫害,根系完整,生长健壮。
刺槐大苗:
三年生一级苗,要求胸径在3厘米以上,苗高2.5米以上(2.5米处截杆),无病虫害,根系完整,生长健壮。
侧柏:
四年生一级苗,要求苗高1米以上,冠幅在0.3厘米以上,无病虫害,根系完整,生长健壮,顶芽饱满。
5、整地时间与方法
(1)整地时间:
整地时间在2010年10月开始至土壤封冻前结束,劳力充足的也可适时边整边栽。
(2)整地方法:
要求全面整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有利苗木成活,促进生长。
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宜林荒山荒地采用局部整地,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原生植被,防止新的水土流失。
(3)整地规格:
荒山荒坡视具体立地条件、树种和自然植被等情况确定适宜的整地方法和规格。
地形复杂、地面破碎、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沟头或沟坡地带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地形完整、坡度平缓的造林地可采用反坡水平台整地,平坦地也可以不整地,造林时直接挖大穴栽植,荒山荒坡禁止全面整地,以保护现有植被。
水平台整地一般用于30°以下的坡面。
沿等高线将坡面修筑成狭窄的台阶状台面,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有较小的反坡。
台面宽因坡度而异,一般在0.8—1.0m左右,阶长无一定标准,视地形而定,外沿可培埂或不培埂。
鱼鳞坑整地在梁峁、沟坡的地段,坡度较大,地形又比较破碎,多采用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具体修筑方法是挖掘近似半月形的坑穴,排列呈三角形,挖坑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按规格挖好后,再把熟土垫入坑内,用生土围成半环状高20—25cm的土埂,并在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以便引蓄更多的雨水。
坑的大小和距离,因小地形和栽植树种的不同而有变化,一般坑长0.6—0.8m,宽0.4—0.6m,深0.3—0.5m。
6、造林时间
两乡镇一林场造林都从2010年11月开始栽植,土壤封冻前栽植结束,栽杆以穴植法为主,要求挖30-50见方的栽植穴,严格按照“三踏两埋一提苗”的技术标准进行栽植,做到穴大根舒,深栽、实埋。
栽植时,都要求在起苗、运苗及栽植过程中保护好苗根,不受风吹日晒,这是保证成活的关键。
同时都要防止窝根,窝根苗即使当时成活了,以后也会由于根系发育不良而严重影响生长,在干旱年份窝根的幼苗也易枯死。
(四)、种苗组织设计
1、种苗生产能力
全县现有固定苗圃6个,年育苗面积800亩,出圃各类优质苗木960万株,乡、村、社三级集体林场和农村专业育苗户,年育苗面积5000亩,可出圃各类合格苗木5912万株,完全能够保证全县工程建设所需苗木。
同时,每年还可向周边地区供应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达标的优质种苗,种苗生产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
2、种苗测算
完成6000亩造林任务,共需各类合格苗木2464.28万株,其中:
刺槐小苗92.07万株,侧柏70.6万株,刺槐大苗1.2万株。
3、种苗供应方案
全县种苗生产和供应由县林业局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
根据林业生产总体规划和年度造林计划以及各工程林种、树种布局、混交比例、密度,由技术人员汇同工程区群众,先行规划确定主栽品种后,、就近供苗、就地造林的原则,就近解决,禁止外调外运,种苗供应实行重点育苗、定向培育、定向供应、签订合同的“三定一合同”方式,在县内三个国有林场和育苗大户中进行招标。
苗木的起苗、分级、运输、假植、栽植等工序都有质量和时间要求,有技术人员把关签字,做到边检疫、边起苗、边分级、边栽植,严格“两证一签”制度,确保苗木质量。
(五)、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工程建设从2010年秋季开始,按照规划设计的工程量,由各乡镇统一负责组织本乡镇的劳力、物资、设备等的调配与安排,抽调必要的劳力进行,同时积极鼓励各造林工程公司或造林专业队采取招投标形式,参与造林工程建设。
林业局负责搞好全县苗木招标、检疫、施工、技术指导服务,要求大部分工程在2010年秋季整修工程,栽植结束,达到设计要求。
(六)、幼林抚育设计
1、补植补造措施:
造林成活率不合格的造林地,2011年春季按照初植密度用同龄大苗及时进行补植或重新造林,达到合格标准。
2、幼树管理措施:
造林后从2011年开始,每年应组织开展必要的抚育管理,及时松土、除草,经济树种还应注意定株、修枝、松土、扩穴、施肥等,落实好防病虫、防鼠、防畜措施。
一般连续3年,每年不少于3次,直至林分郁闭。
3、林地管护措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工程建设成效,必须加强森林管护经营。
对项目区所有新造幼林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实行专业管护,全县统一招聘专职护林人员,划分责任区,形成县、乡、村、个人四级管护责任制,明确管护范围和职责,签订合同,持证上岗,依法护林。
(七)林木病虫害防治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建立测报站16个,购置防治器械50台(件),培训和充实专业技术人员。
2、加强病、虫、鼠、兔害的预防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选用抗病良种,利用造林树种的抗性差异,造林时选育抗病、抗虫品种,防治病虫危害。
栽植防治:
对造林树种加强科学抚育管理,通过改良土壤、保持土壤疏松、避免土壤粘重板结等,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增强植物适应能力;适时灌溉,适度合理修剪,调节树体营养分配和生长发育状况,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清除病枝、枯枝落叶和病株残体、中耕除草,减少病源。
化学防治:
通过药物防治,减少病虫危害。
五、投资概算
1、概算依据
(1)、依据我县物价指数进行概算。
(2)、苗木价格依照:
一年生刺槐:
0.2元/株,侧柏2.0元/株,3公分刺槐大苗5元/株;
用工每亩按3个工日计算,每个工日50元。
2、投资概算
完成6000亩造林任务,共需投资235.1万元,内种苗补助费160.1万元、前期工作费15万元、整地、植苗等其它费用60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20万元,县级配套115.1万元。
2、资金来源
国家投资由中央财政在工程检查验收合格后按验收结果拔付。
地方投资部分由县、乡财政负担,施工费由群众义务投劳解决。
六、效益分析与评价
1、生态效益
完成6000亩造林任务,经过全面抚育管护成林后,可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全县森林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可提高0.2个百分点,新增加的林地储备资产可达到12700万元。
同时,建成的6000万亩林地成林后可庇护农田19多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7.6万亩,每亩可控制水土流失量2.6吨,涵养水源347.4万立方米。
2、经济效益
6000亩林地成林后森林蓄积量可达到5.5万立方米,价值950万元,同时,随着林地面积的扩大,生态效益的发挥,庇护的19万亩农田亩增产2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
3、社会效益
我县6000亩林地成林后,对改善我县县城及周边自然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七、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将工程建设作为政府主要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实行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严格的检查奖惩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形成合力。
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向政府汇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争取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制定相应的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搞好组织实施和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检查、评比,通报制度。
要加大宣传力度,大造舆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
2、明确目标,统一规划,科学实施。
县上要按照项目实施计划,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在对本乡镇土地利用和林业生产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全县总体发展规划,充分征求农户意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依照工程建设要求,制定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乡级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坚持村乡一体、合理布局,以乡带村、以村促乡、村乡联动、总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特别要注意与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群众致富奔小康步伐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的设计,合理的林种树种搭配,优质的苗木、先进的造林种草技术、集约化的管理、科学指导本乡镇的建设工作。
3、注重科技,严格标准,提高质量。
要认真抓好苗木培育、整地造林、抗旱保墒、抚育管护等环节的技术服务工作,实行作业设计的检查和审批制度,按项目实施,按设计施工;严格执行种苗“三证一签”制度,确保苗木质量;大力推广应用抗旱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
同时要充分发挥县、乡林业站的职能作用,通过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科普宣传、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等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加快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4、活化机制,完善政策,增加投入。
按照“谁造林、补贴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及时落实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户造林的积极性,并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造林绿化活动。
要大力重视非公有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社会资金向林业生态建设转移和流动。
建立有利于林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充分利用物质利益原则,明晰所有权,放活使用权,稳定经营权,保证受益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伐。
5、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巩固成果。
要落实“谁造、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的政策,在群众自造、自育、自管的基础上,实行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管护机制,形成管护网络,强化管护责任,使管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要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将管护责任和个人利益挂钩,以利益推动管护责任的落实,要严格依法治林,切实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抚育管理,依法打击毁林行为,确保工程建设成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山县 中央 财政补贴 试点 作业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