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10931398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10KB
世纪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
《世纪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现代史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现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美西战争
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强烈需求海外市场。
当时世界领土已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美国垄断资本遂把侵略矛头指向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同年5月和7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
12月,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和约,西班牙将所属殖民地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割让给美国。
美国于1901年强迫古巴接受实际上将古沦为其保护国的《普拉特修正案》,作为附录载入宪法。
美西战争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行的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将帝国扩大到亚洲。
※日俄战争
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主要战场在中国东北。
1904年2月8日,日舰突袭旅顺口俄国舰只,战争爆发。
日本战胜了俄国,在美国调停下,日俄于9月5日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主要内容为:
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南满铁路、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
此后,日本取代俄国获得了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
试述日俄战争的影响
日俄战争不仅对日、俄两国,而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而1905年革命又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日本战胜了欧洲陆军强国俄国,从此跻身于世界列强,更加增强了称霸东洋的野心。
亚洲的新兴小国日本,打败了欧洲的庞然大物俄国,黄种人打败了白种人,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鼓舞亚洲民族主义的作用。
总之,俄国1905年革命和日本战胜俄国,给了整个亚洲以闪电一般的影响。
第二章
※三国同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
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
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
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
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时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
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
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
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
至此协约国最终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意、美等二十五国先后加入。
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出。
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遭失败。
因协约国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
波斯尼亚危机
这是奥匈帝国于1908年10月宣布兼并波斯尼亚和黑赛格威那,从而引发的一场半年之久的波斯尼亚危机。
1908年10月7日,奥匈帝国单方面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起俄奥两国外交关系破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统一南斯拉夫人的愿望,但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军队,俄国忍气吞声承认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这场危机使得塞、俄同德、奥的关系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2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联合发动的反土耳其战争。
1912年,保、塞、希、内四国结成同盟,发动了反对土耳其的战争。
土耳其战败,并丧失了几乎所有的巴尔干领土。
同年12月在伦敦召开国际会议。
在大会上,协约国支持巴尔干同盟,而同盟国则支持土耳其。
1913年5月,士耳其与巴尔干同盟签订和约,同盟四国取得大片领土,土耳其几乎丧失了全部欧洲的领土。
由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巴尔干半岛各民族最终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3年巴尔干各国因领土争端而爆发的战争。
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分配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战果时发生了分歧。
希腊支持塞尔维亚,并结成反保同盟,后来罗马尼亚也参加了这个同盟。
1913年6月,在奥匈帝国的支持下,保加利亚向希,塞两国发起进攻,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土耳其也趁机参加了反保战争。
8月,保加利亚战败,被迫签订和约,同意马其顿由希、塞两周瓜分,南多布罗加划给罗马尼亚。
9月,签订保土和约,将亚德里亚堡割让给土耳其。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导致反土联盟消亡,巴尔干诸国分裂为两大集团,集团背后各有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影子,反映了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身亡,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但是,一战的爆发还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根源和长远的历史根源。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9世纪70年代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和德国的实力超过英国和法国,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世界。
这样就与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利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英德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2)帝国主义国家在激烈的利益竞争中,抛弃了“相互协调”的外交战略,转向采取结盟的策略,通过壮大己方的力量来压制竞争对手。
于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在欧洲逐渐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3)欧洲大国间的结盟对抗直接导致了日益白热化的军备竞赛。
德国在奉行“世界政策”疯狂扩充海军力量,以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
英国为维持庞大的殖民帝国,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其海上霸主地位,也竭力扩张军力。
两大军事集团巳成剑拔弩张之势。
(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问题成为各种实力斗争的焦点,这其中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最为尖锐。
,英、法、德等国相继介入巴尔干问题,使这一地区成为了引发大规模战争的火药桶。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俄、德、奥帝国相继灭亡,欧洲三个反动堡垒被摧毁;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美国从战争中获得极大利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也在战争中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
(3)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一系列革命。
在交战各国中,反动、腐朽的沙皇俄国被推翻,在布尔什维克和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国家。
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又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匈牙利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国无产阶级支持苏俄的政治罢工。
(4)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5)导致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
19世纪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来,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世界不再受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
第三章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义是二月革命的开始。
二月革命在彼得格勒取得胜利并迅速扩及全国,沙皇被迫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革命成功后俄国国内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掌握着各级国家机构;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直接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的政权机构。
二月革命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得到指导时,1917年4月列宁回到了彼得格勒,发表著名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四月提纲》。
在提纲里,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目前俄国正处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过渡。
必须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里,并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四月提纲是一个争取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计划。
《和平法令》
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重要对外政策法令。
由列宁起草。
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
向各交战国人民和政府提议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终止帝国主义战争。
和平法令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布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反对并退出正在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号召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区别.
《土地法令》
苏维埃俄国解决土地问题的法令。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于1917年11月9日通过。
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满足了农民的平分土地要求,宣布土地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分给劳动者使用。
土地法令的实施使俄国农民无偿地得到1.5亿公顷土地。
农民因赎地而欠下的30亿卢布债款也被取消。
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使苏维埃得到劳动农民的广泛支持。
※简述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前提。
客观因素:
1)物质基础:
生产高度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物质基础,垄断资本主义加速了社会
主义革命的爆发。
2)俄国的基本国情:
①俄国相对落后:
a.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导
致工业发展相对落后;b.沙皇专制制度是俄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②内部存在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③俄国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
3)一战的推动作用
主观因素:
俄国无产阶级独特的有点:
①集中程度高;②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革命传统
1)无产阶级拥有强大的同盟军——农民阶级
2)无产阶级拥有自己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
第一,俄国的的经济虽然比较落后,无产阶级不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它相对比较集中,而且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发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
第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沙皇政府的黑暗腐朽和野蛮压榨暴露得淋漓尽致。
第三,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大帝国主义集团无暇于俄国革命。
第四,布尔什维克党及其伟大领袖列宁的坚定、正确的领导。
影响:
1.在俄国历史上是一场最深刻的革命,完成了俄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使俄国摆脱了封建农奴制残余的束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历史条件。
2.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的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3.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注意的新局面。
4.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雅虎走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第四章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历时三个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于1919年1月召開巴黎和会。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操纵了和会。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時还分別同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次大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及赔款等措施重塑現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维埃俄国等战败国及共产国家,但与此同時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對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
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個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宮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
《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责任。
第二,重划德国疆界。
第三,瓜分德国殖民地。
第四,限制德国军备。
第五,赔款与经济条款。
《凡尔赛条约》重新划分了世界格局。
英日同盟
英日两国为联合对付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同盟。
第一次同盟条约于1902年签订,规定缔约国的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应保持中立;在第三国得到其他国家支持时,另一方则应提供军事援助。
条约还保障了英国、日本在中国以及日本在朝鲜的利益。
第二次同盟条约于1905年签订,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并规定在遭到任何第二国进攻时,另一方即应提供军事援助。
1911年又签订了第三次盟约。
华盛顿会议期间,在美国的压力下,英日同盟宣告终止,为《四国条约》所代替。
委任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形式。
根据《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战前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属地以及奥斯曼帝国在近东的部分领土,由国联委任特定国家统治。
受委任统治国有英、法、比、日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一些委任统治地获得独立,未获独立的委任统治地则被转为联合国托管地。
※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精简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战胜国各自有着不同的掠夺要求和争霸计划。
美国企图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在战争中膨胀的军事实力称霸世界;英国企图维护世界霸权并主宰欧洲;法国企图建立欧洲霸权;意大利企图建立在亚得里亚海和东地中海的支配地位;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地区。
全面版:
对于战后世界安排,战胜国有一些共识,如要求战败国承担责任,对协约国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共同应对苏俄,有限承认民族自决原则,重建一批民族国家,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和超国家的常设国际组织等。
但是由于各国在大战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实力形成新对比的形势下,英、法、美、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既互相利用,又互相争夺。
大战结束后,法国成了欧洲军事上最强的国家,提出了一个内容广泛的重分世界的庞大计划,其目的是要削弱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英国的计划是要求取得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属地,摧毁德国舰队,保持自己的海上霸权。
反对法国削弱德国的计划,力求在中欧保留强大的德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美国在战后成了欧洲的债权国,美国的计划包含在1918年1月威尔逊总统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十四项和平条款”中。
其中心条款是建立国际联盟,通过它来加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
美国不直接要求瓜分殖民地,提议建立国际联盟委任制度,即以国联的名义把殖民地委托给战胜国统治。
美国政府还要求海上航行自由、“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以便取得最有利的经济扩张条件。
在德国问题上,美国不想过分削弱德国实力,力图使德国变成反对法国、削弱英国的工具。
意大利希望将与协约国签订秘密军事条约时所许诺给它的领土并入自己的版图。
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北部的殖民地,希望能使之合法化,主要目的是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地区。
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实质、内部矛盾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1919年1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其间,协约国同德国于1919年6月28日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此外,协约国还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上述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未能解决远东及太平洋问题,美国为打击日本独霸中国的政策,削弱英国的海上霸权并拆散英日同盟,美、英、法、日签订了《四国条约》,以取代英日同盟。
美、英、法、意、日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美国获得与英国相同的海军实力,而《九国公约》确定了美国提出的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政策的原则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最后完成了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从而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多极结构,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性质:
它是战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体系内部矛盾:
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美英矛盾(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英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矛盾(争夺亚太霸权的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法德矛盾(宰割战败国)
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瓜分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
积极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的矛盾,为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和平和繁荣局面创造了条件。
消极影响:
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基础上,隐含了许多矛盾,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自30年代起,该体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第五章
※柯立芝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简述美国柯立芝繁荣的前提、进程和主要表现
前提1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经济条件为期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220年代技术革命刺激了生产率的提高,实行生产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战后又利用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加强对其他国家的掠夺;4生产社会化的形式和内容的扩大以及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进程略
表现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力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美国经济大规模向海外扩张;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增长,妇女地位变化,外来移民涌入等
※协调外交
一战后,日本原敬内阁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推行的新型的与英美“妥协”的外交路线。
经过其后几届内阁的继承发扬,成为20年代日本外交的主流,经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推行。
他的外交原则是:
维持和增进正当权益,尊重外交前后相承主义,以保持同外国的信任关系,改善对美苏的关系,不干涉中国内政,用经济外交代替武力争夺。
币原所谓“正当的权益”是指以往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都是正当的。
币原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这种权益,而同各国保持协调和不干涉中国内政是为了有效的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
第七章
※简述甘地主义的内容并加以评价
甘地在印度被誉为“圣雄甘地”。
1893—1914年他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以非暴力抵抗方式进行反对南非当局种族歧视制度的斗争,并形成了他的理论“甘地非暴力主义”,即甘地主义。
甘地主义属于“宗教道德型”的民族主义,有的学者把甘地主义概括为四个基本内容:
(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
(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成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小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甘地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他把印度教传统与非暴力抵抗手段相结合,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从而使印度的民族运动真正奠基于群众运动之上,改变了原先那种脱离群众的上层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活动。
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具有鲜明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以及一定的社会平等思想,这在民族民主运动时期,无疑具有革命性与进步性。
但由于这种思想把非暴力看成唯一的、“宗教式的善”的真谛,因而它又具有限制群众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健康发展的局限性。
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源内容影响
根源:
①英国长期的殖民压榨、剥削,使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种种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印度民族和宗主国英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②一战中英国又对印度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导致英印矛盾激化;同时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和壮大,印度民族自觉意识的不断增强,逐步要求民族自治。
③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成为导火线。
不合作运动的措施包括:
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和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影响非暴力与不合作主要原则是非暴力,反对以暴制暴,主张依靠精神的力量和爱来感化,开展不合作运动。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作出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凯末尔革命
原因一战对土耳其政治经济的影响;十月革命的影响;土耳其民族矛盾尖锐化,决定性因素是《色佛尔条约》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影响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
1908至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凯末尔革命后,把君主立宪制变为共和政体,废黜了封建社会的总头目素丹及他代表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
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这一趋势的先声。
建立民族国家后,进行现代化改革成为落后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以后独立民族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土耳其改革
土耳其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为了将土耳其社会从封建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凯末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深刻的世俗化改革运动,凯末尔政府立即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
主要内容包括:
政治改革。
先后废除苏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颁布新宪法,宣布土耳其为共和国。
经济改革。
以国家主义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采取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提出了复兴国家经济,重建金融机构和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思想,由国家统一管理国民经济计划、经济建设和建立民族国家资本主义。
法制改革。
颁布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律为蓝本的各种法规;实行法律与宗教分离原则,确立国民议会的立法权,使得人民在法律领域内摆脱了宗教法的束缚,获得了世俗化的生活环境。
社会生活和习俗改革。
凯末尔进行了破除封建、宗教旧习俗,实行现代新风尚的改革法制改革。
提高妇女地位。
文化和教育改革。
凯末尔实行教育与宗教分离,发展民族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方针。
进行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和推广民族文化。
影响凯末尔推动和引导的改革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封建思想,尤其是宗教神权思想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控制,在土耳其树立起现代生活观念。
从而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为土耳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一次以世俗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改革,使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纪 现代史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