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趣味知识.docx
- 文档编号:10928921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02KB
化学趣味知识.docx
《化学趣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趣味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趣味知识
化学谜语
1.抵押石头。
(打一化学元素)——碘
2.金属之冠。
(打一化学元素)——钾
3.气盖峰峦。
(打一化学元素)——氙
4.水上作业。
(打一化学元素)——汞
5.端着金碗的乞讨者。
(打一化学元素)——钙
6.大洋干涸气上升。
(打一化学元素)——氧
7.六月六。
(求凰格。
打—微观粒子)——氮
8.贾政讯宝玉。
(打一微观粒子)——质子
9.囝。
(打一微观粒子名称)——中子
10.下毕围棋。
(打一化学名词)——分子
11.蒸蒸日上的新中国。
(打一化学名词)——升华
12.上岸。
(打一化学名词)——脱水
13.丰衣足食。
(打一化学名词)——饱和
14.物归原主。
(打一化学术语)——还原
15.手工作坊。
(打一化学术语)——无机
16.各奔前程。
(打一化学反应名称)——分解反应
17.势均力敌。
(打一理化名词)——平衡
18.怒发冲冠。
(打一化学名词)——气态
19.完壁归赵。
(打一化学名词)——还原
20.父母出门。
(打一化学名词)——离子
21.计算机解题。
(打一化学名词)——电解
22.冰河消尽始行舟。
(粉底格。
打一化学名词)——溶解度
23.三个日本人。
(打一化学名词)——晶体
24.空气流动。
(秋千格。
打一化学名词)——风化
25.死去活来。
(打一化学名词)——再生
26.取而代之。
(打一化学反应名称)——置换
27.能屈能伸。
(打一化学名词)——可塑性
28.小处着眼。
(打一哲学名词)——微观
29.好逸恶劳。
(打一化学名词)——惰性
30.引火烧身。
(打一化学名词)——自燃
31.现款存妥。
(打一物质名称)——铵(盐)
32.100%的氢氧化钠。
(打一化学物质俗名)——纯碱
33.望梅止渴。
(打一物质)——硫酸
34.三个零。
(打一物质)——O3
35.敢怒不敢言。
(打一物质)——空气
36.嫩皮软质白蜡袍,一生常在水中泡,有朝一日上岸来,不用火点烟自冒。
(打一化学物质)——白磷
37.干锤百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何所惧,要留清白在人间。
(打一种化学物质)——石灰
38.雪骨冰肌俏姑娘,衣着入时好打扮;在家之时一身素,下水又换蓝泳装。
(打一化学物质)——硫酸铜
39.国君的饮料。
(打一化学物质)——王水
40.无水是生,有水就热。
(打一化学物质)——石灰
41空中妈妈。
(打一矿物)——云母
42一路洒落十升粮。
(打一化学仪器)——漏斗
43.先服一帖药,看看有无效。
(打一化学实验用品)——试剂
44.考卷。
(打一化学实验用品)——试纸
45.斟字写成甚。
(打一化学实验仪器)——漏斗
46杞人忧天。
(打一化学实验操作)——过滤
47.睡到三更就起床。
(徐妃格。
打一实验操作)——搅拌
48.笔直小红河,风吹不起波,冷热起变化,液面自涨落。
(打一实验仪器)——温度计化学家
49.不在外面住。
(打一科学家名)——居里
日常生活中的趣味化学常识
让骨头汤的营养更易吸收:
周末休息的时候,是否想过为家人煮一锅香喷喷的温暖心灵的骨头汤呢?
上乘的骨头汤不仅味美,而且极具营养成分。
既可以帮助孩子长高,也可以帮助老人强健骨质。
让骨头汤的营养更容易吸收,就需要一点小小的尝试:
介绍一个小窍门跟您!
如果能够在汤里加少许的醋,还会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在汤内,这样煲的汤不仅味道更鲜美,而且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巧剥西红柿皮:
西红柿炒鸡蛋,那种酸酸滑滑的感觉实在令人胃口打开,可是惟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西红柿的皮经过烹炒之后,就像塑料皮一样,卷在盘子里,既不美观有不好吃!
那么如何以最简便的方法将西红柿的皮去掉呢?
其实非常简单——用开水在西红柿上一浇。
不管怎么说,这样做之后西红柿的皮会很容易被剥落。
利用胡萝卜巧去血渍:
沾染上血渍的衣服如果扔掉实在可惜,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沾染上血渍的衣服重见天日呢?
有一个办法简单的不得了:
食盐与砸碎的胡萝卜混合搅拌,涂在衣物沾染的血迹上,再用清水洗净,血迹即掉。
相信这个办法公布以后,那些沾染上血渍的衣服一定会大大的庆贺一番,主题就是:
人类太聪明了——总会在制造问题之后立刻解决问题。
巧妇煮饭熬粥妙法:
蒸米饭、熬米粥是每个主妇都能胜任的厨艺,但如果能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能源将它们做得更好,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
(1)蒸米饭:
将淘洗好的米放入水中浸泡,这样米质会相应变软,当然浸泡时间越长,米质就会越松软。
因此,也大大缩短了米饭的蒸煮时间。
用这样的方法蒸出来的米饭不易糊锅,也不会夹生,口感松软而且味道香馨。
(2)熬米粥:
在煮粥的前一晚,将淘洗好的适量的米倒入灌满开水的暖水瓶,盖紧瓶盖。
然后就可以等到第二天早餐,直接打开暖水瓶,享用香喷喷的米粥啦!
(注:
要根据水量酌情放入适量的米)
以上两种方法不仅节能,还将主妇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奠定了的基础。
牛奶的“吸星大法”:
居家过日子,时间长了,家具里难免会有生活的气息与味道,自家人倒也无妨,可是遇到熟人上门拜访,这种异味却会令大家都很尴尬。
怎样迅速祛除家具中的异味呢?
在家具中放一杯煮开的牛奶,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在家里等待牛奶发挥它的“吸星大法”魔力功效,那就可以把门关紧,出外逛街或遛一弯儿。
等奶凉后再回家把家具门打开,取出牛奶,家具中的异味就会消除。
如何洗掉蔬菜上的农药:
蔬菜上残留大量的农药,如果不清洗干净的话,长期食用,对人们的身体损害是非常大的。
道理其实大家都知道,可是有谁能够在洗菜的时候戴上显微镜呢?
洗不干净菜,心里总是别扭的!
要不就放一些洗涤灵,可是洗不干净洗涤灵又该怎么办呢?
总不能放弃吃蔬菜的自由吧?
无奈,于是现代人们总会以“眼不见为净”的至理名言来自我安慰一翻。
现在介绍一个办法:
在一脸盆水中加入二匙小苏打,然后将蔬菜浸泡其中五至十五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数次,就可洗去蔬菜上的农药,来吧!
放心的食用新鲜蔬菜吧!
小魔术
防火布——氯化铵的妙用
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干就成防火布了。
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
请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
解析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NH4Cl—>NH3(气)+HC1(气)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
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
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石灰煮鸡蛋
把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
另外加锅煮鸡蛋也很有趣。
解析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
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净水能手——明矾
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
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
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水缸里。
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
解析 原来,水中的泥尘被明矾“捉”住以后,一起下沉到缸底了。
那么,明矾为什么能“捉”住水中的泥尘呢?
这得先从水的混浊的本身谈起。
水中那些特别小的泥土和灰尘,由于重量很轻,所以它们不容易沉淀下去,在水中“游荡”,使水变得混浊。
另外,这些微小的粒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很喜欢从水中把某种离子拉到自己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些离子,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荷的粒子往往都带有负电荷。
因为同性电荷排斥,异性电荷吸引,所以这些都带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们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
明矾却有使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来的奇特本领。
,明矾一遇到水,就发生水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硫酸钾是个配角,硫酸铝是个主角。
硫酸铝和水作用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
所生成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铝,一碰到带有负电荷的泥尘颗粒,就彼此“抱”在一起。
这样,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来越大,终于双双沉于水底,水就变得情澈透明了。
不用电的电灯泡
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
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
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解析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
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
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
Mg+2H2SO4(浓)=MgSO4+SO2+2H20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
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
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
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
白糖顿时变成了《‘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解析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
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
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
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
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
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
解析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
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
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
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
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注意 一定要注意用量!
怎样灭火
怎样灭火在化学药品材料仓库中,每个库房中分别存放着无水乙醇、甲苯、丙酮、高纯度汽油,还有金属钠和镁。
这个库房旁边准备的灭火设备有:
水缸和运水工具,二氧化碳灭火器,黄沙箱。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个库房中某个房间发生火灾,应该使用哪种灭火设备?
解析如果是无水乙醇(酒精)着火,用水灭火的效果最好,因为水和乙醇互相溶解。
如果是甲苯和高纯度汽油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黄沙最好,决不能用水灭火,因为甲苯和汽油都不溶解于水,不但达不到灭火之目的,反而由于甲苯与汽油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而烧得更加厉害,所以加水更能助长火势。
如果是丙酮着火,用黄沙、水、二氧化碳灭火器都可以。
如果是金属钠和镁着火,只能用黄沙灭火,千万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否则,不但不能灭火,反而火势着的更旺。
因为金属钠和镁都能夺取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来供自己燃烧。
同学们试试写出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火球游泳
水火不相容,这是人们公认的常识。
从来没有看见过火球能在水面上游来游去。
拿一个一百毫升的烧杯,里面装上自来水,然后用镊子将一块豆粒大的灰色固体,轻轻地放在烧杯里。
这时,烧杯里的水面上立刻生成个火球,这个火球在水面上滚来滚去,同时发出嗤嗤的响声。
解析用镊子放进杯内的那块固体是金属钠,因为金属钠非常活泼,所以一遇水就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并生成可燃气体氢气。
2Na+2H20=2NaOH十H2(气)
当金属钠和水反应时,由于钠的熔点很低,被所产生的热量熔化而成球形,又由于产生的热量很快地使所产生的氢气达到燃点,所以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火球,火球又被所产生的氢气所推动,而在水面上滚来滚去,好象游泳似的。
这种现象说明了金属钠化学活动能力非常强,易溶于水反应。
所以平常的金属钠只能放在煤油里保存,切不可放在空气中,以免起火燃烧。
下个节目轮到小红同学表演了,她拿了一块既新又漂亮的花手帕,在一个盛着水的玻璃杯中浸了浸,取出之后挤了挤水,然后用铁钳夹住手帕一角,放到酒精上点燃。
霎时间,全场灯光都熄灭了。
只有点燃的火,在台上燃烧着。
不一会儿火渐渐地灭了,台下的观众都在为这个漂亮的花手帕白白地被烧掉而感到可惜。
它一定化为灰烬了。
突然,场灯大亮,这个花手帕竟然完整无损。
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众们也许能猜着吧!
解析问题很简单。
原来,玻璃杯中盛的是两份酒精和一份水,酒精的燃点很低,它很快地燃烧了,而且酒精的沸点只有78℃,水的沸点是100oC,所以,酒精很容易从手帕中挥发出来烧掉,一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
另外,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变成蒸气挥发了,这些挥发的水汽带走了手帕上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燃点。
以上的两个因素保护了手帕的安全。
烧不着的棉布
拿着三块颜色和大小都相同的棉布条,全部让观众看过之乱用火点着。
结果,第一块布燃烧得特别旺盛,不一会儿就烧光了:
第二块布也慢慢地烧光了;第三块布怎么也烧不着。
几百名观众都感到奇怪:
三块相同的棉布条,为什么有的燃烧得快,有的燃烧得慢,有的干脆烧不着?
解析 最根本的原因还得从化学方面来解释。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
第一块布条事先用30%高锰酸钾溶液浸过之后晾干的,高锰酸钾遇热后,分解释放出氧气来,因为氧有助燃作用,所以,第一块布条越烧越旺,很快被烧光了。
第二块棉布条没有经过化学处理,所以燃烧的就慢些。
第三块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第三块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
所以实际上第三块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
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火造纸币
火也能造出纸币来,你一定会感到这是奇闻。
可是,事实上确实存在此事。
取出一张白纸来,这张纸的大小和十元的票面一样大,将白纸往烟头上一触,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火光一闪,眼前出现了一张十元钱的人民币。
解析这张白纸是在人民币上贴了一层火药棉制成的。
火药棉在化学上叫做硝化纤维,是用普通的脱脂棉放在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了硝化反应,反应后生成硝化纤维,即成了火药棉,然后把火药棉溶解在乙醚和乙醇的混合液中,便成了火棉胶,把火棉胶涂在十元的人民币票面上,于是一张“白纸币造成了。
这种火药棉有个特殊的脾气,就是它的燃点很低,极易燃烧,一碰到火星便瞬间消失,它燃烧速度快得惊人,甚至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还没有来得及传出去就已经全部烧光了。
所以,十元钱的纸币还没有受到热量的袭击时,外层的火药棉就已经燃光了,因此,纸币十分安全。
“火造纸币”是有趣的,不过,这里要郑重他说明:
千万不要随便玩它,弄不好,不但火药棉制不出来,还容易发生危险。
要玩:
“火造纸币”就更不容易了,如果掌握不好药品的数量,那么十块钱就要和火药棉同归于尽了。
一封密信
解析用一种叫做硫酸钠水溶液写的,这种水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写在粉纸上晾干后,什么痕迹也没有。
把收到的这封信放到盛有硝酸钡水溶液的瓷盘中,硫酸钠与硝酸钡发生一种有趣的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解于水的白色沉淀物——硫酸钡。
这样,白色的字迹就在粉纸上清楚地显示出来了。
酸碱花
在趣味化学表演会上,有一个同学制作的酸碱花最引人注目。
这簇花五颜六色,有红色的、浅橙色的、浅蓝色的,等等。
这些花之所以讨人喜欢,并不是因为它的美丽鲜艳,而是由于它的特殊性格,因为对酸碱的反应非常灵敏,所以人们送给它一个美称——酸碱花。
别看这簇花没有芳香,可是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它能及时无误地告诉人们空气中是否污染,准确地显示出空气的酸碱度来。
你要不信,请看这簇花的制作者的表演吧!
只见他千里拿着喷雾器,向花束喷去,当喷出的雾落到花上时,花的颜色全变了:
大红色的变成深蓝色的,浅橙色变成粉红色的,浅蓝色变成淡红色……
过一会几,这个表演者又拿起另外一个喷雾器,再“向这些花喷雾时,又出现了另外的景象:
洁白的花变成了鲜艳的玫瑰红,粉红色的花则变成了闪闪发亮的黄色,棕蓝色的花又恢复了其艳丽的鲜红,淡红色变成淡蓝色,棕红色变成浅蓝……等等。
真是变化多端,美不胜举。
解析原来,这些纸花都分别浸在如下的化学药品中:
石蕊、酚酞、甲基红、甲基橙、刚果红。
然后取出晾,就成为五颜六色的酸碱花了。
浸刚果红的纸花是大红色,浸过甲基红的是浅橙色,浸过石蕊的是浅蓝色,浸过甲基橙的是黄色,而浸过酚酞的是白色。
浸过的这些化学药品都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指示剂”。
这些指示剂会随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而变化其颜色。
表演者第一次喷出的是浓度为0.2%的稀盐酸溶液。
第二次喷出的0.6%的烧碱溶液。
晴雨花
说明书上写着:
这花并没有浓郁的芳香和美丽的色彩,但是这花却有一个绝妙的用途,就是它能告诉我们今天的天气是晴还是阴,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合适的名称——晴雨花。
“怎样才能判断是晴天还是雨夭呢?
”有个小同学不解其意地问道。
“别着急呀!
把说明书看完就知道了。
”兰兰说。
说明书写道:
“晴雨花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它是一朵蓝色的花,在将要下雨前,它就变成一朵紫色的花;到了下雨时,它就变成粉红色的花了……”“不可能,花也知道晴天和下雨,简直不能叫人相信!
”“这是科学,你懂吗?
”这些小伙伴们争论起来。
说也巧,他们学校教化学的黄老师也来参观。
老师对他们笑了笑,然后详细他讲起这瓶晴雨花的变色原理来。
亲爱的读者,你们知道黄老师是怎样讲的吗?
解析晴雨花为什么会变颜色呢?
原来,这是个十分有趣的化学现象。
制成这瓶花所用的纸是用二氯化钻溶液浸泡过了,二氯化钻这种物质有个非奇怪的脾气一…对水特别敏感,常温下,无水的二氯化钻是蓝色的,但它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一旦吸了水,就变成了粉红色钻的络合物了。
天气晴朗时,空气中的水分少,二氨化钻难以吸水,呈蓝色的:
在下雨前,空气中的水分有所增加,吸收了一小部分水,其中一部分氯化钻变成了钻的络合物,此时蓝红两色混合而呈紫色:
当下雨时,空气中水分急剧增加,使花中的二氯化钻全部变成钻的络合物,而呈现出粉红色。
根据这瓶晴雨花颜色变化就可以知道了天气是晴还是阴。
喷烟入瓶
用玻璃瓶盖和布方巾同时盖在瓶子上,表演者远离桌台,点燃一支香烟连吸几口,张口将烟向桌台上的玻璃瓶喷去,打开布方巾和瓶盖,瓶中即装满烟雾。
原因:
玻璃瓶中预先放约5~10毫升浓盐酸,瓶盖内预先放入5~10毫升浓氨水,揭盖时将两者混合形成氯化铵烟雾。
瓶液变色
在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水、氢氧化钠及葡萄糖,再加入亚甲基蓝水溶液。
此时溶液呈蓝色。
摇匀后塞住瓶口,溶液逐渐转为无色。
但是,打开瓶塞摇动瓶子,溶液又很快变蓝,再放置又转为无色,蓝色的深度取决于摇动的时间和猛烈程度。
原因:
亚甲蓝在葡萄糖作用下还原成无色物,而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恢复其蓝色。
在此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亚甲蓝则作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和氧的输送者。
各色“饮料”
取8个高脚玻璃酒杯,分别加入半杯5%硫氰化钾、苯酚、乙酸钠、亚铁氰化钾、硝酸银、硫酸钠、碘化钾、碘化钾淀粉液,另在一茶壶中盛10%三氯化铁溶液,给每只高脚酒杯注入壶中溶液,边加边搅拌,分别得到类似玫瑰酒、可口可乐等不同色液。
原因:
酒杯中的各种溶液与铁盐生成不同色泽的配合物或沉淀:
硫氰化铁(红)、酚铁配合物(紫)、乙酸铁(褐)、硫化铁(黄)、亚铁氰化铁(蓝)、碘(棕)、碘一淀粉(深蓝)、氯化银(乳白色沉淀)。
白纸显字
①准备:
先将硫氰酸钾(KCNS)、黄血盐(亚铁氰化钾)、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单宁酸四种药品分别用温水溶解,然后根据需要的颜色,用毛笔分别蘸着药液在白纸上写字或画画(每换蘸一次药液都要把毛笔洗净),晾干后白纸上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再将三氯化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后装入DDT喷雾器里。
②表演:
表演者把三氯化铁水溶液喷到事先绘有药剂的纸上,就会立即出现原来写好的字或画了,颜色分别为:
硫氰酸钾,呈红色;黄血盐,呈绿色;水杨酸,呈紫色;单宁酸,呈黑色。
颜色的深浅,取决于药品的浓度,可根据经验自行掌握。
萘球跳舞
①材料:
无色透明的敞口瓶或烧杯1个;小苏打、柠檬酸结晶粉各1汤匙;萘球数枚;清水1杯。
②表演:
先将两种试剂置于瓶底,然后当众加水至将满,将萘球投入其中,它们就会自行上下翻腾,好似跳舞一般。
如在表演时,瓶后有彩色灯光照明则效果更佳;如萘球动作缓慢下来,说明药力逐渐减弱,可重新加药后让其继续表演;依上述药量可使表演延续1小时以上。
原理:
小苏打与柠檬酸在水中起中和反应,使水液上下翻腾。
而萘球的比重稍大于水,似沉不沉,故能随水液之运动上下跳起舞来。
三个化学原理小魔术
1、喷水燃纸小魔术
表演者把几张纸放在桌上,端起茶杯含一口水,然后把水喷在纸上,纸便立刻燃烧。
魔术介绍:
事先把一小块金属钠夹在纸里,把水喷在纸上,钠遇水后就会燃烧,纸便也点燃了。
2、布烧不焦小魔术
表演者拿一块布,用火柴点燃,待火灭以后,布仍然完整无损,并没烧焦。
魔术介绍:
事先把布用水浸湿,然后洒上少许酒精,因酒精遇火即燃,而布是湿的,所以烧不坏。
3、白纸现字小魔术表演者手拿一张白纸,向观众交待后,再用碘酒涂在白纸上,纸上立即显出字迹。
魔术介绍:
事先在白纸上用米汤写好几个字,晾干后就看不出来。
由于碘酒遇淀粉后能变兰色,所以用碘酒涂在米汤写过的纸上,便可现出兰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趣味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