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0986472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02KB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
射阳县第二中学2016年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
150分钟分值: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今社会,▲,有很多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对生命对自然对律令对道德对传统对历史对民意对信仰皆不敬,完了还▲到处炫耀,仿佛自己完成了一项壮举,对于这种现象,要想▲,除了唤醒人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自鸣得意扬汤止沸
B.鱼龙混杂自以为是扬汤止沸
C.鱼龙混杂自鸣得意釜底抽薪
D.鱼目混珠自以为是釜底抽薪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将培根、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因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可导致肠癌。
B.钢筋好比建筑的筋骨,钢筋不结实,关系到建筑是否安全,如果工地上使用“瘦身”钢筋,会给建筑留下致命的安全隐患。
C.美国“拉森号”军舰10月27日进入南沙群岛渚碧礁12海里航行,其目的是为了炫耀武力、损害地区和平稳定。
D.让那一片源于屈陶李杜、飘自王杨卢骆的清风朗月,在新的时代,继续吹拂,照耀今人,给我
们的心灵一份充实。
3.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写景物季节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4.下列咏荷的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完全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B.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C.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给下面的新闻选段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又有个“鹰爸”。
近日,一段4岁“裸跑弟”的视频被放到网上,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点击率高达26万多:
视频里,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在“鹰爸”的要求下裸跑。
“裸跑弟”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不想再跑了。
教师出身的“鹰爸”表示,孩子早产,曾被判可能痴呆,但经过自己三年的极限训练,孩子智商潜力已高达218。
对于这种极限教育方式,网友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有医生指出,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发展没有作用。
有儿保专家说,循序渐进“冻一冻”有好处。
A.“狼爸”逼4岁儿子雪地裸跑视频在网上疯传
B.“鹰爸”训练4岁儿子雪地裸跑引发各方热议
C.继“狼爸”“虎妈”之后,“鹰爸”又成网络红人
D.“狼爸”“虎妈”“鹰爸”,是“虐儿”还是“教育”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释之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
释之曰:
“久宦减仲之产
(1),不遂。
”欲免归。
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
“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
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
文帝曰:
“吏不当如此邪?
尉亡赖!
”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前曰:
“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上
曰:
“上者。
”又复问:
“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
”上复曰:
“长者。
”释之曰: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
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
”文帝曰:
“善。
”乃止不拜啬夫。
就车,召释之骖乘,徐行,行问释之秦之敝。
具以质言。
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
“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繇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释之治问。
曰:
“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
”释之奏当:
“此人犯跸,当罚金。
”上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
“廷尉当是也。
”
文帝崩,景帝立,释之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相,犹尚以前过也。
年老病卒。
其子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
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选自《汉书·张冯汲郑传》,有删节)
注释:
(1)汉时为郎者,须自备衣裘鞍马之饰,故有减产之语。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十年不得调升迁
B.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观察
C.具以质言实情
D.拜为中大夫授予官职
7.下列加点的各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赀为骑郎不赂者以赂者丧
B.乃请徙释之补谒者今其智乃不能及
C.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苟以天下之大
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张释之补谒者缺职后朝见文帝,陈说利国利民的方针大计,文帝嫌其迂阔,于是张释之就谈论起秦汉异代之际的兴亡得失,深得文帝心意。
B.文帝游幸上林苑,欲越级提拔巧言令色的虎圈啬夫,张释之以周勃和张相如这两个反面例子来向文帝陈说提拔夸夸其谈者的危害,文帝欣然纳谏并作罢此事。
C.张释之认为太子与亲王亦必须遵守朝廷礼法,不得乘车经过司马门,文帝因此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进一步提拔了他。
D.张释之认为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目无法纪随意量刑、定罪。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3分)
(2)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
(4分)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
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宏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
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
(1)“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3分)
(2)请简要概括作者少年、壮年、晚年听雨的不同的心情。
(3分)
(3)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⑵▲,而卒莫清长也。
(苏轼《赤壁赋》)
⑶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韩愈《师说》)
⑷▲,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⑸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⑹▲,金石可缕。
(荀子《劝学》)
⑺▲,勿施于人(《论语》)
⑻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田埂上最后的守望
刘汉斌
⑴小麦地和玉米地毗邻,翠绿的麦苗像锥尖一样林立,喷洒过仲丁灵除草剂的玉米地,地面泛着淡淡的绿色,玉米种子正躺温热的土层里抽芽生根。
父亲喜欢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背向麦田,面朝玉米坐在田埂上,远远地看,父亲就像是被谁钉在田埂上的一根褪了色的木桩。
⑵父亲一直深爱着他的土地,混凝土无时无刻地向着他深爱的土地逼近,他所深爱着的土地在一片接着一片地减缩。
此刻,父亲就坐在田埂上,低头不语。
我在
猜想,父亲一定是想把自己像榍一样深深地扎进这田埂上,表达它对无度扩张的混凝的抵抗,用他的身体捍卫他深爱着的土地。
⑶在土地上劳作了大半辈子的父亲没有比深爱着土地更博大的胸襟,也没有比把土地当生命一样更伟大的举措,他只想一辈子就这样在自己深爱着的土地上劳作着,慢慢老去,然后永远地与大地结为一体。
父亲总是无法接受没有土地可供劳作而闲散的活着的现实。
我每天都看到父亲的上衣兜里揣着玉米种子,背抄着双手,躬身查看玉米的出苗情况,并时不时俯身下去,将断垄的土地用双手刨开,然后将玉米种子撒进土壤中,覆上土,用脚踩实了,他的心里才会踏实。
⑷父亲从山外面请了阴阳先生,沿着可供他耕种的土地走过一圈,然后阴阳先生就在玉米地里划下一个方块。
父亲对我说,那一方土地以后就是他的坟地。
父亲直言不讳,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的,父亲已然年过花甲,身体每况日下,可是我不忍心在父亲的面前提及这未知的事情。
父亲倒反过来安慰我,他说,农民的一生在土地上播种、收获,到最后都是把根留在土地上,然后把自己种进了土地里,这是所有农民的宿命,没有人能逃脱,既然逃不掉,不如趁有生之年为自己选下一块称心如意的土地。
我欲言,却无语。
⑸一直为担心混凝土侵占耕地而无法释怀的父亲,面对生命最终的归宿,却是如此看得开,我真的没有想到。
父亲的豁达,反倒让我内心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了解我的父亲吗?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孝敬父亲的,可是我却并不了解我的父亲,我不了解父亲为什么会常常坐在田埂上低头不语,我更不了解父亲会亲手为自己选下坟地的想法。
⑹年过花甲的父亲,想法开始趋于简单,往往是我,误解着父亲的真实用意而将我对父亲的孝敬之心表达的过于繁杂,在土地上劳作了大半辈子的父亲,他最后的心愿就是与它深爱着的土地永远的结为一体。
父亲所担心的是,无度扩张的混凝土一旦侵占了他所中意的那片土地,在他的有生之年,庄稼的种子就没有了可供扎根的土壤,而在他的生命无法再提供可氧化的血肉的时候,他就无法与自己中意的那片土地融为一体。
⑺我时常看到父亲坐在田埂上的时候那双忧郁的眼睛,这是他可坦然面对生死,却无法确定自己可否能如愿以偿的复杂心境。
⑻我是在不断地解读父亲那双忧郁的眼睛的岁月里真正成长起来的,而今,父亲的身体依然硬朗,我不知道这是否与背着父亲而对他的祈祷有关,我只知道,在我虔诚的祈祷中,我在不断地加深着对父亲的了解,并真正为父亲内心的需求尽心尽力。
一切生命都充满着矛盾,总想延缓生命的衰老,总是渴望成熟。
我的所有祈祷本身也是矛盾的,然而,为了父亲,我宁愿相信,我的祈祷会延缓父亲的衰老,更会让我在祈祷中变得成熟起来,这并不矛盾。
⑼父亲一直以为他是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我不愿意,如果可能,我尽力争取是自己,我知道,如果我的孩子现已省事,他也不愿意,如果可能,他也会尽力争取。
⑽世间,因此而美好。
(《散文选刊》2012年第3期上半月)
12.文章第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3.第3段画线句子描写了父亲补种玉米的情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6分)
14.请结合全文,分析“父亲为什么会常常坐在田埂上低头不语”的含意?
(4分)
15.探究文本“守望者”的丰富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
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
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
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
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
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
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
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
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
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
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
问题在于:
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
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
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
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
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
像
“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
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
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
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
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6.结合第二段,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
(6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④—⑥段的论述层次。
(6分)
18.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
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
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
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
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作文。
2016高一语文阶段检测答案
1.C(C鱼目混珠:
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自鸣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形容自我欣赏。
/自以为是:
自己认为自己很好,形容骄傲自大。
/扬扬止沸: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2A(B两面对一面。
“钢筋不结实”改为“钢筋结不结实”C“其目的是为了”重复。
D.语序不当。
“吹拂、照耀”改为“照耀、吹拂”,与“朗月清风”对应。
)
3.(3分)B(是冬季之景)
4.D(A拟人比喻;B拟人;C拟人、对比;D夸张)
5、【答案】B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给新闻选段拟标题的能力。
A涵盖不全面。
C不合文意,网络红人是指受网络世界追捧而走红的人。
D扩大了范围,文段中只写了人们对鹰爸的议论。
6.B7.C8.B
9.
(1)现实一些,不要多说远古的事,要讲当前能够实行的。
(卑1分,高论1分,语句通顺1分。
)
(2)况且秦朝因为任用那些舞文弄墨的书吏,书吏们争着拿办事
急快和督过苛刻来互比高低,然而那样作的弊病只是照章行事罢了,一点也没有仁慈的实情。
(刀币之吏1分,苛察1分,文具1分,语句通顺1分。
)
(3)况且燕赵正处在秦国灭亡别国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革灭1分,智力1分,诚1分)
翻译:
张
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
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
他用家财买了个骑郎之职,事奉汉文帝,十年来未能升迁,没有名气。
张释之说:
“长久做郎官耗减哥哥的家产,于心不安。
”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
中郎将袁盎知道他贤能,舍不得他离去,于是奏请调迁张释之,补谒者缺职。
张释之朝见完毕,趁此上前陈述便国宜民的事.文帝说:
“现实一些,不要多说远古的事,要讲当前能够实行的。
”于是,张释之就谈论起秦、汉之间的事,讲起秦朝灭亡和汉朝兴起的原因。
文帝称赞好,便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射。
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临观虎圈,皇上询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册子的情况,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右瞧看,都回答不出来。
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很详细,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舞一样无穷。
文帝说:
“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
上林尉不行!
”于是命张释之宣布啬夫为上林令。
张释之上前说:
“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皇上答:
“忠厚长者。
”又再问:
“东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皇上仍答:
“忠厚长者。
”张释之说:
“像那绛侯、东阳侯被称为忠厚长者,可这两个人谈论事情时竟连话也说不出。
难道让人们去学这个
啬夫如此喋喋不休的伶牙利嘴吗!
况且秦朝因为任用那些舞文弄墨的书吏,书吏们争着拿办事急快和督过苛刻来互比高低,然而那样作的弊病只是照章行事罢了,一点也没有仁慈的实情。
因为这个缘故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日益衰败,传至二世,天下便土崩瓦解了。
如今陛下因啬夫日齿伶俐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随风附和,争相浮夸而不讲求实际。
况且下面仿效上面快于影子随形和回响之应声,陛下办什么不办什么,不能不谨慎啊!
”文帝答应说:
“好!
”于是不再提拔啬夫。
皇上上车,召张释之陪乘。
车子缓缓地前行,皇上问秦朝的弊病,张释之都如实作了回答。
到了宫中,皇上授张释之为公车令。
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追上去制止太子、梁王不得进入殿门。
便检举他俩在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罪,汇报上去。
薄太后知道了这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道:
“怪我教导儿子不严。
”薄太后这才派使者传令赦免太子、梁王,他俩然后才得以进宫。
文帝从这件事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任为中大夫。
不久,皇上行经中渭胃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皇上驾车的马受了惊。
于是令骑士把那人逮捕,交付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审问那人。
那人回答说:
“我是长安县乡下人,来这里,听到清道戒严,急忙躲到桥下。
过了好久,以为皇上已经过去,便从桥下出来,见到皇上的车马和仪仗队就在眼前,立即转身跑了。
”张释之据此上奏应得的刑罚,说:
“此人违反了清道戒严的号令,应处以罚金。
”文帝大怒道:
“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脾性温和,假若是别的马,不早就摔伤我了吗?
可廷尉却仅只处以罚金!
”张释之说:
“法律是天子与
天下人共同遵从的。
如今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却要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
况且在当时,皇上令人就地杀掉他也就罢了。
如今既然交付给廷尉,而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一旦有偏,天下使用法律时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往哪儿安放他们的手脚?
望陛下明察。
”好久,皇上说:
“还是廷尉办得对。
”
后来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张廷尉奉事景帝一年多,被降为淮南王相,也还是因为从前得罪遇景帝的缘故。
张释之年老得病去世。
他的儿子叫张挚,字长公,官做到大夫,被免职。
由于他不善于讨好当权者,所以直到身死再没有做官。
10.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分)水天辽阔、乌云低垂,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凌冽的秋风中悲鸣,描绘了一幅苍茫凄凉的画面。
(2)(3分)少年:
欢乐;中年,客愁;晚年,无奈、无望(无情)
(3)(4分)词人从“听雨”的独特视角出发,以时间(情感变化)为序,通过时空的转换,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情感渗透、融汇其中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景结情)采用了衬托手法:
第一个画面的欢快反衬第二、三个画面的孤独飘零、孤冷凄凉;第二个画面映衬第三个画面。
虚实结合。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1:
(1)歌窈窕之章。
(2)盈虚者如彼。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惑而不从师(5)金就砺则利(6)锲而不舍(7)己所不欲(8)濯清涟而不妖
12.
(1)写了麦地与玉米地的景象,以及父亲远望玉米地的情形,点明题目,运用比喻突出了写出了父亲的守望;
(2)结构上引起了下文叙写父亲对土地的深情,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每点2分)
13.
(1)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2分)细致描写了父亲补种玉米的情景;(2分)。
(2)生动地表现了父亲是一位热爱土地的勤劳朴实的农民的形象。
(2分)
14
(1)父亲想把自己最后也种进土里,永远一大地融为一体;
(2)面对混凝土侵占耕地的事实,父亲虽然坦然,却无法释怀,担心自己无法与自己中意的那片土地融为一体。
(每点2分)
15
(1)首先是父亲,他希望在土地上劳作,慢慢老去,固守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2)其实是“我及其我的孩子”,希望能从父辈或者先辈那里能领悟到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3)最后是我们每个人,希望我们对耕地逐渐缩小的事实给予高度的关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固守。
(每点2分)
16.①受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
②看似受重视,也须替统治者担责。
③相关诠释和印象被异化。
(每点3分。
共6分)
17
.首先提出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
主体价值的观点,接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孔子作为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最后进一步强调个体的意义。
(每点2分。
共6分)
18.①每个人都要自我珍惜;②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真诚的个人;③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④在群体和个体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共6分)
19、作文
【解析】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鲤鱼跳龙门是一则家喻户晓的成语,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在鲤鱼们的祈求之下,佛祖降低了龙门的高度,鲤鱼们虽圆梦了,但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追因分析,做龙的感觉就是真实的成功感,为什么鲤鱼们没有了成就感,从客观上看,是佛祖降低龙门,换句话说是降低了成功难度和标准,从主观上分析,是鲤鱼自身不肯努力拼搏、全力奋进、勇敢挑战。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话题多元化,而话题的多样性取决于对象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话题在材料涵盖的范围内,都可以写,均符合题意。
从“鲤鱼”方面看,有以下角度:
鲤鱼“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说明鲤鱼想投机取巧,渴求走捷径,可以谈“高远理想”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鲤鱼最终“没有了做龙的感觉”,说明当目标的门槛降低了,成功也就贬值了。
可以谈“高远目标”与“切实拼搏”的关系,“真正成功”与“汗水付出”的关联,“精彩过程”与“精彩结果”的关系。
从“佛祖”方面看,在鲤鱼们祈求下,“被感动,降低了高度”,佛祖这一做法看似人文,实际上违背了选拔人才的原则,可以谈人才选拔方面的“人情”与“规则”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检测 期中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