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 中等生选习题四 专题卷全国通用.docx
- 文档编号:10959989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29.63KB
届二轮复习 中等生选习题四 专题卷全国通用.docx
《届二轮复习 中等生选习题四 专题卷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 中等生选习题四 专题卷全国通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中等生选习题四专题卷全国通用
2018年高考生物中等生二轮选习题(四)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河北省唐山市、保定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统考理科综合试题生物试题)图甲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图乙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所示的变异类型均发生在图乙对应的CD段的某一时期
B.图乙BC段中DNA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
C.图甲中右图细胞中不具有完整的染色体组
D.图乙只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
【答案】B
【相关链接】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解析 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答案 C
2
3.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好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
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
C.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
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
解析 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其中上下两端的红光和蓝紫光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多,故两端产生的氧气最多,因此好氧细菌集中分布在两端。
答案 B
3.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
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物质变化规律,难度中等。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
a或b分别代表[H]或ATP,c代表CO2,在暗反应阶段,CO2突然降低,则C3的含量降低,[H]和ATP的利用减少,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H]和ATP含量都会上升,即a和b的含量都会上升,因此选B。
答案 B
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些是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中的光。
答案 C
5.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解析 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是化学信息的应用。
答案 C
6.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推理能力。
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A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7.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如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解析 分析图解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种类数随啮齿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啮齿类的密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继续增加,植物种类数却逐渐减少,由此可以判断选项A、B、C正确,而D项错误,因为啮齿类的密度不是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而是影响植物的多样性。
答案 D
8.从基因型为Aa的绿色植物某器官中获取组织,显微观察如下图。
下列对该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X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此过程要涉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若将Y细胞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目的是使其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C.X与Y两个细胞进行杂交,形成杂种细胞,发育成基因型为AAaa的杂种植株是不可育的
D.如果X与Y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有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信使RNA的不同
解析 植物细胞经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此过程不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植物细胞融合时则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诱导染色体加倍;X与Y两个细胞进行杂交,形成杂种细胞,发育成基因型为AAaa的杂种植株为四倍体是可育的;如果X与Y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有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不同的信使RNA,从而指导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
答案 D
10.如图表示一种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胚胎干细胞
B.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应该是滋养层
C.该项技术会引起伦理、道德、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D.转基因鼠通过自由交配后可以获得纯种转基因鼠
解析 转基因鼠中的外来基因有可能会在近缘物种之间通过杂交而传播,从而引起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答案 B
10.(2015年天津卷,4)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
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答案】B
【解析】由“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及减数分裂可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变,只是变成4条染色体互为同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有4条染色体且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同加倍前的卵原细胞,即卵细胞中存在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C错误;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卵细胞与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6条染色体,且3条互为同源染色体,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和分化,分化不会改变遗传物质,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体细胞一样,而图示胚胎虽说含6条染色体,但是2条互为同源,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O2/%
CO2
温度/℃
0.1
1.0
3.0
10.0
20.0
40.0
3
5.1
3.6
1.2
4.4
5.4
5.3
10
31.2
53.7
5.9
21.5
33.6
32.6
20
46.4
35.3
6.4
38.9
65.5
67.2
30
59.8
41.4
8.8
56.6
100
100
40
48.2
17.3
7.1
42.4
74.2
73.5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实验环境应保持________,原因是避免________的干扰。
(2)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的条件下所测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3)就图中数据分析,菠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动物细胞内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现有如下试剂:
含丙酮酸的完全营养液(不含C6H12O6)、含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
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
步骤一:
用胰蛋白酶处理适量的新鲜肝脏组织,使其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
用含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
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
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适量,分别滴入1、2两支试管内。
现象:
1、2两支试管均变浑浊。
结论:
二氧化碳的产生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乙:
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第四步同甲步骤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完成后,老师指出甲同学的实验步骤是错误的,乙同学的实验步骤是正确的。
请你补全乙同学的步骤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乙同学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a现象:
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现象:
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现象:
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遮光(黑暗状态)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2)10℃、1.0% (3)3℃、3.0% (4)①取等量的丙酮酸完全营养液分别加入试管1、试管2中 ②a现象:
试管1变浑浊,试管2无明显变化 结论:
二氧化碳只产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现象:
试管1无明显变化,试管2变浑浊 结论:
二氧化碳只产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现象:
1、2两支试管均变浑浊 结论:
二氧化碳既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可以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
2.(2015年新课标Ⅰ卷,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_____。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A基因频率为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
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
【答案】
(1)1:
1 1:
2:
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
1
3、
(1)图中1细胞和2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以上图示的______________过程。
(3)基因重组发生在以上图示的____________过程,两个3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2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已经被15N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15N与不含15N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2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此细胞产生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保持了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Ⅱ
(3)Ⅱ AAXBXB、aaYY或AAYY、aaXBXB
(4)1∶1
(5)AXBY、a或aXBY、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二轮复习 中等生选习题四 专题卷全国通用 二轮 复习 中等 习题 专题 全国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