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嘠木隧道进洞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0961794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78.58KB
老嘠木隧道进洞施工方案.docx
《老嘠木隧道进洞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嘠木隧道进洞施工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嘠木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四川省会东至河门口公路工程
老嘠木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编制:
校核:
审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乌东德水电站会河公路工程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1.1编制范围1
1.2编制依据1
1.3编制原则1
二、工程概况2
三、施工组织2
3.1人员组织2
3.2机械组织2
3.3材料供应3
四、老嘠木隧道进洞施工方案3
4.1施工准备3
4.2边、仰坡防护4
4.2.1排水沟4
4.2.2开挖及喷锚网支护5
4.3进口端进洞6
4.3.1进洞施工顺序6
4.3.2棚洞段开挖及防护6
4.3.3挡土墙施工7
4.3.4洞顶回填土8
4.3.5短台阶拱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支护8
4.3.6仰拱施工10
4.3.7棚洞施工10
4.4出口端进洞11
4.4.1进洞施工顺序11
4.4.2洞口开挖11
4.4.3桩基础、地基梁施工11
4.4.4挡土墙施工12
4.4.5明洞仰拱及仰拱填充13
4.4.6短台阶拱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支护13
4.3.7明洞及洞门14
4.5监控量测15
4.6超前地质预报16
五、安全保证体系17
5.1安全目标17
5.2安全管理制度17
5.3安全保证措施17
六、质量保证体系18
6.1质量目标18
6.2质量管理制度18
6.3质量保证措施18
七、雨季施工措施19
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
九、文明施工21
十、环境保护21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范围
四川省会东至河门口公路工程第二标段,起讫里程为K27+200~K43+078.417,线路全长15.878公里,其中K31+065~K33+100段为老嘠木隧道。
本施工方案的编制范围为老嘠木隧道,全长共计2035m。
1.2编制依据
四川省会东至河和门口公路工程第二标段隧道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等。
国家、省部和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实施细则等。
我方自行踏勘本标段施工现场和调查周边环境所获得的资料。
我方拥有的人员和机械设备情况、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多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和管理经验。
1.3编制原则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遵守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及实施细则,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根据业主对本工程总工期的要求和本标段对老嘠木隧道的工期计划,合理地配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等资源,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尽量加快施工进度,避免雨季施工洞口工程。
加强安全管理,采用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本工程无重大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优化施工流程。
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现场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少环境污染。
本着“永临结合、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减少对既有耕地的占用。
临时用地于完工后进行复耕绿化。
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确保文明施工。
二、工程概况
老嘠木隧道进出口边坡坡度陡峭,多成陡崖。
隧道进口位于鲹鱼河左岸的岸坡壁面上,地形坡度44°~66°,岩层产状平缓,岩体卸荷严重。
坡面上危岩体、或危岩块分布普遍,稳定性差,常有崩塌滚石现象,对线路影响较大。
。
老嘠木隧道出口位于上腰岩滑坡上游,滑坡整体稳定,浅表层稳定性差。
洞口附近地表坡度约为31°~37°,洞口上方为马头山组厚层砂岩形成的高近100m的岩壁,壁面坡度为61°。
洞口施做截水天沟和排水沟,边、仰坡采用喷、锚、网防护。
老嘠木隧道起讫里程为K31+065~K33+100,全长2035m。
进口端采用箱型棚洞式洞门,棚洞段里程为K31+065~K31+080,长度15m,洞口段K31+080~K31+123段为Ⅳ级偏压段。
出口端采用端墙台阶式明洞门,里程为K33+096~K33+100,长度4m,洞口段K33+084~K33+096段为Ⅳ级偏压段。
洞身衬砌按照新奥法的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Ⅳ级围岩偏压段初期支护采用锚杆、C20喷射混凝土、I18工字钢架支护,二次衬砌采用C25模筑钢筋混凝土。
三、施工组织
3.1人员组织
为保证老嘠木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切实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我项目投入的施工人员,以有类似本工程施工管理和作业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主体,以满足本工程施工对技术力量配置的要求。
组织施工队伍时,抽调施工经验丰富的作业队伍。
主要劳动力的配置根据工程施工不同阶段对各技术工种的要求,在保证劳动力充足的条件下,优先配备技术等级高、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好的工人参加工程施工。
项目开工前,人员配置到位,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2机械组织
根据老嘠木隧道工期计划,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工程需要,以满足现场机械化作业为前提,挑选现有精良设备,投入到本工程施工生产中。
配备机械设备时应有一定的备用,确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施工机械应于隧道开工5天之前进场,所有机械进场后都要进行调试和检验,确保机械设备运行正常,以保证需要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3.3材料供应
隧道施工所采用的C20喷射混凝土由架子队驻地处混凝土拌合站供应,其余混凝土由1号和2号搅拌站(详见会河二标平面布置图)供应。
隧道施工使用的火工品由项目部由会东县公安局供应,项目部建设临时储存库进行储存。
水泥、砂、碎石和钢筋等大宗料由项目部进行公开招标,选择有足够供应能力的大型厂家供应。
四、老嘠木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4.1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
对施工测量放样仪器进行校核、检验和标定,以满足施工测量放样需要。
对设计院交接导线控制桩和高程控制桩进行复测,并形成复测报告,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等级为四级,水准测量等级为四级。
在既有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对全线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加密,将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引至隧道洞口位置。
隧道进、出口侧各设置坐标控制点不少于3个,高程控制点不少于2个。
2、三通一平
为便于施工机械进出和材料运输,项目部拟建施工便道34km。
老嘠木隧道开工前,施工便道应修筑至隧道洞口,达到通车标准。
对隧道洞口位置进行场地平整,为架子队驻地、搅拌站建设、施工机械停放和材料堆放提供场地。
施工用水与生活用水拟采用山上天然水源,于山上高位处设置蓄水池,以满足施工用水。
蓄水池高度和储水量以满足施工用水压力和用量为准,蓄水池高度应高于最高桩号位置处高程35m以上,掌子面水压不得小于0.3MPa,蓄水量通常为50m3~100m3。
生活用水与施工用水应经过化验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适宜饮用和拌制混凝土。
老嘠木隧道会东端进口段设置500KVA变压器一台,提供老嘠木隧道进口、官河桥中桥和沙河沟中桥的施工和生活用电。
河门口端出口段设置800KVA变压器一台,提供老嘠木隧道出口与下腰岩隧道进口施工和生活用电。
另外,隧道进出口侧各设置一台150KW备用柴油发电机,以备隧内停电时紧急供应地泵和振捣棒使用。
3、驻地建设
隧道架子队驻地在隧道洞口附近选址,驻地设置生活区、搅拌站、料库、机械设备存放区和钢筋加工区。
4.2边、仰坡防护
隧道进洞前应做好边仰坡防护,以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
边仰坡防护采用临时防护的形式,主要防护措施包括洞顶截水天沟和喷、锚、网支护。
4.2.1排水沟
隧道洞顶设置截水天沟,将边、仰坡以外范围的地表水流引排至洞口段路基路侧排水沟内或鲹鱼河河谷内,防止地表水流冲刷、浸泡边、仰坡及明洞和洞门基础。
洞顶截水天沟采用M10浆砌片石片石砌筑,截水沟环隧洞顶边、仰坡边缘布置,其边线距边仰坡坡顶边缘距离不小于5米。
截水天沟采用矩形水沟的形式,过水面积为50cm×50cm,水沟底、水沟壁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壁厚、底厚均为20cm。
老嘠木隧道进口端位于下坡段,洞口排水沟设置时应设置反坡排水,将洞口位置处的地表水向洞外方向引排。
洞口水沟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过水面积为50cm×50cm,水沟底、水沟壁厚度均为20cm。
洞口段于适当位置设置一处集水井(尺寸为60cm(长)×50cm(宽)×58cm(高)),采用水泵集中抽排。
隧道洞口位置处设置一道横向排水沟,防止隧道外地表水向隧内倒灌,该水沟采用HRB335Φ18钢筋篦盖板,以方便车辆通行。
隧道出口端位于下坡段,排水沟施工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尽量按照路基本体水沟的位置,形式进行施工。
路基边沟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过水面积为50cm×50cm,水沟底、水沟壁厚度均为30cm。
浆砌片石水沟采用挤浆法砌筑,砂浆饱满,丁顺相间,不得有通缝。
砌筑完成后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
隧道洞口截水沟、排水沟施做完成后,方可进行边、仰坡开挖。
4.2.2开挖及喷锚网支护
隧道边仰坡开挖前,对边、仰坡以上可能滑塌的表土、危石进行清理。
开挖时严禁采用大爆破开挖,尽量采用机械开挖。
如遇硬岩,可采用小药量松动爆破,尽量减少对既有土体的扰动。
边仰坡开挖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严禁掏底开挖或同一垂直方向上上下交叉开挖。
边、仰坡应做好测量放样工作,按设计坡度一次整修到位。
边坡开挖过程中,边坡防护应紧随开挖进行施工,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以防雨水冲刷、渗透而坍塌。
边、仰坡采用C20喷射混凝土挂网喷锚防护。
锚杆采用Φ25砂浆锚杆,长度4米,间距2m×2m,梅花形布设。
钻孔前应于边坡上布孔,并使用喷漆标识,钻孔孔位偏差不大于5cm,深度不小于锚杆有效长度,孔径大于锚杆直径1.5cm。
锚杆钻孔时尽量与坡面垂直,钻孔完成后采用高压风清孔,由技术人员验孔合格后,方可进行注浆作业。
锚杆孔不宜闲置时间过长,以防止塌孔。
锚杆注浆采用M20水泥砂浆,水泥:
砂:
水宜为1:
(1~1.5):
(0.45~0.5),水泥砂浆拌制时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使用滚筒式砂浆搅拌机拌制。
砂浆锚杆注浆时采用孔底注浆,注浆管插入至距孔底5~10cm,并随水泥砂浆的进入缓缓拔出,注浆压力不宜大于0.4Mpa。
注浆完成后插入锚杆,锚杆插入长度不小于4m。
钢筋网片采用φ6.5钢筋20cm×20cm,施工前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型,现场拼装,钢筋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长度,焊接于锚杆上。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C20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
喷射混凝土时,初喷厚度4cm,挂网、打设锚杆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喷射混凝土时应分层分段自下而上喷射,分段长度不宜大于6m。
喷头至受喷面距离宜为1.5m~2m。
喷射混凝土应洒水喷水养护不少于7d。
边、仰坡喷、锚、网支护时,应预留泄水孔。
渗水孔采用Ø50PVC管,管口向下设置2%排水坡。
渗水孔采用梅花形布置,间距2m~3m。
4.3进口端进洞
老嘠木隧道会东端进口段K31+065~K31+080段为箱型棚洞式洞门,K31+080~K31+123段为Ⅳ级偏压段。
棚洞段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K31+080~K31+098段为洞顶围岩过薄,采用回填土暗挖施工;K31+098以后正洞部分采用钻爆暗挖法施工。
K31+080~K31+098段线路右侧设置高度为12.5m的C25混凝土挡土墙,以防止隧道偏压。
该段隧道施工前,应先施工挡土墙。
为加快施工进度,拟于隧道洞口拉中槽开挖至K31+080处,于K31+080处施工挡土墙,洞顶回填土后,采用超前小导管辅助开挖,台阶法预留核心土进洞施工。
隧道进洞一定距离后,反向开挖棚洞段,进行K31+065~K31+80棚洞段施工。
4.3.1进洞施工顺序
老嘠木隧道进口端进洞施工顺序为:
K31+065~K31+080段开挖土石方——K31+080~k31+098段挡土墙施工——K31+080~k31+098段洞顶回填土——K31+080处超前小导管辅助开挖短台阶拱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支护——K31+080处仰拱及填充——大里程方向循环进尺/K31+065~K31+080段土石方开挖——棚洞施工
4.3.2棚洞段开挖及防护
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防护至洞顶位置后,DK31+065~K31+098段进行土石方开挖施工,开挖边坡至设计边坡线,开挖深度为自拱顶向下5.6m(即开挖至上台阶顶面位置)。
开挖时尽量采用机械开挖,如遇硬岩,可采用小药量松动爆破,严禁采用大爆破开挖,以减少对既有岩层的扰动,保证边坡整体性和稳定性。
接近仰坡位置时,应采用人工辅助机械开挖,严禁爆破施工,防止对已施做的仰坡防护造成破坏。
机械开挖时,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严禁掏挖坡脚。
棚洞段左侧设计边坡坡率为1:
0.3和1:
0.2,采用锚、喷、网支护。
锚杆采用Φ22水泥砂浆锚杆,长度4m,间距2m×2m梅花状布置,锚杆尽量垂直于坡面。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C20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
钢筋网片采用HPB235Ø6.5钢筋,网眼尺寸20cm×20cm。
钢筋网片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型,现场拼装,钢筋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眼尺寸。
钢筋网片焊接于锚杆上,于初喷4cm后铺设,钢筋网片和锚杆施工完成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边坡防护应随开挖进行,开挖一段,防护一段,防止裸露时间过长。
洞口段K31+080位置处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完成后,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变形速率均很小,此时可继续对棚洞段进行开挖至设计深度。
4.3.3挡土墙施工
K31+080~K31+098段线路右侧设置C25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以防止隧道偏压位移。
挡土墙长度18m,高度12.5m,顶宽1m,底宽4.3m,基础埋深1.5m,坡地设置1:
10反坡。
挡土墙基础开挖宜采用机械开挖,必要时采用松动爆破,并严格控制装药量。
挡土墙基坑开挖时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开挖时应分段跳槽开挖,一次开挖长度不宜大于6m(如必须于雨季施工,分段开挖时每段长度不宜大于3m)。
挡土墙基础以上部分按照1:
1的坡率进行放坡,并采用C20喷射混凝土进行临时防护,混凝土喷射厚度10cm。
挡土墙基础部分采用竖直开挖。
基坑底部按照设计开挖成向山体侧1:
10坡度,严禁不设坡度或采用超挖代替坡度。
挡土墙基础开挖完成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符合要求后尽快浇注基础混凝土,防止基础长时间裸露并及时抽水防止水流浸泡基底。
挡土墙墙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分层浇筑,一次立模高度宜为1.5m,且不得高于2m。
挡墙模板采用钢模板,模板外侧采用7cm×7cm方木和双层钢管加固。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于混凝土顶面上和侧面上预留接茬钢筋和方便下次立模的预埋钢筋。
下一次立模板时,模板底部利于挡土墙侧面预留钢筋上,内部采用拉丝拉锚于上一次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模板内部采用钢支撑进行支撑,采用拉丝拉紧,顶部采用钢管支撑,防止模板向内倾倒,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浇筑高度取出模板内支撑。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稳定性,并随时加固。
模板立模完成后应检验其尺寸和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浇筑过程采用地泵泵送。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振捣充分密实,尤其挡土墙倾斜侧,应将气泡充分赶出,防止出现空洞或蜂窝麻面现象,但不宜过振,以防混凝土离析。
相邻分层浇筑时,下层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相邻层间、段间应设置接茬钢筋,以便于新旧混凝土连接,保证挡土墙的整体性。
挡土墙于K31+089位置处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cm,采用沥青木丝板填塞,采用沥青麻筋封口,防止雨水和杂物进入。
墙身间距2~3m设置一处泄水孔,梅花形布置,最底层泄水孔应设置于地面以上20cm位置处。
泄水孔采用Ø100PVC管,排水坡度2%,墙厚PVC管口采用土工布包裹,其后设卵砾石反滤层。
混凝土拆模(混凝土拆模强度,以拆模不损伤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为准,一般为5MPa)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回填,回填后方可进行相邻位置挡土墙基坑开挖。
4.3.4洞顶回填土
挡土墙施工完毕后,进行K31+080~K31+098段洞顶回填土作业。
回填土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土回填。
水泥稳定碎石土按照配合比由拌合站集中拌制,运至施工现场后,分层摊铺、压实。
水泥稳定碎石土压实后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30cm,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
洞顶填土过程中,碎石土表面预留一定的排水坡。
碎石土顶面回填一层厚度为50cm的粘土隔水层,顶面坡度为1:
6。
4.3.5短台阶拱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支护
隧道Ⅳ级围岩开挖过程中,超前小导管随开挖进尺纵向间距2m打设一环。
K31+080位置开挖前应先打设一环Φ42超前小导管,并进行注浆处理,为上台阶掌子面开挖提供超前支护。
K31+080位置处架立I18工字钢架一榀,钢拱架尽量贴近开挖面。
工字钢腹板位置钻孔,孔位自拱顶向两侧对称布置,环向间距40cm,共计30孔。
小导管采用I18工字钢架作为支点,从钢架腹部穿过。
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于拱部120°范围设置,以6°~10°向上倾角打入,每环30根,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2m,搭接长度为1.06m。
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Φ50mm,壁厚4mm的热轧无缝钢管加工制成,长度3.5m,管壁四周钻Φ8mm压浆孔,间距15cm,梅花状布置,钢管前端10cm加工成锥形以利于送进,尾部1m范围内不打孔,钢管尾部焊接一Ø8钢筋加筋箍。
小导管采用YT-28风钻开孔,钻孔孔径为42~50mm,注浆钢管采用钻机顶入。
小导管安设后,应用锚固剂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
超前小导管采用KBY-50/70型注浆泵进行注浆,采用水灰比为1:
1的纯水泥浆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
注浆结束标准为,注浆压力达到注浆终压,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或注浆压力未能达到设计终压,注浆量已达到设计注浆量,并无漏浆现象。
超前小导管支护完成后进行上台阶开挖,每循环开挖0.5m,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以防止洞顶围岩和回填土坍塌。
洞身开挖时采用钻爆法开挖,按照爆破设计参数进行爆破施工,并根据实际爆破效果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洞身爆破采用松动爆破,周边眼采用光面爆破。
爆破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减少对周围围岩的扰动,保证围岩整体性和稳定性。
Ⅳ级围岩偏压段开挖时采用拱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核心土距拱顶高度约1.5m,核心土预留长度不小于核心土高度,且核心土面积不小于整个开挖面积的50%。
初期支护采用I18工字钢架和喷锚网支护。
上台阶I18工字钢架由五个单元组成,单元间采用连接板螺栓连接。
工字钢架间采用HRB335Φ22钢筋横向连接,连接钢筋间距1.0m。
系统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度3m@0.8m×0.8m,梅花状布置。
砂浆锚杆注浆采用水泥砂浆注浆,砂浆配合比(质量比),水泥:
砂:
水宜为1:
(1~1.5):
(0.45~0.5)。
锚杆垫板采用150×150×6mmQ235钢板,砂浆初凝后安装,垫板与喷射混凝土应密贴。
喷射混凝土等级为C20,钢筋网片采用HPB235Ø6.5钢筋,网眼尺寸为20cm×20cm。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喷射厚度为28cm,初喷厚度4~6cm,工字钢架、锚杆和钢筋网片施工完毕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钢筋网片于钢筋加工场加工制作,施工现场安装,钢筋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长度。
下台阶开挖延后上台阶10m~15m,紧跟上台阶开挖。
下台阶钻爆施工按照钻爆设计参数进行施工。
下台阶开挖应在上台阶支护完成后、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
K31+080位置处下台阶开挖时,应对K31+031+077~K31+080段进行开挖,既为下台阶施工提供作业面,又能防止棚洞段第二次爆破开挖时损伤已施工完成的初期支护及仰拱。
下台阶初期支护采用I18工字钢架和喷锚网支护,下台阶工字钢架由两个单元组成,采用连接板螺栓连接。
下台阶拱脚打设Φ22锁脚锚杆,长度4m,以控制沉降量。
锁脚锚杆与钢拱架焊接牢固稳定。
4.3.6仰拱施工
仰拱施工应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一次性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仰拱一次性浇筑混凝土不得大于6m。
仰拱施工应随掌子面开挖进尺进行,仰拱初期支护距掌子面距离不宜大于35m。
仰拱初期支护采用I18工字钢架、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支护。
下台阶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施做仰拱支护,及早封闭成环。
仰拱衬砌采用43cm厚C25模筑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采用C10片石混凝土。
仰拱钢筋绑扎过程中应预留足够的预留长度,以便于与二衬钢筋进行搭接。
仰拱混凝土与填充混凝土应分开浇筑,严禁一次性浇筑,仰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仰拱填充施工作业。
仰拱和仰拱填充施工完成后,可有效地控制沉降量,保证结构稳定。
仰拱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洞口K31+065~K31+098段土石方开挖。
4.3.7棚洞施工
棚洞段开挖完成后,采用模筑现浇混凝土施工。
棚洞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棚洞底板、靠山侧墙体、临边侧立柱、顶棚应分层分段浇筑。
棚洞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施工,局部位置(如倒角处、棚顶边缘位置处)辅以木模板,搭设钢管脚手架以加固模板。
棚洞靠山侧墙体墙体厚度为80cm,高度6.85m,宜分三层浇筑,以保证加固稳定牢固。
棚洞临空侧墙体和立柱分两层浇筑浇筑。
棚洞洞顶混凝土浇筑时,于两侧脚手架上横向搭设工字钢支撑底模。
棚洞段底板混凝土养护时于底板上部搭设栈桥,两侧墙体和顶棚模板加固时在线路中部预留行车道。
棚洞分层分段施工时应注意钢筋预留和搭接,钢筋搭接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35d。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与前一次混凝土浇筑搭接面进行凿毛处理。
随棚洞分层施工,对临山体侧与边坡间部位采用C15片石混凝土进行回填。
棚洞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对棚洞洞顶进行回填施工。
洞顶回填碎石土最小厚度1.9m,横向填土破度1:
20,其上填筑50cm粘土隔水层。
洞顶填土填筑完成后,及时施工M10隧道洞顶边缘水沟。
4.4出口端进洞
老嘠木隧道河门口端出口段采用端墙台阶式明洞门,K33+096~K33+100段为明洞段,K33+084~K33+096段为Ⅳ级偏压段。
端墙台阶式明洞门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础顶部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地基梁。
K33+093.5~K33+100段线路右侧设置高度为11.96m的C25混凝土挡土墙,以防止隧道偏压。
隧道施工前,应先施工挡土墙。
4.4.1进洞施工顺序
老嘠木隧道出口端进洞施工顺序为:
洞口土石方开挖——钻孔桩、地基梁施工——挡土墙施工——明洞仰拱及仰拱填充——注浆小导管辅助开挖短台阶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进洞——大里程方向向前开挖/明洞衬砌——洞门施工——洞顶回填土
4.4.2洞口开挖
洞口开挖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如遇硬岩,应采用小药量松动爆破,以减少对土体及既有边、仰坡防护的扰动。
明洞边坡开挖时按照设计坡度进行放坡开挖,边开挖边进行边坡防护。
边坡采用L=4mΦ25@2m×2m砂浆锚杆,20cm×20cmHPB235Ø6.5钢筋网片,C20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进行防护。
K33+100位置处边坡开挖时,应预留端墙式洞门位置,并打设锚杆,挂网喷混支护。
4.4.3桩基础、地基梁施工
老嘠木隧道出口段洞门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处理,桩径80cm,平均桩长9.8m。
桩基施工前先将场地清理平整,放出桩位并进行加护。
护筒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底部及周围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护筒内径要比桩径大30cm,护筒高度高于地面30cm,钻孔桩护筒顶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护筒倾斜度不得大于1%。
钻孔前先向护筒内灌注稳定液,稳定液起着泥浆护壁的作用。
钻机边钻边添加稳定液,使成孔过程中不会发生扩孔和塌孔现象。
钻进时应经常检查孔径,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并填写钻孔记录。
孔位偏差不应大于10㎝。
钻孔至设计高程经终孔检查,合格后,应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嘠木 隧道 进洞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