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docx
- 文档编号:10965780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77.43KB
绞股蓝.docx
《绞股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绞股蓝.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绞股蓝
绞股蓝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绞股蓝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
性寒、味甘,有益气,安神,降血压之功效,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星火计划”中将其列为“名贵中药材”之首位。
有企业将其加工成绞股蓝茶,便于人们饮用。
中文学名:
绞股蓝
拉丁学名:
FiveleafGynostemmaHerb
别称:
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葫芦目
科:
葫芦科
属:
绞股蓝属
分布区域:
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
目录
基本信息
1.别名
2.药用部位
3.性味与归经
4.功能与主治
5.功效与作用
6.适应人群
7.用法用量
8.贮藏
9.禁忌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栽培技术
1.选地
2.种子繁殖
3.枝条繁殖
4.栽培管理
5.病害防治
6.收获加工
药理作用
1.免疫
2.肿瘤
3.延缓衰老
4.脂质代谢
5.心血管系统
6.血凝和血小板聚集
7.中枢神经系统
8.其他
食疗、茶疗价值
1.功效
2.制作及饮用方法
鉴别
资料
考证
美誉
朱橚与绞股蓝
临床应用
基本信息
1.别名
2.药用部位
3.性味与归经
4.功能与主治
5.功效与作用
6.适应人群
7.用法用量
8.贮藏
9.禁忌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栽培技术
1.选地
2.种子繁殖
3.枝条繁殖
4.栽培管理
5.病害防治
6.收获加工
药理作用
1.免疫
2.肿瘤
3.延缓衰老
4.脂质代谢
5.心血管系统
6.血凝和血小板聚集
7.中枢神经系统
8.其他
食疗、茶疗价值
1.功效
2.制作及饮用方法
鉴别
资料
∙考证
∙美誉
∙朱橚与绞股蓝
∙临床应用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别名
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公罗锅底、神仙草、甘荼蔓,南方人参。
药用部位
全草都可入药。
性味与归经
①寒;苦;归肺、脾、肾经。
②苦、微甘,凉。
归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调节血压,降低血脂,调节血糖,促进尿酸排泄。
用于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过高、高或异常者。
功效与作用
三叶绞股蓝
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及微量元素类,其功效主要是促进人体脂肪类物质代谢、营养人体细胞,同时具有不错的解毒消炎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脂、脂肪肝、肥胖、便秘、失眠、乙肝、慢性呼吸道炎症(咽喉炎、肠胃炎等)的治疗与保健。
不同种类的绞股蓝所含功效成份不同,其功效作用也有区别,味苦的,性寒,清热解毒功效更强,对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慢性支气管炎等效果更好;因太苦很难直接入口,一般用作绞股蓝皂甙的提取;味甘的,养心护肝,益气和血更甚,对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失眠头痛等效果好一些,日本产的都为甘味,故名为甘茶蔓,甘味的药用价值很高,近代日本学者研究发现绞股蓝含有与人参皂甙化学结构相同的皂甙,并分离出80多种皂甙类化学物质,引起各国重视。
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
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
其具体功效为:
1、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2、抗动脉硬化、抑制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病。
3、安神养性,延缓衰老,改善脑力活动,提高大脑机能。
4、活化人体正常细胞,抑制肥胖、健脾胃、解疲劳,有镇静,催眠、抗紧张作用,治疗偏头疼。
5、抗癌防癌,抑制杀灭癌细胞。
增强人体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6、消除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7、消炎。
抗肠、胃溃疡和肿疡。
8、对便秘效果尤为显著,同时有一定的乌发及美容作用。
适应人群
高血压患者,高血糖患者,高血脂患者,睡眠不好者,肥胖者,心脑血管患者,内分泌失调者,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者,亚健康者等。
[参考]“该品最早报道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近年亦有报道给体弱小儿长时间口服绞股蓝总甙,可改善小儿体质,明显减少呼吸道的反复感染。
”摘自《免疫中药学》39页。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5~30g;研末,每次3~6g;或泡茶。
外用:
适量,捣烂涂擦。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
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龙须绞股蓝
皱缩,茎纤细灰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纵沟纹,被稀疏绒毛,复叶,小叶膜质,常5~7,少数9枚,叶柄长2~4cm,被糙毛;侧生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一枚较大,长4~12cm,宽1~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叶缘有锯齿,齿尖具芒。
果实圆球形,直径约5mm,果梗长3~5mm。
味苦,有草腥气。
草质藤本。
卷须2叉,着生叶腋;野鸟足状复叶,有5~7小叶,具柔毛。
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圆锥状;花小,萼、冠均5裂;雌蕊5枚;子房2,常3室,稀为2室。
瓠果球形,大如豆,熟时黑色。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七叶绞股蓝
绞股蓝的产区主要在我国的陕西、福建、河南等省份。
陕西省平利县因为地理环境特别适合绞股蓝生长,国家于2004年授于源产地保护。
绞股蓝,葫芦科绞股蓝属。
目前,我国已经统计到的绞股蓝品种已达16种之多。
按叶瓣数量分为三叶、五叶、七叶、九叶,按口感分为甘味和苦味两种,医书中有详细名称记载的有绞股蓝、罗公草、五叶参(微苦味)、七叶胆(苦味)。
在众多绞股蓝品种中真正用于中药入药的基本上均是七叶绞股蓝和五叶绞股蓝,并都是以全草入药,绞股蓝用于中药最早见于《金匮要略》。
在已发现的48种绞股蓝中,有六个品种是对人体有毒的,如毛绞股蓝。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选地
绞股蓝喜阴湿、疏松肥沃的土壤。
种地以日照少的疏林、山谷、田坎、水坑边、房屋前后坎、山坡路旁、岩脚根等均可。
日晒多的山地或大田种植时,中间要套种能起挡阳作用的植物,可进行粮药、果药、林药间套种,以达到药粮林三丰收。
种子繁殖
9月和10月采集成熟果实,干后去果皮,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次年3月底到4月初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浸泡8小时左右,使其吸足水分,促进发芽。
浸泡后的种子用草木灰适量拌匀,采用条播方式,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300粒左右,然后覆盖1cm厚,再盖一层草,保持土壤湿润,苗长出后揭去盖草,拨除杂草,并搭架遮阴50%左右。
幼苗长出了3~5片真叶,苗高5~10cm时,便可进行移栽。
枝条繁殖
绞股蓝亦可采用枝条扦插或根状茎繁殖。
扦插时除去病蔓,选择健壮的枝蔓,剪截有3节的插穗,上节留叶,中下节插入土中,45天后即可移栽。
根状茎繁殖是将根状截成3~5cm长段,插入土中盖土压实。
其它要求与扦插繁殖相同。
栽培管理
平坦的山地或旱田宜作瓦背形的平畦,宽1.3cm,长度不限;坡地深翻,不需作畦。
但二者均要开通排水沟和留行人道,以便管理。
山地与旱田的行距均为0.6m,株距0.3m,每亩密度为3000株左右,亩施入1000~2000kg有机肥和20kg过磷酸钙作底肥。
下栽时间一般为4~9月底,盛夏需遮荫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每穴可栽1~3株,栽法呈三角形,株与株之间相距10cm。
中耕和除草结合进行,栽下2个月内将杂草铲除后抖净泥块仍放药根土表周围。
病害防治
绞股蓝抗病性较强,但雨期易发生猝倒病。
防治方法:
一是用百菌清100倍液或波尔多液200倍浇灌病区;在播种或扦插前用1kg敌克松或用2~3%硫酸亚铁,每亩50~70kg,进行土壤消毒。
二是拨掉病株,然后在其周围撒上石灰粉。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一般不得使用农药。
收获加工
一般1年收2次,第1次在5月中旬到7月上旬,温暖的南方一般每年可收割2次。
第1次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次在11月下旬。
在北方冷冻地区,每年只收获1次,于10月份收获。
加工可借鉴国外的做法是:
采绞股蓝新鲜的全草,洗净、搅拌、压榨、分离、过滤,再将不含叶绿素的淡色清液,用冷冻干燥法或瞬间干燥法得到绞股蓝原汁干粉,这种干粉各种成分损失较少,有益健康,且转运方便。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免疫
1
五叶绞股蓝
.1.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小鼠灌服绞股蓝煎剂10g/kg或30g/kg,连服10日,可明显增加脾脏重量,体重亦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能明显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中胶体碳的廓清速率,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30g/kg剂量亦可使胸腺重量增加。
另有报道,正常小鼠灌服绞股蓝总皂甙(GPs)50mg/kg,连服10日,对脾重呈双相调节作用,即对于小于中位数的脾重(mg/10g体重)可使之增加,大于中位数的脾重则使之减小;对胸腺重量(mg/10g体重)小于中位数者无明显影响,大于中位数者亦可使之明显减小。
小鼠灌服GPs200mg/kg或400mg/kg,连服10日,可明显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胸腺和脾脏重量减轻。
小鼠灌服绞股蓝水煎醇沉水提物0.5g/kg、1g/kg和2g/kg,连服5日,可增加胸腺重量,1.0g/kg及2.0g/kg时才能增加脾重。
小鼠灌服GPs400mg/kg,连服5日,对环磷酰胺所致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重量的减轻有明显拮抗作用,但对正常动物免疫器官重量则无明显影响。
亦有报道,小鼠灌服GPs300mg/kg,连服7日,对体重、脾脏和胸腺重量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加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α-半乳糖诱发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灌服3%绞股蓝浸膏(含生药150%)混悬液,连服50日,可使明显升高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降低至接近对照组;使降低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升高至接近对照组;模型组胸腺萎缩,脾重增加,用药后胸腺指数恢复,并超过对照组,脾指数也恢复正常;模型组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降低,提示机体抗感染力下降,服药组溶菌酶含量显著增加并超过对照组。
小鼠灌服GPs60mg/kg或100mg/kg,连服7日可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并增强其吞噬酵母多糖时的化学发光峰值,同时发光指数(发光峰值/白细胞数)也明显提高:
对醋酸泼尼松诱发免疫抑制的小鼠灌服GPs80mg/kg或120mg/kg,连服7日,白细胞数、发光峰值和发光指数的提高更为显著,提示GPs不仅能升高正常动物白细胞数,而且能使一些白细胞数低下的动物白细胞数回升,增强正常或功能低下的白细胞吞噬功能。
另有报道大鼠口服含绞股蓝煎剂的饲料20g/kg,连服15日,对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1.2.对淋巴细胞转化和白介素-2(IL-2)分泌的影响:
绞股蓝水煎醇沉水提物10μml、100μg/ml及1000μg/ml时,均可提高刀豆球蛋白A(ConA)及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脾脏和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GPs10-200μg/ml能刺激大鼠和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发性[3H]胸腺嘧啶核苷(H3-TdR)掺入,与次亚适量ConA配伍,可协同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掺入;在体外,还能刺激大鼠脾淋巴细胞自发分泌IL-2。
另有报道,GPs小剂量2.5-20μg/ml促进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转化,并提高DNA多聚酶Ⅱ活性,促进淋巴细胞DNA合成,但大剂量GPs(>40g/ml)则呈相反作用,GPs40μg/ml、80μg/ml对ConA、LPS和植物血凝素(PHA)诱发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也增强大鼠脾细胞IL-2的分泌。
正常小鼠皮下注射GPs10mg/或30mg/kg,连续7天,对ConA和LPS诱导的脾脏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有增强作用,以10mg/kg组作用更显著,还可提高脾细胞IL-2的生成量,以30mg/kg组作用更明显。
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皮下注射GPs10mg/kg或20mg/kg,连续7天,对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增高,但IL-2的增高出现最早,T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出现较晚。
20mg/kg组作用更显著。
总的看来,GPs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作用更显著。
大鼠腹腔注射GPs10mg/kg或20mg/kg,连续7天,脾细胞对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以10mg/kg组更为显著。
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表明,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下降,脾脏亦明显降低,与脾细胞增殖反应呈负相关;此外,血浆皮质酮水平亦下降。
结果提示,GPs对免疫反应的影响,与作用于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进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具有密切关系。
GPs10-80μg/ml可协同ConA使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之IL-2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腹腔注射GPs100-200μg/kg,连续8天,亦可协同Cond使脾细胞产生IL-2明显提高;大黄诱发的小鼠脾虚模型,IL-2活性比正常小鼠明显降低,GPs在体外、体内均可协同ConA,使低下的IL-2活性提高,并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在体外,GPs10μg/ml对PHA诱发的老年人淋已细胞增殖反应有显著增强作用,浓度再增加或降低则反有抑制作用,认为GPs有双相调节作用,老年人淋巴细胞对PHA诱发的增殖反应,其敏感性较青年人淋巴细胞低,当淋巴细胞对PHA增殖反应较低时,GPs有增强作用,而当淋巴细胞对PHA增殖反应较强时,GPs则为抑制作用。
某些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或放疗后服绞股蓝冲剂(每包含人参皂贰40mg),每服2包,每日3次,连服1月,对淋巴细胞转化功能(3H-TdR掺入)有显著加强作用,但IgG、IgM则明显减少。
1.3.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小鼠灌服绞股蓝煎剂10g/kg或50g/kg,连服8天,可明显提高血清中对绵羊红细胞(SRBC)特异性抗体溶血素的含量。
小鼠灌服绞股蓝水煎醇沉水提物0.5g/kg、1.0g/kg或2.0g/kg,连服5天,对SRBC免疫小鼠能促进脾脏抗体分泌细胞(PFC)的形成,2g/kg才能促进溶血素的形成。
小鼠灌服GPs100μg/kg,连服10天,对SRBC免疫小鼠溶血素水平呈双相调节作用,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溶血素水平下降有明显对抗作用,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另有报道小鼠灌服GPs400mg/kg,连服5天,对正常动物SRBC诱发的溶血素无明显影响,但对荷瘤(肉瘤180)小鼠或地塞米松诱发的免疫功能低下大鼠,SRBC产生的溶血素和PFC减少,灌服GPs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小鼠灌服GPs300mg/kg,连服7天,可显著升高血清IgG含量,广西另一地区所产绞股蓝分离的GPs则使IgG和1gM含量均显著升高。
尚有报道,小鼠灌服绞股蓝煎剂29g/kg,连服25天,可降低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还可降低小鼠外周血抗SRBC抗体滴度。
1.4.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小鼠灌服绞股蓝煎剂10g/kg、30g/kg,连服12天,对二硝基氯苯(DNCB)引起由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有明显增强作用。
小鼠灌胃GPs200mg/kg或400mg/kg,连服10天,对环磷酰胺引起的E-玫瑰花形成率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可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灌服GPs50mg/kg,连服10天,对正常小鼠E-玫瑰花形成率呈双相调节作用。
荷瘤(肉瘤180)小鼠灌服GPg100mg/kg,连服12天,地塞米松诱发兔疫功能低下大鼠灌服GPs150mg/kg或300mg/kg,连服15天,对SRBC免疫的脾细胞中特异玫瑰花形成细胞的减少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α-半乳糖造成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灌服3%绞股蓝浸膏混悬液0.5ml/鼠,连服50天,可使外周血降低的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显著提高,也使减小的DNCB所致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明显增强。
但小鼠灌服GPs300mg/kg连服7天,对心肌移植排异反应未见明显影响。
应用McAb-A-E玫瑰花试验(直接法),对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夭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激(麻醉、手术、体外循环)时,T细胞及其亚群CD3+、CD4+细胞降低,而CD8+细胞增高,B+细胞也降低,差异极显著。
在体外经GPs作用后,降低的CD3+、CD4+细胞及B+细胞均显著升高,而升高的CD8+细胞则明显降低,提示GP8具有抗应激作用,对应激时机体的免疫抑制有调节作用。
1.5.对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
GPs100μg/ml、200μg/ml时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有加强作用,但400μg/ml时则反有抑制作用。
小鼠灌胃GPs400mg/kg,连服12天,对环磷酰胺所致脾NK细胞活性降低有显著拮抗作用。
肿瘤
2.1.小鼠灌服GPs50mg/kg,连服7天,对小鼠肉瘤(S180)可抑制瘤大小40%。
小鼠灌服绞股蓝煎剂1g/kg、2g/kg,连服10-12天,对S180组织匀浆接种于小鼠右腋下的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28.9%和38.1%;对S180插块移植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较弱,7.5g/kg时才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腹腔接种白血病L615瘤株小鼠,灌服2g/kg,连服7天,对匀浆法接种者生命延长率为37.4%(P<0.05),对插块法接种者生命延长率可达66.6%(P<0.01),增加剂量至7.5g/kg时,生命延长率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小至29.6%。
灌服煎剂1-2g/kg,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无明显抑制作用。
腹腔接种S180小鼠灌胃GPs3mg/鼠,连服7天,可使每1ml腹水中瘤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处于分裂中的细胞也明显减少,给药组处于DNA合成前期(G1期)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处于DNA合成后期(S期)细胞百分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GPs可明显抑制瘤细胞DNA合成。
GPs对S180小鼠可明显增加脾脏系数,但对胸腺系数无明显影响,外周血中细胞总数、TH细胞、B细胞总数、IgM、Ig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GPs不仅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也增强体液免疫。
2.2.GPs的抗肿瘤作用需要恰当的剂量,如小鼠灌服GPs10天,30mg/kg时,对S180抑瘤率达87.1%,300mg/kg时抑瘤率只有61.1%,600mg/kg时抑瘤率仅21.1%。
在体外,GPs与S180细胞共同孵育5小时,取出用伊红染色(染成红色者为死亡细胞),GPs浓度为0.38%时,赤染率54%;浓度为0.55%时,赤染率为82.7%;浓度为0.75%时,赤染率为87.5%。
提示GPs对S180细胞也有直接杀灭作用。
艾氏腹水癌小鼠分别灌服绞股蓝地上部分煎剂(NGP1g/ml)和新鲜绞股蓝愈伤组织加水捣碎后过滤(FGP,1g/ml)0.3ml/鼠,腹水型灌服15天,实体型灌服30天,对腹水型小鼠,NGP和FGP可使其生命延长率分别达40.7%和46.6%;对实体型小鼠的抑瘤率分别达33.1%和36.2%。
荷瘤(艾氏腹水癌)小鼠外周血酸性醋酸素酯酶(ANAE)阳性细胞率,对植物血凝素(PHA)的非特异性转化率均比正常小鼠低,服上述剂量FGA或NGP俏小鼠则明显升高上述两项指标,应用5-氟尿嘧啶或环磷酰胺的艾氏癌小鼠,脾淋巴细胞中ANAE阳性率,对PHA的非特异性转化以及NK细胞对艾氏癌细胞的毒性均降低,而服用FGP或NGP的小鼠,对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升高。
2.3.绞股蓝水煎醇沉提取物5mg(生药)/ml可使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变圆,胞膜变厚,且脱落呈悬浮状。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模型,如饲以含GPs饲料(饲料中GPs浓度1.5g/kg或0.48g/kg)共服14天,对DEN致肝癌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GPs在体外1-10μg/ml时对肺癌细胞株A549、Calu1、592/9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宫颈癌HelaS3及结肠腺癌Colo205,而同样浓度GPs对正常人混合淋巴细胞不但无抑制作用,却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绞股蓝提取液[1.0g(生药)/ml含皂甙6.44mg/ml,多糖10.697mg/ml]在1-20μl/ml时,对人大肠癌细胞(Hce8693)的DNA合成有抑制作用,且与剂量相关,但在较高浓度时,对正常成纤维细胞亦有抑制作用,浓度低于10μl/ml时,对大肠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正常成纤维细胞无不良影响。
凡是在达玛烷型骨架上的C20或C21上有游离羟基的皂甙,对培养的肺癌、子宫癌、黑色素肿瘤细胞均有抑制效果,而对正常细胞的增殖则无不良影响。
延缓衰老
绞股蓝能明显延长细胞培养的传代代数。
以人皮肤细胞作体外培养,加GPs200μg/ml的培养液可使细胞传至27代,而对照组仅能传至22代。
以人胎肺二倍体纤维细胞传代培养也获类似结果,对照组传至51代,GPs组可传至59代。
0.5%和1.0%绞股蓝浸膏水溶液给羽化家蝇饮用,可使雌雄家蝇半数存活时间、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均有延长作用,1%绞股蓝组还能使家蝇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
含0.5%和1%绞股蓝浸膏的果蝇培养基对雄果蝇平均寿命分别延长11.8%和12.2%;0.25%浓度对雌雄蝇平均寿命分别延长18.5%及24.1%。
0.5%绞股蓝浸膏在孵育期的卵开始给药,其平均寿命比成虫(30d龄)开始给药有明显延长,延长百分率前者为53.3%(雄性)、46.1%(雌性),后者为14.4%(雄性)9.7%(雌性),绞股蓝提取物能促进果蝇幼虫的生长发育,但对果蝇的性活力未见影响。
5月龄小鼠采用含绞股蓝煎剂饲料(2.5g基础饲料含0.1g生药)饲养4个月,存活50%,对照组存活0%,喂饲2个月即可提高小鼠SOD活性。
d-半乳糖诱发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如同时每日腹腔注射绞股蓝浸膏混悬液15mg/鼠,共40天,可显著对抗衰老模型小鼠学习主动逃避反应能力的下降、脑内单胺氧化酶(MAO-B)活力的异常升高及脑脂褐质的增集,使衰老模型小鼠萎缩的胸腺恢复到正常水平,增大的脾脏也恢复到正常水平。
幼小鼠喂食含绞股蓝水提物干浸膏饲料200mg/kg,共3个月,可使脑、心组织中脂褐质含量减少,肝脏中脂褐质含量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也比对照组低。
老年大鼠喂饲含0.5%和0.25%绞股蓝水提物干浸膏2.5个月,对心、肝、脑组织过氧化脂质(LPO)有明显降低作用,0.5%浓度组对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都有明显降低作用。
在体外,250μg/1.5ml和500μg/1.5ml浓度时对大鼠心、脑、肝组织LPO含量均有显著降低作用。
小鼠灌服GPs80mg/kg,2个月,血浆、肝和脑中LPO含量均显著降低,且可提高肝和脑中SOD活性,亦可降低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提示GPs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
脂质代谢
4.1.摄取高糖高脂饲料诱发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性脂肪显著升高,血中LPO上升,如服GPs500mg/kg、100mg/kg(混于饲料中服用)7星期,则血清中性脂肪、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肝中LPO的上升被抑制。
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灌服GPsl00mg/kg共4星期,能明显对抗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对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影响似乎不大,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因子之称,由于HDLc随TC水平升高而增加,故以其绝对值来比较意义不大,目前主张用AsI(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HDLc]或HDLc/TC来衡量个体As的易罹性,计算表明,GPs能明显降低AsI,提高HDLc/TC,无疑对预防As有积极意义。
As斑块中胆固醇主要低密度脂蛋白(LDL)大分子形式沉积于动脉壁,诱发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绞股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