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docx
- 文档编号:10918700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414.25KB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4.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
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
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来体现的。
3.在宏观上,教一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_____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____、预测和——的作用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___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___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6.教学环境包括_____和_____。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_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_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一、单项选择题
1.A.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2.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
3.B.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A.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C.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6.D.廖世承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7.B.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二、填空题
1.学与教 2.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3.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4.解释控制 5.敬业精神 教学风格
6.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7.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B.性格C.气质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来源: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来源: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 。
A.冲动型 B.沉思型来源: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来源:
C.辐合型
D.发散型 lO.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来源: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A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来源: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来源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来源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来源: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来源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来源: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填空题
l.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______和______。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__再到______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
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______和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____和___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6.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______、水平差异、______的差异。
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8.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______、年龄差异、______等。
9.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_____与______。
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_____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______。
11.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和______。
12.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 ______。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______和______的分化方面。
14.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台,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______、______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
16.智商(IQ)等于______与______之比乘以100。
1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______。
18.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与______。
19.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______,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20.学习困难学生指感官和______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A.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人格。
2.D.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3.D.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4.A.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5.D.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6.B.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7.C.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8.B.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9.C.见学习精要中辐合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10.D.见学习精要中发散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l1.c.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12.B.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经推孟修订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13.A.智商(IQ)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见智商的定义。
14.D.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而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则属智力差异中的群体差异。
15.C.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它是个体独特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6.B.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17.B.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是在3岁左右。
18.D.见学习精要中认知方式的定义。
19.D.见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20.A.见学习精要中的定义。
二、填空题
1.心理特点主导活动 2.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3.认知过程
4.先天禀赋后天环境 5.加工组织
6.类型差异表现早晚 7.性格特征差异 性格类型差异
8.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9.反应时间 精确性 10.稳固的态度 行为方式
11.独立型顺从型 12.心理发展 13.感觉 动作
14.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15.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16.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17.群体差异 18.外倾型 内倾型 19.智力超常儿童
20.智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练习
5.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 )。
A.探究法 B.班级授课制 C.发现法 D.讨论法
6.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
A.尝试一错误说 B.认知一发现理论 c.联结一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7.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8.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为( )
A.布鲁纳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贝尔
9.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D.操作性为和反应性为
10.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C.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2.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
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二、填空题
1.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2.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效果律、______和______。
3.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______、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_____和态度五种类型。
·
4.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分为______和______;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5.我国学者过去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
______、______和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
6.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贝尔的______和布鲁纳的:
______,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结构的重要性。
7.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桑代克的______和斯金纳的______。
8.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______、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说及奥苏贝尔的______。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来源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
A.奥苏贝尔来源: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4.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5.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
A.诱因来源:
B.问题情景 C.学习期待 D.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
A.需要 B.动机来源:
C.强化 D.诱因
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来源:
D.自我效能感
9.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来源:
C.自我归因 D.期待
lO.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二、填空题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______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3.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______、______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和______。
5.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_____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和______。
7.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主观因素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抱负水平和______。
8.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______、成败归因理论和______
9.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______、审美和______的需要。
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
11.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
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______。
1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时个体自身行为的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C.见学习精要中学习动机的定义。
2.A.奥苏贝尔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D.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4.A.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5.B.见学习精要中问题情景的定义。
来源:
6.D.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诱因。
7.B.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见维纳的成就动机归因模式表。
8.D.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9.B.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10.A.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
二、填空题
1.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需要 3.认知内驱力自我实现内驱力
4.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5.认知内驱力来源:
6.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7.学生的个性特点 8.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9.认知创造来源:
10.直接强化替代行强化 11.避免失败的动机 12.成败经验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迁移 B.动机来源:
C.策略 D.技巧
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来源:
3.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来源:
D.认知结构
4.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5.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 )。
A.正迁移来源: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知识迁移
6.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来源:
7.正迁移可分为( )。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B.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C.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D.顺向正迁移和逆向正迁移
8.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9.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
A.认知结构和态度 B.智力和学习环境 C.年龄和学习材料来源:
D.学习目标和态度
10.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迁移又可分为(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11.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来源:
D.垂直迁移
二、填空题
1.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_____现象。
2.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____在迁移中的作用;一种是强调对迁移的影响。
3.瓦五荔产生的方向看,迁移可分为____和____,前者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____和____两种。
5.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____、相同元素说、____和____。
6.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7.垂直迁移表现在____和____两个方面。
8.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____、一体化、____.
、单项选择题
1.A.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迁移,见学习迁移的定义。
2.B.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属于正迁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