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孔乙己》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10930187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09KB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孔乙己》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孔乙己》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孔乙己》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第五课《孔乙己》同步训练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踱进(duó) 皱眉(zòu) 飒飒(sà) 消耗殆尽(dài)
B.皱纹(zhòu) 绯红(fěi) 怜悯(mǐn)汗流浃背(jiā)
C.茴香豆(huí) 干瘪(bǐ) 凛冽(lín)喋喋不休(dié)
D.倘肯(tǎng) 逃遁(dùn) 炮制(páo)怡然自乐(yí)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项中“皱眉”中“皱”读zhòu;B“绯红”中“绯”读fēi;C“干瘪”中“瘪”读biē。
点评:
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侧隐骸骨不计其数委屈求全
B.诲暗怅然络绎不决意气风发
C.慰籍阔绰贻然自得苦心孤诣
D.浩瀚无垠吹毛求疵郑重其事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项中的“侧隐”的“侧”应为“恻”,“委屈求全”的“屈”就为“曲”,这个词要与“委屈”一词区别对待;B项中的“诲暗”的“诲”应为“晦”,“络绎不决”的“决”应为“绝”;C项中的“慰籍”的“籍”应为“藉”,“贻然自得”的“贻”应为“怡”;D项四个词语没有错误,所以选D项。
点评:
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形辨析。
对汉字的书写,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写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附和_______砚_______台 羼水_______涨红_______ 绽出_______哄笑_______
间或_______着了慌_______打折_______腿 不屑_______置辩
答案:
hè|yàn|chàn|zhàng|zhàn|hong|jiàn|zháo|shé|xiè
解析:
分析:
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附和”的“和”和“涨红”的“涨”的读音,“打折”的“折”是个多音字也要注意。
点评:
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及声调的位置,还要轻声的字也要多加注意。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阔chuò_______shì_______擦wǎn_______惜hūn_______菜
门kǎn_______咸hēng_______酒店tuí_______唐
答案:
绰|拭|惋|荤|槛|亨|颓
解析:
分析:
这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字。
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荤”和“亨”。
点评:
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5.文学常识填空。
《孔乙己》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选自散文集 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的有 。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 的战斗檄文。
答案:
鲁迅│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社戏》│《故乡》│《狂人日记》│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鲁迅的基本情况的掌握。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三者的顺序不能变化,同时还要注意鲁迅的作品集及其中的代表作品名称。
点评:
文学常识主要考查平常的积累与掌握,第一次接触时尽最大可能掌握准确,记熟记牢,这些知识不仅是备考的内容,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基础性内容。
6.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A.唠叨 侍候 哄笑 污人青白_______
B.羼水碟子责备不屑置辨_______
答案:
清|辩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
要结合词义字义来理解,如“不屑置辩”意思是认为不值得争辩,因此用“辩”。
点评: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7.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不屑置辩:
_______
(2)颓唐:
_______
(3)营生:
_______ (4)附和:
_______
答案:
(1)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屑,认为值得。
|
(2)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3)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4)(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
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
8.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搅扰、夹杂不清。
_______
大概。
_______
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含讽刺意味。
_______
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
_______
答案:
缠夹不清|大抵|之乎者也|君子固穷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
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
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9.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B.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脱欠。
C.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D.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
B项中“脱欠”应为“拖”,故选B项。
点评: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10.选出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B.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C.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D.众人也都讪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的掌握能力。
D项中“讪笑”是厚颜强笑,勉强装笑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故选D项。
点评:
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1.选词填空。
a鲁镇的酒店的 (A.布局 B.格局 C.摆设),是和别处不同的。
b只有穿长衫的,才 (A.踱 B.走 C.迈)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c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 (A.摸 B.排 C.掏)出九文大钱。
c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A.分辩 B.辩解 C.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答案:
B|A|B|C
解析:
分析:
考查学生准确用词,根据人物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答案。
后三句话都是对孔乙己的描写,在选词时要结合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判断。
点评:
阅读全段,了解语境,根据空处前后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
根据人物的性格和事迹,就要考虑与其后内容搭配问题,填空后要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从词义、情感色彩、适用范围来判断词语是否表达准确。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中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本文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做此类题时,要细心读题目,把每一个选项都读仔细,从而分析其中的错误。
A项中《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的一篇白话小说,不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点评:
单选题题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得并不频繁,碰到此类题时重点是要用心、细心,善于从字里行间寻找细枝末节的错误。
1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②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
③环境包括我们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
④我对于它们于是有了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⑤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无关痛痒。
⑥这就实用的态度。
A.①②④③⑥⑤B.①④③⑤⑥②C.②③④⑤①⑥D.②①③⑤④⑥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做此类题时,首先要浏览所有句子,弄清整段话的重点内容;其次分析句子间的关系,确定先后顺序。
点评:
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14.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A.修改:
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B.修改:
使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C.修改:
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D.修改:
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画线句的病句类型属于成分残缺,画线句的主语是“热量”,是一个独立句,和前面的句子无法衔接。
因为此句中已有主语“玻璃罩”,所以需要加衔接性的动词,答案D项符合。
点评:
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联欢会上,少儿合唱团首当其冲,为大家演唱了几首欢快动听的歌曲。
B.有的人对昆曲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C.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一个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D.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石林的特有风情造就了生活在这里的哈尼人山一般沉稳坚毅的性格。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项中“首当其冲”的意思为“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结合句意可知此词语用在这里不合适。
点评:
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熟悉所考查成语的意思与用法,同时要结合句意判断所用成语是否恰当。
成语是汉语言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好好掌握,阅读文章多记忆成语,尤其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成语,要辨识成语的意义、写法、适用对象、情感色彩,注重积累,写作时多多使用成语。
16.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孔乙己到店,可以笑几声,至今还记得。
A.就如果就那么B.便只要就因此C.也只有才所以D.就只要才因此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做此类题时首先通读整段文字,了解大体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意思,明确上下句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关联词语。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多组关联词语并用,多读几遍文字,真正弄清文段意思,找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才是做对题目的关键。
17.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a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_______
b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 _______
c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
……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 _______
答案: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
分析:
(1)句中对脸色、皱纹、胡子的描写均为面部,所以判断为肖像描写,这里要区分肖像描写与外貌描写;
(2)句由引号即可确定为语言描写;(3)句中极高兴是神态描写,敲为动作描写,引号中的为语言描写。
点评:
本题不算太难,只要把握准确判断各类描写方法的技巧即可很容易做对。
18.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B.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C.多乎哉?
不多也。
D.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BD三句话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C句有问有答,明显是设问,所以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区分反问和设问两种修辞手法的能力。
能够正确判断并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及特征。
反问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
设问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先故意提出问题,然后回答。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19.填空。
《孔乙己》中故事发生的年代是,地点在,是第人称的写法,小说中的“我”是。
答案:
清朝末年│鲁镇咸亨酒店│一│小说中的线索人物
解析:
分析:
关于故事的年代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提示来确定,地点在文章中很容易找出,人称明显是第一人称,重要的是明确“我”在小说中并非作者,而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细读能力及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小说中“我”的准确定位:
一定不是作者,而是小说中的人物。
20.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几项是()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概括人物性格主要是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结合文章对孔乙己的描写,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中的看不起人和非偷则窃明显不是他的主要性格,B项中满腹经纶也不是他的性格,而D项中的好为人师在文章中也表现得不明显,所以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做对此题的前提是熟悉文章中对人物的各处描写,并能准确分析出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21.仿写句子,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2分)
每一汪池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树叶里,都有森林的风姿。
所以诗人才说:
“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
答案:
示例:
每一寸泥土里,都有大地的气息,每一个影子里,都有阳光的气息,每一朵鲜花里,都有原野的气息,每一阵清风里,都有自由的气息。
解析:
分析:
由前后两个例句可以分析出仿句的格式为“每一……里,都有……”,由例句中的“池塘”和“树叶”可知仿句中也应为自然景物。
点评:
此类题目关键是分析出仿句的结构与句子本身的特点。
22.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5分)
示例: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
答案:
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解析:
分析:
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人物,身份,行为,自己得到的感悟等。
人物为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的一个,可选性很大。
点评: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不管题目如何考查,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3.选出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
B.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C.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文,B项“看看将近初冬”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点评:
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2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案:
孔乙己被打折腿后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
(4)孔乙己到了如此地步,掌柜仍然对他提那十九个钱,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掌柜只看重钱,说明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
解析:
分析:
回答此阅读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要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点评:
此题考查范围比较广,既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分析,也有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还有文章主旨的分析。
25.阅读理解
道 行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
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
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
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
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
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
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
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
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
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
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
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闯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
皮挑儿嘿嘿一笑:
“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
“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
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⑪小镇人叹息:
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⑫四村八乡人惋惜:
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⑬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
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
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⑭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
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⑮有人问皮挑儿:
“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
⑯皮挑儿说:
“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
⑰“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
⑱皮挑儿说:
“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
⑲人们无不称道:
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
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
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
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⑳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1)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
答案:
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高,道行更高。
(2)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
答案:
他给于先生挑担,身份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称之为“皮挑儿”;后来大家发现他德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称“皮先生”。
(3)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
答案:
一系列动词妙用与排比手法的运用,使于先生皮影中的动物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解析:
分析:
第一题要明确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明确不是于先生,写于先生是为后文写皮挑儿作铺垫,不难得出答案。
第二题根据上下文意理解,结合文章中对主人公的描写,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答案。
第三题只要细读画线句,找准赏析角度,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点评:
此题考查范围比较广,既有表现手法的考查,又有故事情节的梳理,还有修辞手法的分析。
要根据文章内容回答,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及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乙己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孔乙己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第五 同步 训练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