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四.docx
- 文档编号:10943246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895.11KB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四.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四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争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摄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这场战争是()
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
2.战国后期修建的一个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至今仍造福人民,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灵渠
3.毛泽东曾称赞“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下面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
②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③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平知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映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5.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三峡大坝
6.小花同学对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在唐朝时出现
B.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C.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D.看来中国只在这两个朝代时“以农为本”
7.如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战国时期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
8.下图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他的主张和学说。
他宣传的内容可能是
A.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辞赋“江分内外,腾翔鱼贯,离堆锁峡,宝瓶枚关”赞誉的是( )
A.灵渠B.长城C.都江堰D.大运河
10.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与材料中“民以殷盛”联系最紧密的改革措施是
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B.改革户籍制度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奖励军功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的标准。
……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今山西东北、河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次改革?
从材料中概括出改革的措施。
(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
本诏令提出的是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3)这两次改革在当时分别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12.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中国古代的哪次变法为以后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和改革开就的历史性决策。
工作中心指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之路。
试问,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排是安徽省凤阳县的哪个村?
(4)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外开放也在不断的深化。
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5)改革开放以来,“减肥”、“自驾游”、“语言时尚化”等社会生活现象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展开决战,赵军主帅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不听部下劝告,陷入秦军重围,赵军全军覆灭。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国的攻势,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因此题干所说的战役是长平之战。
故正确答案为D。
ABC均与题干中涉及的赵国、秦国不符,故选D。
2.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准确记忆历史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3.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商鞅变法规定:
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公元前356年是公元前4世纪,故①错误,排除含①的ABC,故选D。
【点睛】
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平知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由此判断秦国注重法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推行以法治国,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图片1是灵渠,图片2是大运河,图片3是都江堰,图片4是三峡大坝。
其中,都江堰让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唐朝时出现的灌溉工具,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符合题意,AC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中国只在这两个朝代时能“以农为本”表述错误,因为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都是“以农为本”。
D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B
【解析】
【详解】
据题干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解析】
【详解】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提倡仁和礼,主张以德治国,A符合题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B不符合题意;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C不符合题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解析】
【详解】
据“离堆、宝瓶口”等工程及地理标志判断,这赞誉的是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民以殷盛”是指秦国出现了人丁兴旺的局面。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其中,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这一内容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性质,最能体现变法性质,所以与材料中“民以殷盛”联系最紧密的改革措施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项符合题意;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与材料中“民以殷盛”影响不符合,A不符合题意;改革户籍制度是加强地方的管理,属于政治措施,B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综合题
11.
(1)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孝文帝,采用汉姓
(3)商鞅变法:
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了坚实的基础
孝文帝改革:
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商鞅变法;从材料中可知,改革的措施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根据材料二“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本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是采用汉姓。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了坚实的基础。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商鞅变法。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2.
(1)商鞅变法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3)小岗村
(4)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5)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2010年,增设喀什为经济特区。
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
“减肥”、“自驾游”、“语言时尚化”等社会生活现象说明了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配套 课时 学年 最新 统编 年级 历史 上册 战国时期 社会 变化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