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docx
- 文档编号:10959850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861.78KB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docx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考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学科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传导相适应。
2.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
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归纳与概括:
分析兴奋的产生和传递原理。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知识点1 反射与反射弧
基础回顾
据图回答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问题
(1)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bc,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de。
(填字母)
a.望梅止渴 b.膝跳反射 c.眨眼反射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e.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
(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
(3)直接刺激④,能(填“能”或“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4)破坏④处结构,刺激①处,肌肉不能(填“能”或“不能”)收缩,大脑能(填“能”或“不能”)产生感觉。
方法规律
1.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相互关系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是反射弧的功能;只有反射弧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2.归纳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错点
(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
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
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
(3)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能引起反射活动。
另外,还需完整的反射弧。
(4)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
(5)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知识点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基础回顾
请回答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问题
(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表现及形成机理(连线)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局部电流及兴奋传导的方向
方法规律
1.比较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类型
膜电位表现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K+外流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Na+内流
2.比较两个传导“方向”
局部电流
的方向
膜外:
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膜内:
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兴奋传导
的方向
双向传导
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知识点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基础回顾
据图回答有关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问题
(1)写出图甲中A、B突触的类型
A:
轴突—细胞体型;B:
轴突—树突型
(2)写出图乙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3)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传递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在图丙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但a处不能检测到,说明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5)图乙③中的物质为神经递质,一般为小分子物质,其分泌到⑤的方式为胞吐,由⑤运输到⑥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方法规律
1.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六个要点
(1)突触的类型:
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树突型。
(2)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传递过程
(4)信号转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6)作用效果: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突触传递的两点重要提示
(1)突触小体不等于突触
①组成不同:
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该处的膜构成突触前膜;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突触后膜不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知识点4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基础回顾
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饮酒过多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分别与③④②内中枢受到影响有关。
体温、血糖、水盐等调节中枢位于①;排尿、缩手及膝跳反射等中枢位于⑤。
(填图甲中序号)
(2)据图乙连线人脑的高级功能
方法规律
1.归纳各级中枢的功能
神经中枢
功能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记忆大脑皮层言语区及相应损伤症
言语区不同区域名称的简写英文字母,分别取自相应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S(speak)、W(write)、H(hear)、V(vision)。
S区受损不能讲话,W区受损不能写字,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V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
考点1 反射和反射弧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典例精析]
(2018·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①
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
[破题关键] ①—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只要反射能形成,反射弧中的神经元均兴奋。
[解析] 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正确;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正确。
[答案] B
(2017·海南卷)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破题关键] ①—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的控制作用,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解析]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
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
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C正确。
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
[答案] D
(2017·北京卷)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
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
Ca2+与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
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
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
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
(多选)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
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
(1)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膜电位变化。
(2)分析图示可知:
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通过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胞内,进而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但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发生了图中的Ⅱ过程,即胞内的A受体转移到了细胞膜上。
②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序列相反(C酶正常磷酸化胞内肽段T),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C酶磷酸化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的短肽,从而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
③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为验证假设,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用HFS处理的对照实验,并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
(4)图中内容从细胞水平(神经细胞)和分子水平(蛋白质分子)揭示了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
[答案]
(1)神经递质
(2)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3)①Ⅱ ②C、B ③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
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
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
(4)细胞和分子
实验方案评价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
一看对照(有无对照及对照设计是否合理);
二看步骤(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是否完整);
三看验证(实验结果的验证目标、验证方法是否得当);
四看材料(生物学材料、实验器材、药剂选择是否得当);
五看条件(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
考什么
(1)考查反射与反射弧
(2)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
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学什么
(1)反射的类型及判断
(2)反射弧中传出、传入神经的判断
(3)人脑的高级中枢的功能
[知能拓展]
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b)。
②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4.人脑的高级功能
[角度训练]
角度1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2018·石家庄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
[解析] 根据题图可以判定,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A错误;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时,④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B错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错误。
[答案] C
2.(2018·临沂诊断)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析] 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据图判断,Ⅰ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Ⅱ→Ⅰ→Ⅳ→Ⅲ,且Ⅱ是感受器。
敲击Ⅱ处,会产生膝跳反射,A正确。
阻断Ⅰ处,敲击Ⅱ处时,传入神经受阻,小腿不能抬起,B正确。
刺激Ⅲ处时,由于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Ⅰ处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C错误。
低级中枢(脊髓)中神经元的活动都有可能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答案] C
角度2 人脑的高级功能
3.(2018·郑州模拟)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后患者不能写字
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析] 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错误;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C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错误。
[答案] A
4.(2018·北京丰台期末)下列关于人体缩手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从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是单向的
B.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胞吞进入效应器
C.扎指血时大脑皮层可抑制缩手反射弧的活动
D.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解析] 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的受体,引起相应的效应,神经递质并不进入效应器,B选项错误;人体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但是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选项正确。
[答案] B
考点2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典例精析]
(2018·全国卷Ⅲ)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①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破题关键] ①—注意:
无论静息状态还是兴奋状态,神经细胞内K+浓度均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神经细胞外均高于细胞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与特点。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K+浓度,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
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
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
(2018·江苏卷)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①,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破题关键] ①—看是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
[解析] K+的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c段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阈值的刺激,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D错误。
[答案] C
(1)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2)熟记K+、Na+对电位影响的不同
①静息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细胞外K+浓度较低时,K+外流加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加大,引起静息电位转化为动作电位的阈刺激加大。
②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细胞外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
③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阈值的刺激,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
考什么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2)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传递的特点及突触的结构和类型
以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学什么
(1)借助神经纤维模式图,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和传导特点
(2)识别突触的类型并掌握突触的结构
(3)掌握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的变化及特点
[知能拓展]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常见类型
(2)传递过程
(3)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
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速度
快
慢
信号形式
(或变化)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
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传递
4.与兴奋产生和传导有关的三点提示
(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不同的:
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并且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反射弧方向单向传导的。
5.与突触有关的三个要点
(1)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
(2)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
兴奋或抑制。
(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
[角度训练]
角度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膜内
D.兴奋在神经元上和反射弧中都是双向传导的
[解析] 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依靠K+外流;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离体)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神经元之间(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
[答案] D
2.(2018·商丘模拟)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解析]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间是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的。
[答案] C
角度2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3.(2016·全国卷Ⅰ)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 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大量的ATP生成。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
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Na+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答案] B
4.(2015·江苏卷)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
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细胞膜外侧Na+大量内流,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
[答案] D
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运走。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考点3 分类突破膜电位的测定及膜电位变化
[典例精析]
类型一 膜电位的测定
(2018·武汉调研)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
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解析] 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能够测出电位差;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神经纤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一轮 复习 人教版 通过 神经系统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