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docx
- 文档编号:10940460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53.02KB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docx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毫米是中雨,25~毫米是大雨,5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
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通常和晴好天气联系在一起。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二、溶解
2-1.溶解的特征: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
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
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
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
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
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2-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2-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里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2-4.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2-5.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6.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5克。
2-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2-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禁止用嘴吹灭火!
2-8.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2-9.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三、声音
3-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字母音调,数字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速度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3-3.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3.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琴弦松,声音低;琴弦紧,声音高。
3-3.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4.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在固体中的传播声音最快,气体中最慢。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5.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3-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3-6.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6.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7.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3-7.噪音对人的伤害:
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7.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
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3-8.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四、我们的身体
4-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4-1.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4-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4-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
4-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4-3.人的呼吸器官有:
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4-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氮气不变。
4-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4-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4-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4-4.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4-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4-5.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4-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4-6.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8个门齿、4个犬齿、20个臼齿三种。
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有利于身体健康。
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
4-6.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4-6.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4-7.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需要的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7.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4-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画图填图填表连线题
1、画一画天气符号:
天气现象
天气符号
2、填出描述风向的8个方位:
3、我们的风速等级
0
1
2
4、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等级: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的降水量
5、云量图:
()()()
6、把下面工具和所测量的项目连起来:
气温风速仪
风向雨量器
风速风向标
降水量温度计
7、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物质
面粉
沙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能
能
不能
不能
分布是否均匀
不均匀
不均匀
均匀
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有
有
没有
没有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能
能
不能
不能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没有溶解
没有溶解
溶解
溶解
8、溶解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溶解过程
搅拌
不搅拌
搅拌、加热、切碎等都是加快溶解的方法。
溶解的快慢
快
慢
溶解过程
热水
常温水
溶解的快慢
快
慢
溶解过程
切碎
不切碎
溶解的快慢
快
慢
9、酒精灯、过滤实验、蒸发实验:
10、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实验。
尺子伸出桌面
的长度(厘米)
音高的变化
结论
音高
振动快慢
3
高
快
伸出桌面长度短,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声音低。
6
较高
较快
9
较低
较慢
12
低
慢
11、耳的构造:
内耳
(传递振动信号)
(引起振动)
12、
13、
14、我们的牙齿
15、人体部分器官的联系:
心脏
肺
二氧化碳
氧气
血液循环器官
氧气、水分、养分
帮助
消化器官
进行消化
运动器官
进行运动
运输氧气、水分
帮助
养分
帮助
16、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填人体的组成气泡图。
呼吸消化
系统系统
运动人体神经
系统系统
生殖系统循环系统
17、跳绳时,哪些部位参与跳绳
18、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示描述人体器官的协同关系。
19、天气对我们生活影响的网状图
不能开车
雾
雨
云
凤
雪
实验整理
一、天气
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
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题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二、溶解
实验一:
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准备(实验材料):
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
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
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5克食盐.
实验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材料:
2个烧杯、玻璃棒、水、食盐、小苏打
步骤:
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2克的小份。
②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50毫升的水,温度相同。
③先在两个烧杯内各放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④统计食盐和小苏打各放了多少份。
实验结论:
50毫升的水中,食盐能溶解7份左右;小苏打能溶解2份左右。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
由此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三:
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
不一样。
实验材料:
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
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
实验结论:
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
实验四:
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你做过的一种实验描述一下。
实验材料:
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
实验过程:
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
实验现象:
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
实验结论:
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
实验五:
“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
预测:
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
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
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实验六: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材料准备:
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步骤:
①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或者用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
观察记录:
慢慢地偶尔冒出气泡。
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
观察记录:
冒出很多气泡,并且气泡变大。
③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
观察记录:
气泡慢慢变小、变少,最后消失。
实验结论:
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
水中的气体是靠加压的方式溶解的,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
实验七:
加快物质溶解的研究
A.搅拌:
材料准备:
2个烧杯、1根玻璃棒、食盐
步骤:
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
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
③一个烧杯静置不动,另一个烧杯内搅拌。
实验结论:
搅拌的那个烧杯内的食盐溶解的快,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B.温度:
材料准备:
2个烧杯、食盐
步骤:
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数量的水,一个冷水,一个热水。
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
静置片刻。
实验结论:
热水的烧杯内食盐溶解的快,温度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温度高溶解快,温度低溶解慢。
C.打碎:
材料准备:
2个烧杯、粗盐
步骤:
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
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粗盐,其中一份打碎。
静置片刻。
实验结论:
打碎的那个烧杯内的实验溶解的快,物体越细越容易溶解。
实验八:
验证物质是否溶解
方法:
A.有没有沉淀B.有没有均匀分布C.过滤材料准备:
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
注意事项:
①过滤物质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要用玻璃棒引流。
②滤纸不能高出漏斗,液体不能高出滤纸。
③漏斗要紧靠下边的烧杯。
实验结论:
能把物质过滤出来留在滤纸上,说明该物质不能溶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