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时间的味道.docx
- 文档编号:10991579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79KB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时间的味道.docx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时间的味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时间的味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选自《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
为了保存食物,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
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秋日的清晨,古老的呼兰河水流过原野
它发源于小兴安岭,蜿蜒曲折地注入松花江
这条古老的河流,千百年来滋润着松嫩平原东部广袤的土地,养育着这里的居民
9月,两岸肥沃的黑土孕育出中国最优质的稻米
在金秋的丰收之后,这里很快又将被冰雪覆盖,成为一片寸草不生的白色海洋
在漫长的冬季,当地人习惯存储大白菜以备过冬
如今虽然都不难在冬季获得新鲜的蔬菜,但是这种风味独特的腌制泡菜却已经成为一种让本地人难以割舍、甚至正在走向全球化的风味美食
金顺姬现在生活在北京,对她来说,故乡,就是这种让她魂牵梦系的泡菜的味道
(今年之前我差不多有两三年没有回老家了忽闪忽闪的感觉就像家乡在欢迎你的那种感觉那时候心情特别好感觉也特别美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金顺姬的父母在这里已经共同生活了40余年
如今,母亲会把菜园里的收获晾晒、腌制后寄给在大城市里生活的孩子们
菜园里的白菜是母亲每年7月头伏时种下的
白菜选用的都是心紧叶嫩的品种,这也是制作辣白菜的上等食材
今天,女儿第一次和妈妈学习做泡菜
切好的白菜,要先用盐水渍出多余的水分
由于年年压泡菜,石头已经变得无比光滑
做泡菜是全村人在入冬前的头等大事,一大早,各种准备工作就陆续开始
涂抹调料是做辣白菜最重要的步骤,调料包括辣椒、苹果、白梨、鱼露和虾仁等等,调料的口味各家不同,只有现磨的干辣椒粉必不可少
朝鲜族凡喜庆之日必食打糕
将糯米蒸熟,用木槌反复锤打直至粘润
香甜软糯的打糕,配合清新爽口的辣白菜,就成了最完美的组合
左邻右舍的妇女们早有默契,轮流帮助每一个家庭制作泡菜
小院里弥散着鲜辣的味道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个自家的菜窖
半个月后,经过乳酸静静地发酵,每一颗成熟新鲜的白菜将变成合格的泡菜
(我去西藏还有去韩国很多地方都有这个花偶尔会看得到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好然后觉得很怀念小时候的那种记忆)
尝鲜的愿望是永恒的,但时间久了,吃习惯了,这种被腌制出来的滋味也许就变得比新鲜还要诱人
岁月愈久,味道愈浓
泡菜将是今天晚餐里的主角
朝鲜族泡菜品目繁多,而且即便只是一个品种,也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味道:
凉食的清爽,加热后的鲜香
而每个主妇都认为自己的手艺最棒
(她们就是好像自己找个理由大家一起来聚做一些事情然后就晚上一起吃饭跳舞唱歌)
当金顺姬的父母在呼兰河畔忙着腌渍各种蔬菜的同时,在4000公里之外的南国,每当秋风初起,那里的人们也会被另一种时间的味道所吸引
南方的天气和水土都和北方大不相同,因此南方人储存食物的方法以及他们所迷恋的滋味,也和北方迥然相异
腊味是南方人入冬后传统的必备美食
制造腊味的初衷是为了能在南方湿热的天气里,更好地储存那些容易腐败变质的新鲜肉类
如今,腊味既能成为家常小菜,也能登大雅之堂
煲仔饭是腊味最经典的吃法之一
烹制煲仔饭是一项复杂而辛苦的工作,厨师必须严格掌握火候才能做出恰到好处的煲仔饭
正宗的煲仔饭最好是用收获后3至9个月的半新米,还必须用瓦煲来做盛器,生米煮,猛火烧,烧熟后再转到炭炉上慢慢烘,让藏在腊味里的肉汁完全渗入米饭
温暖香糯的煲仔饭一直是最适合冬天的美味
阿添和家人一起经营着自家的腊味店
每天早上,他都是店里最忙碌的人,做这份工作,他已经有了10年的经验
和兴腊味家有着60年的历史
如今,阿添和他的父亲、大伯一起,打理照料店里的一切
南安腊鸭是老一辈香港人几乎都会垂涎的美味,肥润甘香,骨脆肉嫩,是制作荔芋腊鸭煲的上好食材
每到秋冬,阿添家的腊味店简直就是一座“腊味大观园”,而这里最出名的要数店里自制的腊肠
为了控制品质,老店的工厂一直设在离店铺不太远的香港岛内
在工厂里,制作腊肠依然沿用传统的全手工制作
制腊肠的肠衣要存放一年才能使用
灌成腊肠之后,还要用钉耙刺破肠衣,挤走多余的空气
用水草绳和麻绳将灌肠分小段分扎
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才能把这道工序做得整齐、美观
从前,腊肠制成后都要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储藏
现在因为天气比以往潮湿,腊肠难以自然干透,所以几乎全部都要在工厂里烘焙制作
一周之后,迷人的咸香之味就会弥漫着整个工厂
(香港有太多种类的各个国家的食物都可以在香港吃得到但都会觉得有一份情谊在腊味上工厂的师傅或是其他的同事都会很繁忙夏天是最热的时间那个时候就更加辛苦很多年轻人不愿做那么辛苦的工作花多些心思认识一下你在做的事情就一定会从里面获得更大的成功感我爷爷和大伯以及爸爸都有花心思在这个行业上会让我更加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中国的味觉史就这样在腊味中延续着,而在远离香港闹市的内地山区,你可以领略到更加古老、更为原始的味道
湘西位于中国东西结合部,这里山川险峻,交通闭塞
(我们苗家的银饰是传女不传男的我这一整套银饰全部都是我妈妈传给我的)
龙毅出生在这个偏僻的山村,从小就渴望走出大山
农历8月,稻田里的禾花开了,又到了苗族人制作腌鱼的传统时节
龙毅的哥哥正在制作腌捅
(做腌鱼必须要选禾花鱼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桶子)
腌捅的主材料是质地坚硬的杉木,它的制作非常讲究,必须选用竹篾箍紧,以防食盐的腐蚀
(抓鱼啦我家捕鱼啦我家鱼快下来都是鱼)
禾花鱼就是农家在稻田里放养的鲤鱼,因鱼喜欢吃飘落在水面上的禾花而得名
(那个时候是最舒服的不管男孩子女孩子都喜欢我记得我小时候很快乐的事就是我妈妈每年有这个禾花鱼的时候我妈妈每年都要做蒸鱼吃热气腾腾一人一条就拿着这么咬)
制作腌鱼,首先要将糯米炒熟,这是必不可少的调味料之一
(新鲜的上好的红辣椒就是刚从地里摘的还有生姜因为生姜它去腥还有山奈木姜子是必须要的木姜子一般都是到山上采的还有就是盐我们苗家叫禾花鱼然后那个禾花含糖而且营养成分也很好然后鱼就长得很快而且它的肉质特别鲜美吃起来很甜)
将鱼层层重叠压紧,再压上重石,一个月以后即可开桶食用
(我最喜欢坐的就是摩托车因为坐摩托车相对我们以前没有公路的时候来说那是特别好的享受了读书的时候虽然读的很苦但是自己知道很努力一定要走出去我现在苦几年以后我可能就幸福很久腌鱼跟腊肉在我们整个读书期间后来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我妈妈他们给我们用那个玻璃瓶子炒好大一瓶全是腌鱼有时候腌鱼里面放黄豆或者腊肉里面炒萝卜条这样子带着走)
湘西冬日高寒,每到冬季来临之前,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要熏制腊肉
(非常均匀地切成一块一块的要把它抹上盐用苗家自己酿的米酒把那个盐溶掉)
湘西木材丰富,熏烤腊肉的燃料以硬木为佳,如茶树和杨梅树
熏烤时,要把腊制好的肉挂在取暖做饭的火塘之上,还不断将松果、茶壳、桔皮等放入火塘,这样熏烤出来的腊肉,就会带着茶果的香味。
储藏腊肉的最佳地点就是谷仓的稻谷堆里,这里既避光又干燥
腊肉食用前要先用炭火烧皮,然后用淘米水洗净
将腊肉和萝卜干一起炒,是苗家最常见的食用方法之一
(腌鱼的话吃法很多文火油煎必须要火小)
对纯朴的苗家人来说,腌鱼腊肉,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
(一般是我们要赶课的话就是早上三四点钟就要起来我妈妈早上三四点钟就开始送我送我就送了几个坡以后那个天鱼肚白的时候她就跟我说她说满女(小女儿)你自己走吧现在天快亮了你就自己走吧这个天是越走越亮的我要回家做事去了然后我就壮着胆子走)
腌鱼和腊肉曾经陪伴着苗族少女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而同样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徽州人对腌鱼却有着自己的心得
(徽州的臭鳜gui鱼是徽菜的一个代表菜现在臭鳜鱼的制作在选鱼方面是相当讲究的一定要选用三四月份桃花盛开的季节这个季节的鳜鱼是最肥鱼质是最鲜美的时候)
这里是徽商故里和徽文化的发祥地
由于古徽州地少人多,居民们不得不离乡背井,走出深山去闯世界、求生存,而他们在路途之上的食物也不得不经过风干和腌制,以便于保存和携带
比如徽菜里的腊八豆腐,虽然像铁饼那样坚硬,但保质期却可以很长
食物放久了终究会发酵变臭,不过久而久之,腐败竟然也成为味道的一种,比如臭豆腐,比如更为极致的毛豆腐
嗜臭,于是也成为徽菜的一个独有的特征
(臭鳜鱼腌制好以后鱼的表面变成铜绿色鱼鳃是发红的你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很香)
鳜鱼是中国独有的淡水鱼之一
简朴智慧的徽州人则发明了用腌制和发酵这两种方法来再次制造美味的魔法
(你用筷子把这个鱼肉拨开它里面的鱼肉是呈蒜瓣状的一片一片的很细嫩很鲜美的)
徽菜的另一道代表菜“刀板香”
鲜肉腌制后,省去了烟熏的过程,切片把它放在上等的香樟木板上,耐心地等待樟木板慢慢吸走咸肉的油腻,既保持肉的咸鲜,又油而不腻,这才是真正的“刀板留香”
在今天的黄山地区,农家后院里依然晾晒着火腿和咸肉,洋溢着一派田园气息。
用腌咸肉制作的是一道待客的主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作之一。
在叶师傅看来,家乡的农家火腿是世上最美味的火腿
当然他也一定知道,在距古徽州不远的浙江金华,有一种更加著名的火腿,肌红脂白,香气浓郁,滋味鲜美
金华火腿通常被细分为五个部分
“上方”是肉质最好的部位,江浙传统名菜“蜜汁火方”中的“火方”指的就是金华火腿的上方
这道菜费工、费料、费时间
咸鲜的火腿浇上事先烧酥的蜜汁,咸甜交织,回味无穷
“中方”通常可以切丝,与蹄筋、海参搭配,成为传统宴席当中的高档火腿菜
“火瞳”、“火爪”和“滴油”可以用来炖汤,伴以鲜猪蹄时又称“金银蹄”
用金华火腿吊出来的汤,构成了一切江浙菜乃至传统粤菜的底味
火腿的传统制作工艺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
金华四面环山,为火腿的腌制提供了天造之利
因此也有人推论,徽菜里的“刀板香”是金华火腿的雏形
但也有民间传说认为,金华火腿起源于一千年前的宋代,曾经是抗击外族入侵时的一种军粮
今天的火腿工厂已经引进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与欧洲合作生产具有中式和西式混合风味的火腿新品种
每条猪腿原料都要经过按摩处理,以保证它在后续过程中充分呼吸和发酵
上盐过程中,通过控温和控湿在确保猪腿吸收恰到好处的盐量同时,也降低了盐的含量,以适应今人对健康饮食的要求
长达30个月以上的窖藏发酵之后,在酶的作用下最终制造出最浓郁的异香
火腿菜在传统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改良
低盐火腿被切成薄片,精细加工,更加符合健康的饮食潮流
可以生食的火腿新品种让传统的食客可以领略到异域风情
金华火腿正在与金华这座小城一起,在时代中演变、迈进
而在像上海这样的繁华都市,人们更为恋恋不舍的似乎还是记忆里的那些老味道
三阳南货店是上海老辈人熟知的土特产商店,江浙地区的各式干货在这里都能买到
2012年的一个春节,这里就卖掉了13000条金华火腿,每一条都是传统的、旧式的
(我一年四季我不用擦油的因为每天都是火腿油一天不知道要洗多少次手呢我们都是油水很足的)
南货店里出售在江浙地区广受欢迎的各种腌腊食品,比如杭州人家家户户都会自制的酱鸭,上海人做腌笃鲜时必不可少的咸肉,宁波人走到哪里都会怀念的黄鱼鲞xiang,作为百搭的笋干,梅干菜烧肉里的绍兴梅干菜
在某种意义上,像这样的南货店其实就是上海这个移民城市的一座座味觉纪念馆
在上海,没尝过汪姐手艺的可能很难以顶级老饕【tāo】自居
无论是宁波菜、绍兴菜,还是浓油赤酱的上海本帮菜,比如酱汁肉、红焖虾、煎鲳鱼、油焖春笋和面拖蟹等等,汪姐样样精通
(女人嘛也好好穿衣服不管我胖跟瘦我也得去逛逛朋友一起逛街我只要看到旁边有菜市场他们找不到我了人呢刚才买鞋的人呢跑菜市场去了去情愿去逛菜市场)
汪姐最受朋友欢迎的还是她最拿手的醉蟹
(脏的东西就在这里面(用)刷子要刷干净你看红吧这膏多好鲜红的这些做醉蟹做成以后黄都变得很黑的越黑越好)
放入白酒,有利于河蟹吐清泥沙
每个厨师都有自己独到的调味方法,除了上好的黄酒,汪姐也有自己的秘方
(配料是每个人不一样的我觉得我哪味料对我就放哪味料蟹的鲜味要提出来那个香味要提出来)
除此之外,密封保存也非常重要
(上海人喜欢吃糟货放点猪蹄鸡翅膀那个很香下酒下饭都很厉害的东西)
糟货制作,关键是要在罐中加入黄酒里榨出的酒糟
(糟的东西放家里凉快点的地方不要有太阳照着的地方封缸要10天才能打开)
10天之后,汪姐的手艺就可以享用了
糟醉其实就是酒渍,它不仅是保存食品的手段,也变化出另一种比鲜食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脱水干制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例如干贝和香菇等
只有经过彻底的脱水,它们才能变得芳香浓烈
在种种干货里面,紫菜是一种被中国人广泛使用的食材
在福建的各色风味小吃中,都不难发现这些来自海洋的风味
霞浦,闽东最古老的县份。
漫长的海岸线为这里制造出众多的天然港湾,大海已然成为了种植紫菜的一座水上农场
霞浦渔民林仁灼今天要为自家的农田再架设几枝毛竹
(我18岁那一年跟老爸学习种紫菜我种了28年了)
从山上砍来的毛竹要经过预先处理:
把里面的竹节疏通,以方便把毛竹插入海底
(海面上插毛竹有风有浪的话比较辛苦)
毛竹每根长16米以上,把它架设在海里,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在田间地头巡视管理是老林每天必做的工作
潮水一落,网帘悬于海面以上,紫菜苗进行光合作用,享受阳光空气
涨潮时紫菜苗浸入海水中充分吸收养分
潮涨潮落间又到了紫菜收获的季节
紫菜的味道是靠烘烤产生的,加热使紫菜的色素和细胞发生变化,这就是烘烤后的紫菜味道更加芳香浓烈的原因
收获的季节结束了,但林仁灼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在这里,自然与人工的合力演变出万千的视觉景象
凌晨5点,台湾云林县口湖乡的渔民在这个凌晨迎来了决定他们一年生计的关键时刻
乌鱼子是台湾西南沿岸的特产,取乌鱼卵腌制而成
由于形状像中国的墨,日本人把乌鱼子称为“唐墨”,并把它视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
在台湾和日本,乌鱼子一向被视为餐桌上的高档美味
三百多年来,乌鱼子一直是台湾最贵重的鱼获之一
每年冬至的前后10天,成熟的乌鱼一定会从大陆北方沿海南下到温暖的台湾西南部海域产卵
最近10年,台湾沿海各地开始人工养殖
乌鱼丰收季节也被渔民们称为“黄金季节”
乌鱼需要养殖3到4年,乌鱼卵也因此大而肥美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台湾岛内最大的乌鱼子产地
取出鱼子后,以食盐渗入各部位盐渍4到5个小时
板压脱水,再经过日晒、风吹的过程,才能制成优质的乌鱼子
外形厚实饱满,色泽橙黄通透
乌鱼子的吃法很多,遵循古制的香烤,最能发挥它的天然原味
炙烤之前先要洒上米酒,而炙烤的时间极为重要,差上几秒,口感就会有天壤之别
烤至双面金黄时香气四溢,入口之后,通过轻微的黏牙感,可以感受到它无比细腻的质地,再配上甘甜微辣的白萝卜和鲜辣的青蒜,最大程度彰显乌鱼子绵密、软糯的原味
除了最传统的香烤吃法,许多餐厅也开始推陈出新,将它与蔬菜和乌鱼肉等食材混搭
曾有美食家断言,世界上最难吃的东西就是忘了放盐的食物
事实上,盐不仅能为食物提鲜,还是全人类在食物保存上最为通行的方法
曾有学者推论,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嗅着盐的味道前行
大澳,偏居中国南海一隅,早年因盛产海盐而闻名
自家腌晒的各式咸鱼是这里的传统土产,更延续着水乡美食的传奇
然而随着一代人年事渐高,这些古朴的味道也渐行渐远
比咸鱼更让大澳人骄傲的是虾膏和虾酱,尤其是虾膏,历来都是炒菜和蒸肉的绝佳辅料
这是一间经历四代人的百年老店
76岁的郭少芬,大澳本地人,做虾酱已经有50年以上的经验
(每年出海捕虾的季节是农历四月初八开始虾膏与虾酱在味道方面而言虾酱味道“香”虾膏味道“鲜”虾膏最好是切片使用)
无论是虾膏还是虾酱,主料和辅料,其实就是再简单不过的盐和银虾
制做方法,也无非就是用把虾和盐搅碎后放在竹筛上晾晒
在当下,无论岛外的酱园如何发展,地处没落渔村的百年老铺还是踩着自己不变的步伐前进
(以前我们也有制作共3种虾子产品虾膏虾酱及咸虾而咸虾因为含盐非常高味道偏咸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欣赏可以加入咸豆浆内或潮州人把咸虾炸脆佐粥)
这个已被废弃的木桶,想当年每次可容纳近3吨虾膏
现在店铺完全靠郭少芬和她的儿子两个人打理经营
(这个是我先生我先生)
郭少芬20岁嫁到郑家,从此与先生一起经营这间百年老店,直到2011年相濡以沫的丈夫去世
(有一次他在酒楼吃员工饭时一不小心摔倒受伤去世了照片是去年拍摄的是朋友知道他离世后送给我们作为纪念的)
大澳是香港观赏日落最理想的地方
在这里,指的也许不仅仅是风景
冬天,金顺姬在北京的家里种下了从呼兰河老家带来的种子,电冰箱里也被来自家乡的各种味道塞得满满当当
(每次回家我会带回很多这些东西基本上平时都不舍得吃)
女儿也要自己做泡菜了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舌尖 中国 第一 第四 时间 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