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
- 文档编号:10971706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48KB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四
生药学名词解释总汇
1.药物(P1):
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
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三大类。
2.生药(P1):
就是药材,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料)药之意,实为经过简单产地加工而未精炼的天然药物商品药材。
3.中药(P1):
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4.中成药(P19):
指根据一定的处方,中药饮片的性质和临床的不同要求制成各种剂型。
5.饮片(P21):
指制成适合于中医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6.地道药材(P6):
指特定产地所产的优质高产药材。
如浙江产的白芍、白术。
7.中药炮制(P20):
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和药材的性质所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发霉(P10):
又称为霉变,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的是霉菌在生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8.变色(P10):
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生药在采收加工、贮藏中因方法不当引起的色泽改变。
9.泛油(P10):
即“走油”,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是指含油生药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也指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0.生药鉴定(P38):
指依据国家药典或有关资料规定的药用标准,对商品生药和检品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鉴定。
11.原植物鉴定(P39):
是应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物药的植物来源鉴定清楚,确定其学名的一种方法。
12.性状鉴定(P40):
指通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方法检查药材的外观性状,从而鉴定生药的一种方法。
13.理化鉴定(P41):
通过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生药的有效成分或利用生药中某种化学成分的特殊反应来间接的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
14.显微鉴定(P41):
利用显微镜观察植(动)物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其后含物的特征,以供鉴别生药的真品、伪品、类似品或代用品的一种方法。
15.显微化学反应(P42):
是将中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
亦用于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
16.微量升华(P42):
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
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片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
17.荧光分析(P42):
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
18.层析法(P43):
是利用生药中所含各种化学成分因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当选择某一条件使各个成分随着展开剂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彼此分离,然后在支持剂或吸附剂上经显色剂显色(或不需显色剂显色)、或在紫外光下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获得一定的层析图谱,从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19.水试(P41):
利用某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的现象如旋转、沉浮、水染色、粘滑等,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20.火烧(P41):
利用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烟雾、响声、颜色等现象,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21.总灰分(P45):
将药材加强热灰化,则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中的无机物质即成为灰烬而残留,所得的即为总灰分,其中包括:
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22.生物碱:
指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多数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大部分为杂环化合物且氮原子在杂环内,多数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23.甙:
甙类又称配糖体,它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其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中非糖部分就称为甙元(aglucone),又称配糖基,其连接的键则称为甙键。
24.车轮纹(P40):
指川木通断面导管孔洞排列呈环轮状。
25.星点(P52):
大黄髓部的异常维管束。
26.云锦花纹(P54):
何首乌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样花纹。
27.钉角(P56):
附子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的瘤状突起的支根。
28.菊花心(菊花纹)(P58、86):
有的生药的木部导管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似盛开的菊花,如菊花、甘草、白芍、桔梗等。
29.过桥(P59):
又称“过江枝”,指黄连根茎中段有细廋、光滑如茎杆的节间。
30.金井玉栏(P63):
指药材横切面上,外圈皮部(皮层和韧皮部)白色或白色,中心木部(木质部或包括髓部)黄色或淡黄色,习称金井玉栏,亦称金心玉栏。
如桔梗、黄芪、板蓝根等。
31.珍珠疙瘩(P67):
指人参须根上的不明显的疣状突起。
32.芦头(P67):
根类生药根头上的根状茎。
33.艼(P67):
根类生药上具有的不定根。
34.芦碗(P67):
存在于根类生药的根茎上的凹窝状茎痕。
35.枣核艼(P68):
人参芦头上,茎痕数个呈凹窝状,交互排列,上生有不定根,既粗短,两头又细,形似枣核,存在于人参芦头上的呈纺锥形的艼。
36.铜皮铁骨(P71):
三七药材呈纺锤形,质地坚实难折断,断面中心有菊花心,外缘近似铜绿色,中间部分呈铁黑色有光泽,习称"铜皮铁骨"。
37.疙瘩丁(P71):
白芷表面灰棕色至棕黄色,有支根痕及横向皮孔样突起,称为“疙瘩丁”。
38.蚯蚓头(P77):
指防风根头呈圆柱形,有密集的环纹,形似蚯蚓的头。
39.帚把头(P77):
指防风根头的密集环纹上残留的叶基维管束。
40.狮子(盘)头(P88):
党参顶端芦头周围的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痕。
41.朱砂点(P90、92):
有的生药断面黄色,散有众多红棕色或橙黄色的油点,习称朱砂点,如茅苍术、木香。
42.起霜(P92):
茅苍术断面露置稍久可析出白霉样针晶(苍术醇),习称“起霜”。
43.针眼(P95):
半夏表面中央凹陷茎痕周围密布的点状根痕。
44.怀中抱月(P97):
指松贝外层两枚磷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部分呈新月型,习称“怀中抱月”
45.观音座莲(P97):
指松贝内有心芽和小鳞叶1-2枚,底端鳞茎盘较平可直立。
46.珍珠点(P102):
天麻表面环节上的点状痕点。
47.鹦哥嘴(P102):
天麻表面顶端的干枯芽孢。
48.肚脐眼(P102):
天麻一端的自母体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
49.起镜面(P102):
天麻断面平坦,黄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
50.镶嵌细胞层(P151):
有的果实类生药内果皮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并列为一群,各群斜向联合,形成镶嵌细胞层。
51.错入组织(P152):
有的种子种皮和外胚乳形成折合层,有规则地错入内胚乳中,或仅外胚乳错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如槟榔、肉豆蔻。
52.乌金衣(P220):
天然牛黄表面具有的黑色光亮的薄膜。
53.挂甲、透甲(P220):
牛黄用清水调后,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称为“挂甲”。
同时有清凉感透入指甲称为透甲。
54.无影纹(P221):
羚羊角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光润似玉,嫩枝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老枝有细纵裂纹,习称“无影纹”。
55.通天眼(P221):
指羚羊角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56.水波纹(P221):
羚羊角中下部有10-20个隆起的环脊,间距约2cm,习称“水波纹”。
57.当门子(P222):
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由于多集中于囊口,习称“当门子”。
58.银皮(P222):
麝香剖开后半透明,可见内层皮膜棕色,习称“银皮”。
59.冒槽(P223):
指将槽针插入麝香囊孔,旋转槽针,撮取香仁,取出立即检视,槽内香仁应逐渐膨胀,高出槽面。
60.二杠、大挺、三岔(P224):
仅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称为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具二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61.单门、莲花、三岔(P224):
仅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称为单门;具二个侧枝者习称“莲花”;具三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62.珍珠盘(P225):
鹿角基部有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
63.骨钉(P225):
鹿角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角尖平滑,中下部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
以下内容为了解部分:
64.子实体:
又叫子座,系真菌中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如灵芝、香菇、蘑菇等。
65.子座:
指能够容纳子实体的座垫。
66.菌核:
真菌的菌丝组成的坚硬的休眠体,包括营养菌丝和能育菌丝,如猪苓、茯苓。
67.黄马褂(P67):
存在与红参表面的黄褐色的斑纹。
68.齿轮纹:
指羚羊角基部横切面周围呈锯齿状的凹凸。
69.合把:
指羚羊角通体如玉,有10~20个隆起的环脊环绕,其光滑自然,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有舒适感,习称“合把”
70.羚羊塞:
指羚羊角下半段内有骨塞,长圆锥形,与外面的角质层密合,习称“羚羊塞”。
71.连珠斑:
蕲蛇腹部鳞片灰白色,杂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
72.佛指甲:
指蕲蛇尾端的一枚三角形深灰色的角状鳞片。
73.方胜纹:
指蕲蛇背部中央共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的大斑纹,习称“方胜纹”。
74.龙头虎口、翘鼻头:
蕲蛇头盘中央,呈扁平三角形,吻端上翘,称“翘鼻头”;口较宽大,习称“龙头虎口”。
75.血板、烫板:
乌龟捕捉后杀死,除去筋肉,取腹、背甲直接晒干,因留有血迹,故称“血板”,习惯认为血板质量较佳;如用开水烫死后再除去筋肉,取腹、背甲直接晒干,则称“烫板”,其表面无光泽,皮多已脱落或有脱皮痕迹。
76.马头蛇尾瓦楞身(P1):
描述海马头似马头,全身有似瓦楞子的节纹,尾部渐细向内卷曲似蛇的特征。
77.白颈(P1):
广地龙体部前端有一条类白色或肉白色的环带(生殖环带),习称“白颈“。
土地龙生殖环带多不明显。
78.朱宝砂(P229):
呈细小片块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的朱砂。
79.镜面砂(P229):
呈不规则薄片状,边缘不整齐,色红鲜艳,光亮如镜的朱砂。
80.豆瓣砂(P229):
呈较大块状,色暗红,质重不易碎的朱砂。
81.碎砂(P229):
呈细小颗粒或粉末,色红明亮的朱砂。
82.明雄(雄黄精)(P230):
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的雄黄。
83.天字雄黄(P230):
块较大,外表橙红色,表面有橙黄色粉末,质脆的雄黄。
84.地字雄黄(P230):
呈块状或颗粒状,较小,色红透熟的雄黄。
85.钉头(P232):
赭石的其中一个表面的圆形乳头状突起。
86.血珀(P232):
呈不规则块状,颗粒状,表面血红色的琥珀。
生药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B )。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D.《本草纲目》
2、生药拉丁名称通常是指(C)
A.属名+种加词
B.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C.药用部位(主格)+药名(属名)
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3、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是指以下那种人参的鉴别特征?
(B)
A.红参B.野山参C.生晒参D.西洋参
4、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
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A)。
A.商陆 B.野缸豆 C.山莴苣 D.华山参
5、以干燥管状花入药的是(A)
A.红花B.款冬花C.金银花D.番红花
6、花鹿茸的主产地是(C)
A.四川、湖北 B.山西、山东
C.吉林、辽宁 D.北京、河北
7、生物碱类成分多分布于( A )中。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8、何首乌的“云锦纹”,为异型维管束,位于( B )。
A.髓部 B.形成层外方 C.维管柱 D.木栓层
9、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C )。
A.根茎部位 B.支根和须根
C.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主根和支根
10、人参粉末不含有下列那种显微特征(D)。
A.树脂道B.簇晶C.淀粉粒D.石细胞
11、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D)。
A.黄酮类 B.蒽醌类 C.醇苷类 D.酚苷类
12、有一根类生药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表面有纵裂纹,两端常断裂成须状;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此生药是(C)。
A.人参 B.当归 C.黄芪 D.甘草
13、动物药麝香的主要活性成分是(D)。
A.麝香甙B.麝香碱C.麝香醇D.麝香酮
二、填空题
1、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的标准分三级,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
部局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上述三个标准,以药典为准。
2、川乌和附子中水溶性强心成分是去甲乌药碱。
3、含多糖成分且具有抗癌作用的药材有茯苓、猪苓、灵芝;有毒且具有抗癌作用的药材有全蝎、蜈蚣。
4、写出下列鉴别特征所属的药材名称:
“星点”---大黄;“透甲”---牛黄;“芦头,芦碗”---人参;“当门子”---麝香。
5、秦皮的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6、将以下生药拉丁名翻译成中文:
HerbaEphedrae:
麻黄;RadixGlycyrrizae 甘草;
FlosLonicerae:
金银花;FructusSchisandrae:
五味子。
判断题
1、厚朴粉末中可见众多分枝状石细胞(√)
2、半夏和水半夏主要鉴别特点在于点状根痕分布不同。
(√)
3、小茴香果皮中分布有6个油管。
(√)
4、环境因素影响生药品质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
5、当归和柴胡均不是来源于伞形科植物。
(×)
6、对栽培品种来说,创造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是培植优良品种的主要原因。
(×)
简答题
1、写出下列生药的商品规格:
茯苓(茯苓个、白茯苓(块、片)、赤茯苓、茯神、茯神木)
五味子(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鹿茸(马鹿茸有单门、三岔、四岔、莲花;花鹿茸有二杠、三岔)
枸杞子(西枸杞、血枸杞)
牛黄(胆黄、管黄、肝黄)
地黄(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朱砂(朱宝砂、镜面砂、豆瓣砂)
2、如何确定生药的最佳采收期?
P26
答:
对于大多数药材主要造传统经验进行,一般的采收原则如下:
1.根及根茎类:
通常在秋、冬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或春初发芽前采收。
2.茎木类:
通常在秋、冬两季采收。
3.叶类和全草类:
通常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花蕾期或果实成熟前采收。
4.皮类:
通常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液汁较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植株伤口较易愈合。
5.花类:
通常在含苞待放时采收。
6.果实和种子类:
通常果实在自然成熟或将成熟时采收。
7.藻、菌类:
采收情况不一。
8.动物类:
根据不同入药部位的发育情况确定。
3、归纳茄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答:
形态特征:
直立或蔓生的草本或灌木,具有双韧维管束。
单叶全缘,分裂或者是羽状复叶,互生,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稀两侧对称,单生或者聚伞花序。
花萼,花冠均五裂,镊合状排列,辐射状,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且互生。
花药两室,纵裂或孔裂,3沟。
具有花盘。
子房两室(稀3到5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
果实为浆果或蒴果。
种子盘形或肾形。
化学特征:
本科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含多种托品类、甾体类和吡啶类生物碱为特征。
论述题
1、请你介绍生药鉴定的一般工作程序。
答:
1、检品登记
内容一般包括送检单位、日期、送检目的、样品数量及包装形式。
2、取样
具体方法参照中国药典附录ⅡA进行。
绝不能随便取样,因为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鉴定结果的正确性。
3、杂质检查
杂质包括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前者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与规定不符及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后者主要是指泥土、沙石等。
检查的目的是确定杂质的种类和含量,保证药材的纯净。
4、品种鉴定
运用生药鉴定的各种方法,鉴定药材的真实性。
在有条件时应与标准生药作对照比较。
根据需要,几种鉴定方法可配合应用,但必须有基原鉴定。
5、品质鉴定
主要通过含量测定来鉴定品种的质量。
《中国药典》一般都规定了含量测定方法和品质标志。
常用的方法如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的测定、挥发油的测定和有效成分的测定。
2、有一包浅棕色药材粉末,疑为草麻黄,请用显微和理化方法鉴别之。
答:
显微鉴定:
草麻黄粉末呈淡棕色。
1)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壁布满草酸钙砂晶,角质层厚。
2)气孔特异,长圆形,保卫细胞侧面观电话筒状或哑铃形,两端特厚。
3)皮层纤维细长,壁厚,有的木化,壁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
4)具有螺纹、具缘纹孔导管,导管分子端壁斜面相接,接触面有多数穿孔,形成特殊的麻黄式穿孔板。
此外,木纤维、薄壁细胞含细小簇晶,尚可见少数石细胞、色素块等。
理化鉴定:
1)粉末微量升华,得微细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2)麻黄的酸水提取液,碱化后用乙醚萃取;挥去乙醚,残渣用酸水溶解,加0.5%硫酸铜试液数滴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至显紫色,再加乙醚数毫升振摇后放置,醚层显紫色,水层显蓝色。
(I-麻黄碱的双缩尿反应)
3)取酸性水浸液各1ml,分别置2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产生黄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不产生沉淀。
(查生物碱)
4)薄层层析:
粉末1克,加浓氨试液数滴,再加氯仿10毫升,回流1小时,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毫升振摇,滤液供试。
另取盐酸麻黄碱以甲醇溶解成1mg/ml为对照,用硅胶G板,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
5:
0.5))展开,晾干后喷0.5%茚三酮试剂,105℃烘烤,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药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