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迹》同步练习C卷.docx
- 文档编号:10976733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95.85KB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迹》同步练习C卷.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迹》同步练习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迹》同步练习C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迹》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迹》同步练习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4题;共28分)
1.(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掬(jū) 面面相觑(qù) 相依相偎(wēi) 袅袅(niǎo)
B.屏气(bǐng) 堆砌(qì) 粗糙(zào) 风俗(sú)
C.倏忽(shū) 遗憾(hān) 木锨(xiān) 暑气(shǔ)
D.款款(kuǎn) 清晰(xī) 嫦娥(é) 嫉妒(jí)
2.(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留恋:
不忍离开或舍弃。
婆娑:
盘旋舞蹈的样子。
B.珍重:
爱惜,珍爱。
爽直:
直爽。
C.涸辙:
干涸了的车辙。
抑郁:
心有怨愤,不能诉说而烦闷。
D.幽囚:
囚禁。
烽烟:
火和烟。
3.(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雨说:
四月已在大地上_____久了……
②当田圃冷冻了一冬_______着种子
③雨说,我来了,我来_____四月的大地
④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________
A.等待 禁锢 拜访 洗礼
B.等候 束缚 探访 洗刷
C.等候 束缚 拜访 洗刷
D.等待 禁锢 探访 洗礼
4.(2分)选词填空。
只有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A.走
B.踱
C.跨
D.迈
5.(2分)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张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B.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工作到凌晨一点
C.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D.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宜彰
6.(2分)下列诗歌的体裁不全是律诗的一组是()
A.张九龄《望月怀远》、崔颢《黄鹤楼》、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登高》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九龄《望月怀远》、孟浩然《过故人庄》、崔颢《黄鹤楼》
C.孟浩然《过故人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春夜喜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崔颢《黄鹤楼》、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登高》、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2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背影》截取了父亲艰难而努力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融注了深深父爱。
朱德元帅的《我的母亲》也采用截取法,精选了母亲生活的几个片段,歌颂了温馨母爱。
B.爱国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枣核》中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对来自故土的枣核念念不忘,《最后一课》中面临亡国的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珍惜与不舍。
C.《阳关雪》以行踪为序,通过对阳关雪这一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探寻,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阿里山纪行》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D.《幽径悲剧》是季羡林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都市精灵》采用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意识。
8.(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
B.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C.菜市场上正在出售菠菜、黄瓜、韭菜……等蔬菜。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9.(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10.(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敬词的一项()
A.听说殿下曾经用尽力量劝他不要逼人过甚,可是他一味固执,不肯略作让步。
B.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10000块钱叫人把它们赶走,谁管得了我?
这不是回答了您吗?
C.你这冷酷无情的家伙,这样的回答可不能作为你的残忍的辩解。
D.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11.(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
B.什么叫成功?
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
C.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D.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12.(2分)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正确的是()
我们都面面相qù________了,倏________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niǎo niǎo________,到了头发梢________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________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A.觑shū袅袅shāoyǎnɡyanɡ
B.觑 yōu 袅袅 shāoyǎnɡyanɡ
C.去 shū袅袅shāoyǎnɡyanɡ
D.觑shū鸟鸟shāoyǎnɡyanɡ
13.(2分)下列句中各有两个错别字,修改正确的是()
①月亮还在竹莲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终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②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
A.莲——帘 圆——园
B.迹——际 镜——境
C.按——安 莲——帘
D.映——印 迹——际
14.(2分)巧联妙对。
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
15.(4分)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________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________
③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________
④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________
16.(4分)本文是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国)________ 家
17.(7分)课文《石榴》按________石榴———________石榴———________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18.(2分)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________
②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________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________
19.(5分)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语段。
当你生病在床上无法上学,同学们送来了鲜花和问候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到欣慰。
——因为感受友情是一种快乐。
当你为希望小学捐了两元钱,为灾区的学生捐出几本书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到充实。
——因为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仿写:
20.(2分)写出含有“恩”字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各一个。
褒义成语:
________ 贬义成语:
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题;共25分)
21.(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越剧
夜鱼
我问过母亲:
为什么我只有六七岁,那么小,就能看懂越剧呢?
母亲说:
是我们老家那边的戏呀,再说我那时不是给你讲解了么?
我说:
不对,我依稀记得第一次跟你看《红楼梦》的时候,你只顾先跟着哼,接着哭,没功夫跟我讲,是我自己懂的。
母亲哈哈一乐:
好吧,好吧,说明我丫头早慧。
其实不是我早慧,该是我前世做过伶人吧,而且就在江浙那一带的水榭歌台里,直唱到人戏不分,直唱到华年枯萎,直唱到黯然失声。
那几丈宽的戏台,是否浓缩过我一生的绮丽沧桑和爱恨?
不然我如何会在今生听越剧听到发痴。
如何会看到戏台就忍不住爬上去,呆呆地抚摸或亮丽或斑驳的柱子,定定地遥望台下,要找当年那个独捧我一人的痴情戏迷。
像鲁迅文章《社戏》里的童年场景在我好像没有过的,可当我第一次读到却感觉熟悉不已。
而当斜顶灰墙,青石小巷,小桥流水成了箱底黑白老照片的背景,再想亲近浸入,已是不能了的时候,只要越剧一开锣,故乡的风物人情,便能随着那抑扬顿挫的曲调,咿咿呀呀地跑出来。
而我真正的戏曲童年应该是从安徽合肥附近一个郊县大院子里开始的。
周围是稻田、竹篱、青山绿水,大院住了铁道部某分院的几十家人口。
铁路部门还是很牛的,除了大卡车不断进进出出地运送物质,还能带大城市的最新稀奇来。
一台黑白大电视,羡煞院外无数农人的孩子。
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有优越感——他们不能进来看,我能。
不过那个时候电视里的娱乐节目是没完没了的《东方红》大型歌舞片,这让人们失去了兴趣。
每天如火如荼抢占有利地形活动开始衰落,直到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播映。
单位里江浙一带的人很多,这下子家家夜夜黑乎乎的,全都集中到放电视的食堂大厅里,悲悲凄凄地浸到林妹妹的眼泪水里去了。
那时,才离开家乡不久,我和母亲的吴侬软语因为同乡众多,还没有成为后来武汉人的笑柄,会说能懂,看越剧得天独厚。
就此成了王文娟的迷,迷她一把略显沙哑的磁性嗓音,迷她优雅自然的神韵姿态。
那嗓音到老未改,已是高龄依然在夫君的导演棒下将孟丽君演得铿锵婉转。
虽然身材臃肿了,面庞肥润了,但精髓还在。
贵族气的典雅委婉仿佛已被她唱进了骨骼血液。
在戏中将爱情演到痴,演到绝的女子,生活里也是一样,一生一世伉俪情深,到老还是夫唱妇随,不离不弃。
恢复了现实姿态的伶人们仍着戏服再三鞠躬谢幕,如雷的掌声里,戏里戏外,台上台下可能皆未醒转,那个刚刚才焚稿焚到悲愤已绝的女子,粉妆上的泪被追光折射得晶莹欲滴,台下那对看痴了的母女,竟然还在哽咽。
九十年代盛极一时的小百花曾经来过江城。
那时还没有建长江二桥,我和母亲为赶往位于汉口的武汉剧院,早早地就出发了,坐轮渡,转公汽,一路劳顿,一路灰扑扑的阴霾,只为了感受那两三个小时的绮丽流媚。
这样的盛况现在很难再见了,母亲如今已经老到没有专车接送,就哪也去不成。
和我分住两处,平时也就只是电话联系问候一下而已。
母女二人相携了做票友的情景仿佛已是上辈子的事情。
去年深秋,母亲不慎摔断了腿,我接她到自己家休养,这才难得地多了一段日夜相聚的时光。
怕坐着轮椅哪也去不了的她寂寞无聊,突发奇想,打开电脑视频给她看越剧,她居然还是那么兴致勃勃,跟着哼唱,那个活泼能干的母亲,那个跟我同唱经典名段的母亲,恍惚间,又回来了。
哦,已是几十年了,几十年的颠沛流离,几十年如戏一般梦幻啊!
一时间我百感交集,几欲涕下。
(1)文章开头写“我”与母亲的对话,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何特点?
(3)品味文中划线词语,简析它们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①台下那对看痴了的母女,竟然还在哽咽。
②她居然还是那么兴致勃勃,跟着哼唱。
(4)文章结尾说“一时间我百感交集,几欲涕下”,请结合上文简析“我”的复杂感情。
(5)文章的题目是“越剧”,但主要内容是围绕母亲展开怀念的,如果以“母亲的怀念”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22.(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
奇怪吗?
我家竟有家徽。
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
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
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
“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
“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
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
“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
“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
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
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
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
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
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
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
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
(2)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
②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
(4)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5)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
②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6)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7)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8)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三、阅读理解(共2题;共25分)
21-1、
21-2、
21-3、
21-4、
21-5、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迹 苏教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同步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