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10916546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89.78KB
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Word版.docx
《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Word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Word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
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自主探究】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天人合一”属于什么观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天人合一”属于唯物主义。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意识和
物质的关系问题。
【想一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一回事吗?
不是。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的正确回答。
2.内容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二者
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二者
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
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3)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
可知论和
不可知论。
【判一判】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
生活和
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
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
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基本性质和
方向,决定着它们对
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连一连】
探究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材料一: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费尔巴哈反驳道: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
”
材料二: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
“鱼是多么的快乐啊!
”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
”庄子反问道: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
”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
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问题:
(1)你能概括贝克莱和费尔巴哈的观点吗?
二者的分歧是围绕什么问题产生的?
(2)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1)①贝克莱的观点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先有了人对万事万物的感觉,才有万事万物。
费尔巴哈的观点是:
先有万事万物,然后才有了人对万事万物的感觉。
②二者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产生的。
(2)反映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一种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称为可知论;另一种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即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不同的回答。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不可知论代表人物中比较著名的是:
康德和休谟。
不过,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对人的认识的本质、来源和发展规律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
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
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解析】 “万物皆备于我”即万物都为我而准备;“气者,理之依也”,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可见,这两种思想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探究点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大暴雨,村中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
洪水已经淹没到神父跪着的膝盖了。
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救神父,神父说:
“不!
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
洪水已经淹没到神父的胸口了。
一个警察开着快艇来救神父,神父说:
“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
”
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地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机飞过来放下绳梯救神父,神父还是坚定地说:
“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被淹死了,他是这场洪水中唯一一个被淹死的人。
问题:
(1)你认为是谁夺走了虔诚的神父的性命?
(2)就此谈谈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提示:
(1)唯心主义世界观以及由此产生的错误的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主义,有利于把事情办好。
否则,就会脱离实际,陷入唯心主义泥潭,在工作和生活中导致失败,甚至危及生命。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
(1)从方法论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从世界观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3)从地位和作用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其积极的作用是主流;但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是弊大于利。
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解析】 即便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对互联网的认识问题都会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B
一、辨一辨
1.有些哲学是可以不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
( × )
2.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会导致不可知论。
( √ )
3.判定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 )
4.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意识决定物质。
( × )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 √ )
6.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划分依据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 × )
二、练一练
知识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①是否信仰宗教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④世界能否被认识
A.②③B.③④
C.②④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①不能成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④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答案:
A
2.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
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
解析:
该题通过对比,让学生把握不同概念的内涵,并在对比中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注意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即探讨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
如认为有同一性则属可知论,反之则属不可知论。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与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的依据是不同的,不可混淆。
答案:
A
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这两种观点( )
①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③体现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分歧 ④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A.③④B.①④
C.①②D.②③
解析: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柏格森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这两种观点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柏格森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④错误。
答案:
C
4.(2018·马鞍山市质量监测)2017年我国科研人员借助引力波光谱解开了宇宙中金、银等超铁元素的产生之谜。
这表明(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可知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世界依赖于科学家的发现
D.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
2017年我国科研人员借助引力波光谱解开了金、银等元素之谜,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确;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错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科学家的发现,C错误;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思维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错误。
答案:
A
知识点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解析:
材料中用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事例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问题,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A
一、选择题
1.哲学课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命题“观点一,思维反映存在;观点二,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假如让你回答学生的问题,你的答案是( )
①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 ②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辩证关系 ③观点一强调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④观点二强调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解析:
观点一强调思维的特点和作用,观点二强调思维的本质及存在决定思维,二者都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
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2.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
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
这表明( )
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与思维不可分
C.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
B选项表述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但是思维必须依赖于存在;C选项与题意不符,且表述不准确;D选项表述错误,思维有可能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也有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的反映;本题A选项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
A
3.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存在和意识哪一个是本原的问题
解析: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反映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同一个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4.(2018·成都七中期末)2017年11月30日,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终于取回“真经”,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人类对宇宙暗物质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人的意识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材料中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这一步佐证了人的意识有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认识世界,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③适合题意;正确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错误;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人不能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
A
5.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
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出他们的旷味愁思。
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B.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D.思维再现存在
解析:
自然界中的叶子、露珠属于客观存在,心绪和愁思属于思维,“勾起、诱发”说明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C正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离不开思维”的说法错误,排除A;思维与存在有严格的界限,二者不可以相互转化,B错误;思维不仅是对存在的简单再现,思维是对存在的能动的反映,D排除。
答案:
C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举一纲而万目张”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①不选;“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的对立,②不选;③④正确,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选D。
答案:
D
7.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这表明他在哲学上主张( )
①世界是不可知的 ②思维决定存在 ③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④存在决定思维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这表明他在哲学上主张世界是不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故①③入选;②属于唯心主义;④属于唯物主义。
选C。
答案:
C
8.(2018·安徽屯溪一中期中)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气者,理之依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正确;A都是唯心主义观点;B体现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指的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中的间接经验,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9.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北宋时期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都在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②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③都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④都在回答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①③
解析:
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但他们都在思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遇到的无法回避的问题,①④正确;②中“正确”表述错误;荀子观点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而朱熹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③不选。
答案选C。
答案:
C
10.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
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
这些论辩都蕴涵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解析:
材料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的集中讨论都与哲学有关,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选C;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A错误;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错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D错误。
答案:
C
11.庄子和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
“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
”惠施则回答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庄子反问道:
“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
”惠施马上说:
“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
”惠施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D.可知论
解析:
惠施的观点否定了思维对于客观存在认识的可能性,即从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看,这种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
C
12.(2018·河南林州期末)风云4号卫星成功运用2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为气象部门提供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空间环境等领域的更为精确的数据,在中国应对气象灾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③物质世界具有可知性 ④科技发展增强人的掌控规律的能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人们能够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说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③正确;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④错误,规律不可控制。
故答案为B。
答案:
B
1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
“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 )
①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②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③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④陷入了不可知论
A.①④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
“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属于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故②④表述正确入选;①表述与题意不符;③属于唯心主义,排除。
选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4.长期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评价考核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核城市管理者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要求城市管理者必须转变城市建设理念,注重适度、均衡、以人为本。
城市不再盲目扩张,要坚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稳定性、人性化;既要注重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注重城市的人性化管理,在各个方面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总之,少做一些“大手笔”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多做一些精雕细刻的惠民工程、里子工程,让城市真正成为市民的幸福乐园。
运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对中国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的做法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
①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存在决定思维,而不是思维决定存在。
因此在中国城市建设中必须从城市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能从主观出发,反对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少做一些“大手笔”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②加强对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科学世界观教育,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多做一些精雕细刻的惠民工程、里子工程,让城市真正成为市民的幸福乐园。
15.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仍然十分薄弱,食品产业量大而广,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故意生产加工伪劣食品,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明确指出,尽快釆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决定》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各项任务出发,对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决定》的出台,对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正确性。
答案: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②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这一现实状况出发出台相关政策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各项任务出发,是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体现,是可知论的观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 人教版 必修 教学 21 哲学 基本 问题 Word