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docx
- 文档编号:10976584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13KB
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docx
《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免疫学与诺贝尔奖
1901—2017
1901—2017
此表主要列举1901年起至今的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相关贡献成就
81150405张晗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奖作为全球科学与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和196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都曾颁发给已去世的人。
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免疫学研究所获诺贝尔奖
免疫学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特殊地位,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它的褒奖达14次之多:
首届诺贝尔奖就授予免疫学成就;70年代之后,免疫学每10年都有3次获奖。
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相关贡献成就
年份
姓名(国籍、生卒年)
成就贡献
备注
1901
第1届
EmilvonBehring(德,1854~1917)
1892年他与Kitasato及Wernicke生产白喉及破伤风抗毒素,开创了免疫血清治疗法
1905
第5届
RobertKoch(德,1843~1910)
他既是免疫学家,又是生物学家,主要研究结核病,创造了结核菌素反应和Koch现象
1908
第8届
ElieMetchnikoff(俄,1845~1916)
PaulEhrlich(德,1854~1916)
发现吞噬作用,创立细胞免疫学说
创立体液免疫学说,建立检测白喉抗毒素标准化方法,提出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化学治疗梅毒
提出的第一个细胞免疫理论——细胞吞噬学说
提出的第一个体液免疫理论发现补体
1913
第13届
CharlesRichet(法,1850~1935)
他与Portier发现了过敏反应
1919
第19届
JulesBordet(比,1870~1961)
补体结合反应,补体等
1930
第30届
KarlLandsteiner(澳地利,美,1868~1943)
ABO血型系统,MNP系统,获得诺贝尔奖后,进行了半抗原与抗体的作用等研究
1951
第51届
MaxTheier(南非,美,1899~1986)
因研究黄热病及其防治方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7
第57届
DanielBovert(意,1907~ )
抗组织胺药物治疗超敏反应阐明SchultzDale现象
1960
第60届
FMacfarlaneBurnet(澳,1899~1986)
PeterBMedawar(英,1915~ )
二人合作,提出抗体形成的选择学说,获得性免疫耐受
1972
第72届
RodneyRPorter(英,1917~1986)
GeraldMEdleman(美,1929~ )
二人阐明了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976
第76届
BaruchSamuelBlumberg,(美1925--2011)
DanielCarletonGajdusek(美,1923年-2008)
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
澳大利亚抗原与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的关系
对库鲁病的研究,导致了朊病毒的发现
1977
第77届
RSYallow(美,1929~ )
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1980
第80届
BarujBenacerraf(美,1920~ )
JeanDausset(法,1916~ )
GeorgeSnell(美,1903~ )
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
移植后组织的免疫相容性研究
人HLA的发现
小鼠MHC的发现
1984
第84届
GKoehler(德,1946~19)
CMilstein(英,阿根廷,1927~ )
NKJerne(丹,1912~ )
此二人制备了单克隆抗体
免疫网络学说,提出一个B细胞系产生一种抗体
1987
第87届
STonegawa(日,利根川进,1939~ )
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抗体多样性遗传原理
1990
第90届
JosephEMurray(美,1928~ )
EDonnallThomas(美,1920~ )
1954年第一个肾移植成功,创立全身照射免疫抑制
1950年骨髓移植降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996
第96届
Doherty(美,奥地利)Zinkernagel(瑞士)
于1974年首先发现在免疫应答中的MHC限制性
2008
第108届
HaraldzurHausen(德,1936-)
FrançoiseBarré-Sinoussi(法,1947-)
LucA.Montagnier(法,1932-)
发现某些类型的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宫颈癌疫苗打下了基础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2011
第111届
BruceA.Beutler(美,1957-)
JulesA.Hoffmann(1941-)
RalphM.Steinman(法,1943-2011)
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中作用
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中作用
对树突状细胞获得性免疫功能的研究
公布前三天去世
免疫学的发展与医学进步
人类应用免疫的方法防治传染病的实践有着久远的历史。
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至少在10世纪以前,已在我国民间流行。
人痘接种术从17世纪开始东传日本,西经印度、土耳其、俄罗斯传向欧洲,并在这些国家民间使用。
毫无疑问,人痘接种术对1798年琴纳(Jenner)发明牛痘苗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经过了200年的努力,由于牛痘苗的使用,天花逐渐被控制。
1980年WHO正式宣布,全球根除了天花。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人工免疫的方法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无疑是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巴斯德(Pastuer)柯霍(Koch)在微生物学上的杰出工作,阐明了传染病的病原学基础。
1880年代,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相继建立,将免疫接种法由单一防治天花,推进到多种传染病的防治;1890年代的10多年间,由于抗体的发现,建立了诊断传染病的沉淀反应、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三大血清学技术。
这些免疫学研究成果都有效地推动了对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当时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中国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大约一千多年的时间,免疫学的生理基础是不知道的(即不知道执行免疫功能的免疫系统是什么),它只是一种应用技术,其特点是经验操作和黑箱(blackbox)机制。
在学科上只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可以称之为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从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这二十多年间,是免疫学从理论框架到实验研究都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
六十年代,由于胸腺功能的发现,淋巴细胞功能的确认,以及抗体四肽链结构及功能区(domain)结构的阐明,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确定了免疫系统的存。
而在免疫学理论上,克隆选择学说也已经稳固地确定了它在新免疫学中的地位。
免疫学的这些实验研究突破和理论进展,揭开了现代免疫学的序幕。
1971年,第一届国际免疫学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并成立了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这标志着免疫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免疫学进入了现代免疫学时期。
在此后的三十年中,免疫学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影响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进程。
这种影响至今仍在继续。
近半个世记来,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的特点:
一,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
1.淋巴细胞的高度不均一性。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60年代由于胸腺功能的发现,已经认识到淋巴细胞可以分为T、B细胞两大亚类。
随后又发现T细胞的二个功能上不同的个亚群,即TH和Tc/Ts细胞。
80年代末,莫斯曼(Mosmann)的研究又证明了TH细胞还可以根据它们产生的细胞因子不同而分为TH1和TH2二个亚类。
此后的研究又发现一些不具有抗原特异识别功能的的淋巴细胞,如NK、K细胞等。
80年代末,对T、B细胞.活化过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并由此发现了激发免疫应荅的关键细肥,树突状细胞(Dentriticcell,DC)。
此后,对DC功能的研究迅速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
2.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的细胞相互作用。
免疫系统以“杀伤”为功能的特点,决定了淋巴细胞的活化一定不能是一个可以轻易启动的过程。
T、B细胞的活化都必需获得二种信号,一种是由抗原受体(TCR,BCR)识别抗原引发的特异信号;另一种是最终导致T、B细胞活化的辅助刺激信号(co-stimmlatorysignals),辅助刺激信号可以由相互作用的细胞间的多种膜分子对(molecularpairs)来提供(对T细胞来讲,最重要的是CD28/B7通路,对B细胞来讲,最重要的是CD40和CD40L),也可以由细胞因子来提供。
淋巴细胞只接受抗原信号,而缺乏辅助刺激信号,则导致免疫耐受。
对成熟淋巴细胞免疫耐受产生条件和机理的研究,是现代免疫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的研究成果,必将会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防治。
生殖控制。
以及病毒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3.MHC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MHC及其分子的研究开始于对移植抗原的研究。
40年代末戈尔(Gorer)和斯耐尔(Snell)等对小鼠的主要移植抗原(H-2抗原)系统的研究揭示了H-2抗原的多样性以及编码H-2抗原的基因是一个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现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
与此同时多塞(Dausset)等对人的HLA进行了相同的研究;班拉塞拉夫(Beracerraf)等对H-2内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Ir基因)进行的研究,揭示了启动和控制免疫应答的复杂分子事件。
这些研究成果使斯耐尔、多塞和班拉塞拉夫获得1980年的诺贝尔奖。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MHC分子是一种抗原提呈分子,抗原肽只有与抗原呈递细胞膜上的MHC分子结合才能被T细胞识别,并引发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由于这项有关MHC具体功能的研究,多赫迪(Doherty)和辛克拉杰(Zinkernagel)获得1996年诺贝尔奖。
4.T细胞抗原受体体及T细胞发育生物学研究。
免疫细胞中,只有T、B淋巴细胞具有特异的抗原识别功能。
早已证明,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其膜Ig,但一直到80年代中期,用T细胞克隆和特异的克隆型单抗进行研究,才证明了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由与Ig完全不同的基因编码的分子,它是由二条重链组成的异二聚体(Heterodimer),每条重链也可分为V区和C区。
TCR结构的阐明,为弄清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对阐明MHC限制的分子机制起到重要作用。
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一直是免疫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对T细胞发育的研究揭示了T细胞识别的MHC限制(阳性选择)和T细胞克隆排除(阴性选择)的机制,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以及自身免疫形成机理的认识。
5.抗体多样性遗传基础的阐明。
1890年抗体发现以来,抗体多样性(即有多少种不同的抗原,就能产生多少与之相应的抗体)一直是使免疫学家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它被一语双关地称为免疫学领域中的GOD(上帝,GenerationofDiversity)。
对Ig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在蛋白质水平上阐明了抗体多样性的结构基础。
70年代,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Tonegawa)在瑞士巴塞尔免疫学研究所采用了分子杂交技术分别对胚胎期动物的B细胞的胚系基因以及成熟B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证明编码IgV区的基因是由多个基因编码的,它们在胚系基因组中是分开的,但在B细胞成熟过程中,这些基因发生重排,而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编码IgV区的基因。
重链V区基因由V、D、J基因片段重组而成,轻链V区由V、J基因片段重组而成。
V、D、J基因片段本身具有多样性,但数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体细胞突变,V-C-J基因不同的重排组合方式;以及重链V区和轻链V区配对差异,就会产生出无数的不同的V区构型,来适应不同的抗原构型。
对抗体基因的研究不但揭开免疫学中抗体多样性之迷,在遗传学上也打破了“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的理论,是分子生物学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标志着分子免疫学的诞生,同时也为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利根川进因此独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奖。
6.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网络。
80年代分子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8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现的新的免疫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机体内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分子,它不但在免疫细胞间,也是免疫细胞与神经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分子。
众多的细胞因子在功能上互相协同或拮抗,形成一个免疫调节的网络,在机体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功能及其基因的研究也促进了一大批新型药物的产生,成为基因工程药物的重要来源。
7.免疫细胞凋亡的研究。
凋亡是机体各组织细胞按其功能而设置的一种程序化的死亡方式。
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卫系统,要保持免疫系统功能有活力地正常进行,免疫细胞必需不断更新,因此凋亡在免疫系统表现特别活跃。
90年代早期,免疫学对细胞凋亡的研究取得迅速进展,目前已知凋亡发生在中枢免疫器官中,不成熟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阴性选择而凋亡,是自身耐受形成的重要机制。
此外,成熟淋巴细胞在对抗原应答时的一个特点是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当抗原排除之后,这些数量增加的细胞必需死亡,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这就是所谓的“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活化的淋巴细胞通过凋亡而被排除。
这是机体免疫调节的重要方式。
AICD受阻,不但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且出现明显的自身免疫病。
对免疫细胞凋亡的研究,促进了对凋亡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领域中的研究,加深了对凋亡这一生理现象的缺损在疾病发生中重要性的认识。
8.免疫细胞发育、活化、分化过程中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
在免疫学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免疫现象的认识只是经验性的:
机体受抗原(如致病微生物)刺激可以产生相应的抵抗力;至于其机制是什么是不知道的;后来发现了抗体,但抗体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的也不清楚。
此后证明了淋巴细胞是主要免疫细胞;知道了免疫现象是由淋巴细胞介导产生的;以后的研究又阐明了免疫细胞活化的过程和条件,免疫效应的分子机制等等。
可以认为,从抗原刺激到抗原排除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大的黑匣子,免疫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层层开启这个黑匣子的过程。
目前,对免疫细胞活化过程中细胞内部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可以揭示抗原刺激。
以及其它膜受体-配体相应作用引起效应细胞活化的细胞内机制,是在更深层次上打开“免疫”这个黑匣子的过程。
目前,研究免疫细胞活化或凋亡过程中,细胞信号传导的过程和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它的研究成果不但对免疫学,而且对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9.天然免疫功能的研究。
近十多年来,由于对树突状细胞,NK细胞,以及其它非特异免疫细胞在抗感染,抗肿瘤,以及在启动和调节特异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曾长期被边缘化的天然免疫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今年201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与在这个领域作出关键性重要贡献的三位免疫学家,肯定了免疫学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二,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丰富了对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的认识。
80年代发现免疫细胞可以合成和释放神经肽。
以后对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就成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目前已证实,免疫细胞表面具有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受体,而神经细胞表面也具有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的受体。
免疫系统可以合成释放内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如脑啡肽等)。
这样,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就可以通过各自表面受体以及释放的介质,进行信息交流及功能调节,以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机体内环境稳定机理的认识,目前对这三大调节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这标志着人体科学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将机体的分子活动与宏观整体功能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身,大大促进了人体科学的发展。
同时为新医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大大推进我们对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认识。
三.免疫学对医学各领域的渗透产生了一些免疫学分支学科,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丰富了基础医学的内容,免疫学向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渗透交叉,促进了基础医学的发展。
免疫生物学研究从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揭示了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促进了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解剖学的发展;对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产生了免疫药理学,阐明了一些药物作用的免疫学机理,并且开发出一大类新型药物,对肿瘤的治疗,以及器官移植排斥的防止等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中药免疫药理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抗感染免疫的研究促进了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的发展,为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机会。
免疫学向临床各学科的渗透,产生了免疫血液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变态反应与自身免疫病学等分支学科,对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治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半个世纪以来,免疫学不仅已从单纯的抗感染免疫的范畴扩大到涉及当代医学几乎所有的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殖控制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免疫学这门新兴的科学以它强大的辐射力,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医学发展的进程。
四.免疫学的发展促进了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回顾免疫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已清楚地看出,免疫学的每一个重要进展都推动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上世纪末,免疫学在抗感染方面的巨大成功,产生了生物制品这一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
在过去30年中,免疫学的巨大进展,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动了生物高技术的发展。
用细胞工程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用基因工程产生的细胞因子,为临床提供了一大类具有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药物。
目前以细胞因子和单克隆抗体为主要产品的生物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部门。
毫无疑问,免疫学的研究还将继续为医学提供更多的新型药物,它们的开发和应用必将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学 相关 诺贝尔奖 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