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田自秉.docx
- 文档编号:10992740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55.82KB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田自秉.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田自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田自秉.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装饰纹样:
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
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
二.原始社会概说
早期——蓝田人、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中期——丁村人
(公元前300万年至公元前晚期——河套人、山顶洞人
1万年,使用打制石器)
·原始社会
仰韶文化——彩陶文化
母系氏族(黄河中上游)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
(公元前1万年使用(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龙山文化——黑陶文化
父系氏族(黄河中下游)
良渚文化
(苏南浙北)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总结: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3)形式感的应用;对称的形式是力量的均衡的体现。
节奏,即规律的变化是产生力量的形式。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象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北京猿人”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的人,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极低的社会里,人们的爱美往往具有宗教意义,审美的功利性高于艺术性。
·古代生活实用器皿演变
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但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还不能完全代替各种生活用品,只能为奴隶主所占有和享用,广大奴隶的各种生活用器皿,仍然以陶器为主。
自战国开始至秦汉,中国漆器的设计与制造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漆器成本成本较高,实用性较低,主要是上层阶级主要的生活实用器;东汉青瓷烧制成功;唐宋时期开始,器皿类的漆器开始退出实用的领域,而向陈设欣赏方向发展,形成了以雕漆工艺为主的工艺设计新模式,而瓷器自六朝以后取代漆器和铜器成为主要的生活实用器皿。
三.陶瓷工艺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制陶工艺和陶器,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亦结束了上百万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了距今八千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资料。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08年选择)。
·中国发现较早的彩陶距今约6000年,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彩陶装饰样以几何纹为主,有少量的人物、动物、植物纹样,如著名的“人面鱼纹”,“人面纹”,“鱼纹”,“蛙纹”。
“人面鱼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鱼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人面形花纹,具有“寓鱼于人”的特殊意义。
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
·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的应用:
1)对比法(运用最多最普遍);2)分割法;3)开光法(能突出主体,增加);4)双关法(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5)多效装饰法(一种图案组织正视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俯视也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
其中双关法与欧美近代流行的欧普艺术,或称色效应美术,有着相似之处。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工艺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的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最早发现在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又称为“龙山文化”。
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以南的东南广大地区,又发现了另外一种陶器,被称为几何印纹陶。
几何印纹陶,又可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种,常见的几何纹有:
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几十种。
几何印纹陶被誉为是最优秀的东方沿海的古代文化。
·陶瓷体系——
灰陶
黑陶
陶器彩陶——唐三彩
(1200℃以下,粘土烧制)白陶
炻器
陶瓷(紫砂器)
青瓷——秘色瓷
黑瓷
瓷器白瓷青花
(1200℃以上,高岭土烧制)彩瓷——黑瓷
珐琅彩
·商代制陶工艺得到普遍发展,广大奴隶的各种生活器皿,采用陶器为主。
陶印模常见的有饕餮纹,回纹,方格纹等。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为:
灰陶、白陶、釉陶、原始瓷器等多种。
早期陶器一般都是无釉,商代开始出现釉陶。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品种有:
烹食器,食器,盛器。
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
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釉陶和原始瓷器;商代出现了釉陶,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色。
学术界把这种釉j陶又称为原始瓷器,被称为瓷器的萌芽。
·西周的原始瓷器已经很接近瓷器,西周陶器早期以红色粗泥陶为多,器型多尊和簋而无盂;晚期素面较多。
在原料的配置上,十分讲究科学原理。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它不同于彩陶。
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然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
彩绘陶烧制温度都很低。
陶胎有灰色和褐色两种。
彩绘陶主要是用作明器,作为陪葬用的。
·几何印纹硬陶是我国东南地区长期流行的一个品种,常见的有米字纹、粗布纹、筛网纹、田字纹等。
·原始青瓷是一种比较接近青瓷的陶瓷因为它还没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亦称早期青瓷,这种陶瓷在商代即已形成,主要产地是南方的浙江。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
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秦代的陶器制作有官营的,也有私营的。
除一部分由铜器仿制而来,也有一部分具有陶器本身的特点。
秦代陶塑特别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秦始皇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罕见的规模庞大的雕塑工艺杰作。
秦代的砖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
秦代的瓦则以“卷云纹”为主,变化多样风格秀丽。
·汉代出现了一种低温釉陶。
釉陶是指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因而又称铅釉陶,因为烧制火度低,釉质较软,所以又称软釉,被称为北方釉陶,主要产地在关中地区;南方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硬,所以又称为硬釉,被称为南方釉陶。
青釉陶就是硬釉陶,它是青瓷发展过渡阶段的产物。
青釉陶和原始青瓷有着明显区别,铅釉陶用粘土烧制成陶胎,然后上釉烧制;而原始青瓷用高岭土烧制,直接上釉。
·彩绘陶自战国流行以来,到汉代因为盛行厚葬之风而得到更大发展,装饰有几何纹、人物、动物等题材。
·汉代的早期瓷器取得重大发展,东汉时期青瓷烧制成功,从而使中国进入了一个陶瓷并举的新时期,迎来了一个以瓷为主的时代,并奠定了中国作为陶瓷大国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始瓷器中,除了青瓷以外,还烧制成功了早期黑瓷,产地在浙江。
以前认为黑瓷最早是在东晋时期的德清窑所烧造,现在把黑瓷的的历史向前提早了几百年。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
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六朝时期我国已进入瓷器时代。
瓷器自六朝以后取代漆器和铜器成为主要的生活实用器皿。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
六朝时期的青瓷产地,主要是以浙江地区为中心,但仍形成了南北生产两个体系。
浙江的越窑制作精美,是六朝青瓷中的翘秀。
越窑的莲花尊设计别致,意匠新颖,具有较高艺术造型。
六朝时在瓷上用不同的色釉点彩,这是瓷上釉装饰的先声。
三国时期的青瓷羊的造型十分美观,整体作卧伏状,身躯肥壮,昂首张口,造型优美,可以插蜡烛,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反映出六朝时期塑造工艺的高度水平。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
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
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
·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
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
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
A以名士为主题。
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
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
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
陶瓷的分类:
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
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
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
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
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
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
·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
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有一个重要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刑窑,与越窑齐名,形成两大体系。
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除了北方,南方的成都,景德镇,广州在唐时也烧制白瓷。
·彩瓷,所谓彩瓷是指在唐代创造发展的一种彩釉瓷。
彩瓷的制作,为以后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天地。
彩瓷以河南鲁山为主要产地,其他的有湖南长沙,广东英德。
彩瓷分为釉下彩和绞釉绞胎,釉下彩在陶瓷装饰史上,特别是在走向彩绘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不是瓷器)。
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产地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长安称为西窑,洛阳称为东窑。
一般作明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的。
唐三彩的制品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
经历了初创,兴盛和衰落三个时期。
·五代时期钱越为维持安定局面中原各主进贡越窑青瓷,禁止民间使用,称为“秘色瓷”。
·唐代和六朝、隋代的陶瓷相比较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日渐向实用化发展;二是仿生器型的变化。
装饰手法:
早期多用堆贴;中期以刻花、划花最为流行;晚期出现绞釉和洒花。
·宋代的工艺美术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08年填空)。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最鼎盛时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
其中北方的磁州窑和南方的吉州窑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宋代的釉色除传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外,还创造了彩瓷、花釉瓷。
·宋瓷的艺术特点:
A造型简洁、优美,比例和尺度恰当;B装饰方法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C釉色丰富多彩,各窑有不同的特色。
※宋代陶瓷体系※
地理位置
古窑名称
古窑性质
主要产品
产品风格
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窑
民窑
白瓷
清秀
河北曲阳
定窑
官窑
河南临汝
汝窑
青瓷
浑厚
陕西铜川
耀州窑
民窑
浙江龙泉
龙泉窑
河北彭城
磁州窑
黑白瓷
浓郁的民间特色
江西吉安
吉州窑
黑瓷
福建建瓯
建窑
淳朴
浙江龙泉
哥窑
官窑
米色、粉青
典雅
河南开封(北宋)
浙江杭州(南宋)
官窑
青瓷
河南禹县
钧窑
彩瓷
绚丽
※※※※※※※※※※※※※※※※※※※※※※※※※※※※※※※※※※※※※※※
·宋代五大名窑:
定、汝、官、哥、钧(09年填空)。
北方地区的定窑以白瓷为主,除白瓷外还有紫定,黑定,绿定等。
苏东坡“定州花瓷琢红玉”指的是红定。
定瓷孩儿枕既是一件生活用品,又是一件陶瓷的珍品。
汝窑是宋代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是在越窑衰微之后兴起的。
宋代官窑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开片。
耀州窑釉色青中微带黄色,,所产器皿以碗最有特色。
钧窑在汝窑衰落之后兴起,原属青瓷系,由于原料中有铜元素,经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鲜明的艺术风格,这是陶瓷工人的一大贡献。
这种色斑的变化,被称为“窑变”。
北方的磁州窑系有白釉和黑釉各种瓷器,运用黑白对比的装饰方法。
南方景德镇窑生产白瓷,最富有特色的是影青器。
所谓影青是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呈淡青色,影青又称“映青”,“隐青”,“罩青”。
影青是宋代盛行的陶瓷品种,景德镇的影青是其代表作。
南方的龙泉窑是继越窑衰落之后南移形成的宋代南方的青瓷中心,也是我国宋代出口最多的青瓷产地。
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
釉色有粉青和米色等。
南方建窑产黑瓷,古以建窑茶具为珍贵,日本人称之为“天目釉”。
吉州窑以黑瓷为主,形成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两大民窑体系。
吉州窑不仅生产白瓷,青瓷,黑瓷,还生产彩瓷和绿釉瓷。
吉州窑在瓷胎上用木叶和剪纸粘贴,然后施釉烧制是指一种独创。
吉州窑黑釉形成种种斑纹,以玳瑁斑最著名。
洒釉形成活泼自然的独特效果。
“雪竹芦花”纹,很像国画中的泼墨画。
·宋三彩是继承唐三彩风格的三彩陶器,称为宋加彩或宋三彩。
它在白釉的碗、碟上加以红绿色的彩绘,再低温烧制,所绘花卉鱼鸟,寥寥数笔,豪迈奔放,富于民间艺术特色,开启了明清时代釉上五彩的发展。
·元代的陶瓷总体上是较为衰落的,然而这时期制瓷技术仍有新发展。
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流行,白瓷已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牌,釉色白里泛青。
元代在景德镇开设官窑,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已渐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至明代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产量最多,规模最宏大。
元代景德镇烧制影青还烧制一种蓝釉。
南方除景德镇窑还有龙泉仍是产瓷重要地区,多制作大件的器皿。
北方的钧窑仍烧制但是制作粗糙。
·元瓷器器型特点:
硕大厚重器多。
元代陶瓷最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都属于釉下彩。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
我国自元代以来制成青白瓷,瓷色白里泛青,十分协调、优美。
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点,在陶瓷工艺品种,青花是自元以后形成的一个主要品种。
青花最早出现是在北宋(09年选择),浙江龙泉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砂塔基中发现最早的青花瓷片,但是青花的开始流行可能在元代以后,元代后期青花制作已达到成熟阶段。
“青花凤首扁壶”为元青花经典之作。
釉里红与钧窑紫红釉有关,最初是自然形成的色釉效果,元代釉里红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控制的程度。
元代的青花瓷器一般器型高大,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而深沉。
装饰分为主纹和辅纹两种,主纹装饰在罐、瓶的腹部或盘心,主纹有植物纹、动物纹;辅纹一般为卷草、锦地、回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
历史故事作为装饰主题也很盛行。
青花装饰的构成特点是结构满密、层次多而主次分明,搭配有序、风格整一。
·元代陶瓷装饰花纹可分为:
1.花卉;2.松竹梅;3鱼藻;4.鸳鸯荷花;5.龙凤麒麟;6.山石、海涛;7.龙凤麒麟;8.云纹;9.几何纹;10.人物。
其中松竹梅是元代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题材。
它具有清高,坚贞不屈的含义,流露出汉族文人对于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和高洁的心情。
·明代以前,我国的陶瓷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则主要是白瓷。
明代画花法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产量最多,规模最宏大。
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达五、六百年。
·景德镇窑在明代包括官窑和民窑。
永乐时期,压手杯是著名品种。
其色釉以甜白最具特色,在装饰表现手法上,创造了锥拱法,花纹凸出;宣德时期,以青花最有名。
宣德青花也是明瓷中最优秀的品种;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在成化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青花加彩的装饰表现方法分为“斗彩”和“填彩”两种;弘治、正德时期的黄釉称为“浇黄”,或“娇黄”。
造型方面,盘多为立沿,碗多撇口而微卷,成为定型,至今仍称“正德式”。
嘉靖、万历时期,在造型上,嘉靖时期流行葫芦瓶,万历时期流行蒜头瓶。
·明代龙泉窑仍然兴盛,德化窑明代以生产白瓷为主,釉色温润如玉,微带牙黄,法人称为“中国白”。
而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著名的艺人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名手。
在明代还生产一种外销的彩绘瓷,因其红色的特点,日本人称之为“赤绘”。
·宜兴窑和石湾窑是明代两个生产精品的名窑,以制作紫砂陶为最具特色。
宜兴在北宋时期就已经生产紫砂陶。
紫砂陶主要以造型取胜,紫砂壶在明代即著名。
明代是紫砂壶创作的极盛期,著卓越的工匠有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鸿寿等。
供春制作的人称“供春壶”。
质朴古雅,被誉为“供春之壶,胜于金石”。
紫砂器是中国茶文化的产物。
·法花又称法华,是一种釉陶制品。
它的特点是花纹轮廓用高起的凸线,再饰以釉彩。
法花器的制作与佛教有关。
·明代的陶瓷工艺在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多为官窑烧造,青花多为民窑烧造。
青花是陶瓷中的主流。
青花瓷设计、生产的鼎盛时期是在明代。
明代青花装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从艺术风格上看,宣德的浑厚,成化的清雅,嘉靖的逸趣,万历的秀美。
用一个字概括即宣德的“浓”,成化的“淡”,弘治、正德的“暗”,嘉靖、万历的“紫”。
·清代陶瓷以景德镇为烧造中心,古彩粉彩珐琅彩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景德镇窑清瓷各个时期的特点:
1.顺治时期:
造型上有碗、盘、炉、瓶等;装饰花纹布局较满,近似明代特色;釉色呈青白色,青花色调灰暗;胎骨厚重,口沿酱色。
2.康熙时期:
以红釉为最著,又称“宝石红”;古彩是重要的品种,又称硬彩;出现素三彩;造型沿用旧式,装饰多表现人物题材;用长篇的诗文做装饰;刚健。
3.雍正时期:
以粉彩最有成就,又称软彩。
多仿制成化时期的作品,以花鸟题材饰纹为主,多采用折枝花;逸丽清秀,富有装饰性;雅致。
4.乾隆时期:
珐琅彩是重要品种,也称“洋瓷”,是在景德镇瓷胎上加彩,再进行第二次烧制;此时为极盛,装饰画法极为精细,追求华美艳丽,颇具宫廷气。
具有“轻、薄、坚、细”的特点。
富丽繁密,细致精巧奇巧,华缛。
综观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陶瓷的特点是:
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
康熙的五彩、雍正的粉彩、乾隆的珐琅彩,其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四.金属工艺
1.青铜工艺
·夏商周三代号称“青铜时代”。
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
夏代的青铜器目前发现较少,且较零碎。
青铜是由自然铜与铅、锡等元素的合金。
·商代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多见于礼器或兵器。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大都直接仿自陶器常见的装饰有饕餮、夔龙、虎以及人形等,一般不用回纹作地纹。
饕餮纹是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而且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通常是以饕餮纹作主纹,以回纹作地纹。
通常夔纹常见于商代铜纹饰中,通常只作侧面描写。
后期多铸作大器,著名的有“司母戊大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09年选择),也是世界少见的珍品,是商代晚期典型的作品。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
司母戊鼎形制雄伟,具有浑厚,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
鼎是一种烹饪器,又作为祭祀用,在古代不仅是一种实用品,也是权利的象征。
·簋是一种食器,相当于碗。
尊是礼器,也是酒器。
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代表“四羊方尊”,采用分铸法铸造。
同时期的还有四川的三星堆青铜器较为著名。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
A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B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在图案格式上,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对称的格式产生庄严感。
C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D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运用刻花的方法
·西周的工艺美术,青铜工艺仍然是一个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西周时青铜器开始平民化、日用化。
主要器皿有:
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
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
A窃曲纹这是周代的一种重要的装饰纹样,是动物纹的简化和抽象化。
B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以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S形,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
C鸟纹D环带纹E重环纹F垂鳞纹G瓦纹,陶瓷上也称弦纹,这是周代装饰中最简朴的一种
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
周代青铜装饰的一大特色是不用地纹。
总的艺术风格是质朴洗练、疏朗畅达、富于韵律感、有节奏美。
在装饰花纹中,在商代成为主体花纹的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地位。
周代早期的装饰,大体和商代相似。
而后期才形成自己的特点,趋于质朴的风格。
·商代青铜器重酒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的意义。
而周代则重食器的组合,是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意义。
“礼非乐不覆”。
礼是和乐器配合的,所以周代的青铜乐器得到发展。
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应用,则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而向生活日用器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春秋时已出现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并使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进入印纹阶段,这是工艺装饰的一大改革。
商代,单独纹样中轴对称;周代,二方连续纹样;春秋战国,四方连续,统一而不单调,繁复而不凌乱。
在装饰纹样中,最主要的是蟠螭纹,还有绳索纹,贝纹。
后期流行蟠虺(hui)纹。
·春秋时,青铜器有了雕铸技术。
战国后期出现用金银丝镶嵌青铜器的工艺,称为“金银错”。
代表作有: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08年填空),“水陆攻战纹”鉴。
河南新郑出土的春秋时期莲鹤方壶,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设计意匠,开创时代的新风格使人感到清新瑰丽,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
还有后来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青铜编钟,是青铜工艺和音乐技术的完美结合,历经千年依然能演奏。
·青铜器是秦代的一个重要的工艺生产部门。
秦代的青铜器反映出两种情况:
1)秦代早期,有一些器物是从别的国家转运来的。
2)秦统一以后,秦代制作了具有时代共同的特色,而又具有秦国地方风格的青铜器皿。
·青铜器时代在汉代结束。
※青铜器艺术特点比较表※
朝代
装饰
图案组织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商
饕餮纹
夔纹
回纹
单独纹样
对称式,主纹和地纹,多用直线
庄重、严谨
周
窃曲纹
环带纹
重环纹
二方连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工艺美术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