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红对勾学案及课时作业422.docx
- 文档编号:1093436
- 上传时间:2022-10-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11.40KB
高中化学必修1红对勾学案及课时作业422.docx
《高中化学必修1红对勾学案及课时作业4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1红对勾学案及课时作业42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1红对勾学案及课时作业42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用食盐水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
B.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Ca(ClO)2见光分解
C.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显蓝色
D.氯水应避光保存是因为HClO见光分解
【试题解析】:
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食盐水不反应,即不能用食盐水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可利用醋酸清洗,A项错误;Ca(ClO)2见光不易分解,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Ca(ClO)2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分解,B项错误;加碘食盐中所含的碘并非碘单质,不能使淀粉溶液显蓝色,C项错误;氯水应避光保存是因为氯水中HClO见光分解,D项正确。
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烧瓶内充满氯气,底部有一层细沙(不参与反应),玻璃导管下口b处塞有一小块钠。
从a口伸入一根细铁丝把钠块捅下去,再用滴管从a口滴下几滴水,恰好落在钠块上,立即剧烈反应,下列对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所充氯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玻璃导管只起到定位加入钠和水的作用
C.反应中,烧瓶内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烧瓶中Cl2可能参与四个氧化还原反应
【试题解析】:
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正确;玻璃导管与空气连通,起到平衡压强作用,B不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钠、水、氢气、氢氧化钠均与氯气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氯化钠固体形成小液滴、小颗粒烟雾,C、D正确。
3.在甲、乙、丙、丁4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Cl2、H2、HCl、HBr中的一种气体,纯净的丁瓶中的气体点燃能够在甲中安静燃烧,甲、乙两瓶混合后,瓶壁上可见暗红色小液滴,则乙瓶中的气体是( A )
A.HBrB.HClC.H2D.Cl2
【试题解析】:
由四种气体的性质可知,纯净的丁瓶中的气体点燃能够在甲中安静燃烧,则甲、丁瓶中所装的气体可能为Cl2、H2,又甲、乙两瓶混合后,瓶壁上可见暗红色小液滴,即发生的反应为Cl2+2HBr===Br2+2HCl,则可推出甲瓶中的气体为Cl2,即丁瓶中的气体为H2,乙瓶中的气体为HBr。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试题解析】:
选项A,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封,可减少溴的挥发,A正确;选项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Cl2,也可能是O3、溴蒸气、NO2等,B错误;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C错误;选项D,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所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也可能含有SO,D错误。
5.下列几种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
A.漂白粉可以在敞口容器中长期存放
B.氯水保存在棕色瓶里并放在冷暗处
C.液氯保存在绿色的干燥钢瓶中
D.溴水盛放在有玻璃塞的细口瓶中
【试题解析】:
漂白粉若在敞口容器中长期存放,会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A项错误;氯水中含有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瓶里并放在冷暗处,B项正确;常温下液氯与钢铁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以保存在绿色的干燥钢瓶中,C项正确;溴水中的溴单质容易与橡胶等有机物反应,因此溴水应盛放在有玻璃塞的细口瓶中,D项正确。
6.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
C.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O2+2H2O===2I2+4OH-
D.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试题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其对应的氢化物溶液的酸性强弱无关,可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A错误。
7.已知Br2跟NaOH溶液的反应类似于Cl2跟NaOH溶液的反应。
用溴水作试剂不能将下列各组中的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C )
A.水、汽油、CCl4B.AgNO3、NaOH、KI
C.NaCl、NaBr、NaID.汽油、酒精、NaOH
【试题解析】:
本题涉及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汽油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汽油与水互不相溶,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呈橙色,下层几乎无色;而CCl4加入溴水后,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为橙红色;酒精、水均与溴水互溶,得到的溶液显橙黄色,NaOH与Br2反应使溶液为无色。
在A、D两个选项中,能用溴水区别,B组有三个反应,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即浅黄色沉淀、溴水褪色、溶液显褐色,故B组能区别。
C组前两种无反应,现象相同,故不能区别。
8.将0.05molCl2通入1000mL0.1mol·L-1的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已知2Fe2++Br2===2Fe3++2Br-)( B )
A.2Br-+Cl2===Br2+2Cl-
B.2Fe2++Cl2===2Fe3++2Cl-
C.2Fe2++2Br-+2Cl2===Br2+2Fe3++4Cl-
D.2Fe2++4Br-+3Cl2===2Br2+2Fe3++6Cl-
【试题解析】:
本题的疑难之处是Fe2+、Br-的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由题给信息可知还原性:
Fe2+>Br-,则Cl2通入FeBr2溶液时先氧化Fe2+后氧化Br-,故B项正确。
9.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的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它也能与水发生以下反应:
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B.IBr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IBr与AgNO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沉淀
D.IBr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Br和NaIO
【试题解析】:
此题是一道信息题,题中给出了三点信息:
(1)溴化碘(IBr)暗示Br呈-1价,I呈+1价;
(2)IBr性质与卤素相似;(3)IBr与水反应生成HIO和HBr。
由
(2)可知,IBr是一种强氧化剂。
分析IBr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碘为+1价,溴为-1价。
再结合(3),可知IBr与水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是复分解反应。
因此,A、C、D正确,B不正确。
10.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的是( D )
①Cl2——作消毒剂 ②AgBr——制胶卷、感光纸 ③AgI——用于人工降雨 ④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⑤淀粉——检验I2的存在 ⑥NaClO——漂白纺织物
A.仅②③④⑤⑥B.仅①②③④⑤
C.仅②③④⑤D.全部
【试题解析】: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氯气可作消毒剂;AgBr具有感光性,所以可以制胶卷、感光纸;AgI可用于人工降雨;人体缺碘易引发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加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所以淀粉可检验碘单质的存在;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所以可以用来漂白纺织物。
11.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一定有Fe2+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的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试题解析】:
由于还原性:
I->Fe2+>Br-,所以氯气首先氧化的是I-,然后是Fe2+和Br-。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有铁离子生成,所以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④中现象说明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含有Cl-,不含I-和Br-,故④正确。
12.将13.4gKBr和KCl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11.18g固体,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
A.3∶2∶1B.1∶2∶3C.1∶3∶2D.1∶1∶1
【试题解析】:
方法一 设原混合物中KBr、K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KBr)、n(KCl)。
n(KBr)×119g·mol-1+n(KCl)×74.5g·mol-1=13.4g①
2KBr+Cl2===2KCl+Br2
生成的n(KCl)=n(KBr)
[n(KBr)+n(KCl)]×74.5g·mol-1=11.18g②
联立①②解得:
n(KBr)=0.05mol,n(KCl)=0.1mol。
故n(K+)∶n(Cl-)∶n(Br-)=3∶2∶1,选A。
方法二 (守恒解法)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即n(K+)=n(Cl-)+n(Br-),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4分)向100mLFeI2溶液中缓慢通入Cl2,会依次生成Cl-、I2、Fe3+、IO,其中Fe3+、I2的物质的量随n(Cl2)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I-、Fe2+、I2三种粒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I2。
(2)当n(Cl2)=0.12mol时,溶液中的离子主要为Fe2+、Fe3+、Cl-,从开始通入Cl2到n(Cl2)=0.15mol时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I2+3Cl2===2I2+2FeCl3。
(3)当溶液中n(Cl-)∶n(IO)=8∶1时,通入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_L。
【试题解析】:
(1)向100mLFeI2溶液中缓慢通入Cl2,所得氧化产物依次是I2、Fe3+、IO,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越强的微粒越容易失电子,由此可知I-、Fe2+、I2三种粒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I2。
(2)根据图象,结合反应Cl2+FeI2===FeCl2+I2可知,当通入0.1molCl2时碘离子完全被氧化生成碘单质,则碘化亚铁的物质的量是0.1mol,当继续通入Cl2时,氯气和部分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2Fe2++Cl2===2Fe3++2Cl-,当通入的Cl2为0.12mol时,与Fe2+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02mol,有0.04mol亚铁离子被氧化,还剩0.06mol亚铁离子,所以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Fe2+、Fe3+、Cl-。
当n(Cl2)=0.15mol时,Fe2+和I-被Cl2完全氧化,所以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I2+3Cl2===2I2+2FeCl3。
(3)当有碘酸根离子生成时,亚铁离子已完全转化为铁离子。
设溶液中碘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xmol,则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8x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x×6+(0.2-x)×1+0.1×1=8x×1,解得x=0.1,所以溶液中碘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8mol,根据Cl2~2Cl-可知,通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4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mol×22.4L·mol-1=8.96L。
14.(10分)已知反应NaClO+NaCl+H2SO4Na2SO4+Cl2↑+H2O,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以下可用于制取氯气的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必修 勾学案 课时 作业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