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docx
- 文档编号:109794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65.90KB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docx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丰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走向世界过程中结合各国实际,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国别化,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苏联化、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化
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来说,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中国化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传播和发展过程以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研究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的历史。
(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要求实现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相结合,即战士和武器的结合、两大运动的合流)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各国国情结合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初是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必然要经历从一域到全球的过程。
消除地域性,是世界性的历史事件。
所以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它必然和更多的国家、民族相结合。
因此,在学习和研读过程中,它和不同国家和民族国情的结合,就成了需要关注的又一个重点。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当中,创始人结合当时欧洲的实际,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工人运动实际,撰写经典文献。
经典作家和经典著作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应该关注的又一个重点。
4.马克思主义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结合各地域实际,出现各派别和流派,是又一关注的重点。
()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自身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历史。
(与时俱进马发与时间的关系反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应实践指导实践,创新是马发的本质和灵魂)
第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因地制宜马发与空间的关系诞生于德国,由一隅发展到世界)
第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并同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斗争的历史。
(批判借鉴继承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不断斗争,已有文化的继承者,优秀成果的体现者,人类文化的引领者)
第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
(曲折前进敢于勇于承认马发中的曲折,曲折是在为下一阶段酝酿的时期)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科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时期,时间跨度为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
(狭义马克思主义阶段)
马恩完成两个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两块基石,参与和指导工人斗争实际,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创建。
48年欧洲革命,1871巴黎公社爆发,以及马恩的一系列撰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结合中取得世界性历史成就的时期,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向世界推进和发展的时期和苏俄、中国的发展相结合。
成就主要为列宁主义和马泽东思想。
列宁:
革命:
帝国主义论、帝国胜利论;建设:
迫于形势,战时共产主义,赢得卫国战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经济政策。
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到1949新中国的成立)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中经受挑战并不断发展的时期,时间跨度为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
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主要是经历挫折,接受挑战的时期。
为什么会经历挫折?
主要因为(一球)两制一模(苏联模式)。
外部,两制,如何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46丘吉尔47杜鲁门主义冷战揭幕49北约成立55组建华约,强敌环伺,抱团,两个阵营。
内部,强行苏联模式。
概括为,抗争。
对抗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苏联模式。
和社会主义各国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关。
第四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低潮中重新奋起的时期,时间跨度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
社会主义还在向前走,特别是中国。
中国反思文革,结合国情探索。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因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发全方位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体系、发展历程和内在规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为思想精髓,坚持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态度,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蹴而就、一成不变、僵化教条、一帆风顺)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从而坚定我们对它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在挫折中昂扬奋进,靠的是正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强大的解释,磅礴的生命力,靠的是实践)
方法: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学会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发展历史的整体性,不要割裂的看待,要关注全过程;整个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不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看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部分的简单平凑,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有机组成)
第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放在第一个,要求我们认识到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要求我们学会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是理论的目的)
第四,要立足当代,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统一。
(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既不苛求前人,也不束缚后人。
马克思主义不能全面解决今天的具体现实问题,不能教条化)
2.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诞生?
能够在那个时候诞生?
什么样的时代?
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提出了什么问题?
认识资本主义新时代、新发展、新课题。
资本主义发展到的新阶段,呈现出的新特点。
1688年英国完成光荣革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1789年法国完成资产阶级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时期,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产业革命,到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法国也将完成工业革命。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初步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发展变化,进而在西欧确立了统治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看到变化的同时,本身的矛盾和问题也表现的更加尖锐。
例如,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个体劳动者和手工业者,大批破产,沦为了无产阶级。
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阶级关系简单化,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阶级。
出现了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逐渐酝酿,发生政治危机,出现三大工人运动。
资本主义发展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确立在西欧的统治地位,及其基本矛盾更加尖锐)。
(也产生了新问题,一个是,资本主义时代变化的背后,隐藏的动力使什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
导致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又是什么?
)
资本主义时代的新课题
1.资本主义时代扑朔迷离的变化背后潜藏的最根本力量是什么?
2.推而广之,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3.陷入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资本主义究竟向何处去?
黑格尔:
哲学中认识世界和描述历史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针对无产阶级的抽象分析对后人正确考察和理解无产阶级的命运前途问题具有启迪作用(辩证法);唯心主义的束缚使黑格尔哲学在对历史和时代重大问题的解答上毫无建树。
费尔巴哈:
提出哲学要研究自然和人,这有助于启发人们紧紧围绕现实的人来探讨社会问题,为探索无产阶级的解放问题提供了可能。
但在历史观上又退回到唯心主义立场。
大卫?
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强调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一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问题,李嘉图经济学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
一方面,他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以至于原始人手中的石器、棍棒都具有资本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他又极力掩饰产业革命过程中已初露端倪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西斯蒙第:
(法,分析和抨击资本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往往把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看作是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结果。
因此,他极力赞颂小生产,鼓吹恢复宗法制和行会原则,力图以小生产的原则和规范来填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空想社会主义者:
(唯心主义历史观)在对世界历史发展动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前途等重大问题的理解上,仍裹足不前。
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但却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这些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他们预见到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但却不能理解这一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
虽思考了新课题但是并未解决,时代的重担落到了马恩身上。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正是在回应时代新课题的过程中诞生发展的。
(为什么能在19世纪四十年代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来源
经济条件
阶级条件
思想文化条件
主观条件:
(马恩自身的努力)
二、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马恩的两个转变)马恩曾为坚定的黑格尔主义者
1844发表文章(两个转变的标志)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各发表了两篇文章。
马克思发表的是《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批判鲍威尔的唯心史观,批判宗教问题和世俗基础关系颠倒,要实现的不仅是政治上的解放,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实现人类,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
);恩格斯发表的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这些文章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
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和政治解放等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明确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申明和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这是马克思完成两个转变的重要标志。
恩格斯的思想转变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实现的。
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4)中恩格斯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及其不合理性。
在《英国状况》中,他批判了卡莱尔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并通过对英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得出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代表未来的阶级的结论。
两块基石,唯物史观的创建过程。
1. 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9世纪上半叶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主要国家已经确立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尖锐,无产阶级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业革命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急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 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19世纪30—40年代,在当时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工人起义和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已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些革命运动也表明,无产阶级在实践上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在理论上仍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出了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系的时代性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积极参与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系统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批判吸取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