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准备时的几个问题.docx
- 文档编号:10997134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1.82KB
在教学准备时的几个问题.docx
《在教学准备时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教学准备时的几个问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教学准备时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准备时的几个问题
导语
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与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高潮
¢1.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坚持教育教学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2.问题解决的思路
¢真正转变观念: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而不是应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3.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发展任务
¢
(1)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
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
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
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课改深处是课堂
¢“教师讲、学生记”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仍然充斥着今天的许多课堂。
¢课改推进近10年来,可谓如火如荼。
进入2010年,中国的课改重点应该关注什么?
¢课堂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健全的性格。
教师要把学生的性格健全放在首位,只有学生具备了完整并健康的性格,才能说我们尽到了职责。
因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
千万不要狭义地认为,教学就是为了学生学知识、会考试。
(崔其升语)
¢2010年,课改应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转型问题,即从“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
这种教学转型在课程改革启动之初就已经明确提出,只是在当时众多的改革事项中还难以突显出来。
现在,课改经过近10年的积累,课堂教学转型已经到了必须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期了。
(吴刚平语)
¢2010课改将继续关注课堂、聚焦课堂、决战课堂。
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就不能真正实现。
那种“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功利至上”指导下的课堂,不仅“高耗低效”,而且扼杀智慧,摧残人性,压制生命活动和潜能的开发。
这种课堂教学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李锦韬语)
“行动研究”破解课改密码
杜郎口带给人的不只是怦然心动。
几乎所有去杜郎口参观的人,希望能把“杜郎口”搬进自己的课堂,然而怎么学习杜郎口又成为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说起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因,崔其升校长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学校教学质量低下,而教学质量的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课堂。
课堂上都是老师一个人从头至尾地讲解,学生没有话语权、表达权,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跟得上,大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跟不上。
学生跟不上老师课堂内容的进度,内在学习动力没有被激发,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在的学习动力渐渐消磨殆尽,厌学、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如何变教师一个人讲解为学生全员参与式课堂?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始思考。
崔其升说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认为没有什么奥秘,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据学生、发展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华对教材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生成及推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欲望与愿望。
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这不但是教育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高效课堂”是一种力量
¢地处省会城市的郑州第102中学是2009年才加入中国名校共同体的,在借鉴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出现了“黑板”变“白板”;“课堂”变“学堂”;“演员”变“导演”;“一言堂”变“百家鸣”的可喜局面。
校长崔振喜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家长对102中学的课改深怀顾虑,决定去学校看课。
刚开始感觉学生太自由了,也没教师讲课,当时让孩子转学的想法都有了,可每天坚持下来,她竟然迷恋上了这样的课堂,几个月来,风雨无阻来上课,成了102中名副其实的“编外”学生。
一位七年级的学生这样评价学校的课改:
“在传统课堂上老师就好比是猫,学生就是老鼠,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老老实实接受什么。
可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我发现原来老鼠和猫也是可以沟通的!
”
一、教学准备训练中问题的解决
¢
(一)为什么要读课标?
¢
(1)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实施的依据。
规定了课程的目标、学段的目标,教师以此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用书规定的。
¢
(2)课程标准说明了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5条):
¢语文课程标准(4条):
¢(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反复,但没有完全回归。
¢大多数教师并未完全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工作量的问题使大多数教师忽略了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
¢关注应试,忽略了学生终身发展,忽略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忽略了考试评价的改革方向。
¢
(二)怎么读课标?
¢
(1)把握基本理念。
¢什么是理念?
看法、思想。
思维的结果——在理论指导下行动的意愿。
¢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
¢阅读教学为了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会多种阅读方法,为了“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阅读学习的能力。
)
¢注重情感体验。
(理解鉴赏作品,情操与趣味熏陶)(每个学生都是对话中心,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要“谈话法”教学。
¢
(2)注意关键词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阅读课文。
¢程度有何不同?
过去为什么没有关注?
¢体会、初步把握、初步感受、推想、揣摩、领悟……。
¢与过去的阅读课上理性的课文分析有什么不同了?
¢数学举例(面积与面积单位)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
¢“结合实例”——方法目标。
¢“认识”“含义”——与掌握概念有何区别
¢体会并认识——过程目标
¢(三)一次研读课标可以(较长期的)解决一类问题。
¢要有新体会。
¢比重可以逐步减小。
(四)教材编者意图分析
¢案例
¢《一亿有多大?
》
¢《折线统计图》
(五)学情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分析内容:
¢1.认知发展特征分析(7—11岁;11岁以上)
¢2.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生活经历、预备技能、学习态度,包括疑虑、偏爱、误解)
¢3.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六)教学目标叙写需注意的问题
¢学科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教学目标(战略、战役、战术)
¢主体
¢整合
¢教师用书要参考借鉴
¢针对自己学生确定
¢注意细节,用词(实际上有要求上程度的不同)。
¢第三学段语文阅读目标: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循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揣摩”与“了解”有何不同;“体会”思想感情与原来的叙述有何不同?
¢重点、难点应包含在目标中
¢数学:
面积与面积单位(p15)
¢为什么放在测量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什么意思?
面积是概念教学吗?
(七)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流程
¢最近发展区用“中间发展目标”来表示
¢举例: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三个最近发展区:
¢正确(或流利)朗读;
¢流利(或正确)朗读;
¢有感情朗读。
¢教学流程一般要与最近发展区一一对应
(八)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实施关键问题研究
¢教学流程确定之后,要研究如何贯彻教学设计的思想,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各项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注每个流程实施的关键点。
¢研究解决关键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教学评价能力训练
¢教学评价能力训练可以和教学准备能力训练、教学实施能力训练并行。
¢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实施新课程的评价必须解决教育价值观、质量观、评价观
¢1.教育价值观
¢不是为孩子三年,而是三十年,一生幸福。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2.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3.新课程评价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
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用一句话形象地比喻:
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二)怎么评好课?
¢1.怎样的课是好课?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的标准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
学生主动投入,得到发展。
¢二有效率。
¢三生成性。
¢四常态性。
¢五有待完善。
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课堂
¢一切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生成均应指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习时间和空间
¢学习实效
¢学习方式
¢上海长风中学学生
¢——我提标准,您上好课。
¢同学们提出的19条“好课标准”
¢多穿插些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拓宽视野。
¢多增加些手脑并用的活动,提高我们的兴趣。
¢活动环节多一些趣味性,比如小游戏、打擂台、小组讨论。
¢语文课采用分组式朗读课文的形式,提高注意力,多给同学们一些畅所欲言的机会,锻炼表达能力。
¢科学课偶尔可以去大自然中体验生活。
¢数学课少一些满满的板书,多使用多媒体设备,能配些音乐更佳。
¢外语课多些自主活动,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多提些探究性的问题让我们思考,并一起琢磨、研究。
¢从简单、有趣的问题引发思考,吸引我们步步深入。
¢课前布置查阅相关资料,课上让我们上台演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和蔼可亲,幽默风趣,面带微笑,不令人感到拘束。
¢少说些教条的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我们获得知识。
¢老师应该有吸引力和威慑力,压得住整个班级,又不失活跃的气氛。
¢师生间没有隔阂,希望老师理解、认同我们的看法,不要过于死板。
¢希望老师有耐心,渐渐发掘每个学生的想法。
¢老师能调动我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不拖堂。
¢讲课方式新颖、简单又实用,形象讲解,不限于问答式。
¢多穿插一些中考考题及解题注意事项。
3.评课活动的实施(教师评价)
¢
(1)制定标准p17
¢
(2)确定听课评课目的
¢(3)筛选指标制作评价标
¢(4)听课评课准备p31
¢(5)做好记录
¢(6)思考整理
¢(7)交流、互动
¢(8)反思、提升、实践
4.听评课能力训练的开展
¢依托团队
¢结合进行
¢听评课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教 准备 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