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docx
- 文档编号:10979243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62KB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docx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体会反语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了解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是哪类人,掌握冒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冒号,积累咏物的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课本语句,想想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师点拨:
反语)如,“古怪”的本意是“怪异”,此处反话正说,称赞猫可爱。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好处。
反语: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主要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两种。
3.通过感受反语的好处,尝试使用反语表达感情
如:
老师摸摸我的头,说道:
“你这个‘粗心鬼'啊,下次注意要把题目看清楚。
”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读、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如,杆——肝(肝脏)——秆(麦秆),把熟字“杆”的偏旁“木”换成“月”,就是“肝”,换成“禾”就是“秆”。
)
2.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字理识字法等)
3.师展示:
转盘记忆法。
以“由”为例,可以转化为油、轴、届、宙。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三字俗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哪类人。
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
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应声虫——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哈巴狗——唯命是从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
试着说一说
替罪羊马大哈地头蛇孺子牛老狐狸笑面虎
(二)冒号的用法
1.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冒号?
2.师总结:
提示语在前、写信、介绍人物等情境中会用到冒号。
3.读例句,说说例句中的冒号属于哪种类型。
例: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用身子……让你给它抓痒。
冒号:
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围绕着“温柔可亲”进行具体说明。
4.分组读课本中的另外两个例句,进一步体会冒号的用法。
5.仿写。
(见达标检测第4题)
6.小练笔:
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三)体会感叹词的用法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去掉加点字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从表示语气的“吧”“啊”“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味了。
2.表示语气的“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表示语气的“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佩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要写的句段)请学生思考:
怎样把这段字在本上写漂亮呢?
(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字不要过大等)
2.师总结:
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运用所学书写方法,将课本中的选段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
4.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古代诗人很喜欢为动物或植物写诗,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知道哪些赞美动物或植物的古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罗隐的《蜂》。
2.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作者介绍。
(课件出示)
(2)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古诗。
(1)理解诗句: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2)理解诗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分析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诗。
前两句写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
后两句把它所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设问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
4.知识拓展:
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赞美方法,从“交流平台”的利用反语表现出喜爱、赞美之情,到“日积月累”的咏物古诗,都在告诉学生怎样赞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平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反语,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告诉他们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使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
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材sra心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用看似贬义的词语来表达对动物的
喜爱之情的。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运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任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体会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书写提示”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一段话。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蜂》。
学情血尿
运用反语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已有体会;词句段的运用中句子去掉语气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心里明白,但可能表达不明确,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朗读句子,体会不同,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國四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大胆表达。
“识字加油站”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词
日积月累”
句段运用”需要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在学习后进行适当的拓展指导学生朗读、摘抄
【知识与技能】
i•引导学生交流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句子中,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12个生字,书写词语
3•理解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
4.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5.正确规范地书写一段话。
6.感悟、背诵古诗《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物特征的了解,感知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练习,正确规范书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感悟能力。
重爲ZH
1•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正确规范地书写一段话。
教学
教师:
课件。
学生:
积累看似贬义的词语、句子。
摘抄用动物特征比喻某一类的词语
«时gm心
2课时
课时目存
1•交流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句子,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12个生字,书写词语。
3.正确规范地书写一段话。
[敬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三个句子: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3)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2.指名学生读一读。
3.交流这三个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交流自己摘抄的句子。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导入。
2.指生认字。
3.发现这些生字的识记规律。
4.齐读词语。
5.同桌互认生字、词语。
三、书写提示
1.出示课本中书写的示范。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规范、正确的要领。
3•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把一段话写规范。
4.学生试写。
5.展示交流。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书写提示
第己谍时
课时目存
■
1.理解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
2.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3.体会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4.感悟、背诵古诗《蜂》。
[重总难邕
1.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2.体会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較学过程
一、交流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
1.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名称:
马、牛、鸟、羊、蜂、虎、龙、鸡、虫、狗。
2.同桌之间交流这些动物的大体特征。
3.继续出示在动物名称前加上一些词语:
千里、老黄、百灵、领头、小、纸老、变色、铁、应声、哈巴
4.再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在生活中指哪一类人
5.全班交流。
6.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类似的动物词语。
二、体会冒号的用法,选择一个短语,写一写
1.读句子,圈出冒号。
2.交流冒号前后句子的关系。
(冒号后是围绕冒号前写的。
第一句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第二句写出了母鸡的“警戒”;第三句写出了鹅“看守门户”的表现。
)
3.选择一个短语,仿照着写一写。
4.指名学生出示自己写的内容,其余同学来评析:
是否正确使用了冒号。
5.同桌互读。
三、体会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1.自读句子。
2.交流加点字“吧、啊、呢、啦”属于哪一类词语?
(语气词)
3.再读句子,体会如果去掉了这些语气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去掉了这些语气词,句子就没有了感情色彩,就表达不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了。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
那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
诗。
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2•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指名读、齐读古诗。
3.学生质疑,初步感悟。
(1)结合插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
师作点拨讲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
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4.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样写比直接
写效果好。
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赢轿證齐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敬学反思
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实际上就相当于对本次语文园地的某些内容进行了预习。
在课堂的学习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其中的难点进行点破,较易知识点均由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他们在相互的学习、交流中巩固基本的语文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语文 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