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0995891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1.69KB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分值:
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你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本试题不分ⅠⅡ卷,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对应的答题卡区域,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一、积累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长空栈道位于华山南峰东侧山腰,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bǐng气挪步,被喻为“华山第一天险”。
①栈②bǐng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人脸识别技术属于非接触式识别技术,操作更方便。
②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文件,医院的中药煎药室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作为煎药容器。
③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思想内涵。
A.快捷规定传承B.敏捷规范传承
C.快捷规范继承D.敏捷规定继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孤岛槐花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特别是开幕式那天,游人鳞次栉比。
B.一场春雨之后,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C.在冲刺阶段,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D.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这个事件影响范围迅速扩大。
4.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2017年10月18日,伸展我们的视线,牵动我们的神经,校验我们的志向,拍打我们的心岸,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一个领航中国的声音向世界宣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①当天安门高扬的国旗②当长安街宽阔的大道③当地球村响起的掌声
④当新华门镌刻的铭文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5.古诗文填空。
(5分)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美好心愿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
②《关雎》中表现男子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③《蒹葭》中的诗句“,,,”,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
,,
,。
6.名著阅读。
(2分)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地闹。
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
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
太阳两丈高了。
他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那里,他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我跟着他,大黄狗在后边跟着我。
我跳着,大黄狗摇着尾巴。
大黄狗的头像盆那么大,又胖又圆,我总想要当一匹小马来骑它。
他说骑不得……
以上文字选自作家的长篇小说《》,选文中的“他”是。
小说通过、等情节内容,刻画了国人的愚昧灵魂,控诉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封建习俗对人们的戕害。
7.综合性学习。
(5分)
在我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弘扬‘孝’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
追踪溯源
(1)“孝”为会意字,金文写作“
”,从“老”从“子”。
“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中的“孝”是用其本意:
;从社会意义上,“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中的“孝”则引申为:
。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孝”文化的内涵。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而》)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礼记•中庸》)
“孝”道传承
(3)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班级举办“母亲节话孝道”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一)(4分)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本诗进行赏析。
(2分)
(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亲:
②男有分分:
③阡陌交通交通:
④悉如外人悉:
11.从表达方式或写作方法上来看,两文有什么不同?
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
(3分)
12.两文从思想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3分)
(三)(8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贺敬之《回延安》
13.这首诗的语言形象生动、饱含感情,地方色彩浓郁,请简要赏析。
(4分)
14.诗人通过哪些写作手法来表情达意?
谈谈你的理解。
(4分)
(四)(14分)
蜜蜂为何单恋一枝花
①繁花盛开的季节,蜜蜂在姹紫嫣红之间辛勤地劳作,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只蜜蜂的活动,就会发现蜜蜂对柑橘和咖啡花朵仿佛着了魔一般,而对其他植物的花朵视若无睹,这是为什么呢?
②实际上从达尔文开始,生物学家就发现了蜜蜂采蜜的专一性。
蜜蜂是重要的花粉运输工具,花粉必须被运到另一朵同种植物的花上才能受精繁育出果实和种子。
如果世界上只有桃花,那双方的交易就能很轻松地进行。
但是世界上的植物不只桃花一种,如果每种花都敞开提供花蜜,那么蜜蜂在放开肚子大吃大喝的时候,就会沾上各种各样的花蜜,结果就是乱点鸳鸯谱——杏花的花粉可能“偷跑”到桃花的雌蕊上,如此非但没有结果,反而因占了“名额”而耽搁正常桃花花粉的“表白”,从而误了双方的繁殖大计。
所以对植物们来说,避免这种浪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蜜蜂尽量专一地为自己工作。
于是出现了蜜蜂单恋一枝花的现象,那么植物耍了什么样的“小花招”呢?
③原来植物跟蜜蜂之间有专门的“接头暗号”。
就像不同的饭店有不同的招牌一样,不同的花朵也会打出自己的特色招牌——比如春兰花清香的气味和洁白的颜色,正如口味清淡的粤菜馆子;而颜色鲜艳气味浓烈的月季花,就像浓郁热烈的烤鸭馆子——来吸引蜜蜂。
其实蜜蜂也是一个比较挑的主儿,对黄色和蓝色的花朵情有独钟。
这与不同动物的视觉有很大的关系,鸟类对红色比较敏感,而蜂类则对黄色和蓝色比较敏感。
④此外,植物还通过散发香味来吸引蜜蜂。
因为鸟儿的鼻子不太好用,所以由鸟类服务的花朵通常没有气味,而蜜蜂的“专属”花朵通常有香甜的气味(那是酯类化合物的味道)。
⑤除了颜色、气味不同之外,花朵们还会在花蜜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惊喜”——槲皮素或者阿魏酸的苦味物质——来赶走很多偷吃的虫子,避免花蜜被盗食。
不过蜜蜂却会迎难而上,这点苦味对它们来说不算个啥儿。
然而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植物又是怎样保证蜜蜂不会换口味的呢?
⑥真相就是蜜蜂有着自己的记忆效应,特别是蜜蜂和熊蜂都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它们会把之前采集花蜜的经验运用在后续的工作中。
可是即便有了工作经验的积累,蜜蜂还是喜欢偷懒,喜欢简单重复劳动。
如果把不同形态的花朵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区域,那么蜜蜂就会持续选择一种花朵进行采集;当不同形态的花朵被均匀分散在一个区域的时候,蜜蜂的懒惰劲儿就上来了,变得不那么挑剔了。
蜜蜂在做出选择之前往往有4-5秒的考虑时间。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发现了相同的花朵,那么蜜蜂可能会去采那朵相同的花朵。
如果没有,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加选择地进行采集。
为了“投其所好”,于是植物们经常大片大片地开花了。
回到文章开头,柑橘和咖啡们显然不满足这一点,那她们又是如何让蜜蜂一心一意为自己服务的?
⑦秘密就在于它们的花蜜中含有咖啡因。
正如我们人类喜欢喝咖啡、喝茶一样,蜜蜂对这玩意儿也会上瘾。
美国《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报道表明:
咖啡因正是让蜜蜂忠诚专一的物质。
正如咖啡因会刺激人类的大脑一样,这种化学物质也可以刺激蜜蜂的大脑,特别是其中一个叫蘑菇体的脑区域,这一区域跟气味的学习和记忆有关。
咖啡因的摄入使得蜜蜂深刻地记住了在柑橘和咖啡花朵上采集花蜜这件事情。
所以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蜜蜂都离不开这种特殊味道的花蜜了,所以蜜蜂会单恋一枝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15.简要概括“蜜蜂为何单恋一枝花”的原因。
(4分)
16.从全文看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试作简要赏析。
(4分)
17.本文语言既准确严密又诙谐有趣,试举一例赏析。
(3分)
18.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
(五)(16分)
泥做的童年
包利民
①我沿着东房山的背阴处,躲过太阳的热情,走过那只在阴凉里吐舌头的花狗,路过墙根那两头不停拱坑的白猪,来到房后北园的墙角。
几个伙伴已等在那里,阳光在别处洒落,软软的泥巴在几双手里变形着,延续着古老的游戏。
②倚着的土墙,就像大地站了起来,长了些不知名的小小草株,泥土里掺杂的草沫散发着浅浅淡淡的味道。
我们的笑声掠过身边的飞虫爬虫,攀上蜻蜓透明的翅,攀上蝴蝶多彩的翅,悠悠飞过墙上的短栅。
我们坐在泥土上,快乐地玩着泥巴。
比谁把泥巴摔得响,摔得爆出的孔儿大,泥沫飞溅中,仿佛有幸福不断地爆开来。
③摔够了泥泡儿,便用泥巴做玩具。
小小的汽车只有苍蝇当乘客,而小小的房子,也只有蚂蚁进进出出。
我们在八月的热风里,同大地上的精灵一起游戏。
午后,屋里的人酣眠歇晌,我们和风一起,和阳光一起,和各种虫鸟一起,守着简单的快乐。
④家家户户开始出现声响。
先是人们睡足起来,扛着锄头去田地里干活。
不远处的小河清清流淌,里面融化着欢声笑语。
这时我们转移到田边地头,坐在田垄上,拽下几根狗尾巴草,编成毛茸茸的小动物。
⑤屁股下的泥土越来越热,我们会跑到河边,脱光衣服,冲进那一脉清凉中。
很是眷恋脚掌踩在河底软泥上的感觉,一种轻轻的痒,一种淡淡的暖,还有一种微微的滑,汇入心田。
许多年以后,也会记得。
就像记得那条浸满我们快乐的小小河流,不管身在多遥远处,回想起来,都会有着无边无际的流连。
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先是在村南的低而阔的遥远处,在无边的大草甸上,雨的脚步飞快地跑过来。
接着,雨的脚步经过那些茂草,经过那些干硬的土路,经过没来得及避开的人或牲畜,迅速地闯进村子。
伏在窗台上,隔着玻璃,隔着草檐的水帘,我看到歪脖二叔赶着羊群在小林中避雨,也看到前院大表哥急急地跑出来盖酱缸,看到远处大草甸子上一些熟悉身影。
⑦大雨倏来倏去,把人间洗得一片清凉清新。
当房檐上的草茎切口处还在不断地渗出明亮的水珠时,院子里已经被小家伙们弄得泥泞不堪。
两只白猪拱出的土坑里,满是泥水,它们并排躺卧其中,惬意地哼着。
鸭子们伏低身躯,扇动翅膀,仿佛在水中嬉戏一般,从这头跑到那头。
而几只小鸡崽儿,正好奇地用尖嘴去啄小水泡中那弯闪亮的虹。
⑧我们冲出院子,脚步压着泥泞。
正赶上歪脖二叔赶着羊群归来,绵羊们的蹄声惊得泥水四溅。
走过这一群已黑白不分的队伍,路面便已不成样子。
我们来到低处形成的小溪或小池塘边,岸上的泥土湿润柔软,在我们的手上变成小桥,变成堤坝。
它们等着太阳把它们变得坚硬,然后,身后的水洼就消失了,它们茫然站在阳光下,不知守护着什么。
⑨我们把快乐揉进泥里,哪一天泥已干了,不小心踩到,碎了,笑声便溜了出来,往事也溜了出来。
我们就在一场雨的停落之间,在积水的盈涸之间,在泥巴的干软之间,把童年融进湿漉漉的岁月。
⑩阳光倾泻而下,在父亲的额头冲出了一道道汗迹。
父亲正与一大堆泥较量,手中的二齿子在泥里不停地搅动,把泥和水还有碎草或者麦壳尽量搅在一起。
和泥是极累的活儿,就像把不同的季节硬生生地捏在一起。
泥和好之后,要填到长方形的坯模子里,一块一块,凝固成厚重的淡黄色,等着垒起一堵堵挺拔的墙。
⑪除了制成土坯,更多的时候,是用大泥来抹墙。
房子的外墙,每年都要重新抹一遍,仿佛要把阳光和庄稼的气息都抹进去。
朝阳夕阳,把房子东西两座大山映得生动无比。
未干的墙面挽留住了每一天的阳光,墙面干了后,里面藏满温暖。
⑫有时候,阳光倾泻而下,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挥汗如雨。
我们细细地和着泥,却是另有用处。
选很细的土,最好是黄土,放少许沙子,然后用水和泥,把泥揉得均匀细腻。
接着,把和好的泥搓成无数个玻璃球大小的泥丸,放在太阳底下晒。
这是我们男孩子重要的东西,是随身携带的子弹。
每个人都有一把自制的弹弓,口袋里,都装着干硬的泥弹。
⑬那些年,我们把无数的泥弹射向天空,也不知落于何方。
而当年那些飞散的泥弹,就如今天回忆中的往事,在岁月深处一点点地搜寻,每找到一颗,都是无限的欣喜。
⑭那时候,觉得每个人都像是神话传说中所讲的,是泥做的。
我们这些小孩子自不必说,每天在大地上翻滚,如泥猴一般。
那些在大地上劳作的人们,也是尘埃满面,常被汗水冲出一条条泥痕;坚硬的手掌上,那些如沟垄般的纹络里也积满泥尘;干完活回到家,一盆清水洗成泥水,可是身上脸上依然是泥色。
⑮在经历了一生中每一天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后,那份泥土的颜色便已深入肌肤,融进血脉。
于是就这样变成特征一代代地遗传下来,我们便都有了泥土的肤色。
⑯歪脖二叔在一个雨天,赶着羊群回来的时候,摔倒在泥水里,再也没有起来。
雨后,一个坑已经挖好,泥土堆在边上,黑黑的,亮亮的。
几年后,外公也睡进泥土里,然后,爷爷也回归了泥土的怀抱。
看着自己的亲人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心中便有了很深的牵挂。
就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根,再也拔不出来。
多年以后,当我离那些泥土越来越远,心中的想念却越来越深。
忽然明白,亲人长眠的土地上,才是真正的故乡。
童年已遥远,那片土地也已遥远,但泥土构建的初始却不会被岁月的浪潮冲毁。
泥土的芬芳,是我们的标志,是我们的印记,在不管走出多久多远后,依然能让心回到最开始的地方。
19.文中写了“我们”童年玩泥土的哪些趣事?
简要概括。
(3分)
20.父亲制土坯、用泥抹墙这两件事是否与“我们”的童年趣事无关?
为什么?
(3分)
21.本文语言清新隽永、生动形象,试举一例进行赏析。
(3分)
22.文章以“泥做的童年”为题可谓匠心独具,请简要谈谈妙处何在。
(3分)
23.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
(4分)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枝铅笔,一块橡皮,一本书,如果受人相赠,难以忘怀,就是礼物;一个微笑,一句忠告,一段话语,如果说者诚恳,有所触动,也是礼物;一次挫折,一回历练,一个故事,如果使你更加坚定,迅速成长,也是礼物……每一份礼物都表达一种心意、传递一份真情;每一份礼物的背后又往往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令人感动,促你成长……亲爱的同学,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吗?
要求:
①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20分)
1.答案:
①zhàn②屏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2.答案:
A
评分:
答对得2分。
3.答案:
D
评分:
答对得2分。
4.答案:
C
评分:
答对得2分。
5.答案: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④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评分:
-
每小题1分,第
小题2分,共5分。
-
小题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第
小题答对连续的三句得1分,全答对得2分。
6.答案:
萧红《呼兰河传》祖父小团媳妇之死冯大嘴子与王大姑娘的恋爱结婚(或二伯不成功的“跳井”和“上吊”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
评分:
第一二空共0.5分,其余空各0.5分,共2分。
后两空答其他内容合乎题意亦可。
7.答案:
(1)孝顺、顺从父母友爱(对兄弟友爱)
(2)示例:
对父母要“孝”“敬”②行孝守礼③孝敬父母、敬爱兄长④爱亲族
(3)示例:
开展“我为母亲尽‘孝’道”主题班会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孝”亲敬老逸闻轶事活动,开展关于“孝”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孝’在身边”故事会,举行“孝”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评分:
第
(1)题每空1分,共2分。
第
(2)题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第(3)题1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本题共5分。
二、阅读欣赏(50分)
8.答案: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
评分:
答对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构思一,构思精巧,浑然无迹。
首句点题,轻灵妥贴,平淡轻松;第二句直接点出诗人心中有愁却未交代愁生何处,令人疑惑顿生;第三句夜之将晓,诗人见“潮落夜江”,与第二句自然沟通,更进一步表现诗人因愁绪而夜不能眠。
结尾“是瓜洲”与首句“金陵渡”相呼应,交代“愁”处,传递出一种宁静悠远的神韵。
精工镂刻,不露痕迹,自然圆合。
构思二,以“愁”字贯穿,匠心独运。
全诗以“愁”字贯穿,诗人因愁夜不能寐,才推窗远望,看见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洲、星火闪烁,表达客居愁绪。
诗旨甚明,神韵悠远,独具匠心。
写法一,由近及远,层次分明。
诗人由近及远写景,先写金陵的渡口和江边的楼阁,再将镜头逐渐拉远,依次写出江水落潮、月影西斜,再遥望寥廓的星空,两三点星火在瓜洲城上空闪烁。
次序井然,层次分明。
写法二,寄情于景。
诗人借“夜江斜月”“两三星火”等清美宁静的夜景,表现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
语言一,平中见奇。
“两三星火”以动写静,既以其隐约与闪烁表现夜之将晓未晓时的悠远与宁静,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那份浓郁的客愁。
语言二,凝练传神。
一个“斜”字,既描写出将晓未晓之时月亮西斜的情景,又与上句“一宿”呼应,含蓄地表明诗人愁绪万千,一宿难眠。
评分:
答对得2分,共2分。
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一方面答出其中一个角度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0.答案:
①以……为亲②职分,职守③交错相通④全,都
评分:
答对一个0.5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表达方法。
甲文重在说理,通过议论来阐述儒家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乙文重在叙事,通过记叙、描写等方式来表现桃源人自由平等、自给自足、和平安乐的生活。
②写法。
甲文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述严密,层次清晰,具有说服力。
第一部分总论“大道”的特点;第二部分则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人人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以及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部分,总结“大同”社会安定和平的局面。
乙文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描绘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悬念迭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
从表达方式或写法任一角度答题均可。
答出一个角度的其中一方面得2分,答出两方面得3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
①乙文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了“桃源”中的社会环境和平安宁,与甲文中“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的思想内容相近。
②乙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与“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思想内容相近。
③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与“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或“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思想内容相近。
评分:
答出一点得3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3.答案示例:
①运用多种修辞。
如“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延安当作“母亲”,表达了诗人与延安人民的亲密感情。
“双手搂定宝塔山”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对母亲的眷恋和怀念的深情。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看到延安城的喜悦心情。
②运用恰当生动的动词。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句中,“抓”和“贴”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回到延安的无比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他对延安的热爱、怀念和感激的思想感情。
③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几回回”“羊羔羔”“手把手儿”等词语,使诗句口语化,叠字的使用,音韵和谐,很有节奏感,表达诗人对延安及延安人民的热爱之情。
评分:
答出一种得2分,答出两种得4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4.答案示例:
①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形式自由灵活,两句一节,节内押韵,每节又不断转韵,很有节奏感。
②运用比兴手法。
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前者用“树梢树枝”与“树根根”的关系来起兴作比,比喻延安与诗人的亲人关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情意。
③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延安母亲的深厚情感;“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一句,通过“老爷爷”的动作和语言,间接抒发了延安人民与诗人的深厚感情。
评分:
答出一种得2分,答出两种得4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5.答案:
一方面花朵通过蜜蜂比较敏感的颜色、香甜的气味、花蜜中的苦味物质来吸引蜜蜂;另一方面蜜蜂有着自己的记忆效应,甚至对某些花蜜中的咖啡因上瘾,形成“路径依赖”,所以才会“单恋一枝花”。
评分:
答对一方面2分,答对两方面4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6.答案:
①步步设问,层层释疑。
围绕“蜜蜂为何单恋一枝花”这一中心问题,通过四个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然后抽丝剥茧,层层揭密,使文章波澜起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②首尾呼应。
首段作者从蜜蜂只在柑橘和咖啡花朵上采蜜这一现象入手,设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一段揭示柑橘和咖啡花的“花蜜中含有咖啡因”这个秘密,照应开头的疑问,使文章浑然一体。
③关联词语的运用。
段落中“原来”“此外”“除了……之外”等关联词语的运用,使文章衔接紧密,脉络清晰。
评分:
答对一方面得2分,答对两方面得4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7.答案示例:
①词语的准确运用。
“蜜蜂在做出选择之前往往有4-5秒的考虑时间……那么蜜蜂可能会去采那朵相同的花朵”一句中,“可能”表示一种推测,说明对蜜蜂“路径依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话有余地;“往往”一词,说明大部分情况下,蜜蜂会有短暂的时间来做出选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运用修辞,生动有趣。
示例一,“杏花的花粉可能‘偷跑’到桃花的雌蕊上,……反而因占了‘名额’而耽搁正常桃花花粉的‘表白’,从而误了双方的繁殖大计”一句,作者把花朵当成人来写,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说明让蜜蜂尽量专一工作的重要性,通俗易懂,诙谐有趣。
示例二,“其实蜜蜂也是一个比较挑的主儿,对黄色和蓝色的花朵情有独钟”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比较挑”“情有独钟”等词语赋予蜜蜂以人的感情,说明了蜜蜂喜欢黄色和蓝色的特点,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评分:
手法1分,赏析2分,共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