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黔东深部找矿.docx
- 文档编号:10985781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5.15KB
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黔东深部找矿.docx
《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黔东深部找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黔东深部找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黔东深部找矿
附件12
一、项目名称
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黔东深部找矿重大突破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围绕重塑锰矿资源勘查开发格局的国家目标,通过长期跨领域、跨部门、跨单位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查明了华南南华纪大规模锰矿成矿作用的独特地质背景,发现了新的锰矿床类型;建立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系统模式,改变了国外稳定克拉通背景下外生沉积成锰的传统理论,揭示了华南南华纪锰矿“内生外成”成矿规律;研发了新类型锰矿深部找矿预测模型组合,解决了厚覆盖层条件下深部隐伏锰矿床的找矿预测难题,实现了锰矿成矿系统向锰矿勘查系统的转换;在国家整装勘查区实践中,新发现武陵山锰矿巨型成矿带。
新发现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和6个大中型锰矿床,新发现超大型锰矿床数约占全球超大型锰矿床总数的三分之一,实现我国锰矿地质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锰矿床类型和全球三大主要锰矿床类型之一,改变了国家锰矿勘查开发格局及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
该项目探明的锰矿资源储量超过了2011年全国保有资源量的总和,使黔东成为国家锰矿这一战略紧缺矿产资源安全供应战略核心区和资源基地,潜在经济价值约13000亿元,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已创造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项目该成果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EI16篇)、出版专著2部;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锰矿是涉及国家资源安全的紧缺战略矿产资源。
“无锰不成钢”,同时锰是动力电池、磁性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重要材料。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锰矿石及锰系新材料生产、消费大国,锰矿石对外依存度长期以来超过60%。
由于受国外稳定克拉通背景下外生沉积成锰理论长期制约,缺乏适合我国复杂地质背景下锰矿成矿创新理论及勘查技术。
我国锰矿找矿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保有资源量急剧下降。
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和国务院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实施,把锰矿理论技术创新和指导深部找矿突破放在突出位置。
该项目以华南南华纪锰矿为研究对象,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锰矿成矿系统新理论,研发深部找矿预测关键技术,通过国家整装勘查区工程化应用,在黔东新发现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和6个大中型锰矿床,新发现超大型锰矿床数约占全球超大型锰矿床总数的三分之一,改变了我国锰矿资源勘查开发格局及世界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
1.建立了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系统理论。
提出该成矿系统是由地内子系统与表层子系统耦合作用形成,揭示了“内生外成”的锰矿成矿规律;发现了新的锰矿床类型——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锰矿床类型和全球三大锰矿床类型之一。
2.查明了华南南华纪大规模锰矿成矿作用的独特地质背景。
通过构造古地理恢复分析,提出了南华裂谷盆地是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一个隆起、两个次级裂谷”构造格架的全新认识,锰矿形成于次级裂谷盆地中心。
新发现武陵山巨型锰矿成矿带。
3.实现锰矿由理论的成矿系统向实践的深部隐伏矿勘查系统的转换。
在大数据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撑下,研发了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深部找矿预测关键技术组合,解决了厚覆盖层条件下隐伏锰矿床的找矿难题,推动了找矿技术进步。
4.实现了我国锰矿地质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
新增备案的锰矿资源量6.17亿吨,超过了2011年度全国锰矿保有资源储量的总和,大幅度增加了我国锰矿这一战略紧缺矿产的资源储量,将从根本上改变依赖进口的状况。
该成果发表论文57篇(SCI/EI16篇)、出版专著2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基金资助1部);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该成果攻克了裂谷盆地演化与锰矿大规模成矿作用、深部锰矿找矿预测等难题,形成了具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
在黔东实现我国锰矿找矿史上的最大突破,已成为国家锰矿资源安全供应战略核心区,对保障国家锰矿资源安全、服务武陵山区脱贫攻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工程化应用已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增锰矿潜在经济价值逾1.3万亿元。
每年新增锰矿石300万吨,锰系列产品40万吨,新增年产值1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
四、客观评价
1.与国内外相关技术比较
(1)国内外无类似锰矿成矿理论与找矿技术。
主要是稳定克拉通背景下外生沉积成锰的传统理论,其核心是强调锰质来自大陆风化的外生沉积成锰作用。
如前苏联别捷赫金院士根据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建立的沉积锰矿相变成矿理论。
ForceandCannon(1988)提出菱锰矿主要沉积在盆地边缘区域氧化还原界线附近一条狭长带上,即“浴缸边缘模型”。
Roy(2006)在“浴缸边缘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锰泵”模型等,均大同小异,没有考虑锰质主要来自深源的情况。
显然,无法解释黔东地区锰矿是在断陷盆地中心渗漏喷溢成矿,而盆地边缘却无菱锰矿沉积等客观事实,更不可能指导深部锰矿找矿预测。
故该成果是原创性的。
(2)科技查新报告:
针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查新,除该项目发表的部分成果外,国内外未见相同的其他研究文献报道。
2.鉴定结论与验收意见
2015年12月,以陈毓川、翟裕生等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黔东锰矿理论创新与深部找矿重大突破”成果的鉴定结论为:
该成果查明了黔东及毗邻区南华纪早期锰矿大规模成矿作用地质背景,发现了新的锰矿床类型——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提出的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系统理论、建立的该类型锰矿深部隐伏矿找矿预测模型,在该成矿理论指导下,锰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一条资源远景大于10亿吨的锰矿巨型成矿带和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等。
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国家认定和验收的锰矿资源储量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先后对项目发现的4个超大型锰矿床和一批大中型锰矿床进行验收和资源量审批备案:
(1)《贵州省松桃道坨锰矿详查报告》,提交锰矿石资源量(332+333)14163.91万吨;
(2)《贵州省松桃县普觉(整合)锰矿详查报告》,提交锰矿石资源量(332+333)类19217.39万吨;(3)《贵州省松桃县桃子坪锰矿详查报告》,提交锰矿石资源量(332+333)类10639.48万吨;(4)《贵州省松桃县高地锰矿普查报告》,提交锰矿石资源量(333+334)类11717.37万吨;(5)《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详查报告》,提交锰矿石资源量(332+333)1863.63万吨;(6)《贵州省松桃县杨家湾锰矿详查地质报告》,提交锰矿石资源量(332+333)1444万吨;(7)《贵州省松桃县西溪堡锰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交提交锰矿石资源量(122b+333)1131.46万吨);(8)其它:
松桃大坪盖、三角坡,万山区盆架山、中朝溪,碧江区长行坡等一批锰矿床。
4.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
4.1项目获奖情况:
(1)“黔东地区南华纪锰矿成矿系统与深部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
(2)“新类型锰矿深部找矿预测关键技术与整装勘查工程化应用”获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一等奖(2017年);(3)“黔东南华纪冷泉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锰矿成矿研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4)“贵州铜仁-松桃地区锰矿成矿条件与预测”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5)“贵州省黔东锰矿富集区深部大型-超大型锰矿找矿与成矿模式研究”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2012年);(6)“贵州省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2013年);(7)“贵州省松桃县桃子坪锰矿详查”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2016年)。
4.2个人获奖情况:
(1)周琦获我国地质科学最高奖——第15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2)周琦获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周光召科技奖;(3)周琦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4)杨炳南、谢小峰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奖;(5)袁良军获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等。
5.学术专著评价
(1)专著《华南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周琦、杜远生等著,科学出版社,2017):
一是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二是矿床学家陈毓川院士公开评价认为:
作者找到了创新锰矿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预测方法的突破口。
发现新的锰矿床类型,建立了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模式,揭示了“内生外成”成矿规律。
研发了深部找矿预测模型组合,解决了厚覆盖层条件下深部隐伏锰矿床的找矿预测难题。
实现我国锰矿地质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改变了国家锰矿勘查开发格局。
同时,也改变了世界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三是矿床学家翟裕生院士公开评价认为:
通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形成了原创性的锰矿成矿理论和通过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实践检验的重大成果。
是一个由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进行“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整合研究的典型例证。
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锰矿床类型和全球三大主要锰矿床类型之一。
(2)专著《古天然气渗漏与锰矿成矿——以黔东地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为例》(周琦、杜远生著,地质出版社,2012)评价:
矿床学家翟裕生院士评价认为:
作者提出了锰矿成矿的全新的论点和找矿标志,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发现了新的锰矿床类型,实现锰矿找矿重大突破。
6.中国地质学会公开评点
该项目先后入选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12),十大地质找矿(2013,2016)的成果。
学会在其网站和报上公开评点:
(1)周琦团队建立了锰矿古天然气渗漏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解决了该地区找矿方向与厚覆盖层及复杂构造条件下深部锰矿找矿难题,指导实现了我国锰矿找矿40多年来最重大的突破(2013.1.17,中国矿业报);周琦团队运用其锰矿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新发现全国最大锰矿床——松桃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和西溪堡、李家湾等大型-超大型锰矿床,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锰矿资源保障能力(2014.1.21,中国国土资源报)。
五、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成果除完成单位进行大规模的实践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外。
一批民企、国企依托本项目圈定的靶区依法获取探矿权后,具体应用该项目成果指导锰矿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进而建成系列大型锰矿山和深加工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
还推广应用到重庆秀山、贵州遵义等锰矿整装勘查区,指导实现锰矿找矿重大进展等。
项目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统计表
序号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应用的
起止时间
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
应用情况
1
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类型锰矿理论与隐伏矿勘查技术
2007-2013
范建明/138********
新发现松桃杨家湾大型锰矿床,建成大型矿山开发深加工企业)。
2
贵州武陵锰业有限公司
新类型锰矿理论与隐伏矿勘查技术
2009-2014
曾春喜/151********
新发现松桃李家湾锰矿床,建成大型矿山开发深加工企业
3
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类型锰矿理论与隐伏矿勘查技术
2003-2010
张舰
/135********
新发现万山中朝溪锰矿床,建成大型矿山开发深加工企业
4
贵州万山兴隆锰业有限公司
新类型锰矿理论与隐伏矿勘查技术
2003-2010
游风/139********
新发现万山盆架山锰矿床,建成大型矿山开发深加工企业
5
贵州省松桃百川矿业有限公司
新类型锰矿理论与隐伏矿勘查技术
2005-2006
汤金敏/137********
新发现松桃大坪盖、三角坡锰矿,建成大型矿山开采企业
6
贵州高地矿业有限公司
新类型锰矿理论与隐伏矿勘查技术
2013-2014
张韧/152********
新发现亚洲第四、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
7
贵州聚丰源矿业有限公司
新类型锰矿理论与隐伏矿勘查技术
2012-2014
汤伟飞/151********
新发现亚洲第五、松桃桃子坪超大型锰矿床。
8
贵州金贵矿业有限公司
新类型锰矿理论与隐伏矿勘查技术
2008-2014
付廷贵/133********
新发现亚洲最大(世界第五)——松桃普觉超大型锰矿床
9
贵州省地质矿产锦江工程公司
新类型锰矿理论与隐伏矿勘查技术
2008-2014
徐明川/183********
新发现松桃西溪堡锰矿,建成大型矿山开采企业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国家发明专利
基于手持平板电脑的勘探钻孔数据数字化编录方法及系统
中国
ZL201510167149.3
2016.8.
17
218796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夏林;吴冲龙;何珍文;胡郑斌;李章林等
有效
国家发明专利
基于野外编录数据和自动制图综合的钻孔柱状图编绘方法
中国
ZL20151375828.X
2016.6.
22
212148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夏林;吴冲龙;李章林;陈俊良;李俊杰
有效
国家发明专利
带属性三维矿体块体模型切割生成二维剖面图的方法
中国
ZL201510827995.3
2017.6.
30
253820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夏林;吴冲龙;李章林;陈俊良;李俊杰
有效
国家发明专利
固体矿产三维可视化储量计算系统及计算方法
中国
ZL200710053058.2
2007.8.
28
54022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田宜平;吴冲龙;张夏林等
有效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自动匹配序列剖面上的矿体边界线的方法
中国
ZL201610090931.4
2017.4.
05
243779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田宜平;刘维安;吴冲龙;刘刚;
张夏林等
有效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系列剖面拓扑推理的三维地质体动态重构方法
中国
ZL200710052908.7
2017.4.
05
60618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何珍文;吴冲龙;田宜平;刘刚;
张夏林等
有效
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工具软件(GV3dCatalog)1.0
2010SR073422
2010.12.27
026169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三维空间分析网格离散分析系统软件V1.0
2011SR012144
2011.03.14
02758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第一完成单位: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三地质大队。
自1958年在黔东松桃大塘坡率先发现南华纪锰矿床以来,一直在武陵山区开展锰矿地质找矿与科研工作,但锰矿找矿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仅在地表发现一些中型锰矿床。
2000年以来,时任队总工程师周琦,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杜远生教授团队等长期联合攻关,形成锰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
一是发现了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这一新的锰矿床类型,提出了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系统原创理论;二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寻找隐伏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的找矿预测模型,圈定了一批锰矿预测区;三是积极推广应用,与一批大企业合作,推动了大规模商业勘查工作。
通过牵头承担铜仁松桃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勘查工作,对所圈定的锰矿预测区进行深部工程验证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发现了一条巨型锰矿成矿带和松桃道坨、普觉、桃子坪、高地四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新增锰矿资源量超过了2011年全国锰矿保有资源量的总和,实现了我国锰矿这一战略紧缺矿产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改变了我国锰矿资源勘查开发格局及全球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形成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建设的锰矿资源基地,为保障国家锰矿资源安全量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完成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依托“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1年以来,杜远生教授及团队一直与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贵州省地矿局周琦研究员及团队组成锰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合作开展黔东地区南华纪锰矿成矿理论与深部找矿预测技术方法研究,查明了黔东及毗邻区南华纪早期锰矿大规模成矿作用背景和构造古地理格架,开辟沉积学研究新领域——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学等方面做出了主要贡献,合作建立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系统理论、成矿模式与隐伏锰矿找矿预测三维模型等,参与国土资源部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工作,为在黔东地区新发现四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实现我国锰矿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三完成单位: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所属的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等单位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重庆乌江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矿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共同推进黔东及毗邻区南华纪锰矿成矿研究与找矿工作。
具体由局总工程师周琦研究员任总负责(该同志长期在一〇三地质大队从事锰矿找矿与研究工作,并担任锰矿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和相关科研项目负责。
2008年至今,任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指挥长和技术负责等)。
局在项目风险勘查资金安排等方面,全力支持项目团队运用其原创性锰矿成矿新理论指导和推进贵州铜仁松桃锰矿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实施隐伏锰矿预测区工程验证普查、详查地质工作。
在黔东地区新发现道坨、普觉、桃子坪和高地四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为代表的一批著名锰矿床,有力地保障我国锰矿这一战略紧缺矿产资源安全,改变了我国锰矿资源勘查开发和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为实现我国锰矿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完成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自200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一直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三地质大队、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黔东地区南华纪锰矿大规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等专题研究,提出了锰矿地质找矿的预测重点和方向。
在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具体工作部署、总结和提升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深度,共同争取国家设立武陵山国家重要成矿区带(现称上扬子东缘成矿带)等做出重要贡献。
第五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自2011年以来,一直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三地质大队进行合作,合作开展黔东地区南华纪锰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成矿环境研究。
一是通过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设立科研专题,与贵州省地矿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锰矿产学研团队共同开展黔东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中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二是建立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项目群,合作开展贵州东部南华纪锰矿形成机制和成矿预测研究。
通过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并与现代海洋铁锰结壳进行对比,对黔东地区锰矿床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为该项目建立的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模式,即“内生外成”的成锰机理提供了支撑。
第六完成单位:
重庆乌江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长期与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贵州省地矿局周琦研究员牵头的锰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进行合作,负责推广应用其锰矿理论技术创新成果。
主要出资完成贵州铜仁松桃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深部隐伏锰矿预测区的工程验证和普查、详查评价工作。
一是新发现松桃李家湾隐伏锰矿床;二是依托新发现的李家湾锰矿床,已建成年产90万吨锰矿石的矿山建设和下游16万吨锰精深加工企业建设投产。
系贵州省政府100个重大工程项目;三是委托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高地超大型锰矿床年产300万吨、国内最大规模的世界级大型锰矿山可行性研究,转入矿山开采设计阶段。
第七完成单位:
五矿资本股份有限公司。
自2003年开始,一直与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贵州省地矿局和周琦研究员牵头负责的黔东地区锰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进行合作,负责推广应用其黔东锰矿理论创新成果,合作出资进行深部隐伏锰矿预测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特别是2008年以来,对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圈定的松桃平土、松桃太平等锰矿预测区,进行深部工程验证和勘查评价工作,该项目是贵州铜仁松桃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项目。
通过共同努力,实现该锰矿预测区深部找矿锰矿取得重大突破,并在黔东地区投资建成系列锰精深加工企业。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本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从事华南南华纪锰矿勘查与研究。
与本项目完成人的合作关系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进行说明:
一是1999-2005年,本人与张遂、覃英等同志共同立项并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专项“贵州铜仁-松桃地区锰矿资源富集区评价”和西溪堡、长行坡、盆架山、中朝溪锰矿找矿预测与勘查评价工作,实现锰矿找矿重要进展,获贵州省200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2000-2008年,依托承担的锰矿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贵州省科技基金项目和杜远生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体发展计划等项目,开展黔东锰矿成矿理论研究,共同发表论文等;三是2008-2012年,本人与杜远生、张遂、袁良军、覃英等,开始运用古天然气渗漏导致锰矿成矿的新认识,进一步研究锰矿成矿模式,研发深部隐伏锰矿床找矿预测模型,并对所圈定的松桃杨家湾、松桃西溪堡(外围)等预测区进行实践检验,取得了成功,并出版专著等。
其阶段性成果获贵州省201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是自2009年以来,团队增加了刘增铁、杨炳南、余文超、潘文、张夏林、安正泽、张正伟、杨胜堂、田景江等同志。
先后共同立项国家第二批整装勘查区取得成功,同时还立项中科院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黔东地区大塘坡期锰矿成矿地质背景综合研究”、“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等项目。
进一步形成了“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理论”、建立了黔东地区隐伏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找矿预测模型。
其间,袁良军、张遂、杨炳南等与张夏林、吴冲龙团队等进行锰矿地质大数据与三维建模项目合作;五是项目全体成员先后共同立项争取到贵州省地矿局与铜仁市政府锰矿勘查战略合作项目、贵州省铜仁地区锰矿整装勘查平台和国土资源部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项目和一批大型商业性锰矿地质勘查项目,共同在松桃道坨、普觉、高地、桃子坪和李家湾等预测区进行深部工程验证,取得了巨大成功,新发现四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实现我国锰矿找矿史上的最大突破。
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017年度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和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等。
承诺:
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九、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排名
周琦
总工程师
研究员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三地质大队
1.作为项目总负责和锰矿整装勘查区指挥长,负责整个项目组织实施;2.发现新的锰矿床类型,建立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理论,合作建立找矿模型,解决了锰矿成矿理论和找矿方向问题;3.共同厘定锰矿成矿构造古地理格架,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然气 渗漏 沉积 锰矿 理论 技术创新 黔东深部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