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 高二历史.docx
- 文档编号:10960384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61.13KB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 高二历史.docx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 高二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 高二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二历史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下列对忽必烈改制中的政体更新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书省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行中书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宣政院的设立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④民族分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普希金在《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中写道: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以下对普希金的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B.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
C.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
D.说明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3.“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
A.打击大商人B.增加政府收入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打击高利贷者
4.“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
”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
A.杜绝高利贷盘剥B.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
5.16世纪初,西欧各国开始掀起宗教改革浪潮的直接原因是( )
A.罗马教皇的黑暗统治
B.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各国世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
6.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是指康有为( )
A.主张维新变法
B.宣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C.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
D.依靠清朝官员支持组织强学会
8.独孤云是北魏孝文帝统治后期一名年轻的朝廷官员,下列行为将导致他受到惩处的是( )
A.公然穿戴汉人样式的冠服
B.用鲜卑语与同僚交谈
C.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刘
D.娶汉族士族地主之女为妻
9.“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A.实行均田制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
10.一般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1.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
B.北魏宗主督护制——促使民族矛盾激化
C.北魏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北魏统治
12.公元前6世纪,雅典“有产阶级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
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归功于( )
A.梭伦B.克里斯提尼
C.伯里克利D.苏格拉底
13.下图主要反映了( )
A.日本国民生活质量提高
B.日本国民饮食习惯的变化
C.日本国民生活习俗“西化”
D.日本国民追赶“时髦”
14.下图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发展历史为主题的大型十二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俄罗斯部分的图文版丛书封面。
某历史小组观看这部纪录片后对彼得一世改革产生了几点认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
A.实行征兵制,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B.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C.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
D.引进欧洲先进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15.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时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B.蒙古贵族的劫掠
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
D.社会矛盾尖锐
16.下图为圣德太子像,他在大化改新之前积极推行改革,是大化改新的先声,在大化改新以后,掌握中央行政大权的是( )
A.大宰府 B.太政官C.国司 D.中务省
17.梭伦关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
①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②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有关加尔文宗教改革中“选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先定论”的内容之一
B.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沉沦的“选民”
C.“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D.“选民”注定会发财致富
19.下列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中对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起促进作用的是()
A.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B.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C.主张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
D.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
20.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的冲击下,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措施的是( )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盗匪
C.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势力D.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
21.推行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该项措施的实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北方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C.国家的赋税收入有了一定保障
D.根除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22.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来决战。
信中大意是说:
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消除了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这说明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歧视D.民族自决
23.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
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
C.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24.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这样写道: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
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
25.北魏均田制规定:
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
其主要影响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朝初年,一位蒙古贵族奏曰:
“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
——《元史》
材料二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
“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纪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
从材料二看元朝统治者采纳了这种观点吗?
(2)材料二中“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
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
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二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宋书·谢灵运传》
材料三 北魏冯太后死后谥文明皇后。
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
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
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思考,冯太后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哪些促进作用?
28.以下列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
阅读后请思考:
(1)上述改革从措施上来看,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改革的结果却并不相同。
你认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从改革者的命运上看,你对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有什么认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莫
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四 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做了什么事?
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运动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已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摘录:
……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世界史资料》近代上册
材料三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
俄国的严重弱点,过去为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请回答:
(1)《人民的英国史》的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否赞同?
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怎样?
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
(3)通过材料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民族分治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故排除④。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普希金的诗句来看,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燃起了下层人民群众反抗烈焰,诗句也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说明旧统治无法进行下去。
A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3.【答案】C
【解析】解题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赊贷县官财货”,可知是政府进行贷款,根据“出息十分之二”,可知利息比较高,由此可知这一措施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C。
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均可排除。
5.【答案】B
【解析】A、C两项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宗教改革针对的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改革主要是奴隶主阶级改革,战国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
7.【答案】C
【解析】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8.【答案】B
【解析】A,C,D均是孝文帝汉化措施,其中还包括禁止30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语。
9.【答案】A
【解析】使“州郡之民”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
10.【答案】A
【解析】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指的是从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转变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其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废井田,开阡陌。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C,D三项都正确,B项错误,因为宗主督护制的推行,使阶级矛盾激化,而非民族矛盾,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梭伦改革时按照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由其财产多少决定他参与政权管理的机会,从而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13.【答案】C
【解析】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大力推进西化,剪发、吃牛肉火锅等现象说明了生活习俗方面已经“西化”。
14.【答案】D
【解析】彼得一世改革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仍旧维护落后的沙皇专制。
15.【答案】A
【解析】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B,C,D是具体表现。
16.【答案】B
【解析】太政官下设八省,相当于中国唐朝的尚书省,掌握行政权。
17.【答案】B
【解析】梭伦改革按照财产划分等级,实际上是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了出生的不平等,各等级之间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18.【答案】B
【解析】“先定论”主张:
人在未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获救的是选民,沉沦的是弃民。
选民会获得幸福,弃民必定贫穷受苦。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
加尔文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成功。
这与题目中提到的“对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起促进作用”相符。
所以选B。
2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的分析能力。
解题时,抓住“工业革命大潮”,能体现工业革命特征的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办近代工厂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D
【解析】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本身造成的,均田制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
22.【答案】C
【解析】由材料意思可知,鲜卑族残害各民族人民。
23.【答案】D
【解析】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A,B,C是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D,因为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变法的,而非指使。
24.【答案】D
【解析】在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这表明日本幕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一支重要力量。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知识点。
关键信息:
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
由关键信息可知,题干强调贵族除自身之外,还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获得与良民相同的土地,其带来的影响则是贵族可获得更多的土地,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故D项正确;A项“从根本上解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均田制具有B、C项的作用,但不是题干规定内容带来的主要影响,故B、C项错误。
26.【答案】
(1)认为汉人对“本朝”无益,要彻底排斥汉人,把农耕地区全部变成牧场。
没有采纳。
(2)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
(1)问根据材料不难回答;第
(2)问结合行省制度的有关史实来回答。
27.【答案】
(1)问题:
北魏采取民族歧视政策,在战争中驱使其他民族作战。
影响:
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巩固。
(2)问题:
北魏赋税剥削繁重,必将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3)作用:
①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②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③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解析】第
(1)题从材料“尽非我国人……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一信息进行分析“反映的问题”;“影响”主要从激化民族矛盾方面回答。
第
(2)题根据材料信息从经济方面对人民进行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来回答。
第(3)题在回答时要从其为改革提供有利条件方面考虑。
28.【答案】
(1)中国历史上改革的成败与改革者往往有着较大的联系。
一般来说,最高统治者进行的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能运用手中无上的权利来突破这种改革的阻力。
大臣领导的变法如果得到最高统治者强有力的支持,变法也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最高统治者在改革和保守势力间来回摇摆,变法就难以成功。
(2)改革者的命运往往是相似的。
因为改革就要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而这部分人往往是社会上的特权阶层。
因此,改革必然遭到这一部分人的阻挠和破坏,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
【解析】对比五次改革综合分析影响成败的因素,并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个人命运方面分析出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29.【答案】第
(1)问的答案要点,主要来自于对材料信息的概括;第
(2)问,主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解析】
(1)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
(2)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
30.【答案】
(1)原因:
英国是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
不赞同。
冲突的原因是两国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结果:
俄国失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俄国撤回在黑海的舰队,交出黑海沿岸的战略要地。
影响:
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3)农奴制导致俄国的落后。
【解析】第一问探讨英俄战争的必然性,实质上这是一场争夺霸权的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第二、三问依据材料以及所学学生不难得出结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 昭通市 永善 一中 年下 学期 考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