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 苏科版word版本.docx
- 文档编号:10973666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3.89KB
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 苏科版word版本.docx
《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 苏科版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 苏科版word版本.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苏科版word版本
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苏科版
趣学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_
学员编号:
年级:
初二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物理学科教师:
田平安
课题
声现象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1/12/3
教学内容
一、知识回顾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
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
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
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
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
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
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
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
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
)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
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
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
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
(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九)、基本物理方法
1、科学推理法:
课本在研究介质传播声音而设计的实验中,手机发出的声音开始通过空气传声效果好,空气稀薄时传声效果差,推理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里的探究实验中合理应用了科学推理.
2、转换法:
鼓面的振动同学们不容易观察到,实验中在鼓面上放些碎纸片,因此我们说因碎纸片在振动而推知鼓面在振动.这种将不容易直接观察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现象表现出来,这种转换思想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
(十)、考向分析
1、近年来对声现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怎样防治噪声、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乐音的特征等内容上,其中噪声污染、超声波及次声波是新课标考试的热点,值得关注.
2、在今后的中考中,考试的题目仍然会以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的题目为主.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会集中体现在如何减弱(控制)、防治"噪声污染"等方面.;
3、实验探究题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而且把物理方法列入考试范围,比如控制变量法、实验观察法、转换法、推理法等;
4、创新试题有所增加,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是人类进步的加速器,近两年来中考特别注重这一点,需要突破常规思维进行创新,这样不但考查物理知识,同时向同学们传递了创新的方法,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二、例题解析
例1、(2011•盐城)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考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解答:
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震动,所以此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所以选项A正确;故选A.
点评:
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例2、(2011•徐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与能量.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因此又会发出声音;故选A.
例3、(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解答: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不会发生变化,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空气和水都可以传播声音,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例4、(2011•河北)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考点:
声速.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
解答:
A、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不符合题意;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例5、(2010•绵阳)声音也是一种波,某同学为了探究决定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时,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到数据如右表: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总结其中的规律.写出其中的两条.
例如: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
信息给予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
示例给出的规律是根据第二列的数据总结出来的.那么其他的规律可从另外两列数据来得出.
第一、三列中,涉及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频率的关系,可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3)在温度一定的同种介质中声速与频率无关.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题中给出了数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总结能力.
例6、考虑到音响效果,一般剧场的混响时间应设计在( )
A、0.1s左右B、1.5s左右C、3s左右D、5s左右
考点:
回声.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的时间为0.1s,如果不到就会使原声与回声混合,原声就响亮的多了.
解答:
解:
从声音的波形来说,当原音和回音的波形基本重合时,声音响度变大
当原音和回音的波形不重合时,听到的就是混响效果.时间正好定为1.5S时混响效果最好.故选B.
点评: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回声的了解,要知道剧场的混响时间1.5s效果最好.
例7、关于回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障碍物,我们就能听到回声B、回声是由声波的反射形成的
C、回声和原声一定可以区分开来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点:
回声.
专题:
应用题.分析:
根据“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去逐个分析即可.
解答:
解:
A、必须是大的障碍物才能使声波被反射回来,所以此选项是错误的.
B、根据回声的定义,可以知道此选项是正确的.
C、回声必须落后原声0.1S以上,人得耳朵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所以此选项是错误的.
D、B是正确的选项,所以此选项是错误的.故选B.
点评:
产生回声的条件是:
①有大得障碍物;②回声比原声落后0.1S以上或者说声源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例8、如图所示,用声呐测量海洋某处的深度,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如果发出信号6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那么海洋被测处的深度约为( )
A、1500m
B、4500m
C、9000m
D、18000m
考点: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回声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超声波也符合以上规律.
解答:
解:
此时收到声波时间为6秒,设6秒内声波走的路程为x米.
那么,1500m/s×6S=9000m,声波往返两次,走了两段同样的路程,
所以要除以2才可,则距离为9000m÷2=4500m,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回声测距离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9、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考点: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
解答:
解:
由题意可知,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故选B.
点评:
记住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0Hz~20000Hz.
例10、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考点: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
根据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和听到声音的条件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
根据人耳感知声音的条件可知,声音从发声处发出声音,由空气传播到人耳中,引起震动进而由听觉神经感知声音,如果听觉神经损坏,人就不能感知声音了,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耳感知声音的条件,属于常见的考题.
例11、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考点:
双耳效应.
分析:
解答此题要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声音到达两只耳的时刻、强弱和其他特征的不同,使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向,这是双耳效应.
解答:
解:
根据对双耳效应的理解,这是辨别声源方向的,又因为声音从正前或正后方传来时,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特征差别几乎没有,所以不易判断清楚.
故选C、D.
点评:
了解双耳效应的定义,它是辨别声源方向的.
例12、(2011•江苏)在中华恐龙园暑期纳凉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高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高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高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高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考点:
音调;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
解:
男士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士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选A.
点评:
此题结合男女发声的不同考查了对响度和音调的影响因素问题.
例13、(2010•龙岩)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 )
A、具有能量B、穿透能力强C、传播距离远D、遇到障碍物能反射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超声波束通过液体时,由于巨大的超声波声压作用,可以在液体中出现“空化现象“,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瞬时压力,可以高达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大气压!
这么巨大的瞬时压力,使超声波的应用,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它独特的巨大作用,现在已被普遍应用的超声波清洗.
解答:
解:
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可以达到物件全面洁净的清洗效果,特别对深孔,盲孔,凹凸槽清洗是最理想的设备,不影响任何物件的材质及精度;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依据超声波的特点在生活中应用,会解释简单的现象.
例14、将锣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 )
A、音调改变B、音色改变C、响度改变D、三项均改变
考点:
响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响度的大小和振动的幅度有关.
解答:
解:
将锣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锣振动的幅度增大,故两次相比响度发生了变化.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考点:
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专题:
应用题.
分析:
首先我们要知道各个成语的含义,然后根据我们对于声学知识的了解来作答.解答:
解:
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太大了,将要把耳朵震聋了,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所以A是正确的;
B、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B是错误的;
C、掩耳盗铃指的是捂住耳朵去偷铃铛,自己听不到,但别人可以听到,不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所以C是错误的;
D、耳熟能详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靠的是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声学的一些基本的理论,是一道基础题;生活处处有物理,我们要能够从生活现象中找出用到的物理知识.
例15、(2011•苏州)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考点:
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解答:
解:
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故选C.
点评: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例16、将一把刻度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
实验探究题.
分析:
要掌握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和音色.
能够搞清影响声音的三要素的因素: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解答:
解:
(1)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刻度尺的振动频率与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刻度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三要素及区别,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
例17、(2007•临沂)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考点:
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A、B选项分别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给出了噪声的定义.C、D选项要从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来分析.注意该题是要选取错误的说法.
解答:
解: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和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所以A、B选项的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
D、在校园内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在接收处)减弱.
例18、对人较为理想安静环境,声强大约为( )
A、70-90dbB、130-150dbC、30-40dbD、0db
考点:
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分析: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解答:
解: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因此最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db;为了不影响工作声音不要超过70db.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等级划分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例19、(2010•武汉)如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定性思想.
分析:
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这三条途径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根据题意结合三条途径即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
解:
防治噪声的途径: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从题来看,施工人员设置的是隔音屏,所谓隔音屏,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此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题意判断隔音屏属于哪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比较简单.
例20、(2011•黄冈)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
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B、超声波清洗钟表
C、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D、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
考点:
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专题:
应用题.分析:
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题中电动牙刷利用超声波刷牙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逐个分析选项,看哪个不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解答:
A、登山,如果高声讲话,声音传递的能量可能引起雪崩,与题意不符;
B、超声波清洗钟表,是通过超声波引起钟表零件上污垢的振动而脱落,是利用声音传递,与题意不符;
C、利用彩超观察胎儿,是通过超声波传递的信息来获取体内胎儿的生长情况,与题意相符;
D、由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使体石结石振动而被“击碎”,与题意不符.故选C.
点评: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声传递信息和能量的辨别,一般来说,声传递能量是用来做功,而声传递信息只是通过声音来获取无法直接得到的信息.
例21、(2011•黄冈)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
医生诊断病情,需要听的清楚一些,所以需要听诊器,这样可以减少在传播过程中的声音能量损耗.
解答:
解:
心跳的音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 苏科版word版本 年级 物理 现象 苏科版 word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