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篇章.docx
- 文档编号:10970502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14KB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篇章.docx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篇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篇章
1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保护设计编制总则
1.1.1编制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可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指出方向、提供技术依据,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项目对环境的破坏,为工程方案的论证和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1.2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8修订);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1);
《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12)。
(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7.6)。
(3)规范性文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T19-201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2环境现状
某水库位于衡南县云集镇车江片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炎热,雨量集中。
经坝址附近取水点采集的水样水质分析表明,工程所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相应的环境质量要求,工程建设区周围也不存在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等生态敏感因子。
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均较好。
1.3环境影响评价
1.3.1水环境
1)施工期环境影响
1、生产废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合冲洗、机械设备和车辆维修冲洗等。
某水库工程为碾压式土石坝,主体工程砂石料的清洗,混凝土料拌合,机械设备冲洗时均有大量浑水和碱性废水排入河中。
2、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用水的排放。
生活污水若直接排放,将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影响,使河流中COD、BOD5和粪大肠菌群等污染物浓度升高,因此,生活污水需处理后外排。
2)运营期环境影响
某水库形成后,库区河段的水深、流速、水域面积等水文情势均将发生一定变化。
库区河段水位抬高,过水断面面积增大,流速较天然河道减小。
此外,库区水体流速变缓,自净能力减弱,河流可能会存在营养物质累积,如不加强库周围环境保护,可能会导致库区水质营养化;同时也可能低温水下泄后带来的累积效应,可能对河流鱼类或者周边植物产生环境影响。
1.3.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水库建成运行后,工程区局地气候仍受大范围天气系统的控制。
减水河段处由于流量减小,水面面积减少,从而使蒸发量较原天然状态下的水面蒸发量减少,沿河谷区域湿度有所降低;库区由于水面面积较小,不会形成局地小气候,对局地气候总体上影响较小。
2)对陆生植被的影响
本工程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及水库淹没造成的直接影响及河段减水、局地气候改变造成的间接影响。
1、施工期
工程永久占地及工程施工期各类施工活动,如枢纽建筑物、临时施工道路、施工临时设施的建设、料场开采和弃渣堆放等均将直接破坏地表植被,主要破坏的植被为当地常有植被及农田等,初步调查不涉及珍稀保护物种。
下一阶段应加强相关调查。
2、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水库蓄水后造成水体和水面面积扩大将使库区周边空气湿度有一定增加,有利于库周一些植物物种和植被的恢复。
一些喜阳偏中生的植物可以扩散到灌丛和草丛群落中,随着适中生环境的植物种类增多,偏干生环境可能逐渐向暖中转化,更有利于生境的变化,并进一步促进植物群落向森林方向的演替。
3)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1、施工期
施工期对工程区生态环境影响和干扰,将使河谷区域野生动物觅食、繁殖和栖息空间有所减少,同时各种施工活动和施工人员进驻,将干扰附近区域野生动物的正常栖息。
由于工程施工活动影响时间较短,施工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少,工程区外野生动物适宜生存的环境范围较大,因此工程建设对陆生动物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2、运行期
库区陆生动物多为适应农田草灌环境的小型动物,水库蓄水后,库区范围内的原林地和河滩地被水库水域所替代,将会使生活于此的两栖、爬行动物向库周外侧或正常蓄水位以上高地迁徙,但不会危及其生存。
同时,水库水面的扩大和水体容量的增加,又给区域两栖动物提供了较大的水域活动环境和觅食范围,有利于其生存和繁衍生息。
在减水河段,由于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河流水面面积减少,陆地面积扩大,低等动物的滋生将有所减少,从而会使生活于此区的两栖、爬行类动物的食物来源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会危及其生存。
食物减少和生境改变将对河谷区域兽类造成一定影响,使其种群密度有所
下降,但不会危及其生存。
4)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1、施工期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将使工程区附近河段中SS浓度有所升高,对下游河段的水生生物会产生一定影响,施工过程中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后,工程施工对水生生物总体影响较小。
2、运行期
水库形成后,河流阻隔,库区河段水面面积扩大,水体容积增大,水流速度减缓,库区河段的水生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
建成运行后,库区鱼类区系将由原适应急流河道环境为主向适应静水和缓流生活的种类转变,鱼产力增大;减水河段的流量明显减少,水位降低,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为保证减水河段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栖息要求,水库运行将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以满足其生存需要。
1.3.3空气质量
目前工程区空气质量良好,施工期间爆破、开挖、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合、各类车辆行驶均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扬尘,主要污染物为TSP。
大型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和大型运输车辆等燃油产生的尾气排放,其污染物主要有NOx和CO等。
施工活动产生的废气和粉尘,将对工程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1.3.4声质量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钻孔、爆破、施工机械设备运行、汽车运输和材料加工等过程,均将产生噪声污染,对施工区附近居民、施工道路沿线居民和施工现场人员产生一定影响。
经调查,工程施工区其他噪声源周围居民点分布较少。
工程需采取一定措施减免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影响。
1.3.5固体废弃物
1、工程弃渣
工程渣场布置,占地不涉及国家珍稀保护植物等,虽然存在水土流失的风险,但在采取有效水保措施以后,可以得到缓解,初步认为弃渣场设置是合理的。
2、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是施工结束后临时工程拆除和地面清理产生的砖瓦、废弃混凝土块渣、弃土以及污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等。
在地面清理时应注意对机修厂、停车场等受油污染的土壤进行清除和集中堆放。
建筑垃圾若不及时清理或处理,则会占用地表、影响临时用地恢复,造成加重当地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等危害。
3、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若不集中堆放、统一收集、及时清理,则可能污染水体、土壤及地表植被,使周围的环境恶化,容易引发传染病,影响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生活垃圾需及时清运至垃圾填埋点进行填埋处理、焚烧或其它无害化处理,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1.3.6社会环境
1)人群健康
据现状调查,工程所在地人口密度较小。
当地居民人群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水库工期,各生活区需设置独立的生活用水水源,食品主要采购自外地,施工人员患上地方病的可能性较小;施工人员与当地居民直接接触较少,预计人员的进驻不会对当地居民人群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工程施工将进驻大量的施工人员,人员数量短时间内剧增且居住集中,加上临时生活区医疗设施和卫生条件较差,可能带来传染病流行的隐患,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社会经济
工程建成后,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当地地址位置条件以水库为中心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但移民生产安置若处置不好,可能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3)交通运输
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材料运输等,可能会加大当地的交通运输压力。
4)水土流失危害
1、施工期流失的泥沙直接进入河道,不仅会增加河流泥沙含量,影响水体水质,还会淤积河道、抬高河床,减小河道的行洪断面,影响行洪。
2、侵蚀过程中,表层耕植土或腐殖质层被冲刷,或地表被流失的土石渣淤埋,会破坏土地资源,导致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3、坝肩、隧洞洞口及新建公路工程开挖区会形成高陡边坡,加上大量弃渣松散堆置,在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的双重作用下,极易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3.7评价初步结论
工程所在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生物群落完整,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现状良好。
某水库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从整体分析,有利影响是主要的。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活动会对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局限的、短暂的,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影响也随之结束,工程建成运行后无环境污染物产生,主要环境影响为大坝建设造成的阻隔和下游河道的水量减少、可能产生的下泄低温水等问题,在落实施工期工程环保措施、保证生态流量的条件下,工程建设初步判断是可行的。
1.4环境保护设计
1.4.1水环境保护设计
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设计
1、生产废水处理措施
(1)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
砂石加工废水处理目标为主要污染物SS(悬浮物),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由于工程的施工线较长,因此,考虑到环保工程经济性和可操作性,设计重点对施工地骨料冲洗场的冲洗废水进行处理。
采用明沟集中将废水收集入初级处理池,初级处理池为平流式沉淀池,在处理池中添加中和剂。
处理池总长度为9m,总宽度为1m,沉淀池有效水深为1.5m。
经计算,初级处理池的日处理量均能满足砼废水处理要求,SS出水浓度小于70mg/L。
初级处理池共设置2处,均位于骨料冲洗场附近,处理池顶面高程低于工程的底板高程,沉淀泥沙由人工定期处理。
(2)含油废水处理
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和机械设备维修废水主要为含油废水,本工程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起土机以及各类车辆约15余台。
对于机械检修产生的废油采取隔油沉淀池进行处理。
设计在坝址左右岸施工区各设置1个机械集中冲洗点,冲洗废水由明沟集中收集入油水分离池并添加中和剂,油水分离池设计为3格,单元格长度为2m,单元格格宽度为1m,深度为1.5m。
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可回用于道路浇洒或林灌,浮油回收,沉渣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弃渣场。
2、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工程共布置1个生活区,临时生活区附近设置1处三格化粪池厕所,满足各生活区施工高峰期生活污水处理要求。
其它施工洞口附近各设一个简易旱厕和集水池。
生活污水经相应处理措施处理后回用于道路洒水或林灌或农业施肥等,不外排。
格化粪池规格为2m×1.5m×2m(长×宽×深),其中一池、二池、三池容积比为2:
1:
3,一池和二池之间管道为10cm,二池和三池之间的管道直径为6cm,化粪池采用砖砌建造,池壁表面用防水砂浆抹平,防止渗漏,顶盖要求坚固密封,防止气体逸出。
施工完毕后,所修建的临时厕所和生活污水处理池要经无害化处理后予以拆除。
2)运行期水环境保护设计
需严格依照地表水划类管理规定,加强库区上游及工程河段水污染源的管理,工程河段不得新建排污口。
1.4.2生态环境保护设计
1)陆生生态保护设计
1、工程开工前,对水库淹没区、工程占地区及影响区进行生态详查,若发现受工程影响珍稀古树等,可采取移栽、挂牌保护、避绕、围护或异地繁育和栽种等措施。
珍稀植物保护措施与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相结合,可移栽部分植株至厂区或业主营地,作为移栽区的景观绿化树种。
2、在施工期内对施工人员进行加强保护自然景观的宣传教育,提高对保护施工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认识,使之自觉保护区域内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野生动物栖息环境。
严禁施工人员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兽类等野生动物,以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鼠类的危害。
严格要求施工队伍有组织、有计划地根据施工规划和工艺要求规范施工,尽可能减少对现有植被的破坏。
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及采取具体措施,建立施工区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确保工程地区森林资源的安全。
3、下泄生态环境流量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文),其指导意见是“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时按5%取用)”。
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①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②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③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④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⑤水面蒸散量;⑥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⑦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⑧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生态下泄流量的设计相关见水工部分。
2)水生生态保护设计
1、做好库区渔业规划和库底清理工作,使库区水面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2、做好库周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利用库周有利条件发展经济林。
1.4.3空气质量保护设计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仅在施工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砂石料与混凝土系统粉尘消减与控制
砂石料加工系统采用湿法破碎低尘工艺,减少施工粉尘,生产过程中注意喷雾设备的维护,保证骨料得到足够的湿润。
混凝土拌和楼作业区应安装除尘设备,生产过程中需保证除尘设备的正常运行。
水泥和粉煤灰运输采用罐装封闭运输,避免运输期间的跑、漏现象。
晴热干旱的天气下,在多粉尘施工区定期洒水降尘。
2、改进施工工艺
工程爆破、开挖时,为减少粉尘量,可在在钻机上安装除尘装置和湿法作业。
3、燃油废气的削减
选用燃油效率高、尾气排放小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减少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对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及时更新。
4、交通粉尘的控制
对施工道路定期养护、维修、清扫,保证路面清洁、运行状态良好。
配置洒水车,定期洒水降尘,并做好道路两边的绿化工作。
施工道路尽可能采用混凝土硬化,减少土石路面易产生的扬尘污染。
5、施工人员防护
施工过程中受大气污染影响严重的为施工人员,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如佩带防尘口罩等。
1.4.4声环境保护设计
声环境保护措施仅在施工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噪声源避让
施工过程中合理布局施工辅助企业位置,如砂石加工厂的破碎机和筛分楼、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和木材加工厂等,使其避让和远离周围居民点,以减轻噪声影响。
2、噪声源控制
施工单位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
对于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并尽量设置在室内作业。
在施工爆破中,严禁夜间爆破,昼间也应尽量避免放大炮,以减少对周围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影响。
车辆途经村庄、生活区、办公区时应采取限速、禁鸣措施。
3、传声途径控制
筛分楼、拌合楼、空压机、制冷压缩机等车间尽可能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建立隔声屏障、隔声罩或隔声间等,阻碍噪声向远处传播,减轻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针对声环境敏感对象,在邻近居民点一侧设置隔声屏障,保护厂区附近居民点声环境质量。
4、施工人员防护
对于高噪声施工作业区的工作人员采取佩戴防噪声耳塞或头盔等,降低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1.4.5固体废弃物设计
1、工程弃渣防护
工程弃渣堆放至规划的弃渣场内,严禁随意堆放和抛洒。
弃渣场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防护。
由于工程区域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弃渣堆放前,将渣场占地区范围内的可用于耕作土和非耕作土分开堆放并加以防护。
工程完成后,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充分利用可耕作土层进行复耕或用于弃渣场表面绿化用土。
非耕作土可用于弃渣顶部垫土层或者用于工程其它区的回填等。
2、建筑垃圾处置与防护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后期临时建筑物的拆除和主体工程建设产生的其他废弃物等,根据建筑垃圾的特点,可回收利用部分人工选拣后重复利用,不可利用部分可按工程弃渣进行处理,运至弃渣场堆放。
3、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处理。
厨余垃圾可用于家禽家畜饲养,不可用部分进行填埋处理。
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堆放、丢弃,不得占用施工营地附近农田及其他土地资源,不得入河,施工营地内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均应集中收集至指定的垃圾桶内,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夏季每周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苍蝇蚊虫等害虫产生。
本项目设置垃圾桶6个。
1.4.6人群健康保护设计
1、生活饮用水保护
根据施工总布置,施工人员分布居住在几个施工营地,卫生设施一般,采取就近取水、药消毒加热杀菌后饮用,有条件可配备饮水机。
施工采取现场设立开水供应点。
为避免饮用水源遭人畜粪便污染,距水源30m内不得修建厕所、堆放垃圾等污染源,并应在尽量远离施工现场的库区取水。
2、施工区卫生清理
在施工前结合场地平整,对营地生活区进行一次性清理和消毒,清理重点是杀虫灭鼠及消毒,采用鼠夹法或低毒饵法进行灭鼠工作,选用石炭酸用激动喷雾器消毒,同时清理固体废物。
3、施工区公共卫生设施
在施工营地设临时医务室一个,配备医师一名和护士一名,配置常规药品和简单医疗器具,负责一般疾病的诊疗和工伤事故处理。
指定当地可靠医院作为施工人员医疗急救中心,负责重病和急诊病人的诊疗。
在施工作业相对集中且距生活区较远的施工区,修建临时厕所,砖砌简易隔离墙,顶部铺盖油毡或防雨布,地面坚硬平整,便于卫生清扫。
根据施工布置,在主要施工区设置2座临时性厕所,安排专人清扫。
临时生活区配置8个垃圾桶,指定专人定期清运垃圾,运至垃圾场进行填埋处理。
4、卫生防疫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工地前,对其中20%的人员进行健康抽查。
卫生检疫的重点放在病毒性肝炎、伤寒上,如发现传染病原携带者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按《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规定,对施工人群采取服药预防疾、接种疫苗预防乙肝等免疫措施,增强其免疫能力。
发现新病种,应及时针对病情进行治疗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散。
1.4.7移民安置环境保护设计
移民搬迁安置环境保护措施详见“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对专项设施复建主要提出以下环境保护要求。
专项设施复建过程中,尽量利用荒地,少占、不占耕地。
应加强管理,规范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任何施工活动,如砍伐树木、清理和掘除,不得超出规定的范围,禁止滥伐林木和破坏草本植物、灌木丛。
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开挖场地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各种施工材料在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布置或堆存,场地周围及场地内做好截排水措施,以防止水流冲刷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1.5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
1.5.1环境保护管理
工程业主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施工中的环境管理工作,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应配置专业环保人员配合业主做好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职责是:
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工程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组织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操作学习,制定并组织实施施工工期的环境保护规划,检查监督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防止环境污染,定期向工程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本工程在项目法人组建成立时,相应成立环境管理机构,安排环境管理人员2人,专职1人。
1.5.2环境监理
工程建设环境监理是工程监理的组成部分,应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以保证工程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环境监理的主要任务是:
对环境保护实施规划的所有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编制环境监理工作月报、季报、年报,报送环境管理办公室,对环境监理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存在的重大环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参加工程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
1.5.3环境监测
工程建设环境监测是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工程建设环境检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落实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将工程施工和拆迁安置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某水库工程项目涉及面积较广、工程量较大,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工程施工对施工区环境的影响,在工程施工期必须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环境监测。
1)水质监测
任务:
监测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
断面布设:
监测水质断面设于坝址下游约100m处。
监测项目:
主要为pH值、BOD5、SS、COD、石油类、NH3-N。
监测时期:
为施工期,共1年。
监测频次:
施工高峰期每月1次、非高峰期酌减。
样点布设:
在取样断面主流线上以及距两岸不小于0.5m且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三条;取样点为每条垂线水面以下0.5m处。
2)大气监测
任务:
监测施工区域以及施工区附近敏感点大气污染程度。
样点布设:
根据施工区大气污染分布情况,选择能反映施工区大气质量状况的有代表性的施工区域和附近有特殊保护对象(如居民区、学校等)的施工区域设置样点。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共设置样点3个,其中2个位于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地段:
大坝施工区、骨料破碎施工区;1个位于施工区附近居民区。
样点具体位置应视当时具体施工地段而定。
监测项目:
TSP、CO、NOX、粉尘。
监测时期:
为施工期1年。
监测频次:
施工高峰期每月1次、非高峰期酌减。
3)噪声监测
任务:
监测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样点布设:
设置样点3个,2个位于正在施工地段,1个位于施工附近居民区(与上述大气监测相同),样点具体位置应与工程施工活动紧密配合,随工程施工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监测时期:
为施工期1年。
监测频次:
施工高峰期每月1次、非高峰期酌减。
1.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1.6.1编制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指出:
“凡属于污染治理和保护环境所需的装置、设备、监测手段和工程设施等均属环境保护设施”、“凡有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项目均应列出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概算”。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有关标准,结合工程环境保护设计的内容,按照国家现行的规定与标准,计算工程建设所需的环境保护投资。
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与主体工程价格水平一致。
1.6.2投资估算
为减免本工程不利影响所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质保护、空气质量保护、噪声防护、人群健康保护、环境保护管理及监测监理等项目,环保总投资为83.86万元,详见表9-1。
表9-1环境保护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